李泰並沒有去關注李治是如何推卻掉龍騎軍的職務。
他從李世民宣佈了對李治的任命以後就一直沉浸在憤怒之中。
在李泰看來父皇對李治的疼愛有些太過了。
如此巨大的好處居然連眼都不眨地就送了出去。
此刻李泰滿腦子都在想着李世民以前對他的疼愛。
同時也將自己最近的失寵完全歸咎到了李治的身上。
他認為是李治的出現才奪走了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寵愛。
從而造成自己現在只能放低身段和一群官二代打交道。
此時的李泰內心已經充滿了對李治的嫉妒。
他完全沒有想過自己現在所面臨的局面完全是由於自己的短視所造成的。
一直到散朝以後李泰都沒能徹底從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他努力的絞盡腦汁想要找出一個辦法來讓李治在父皇面前失分。
這一想就讓他想到了正在建造當中的晉王閣。
那裏的建造工作已經到了中後期。
基本的框架早已搭建完畢,剩下的只是一些內外的裝修工作。
這些並不是李泰關注的地方,李泰關注的是晉王閣的主樓是一座三層建築。
而晉王閣的第三層高度是超過了皇宮外圍的城牆的。
如此一來就使得站在晉王閣第三層的人能夠有機會看到皇宮裏的情況。
這種事情在大唐的法律中可是不被允許的。
按照法律規定這樣的人至少要被監禁一年的時間。
這條法律曾經參與過律法編寫的李治肯定不會不知道。
即便如此他還要將主樓建到三層高,這豈不就是知法犯法?
要知道李治現在可是雍州牧,正是這長安城的父母官。
作為大唐的皇子又是長安城的主官,李治居然敢帶頭知法犯法。
這豈不是正好給了自己一個參他一本的理由嗎?
想到這裏他馬上就準備寫一封奏摺來告狀。
即使最後不能將李治怎麼樣他也要先給自己出一口氣。
李泰的文筆確實很好,寫出來的奏摺將事情的嚴重性反應得淋漓盡致。
然而他卻忽略了一個最為重要的事實。
那就是他從來都沒有仔細觀察過晉王閣。
他對晉王閣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來自道聽途說。
按照這個時代的通常認知以閣為名的建築通常情況下每層都要達到八到十米。
在他的認知里晉王閣肯定是要高出宮牆不少的。
但是李治所建設的這座晉王閣採用的並不是傳統的木製結構。
他在建設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鋼筋和水泥。
這就使得晉王閣的層高是每層三米左右,即使加上頂層的屋脊也才不到十二米高。
這就意味着除非有人爬到屋脊上方去觀察皇城。
否則的話人們站到三樓的最大高度也就八米多一點。
這還得是身高達到兩米以上的人。
巨大的認知差距使得李泰滿是自信地將手中的奏摺交了上去。
越王告晉王犯法這樣的案子自然會引起整個門下省的注意。
於是這封奏摺很快就被送到了魏徵的手中。
魏徵打開奏摺一看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他知道這封奏摺肯定是沒有經過核查的。
因為他自己就曾經親眼目睹過晉王閣的樣子。
魏徵當然知道晉王閣的建造沒有違規。
關鍵是他不知道這件事該不該讓皇上知道。
這封奏摺看似簡單但是卻清楚的反映出了越王對晉王的態度。
這不是赤裸裸地在告訴別人越王對晉王不喜嗎?
這種事情即使在尋常百姓家裏都不能等閒視之,更何況還發生在皇家?
魏徵想了半天也沒拿定主意。
於是魏徵只好拿着奏摺來找房玄齡,將具體的情況告訴了他。
房玄齡看見奏摺也感到一陣頭疼。
他實在是想不出一向聰明的李泰怎麼會做出這麼愚蠢的事情。
再怎麼說他們也是兄弟。
即使李泰對李治再不滿也不應該這麼做事。
李泰又不是見不到皇上。
他完全可以直接在皇上面前去告李治的狀。
何必費盡心機的寫上這麼一本奏摺將這種事情公之於眾?
房玄齡和魏徵兩人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了半天以後終於還是咬牙做出了決定。
他開口對魏徵說道:「既然晉王殿下的建築不曾違法那便將奏摺退回給越王殿下吧。」
房玄齡想要將這件事按下。
先不說李泰所告的罪名成不成立。
但是他的這種做法就肯定會引起皇上的不滿。
到時候宮裏少不得就得一番雞飛狗跳。
魏徵也覺得這樣處理比較好。
沒有必要為了一件子虛烏有的事情惹得皇上不高興。
於是魏徵便在奏摺上批覆了一句查無實證將奏摺退回給了李泰。
李泰看到魏徵的批覆以後並沒有派人去晉王閣確認一下。
而是滿心氣憤地以為這是朝中大臣們見他失勢而誠心為難他。
於是他帶着這股怨氣就直接找到了李世民。
李泰進入太極殿的第一句話就將李世民嚇了一跳。
只聽李泰說道:「父皇,兒臣要揭發九弟知法犯法違規建造酒樓一事。」
還不等李世民反應過來李泰又繼續說道:「兒臣還要揭發侍中魏徵包庇九弟,未經核查便將兒臣的奏摺退回。」
李泰這句話說完不止李世民嚇了一跳,就連站在一旁的張阿難都被嚇到了。
李世民在腦海中將李泰的話仔細地回憶了一遍。
隨後他難以置信地對李泰問道:「你將雉奴違法之事上奏給了御史台?」
李泰大義凜然地開口道:「九弟身為京兆府主官卻知法犯法,兒臣自然要上奏御史台。」
李世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胸口忍不住起伏了半天。
直到好一會兒之後他才開口對李泰問道:「即便如此,你又如何肯定魏徵並未核實?」
李泰理所當然地說道:「兒臣將奏摺遞上不久就被打了回來而九弟所建的閣樓明明就有三層。」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手都已經被氣得哆嗦了。
但他依然強忍着自己的脾氣再次問道:「那晉王閣的高度你又可曾前去測量?」
李泰到現在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
只聽李泰開口道:「兒臣對此早有了解,依照我朝的風格閣樓的層高至少要接近三丈。」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6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