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放此人,其實按袁熙的看法,其無論是武力還是軍略,都不輸當世的絕大部分武將,屬於只要給他一個合適的機會,就必然能闖出一番天地的人。
但袁熙並沒有在後世的史書上,看到過關於張放名字的任何記載,甚至袁熙覺得,張放可能在正常的歷史線中,要麼是個默默無聞的軍官,要麼可能早早戰死,甚至沒有參軍,就這麼度過了默默無聞的一生。
相比張放現在建功立業的經歷,那完全是兩個天地,而其中產生差別的關鍵,就在於這個所謂合適的機會上。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無論是關羽還是趙雲,若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一樣是默默無聞多年,空有一身本事,卻無從發揮。
直到遇到能賞識他們,並給了他們施展才能機會的人,其才有機會揚名天下。
這裏面固然有關羽等人才能確實出眾,一旦抓到機會就不會錯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冥冥中的大勢,選擇了他們。
也有很多比他們才能相仿,但運氣不好的人,遇到了能力運勢更強的對手,以致落敗身亡,導致成就對方威名,自己一身本事付諸流水的情況發生。
這些人比大部分人要厲害,但偏偏碰到了更厲害的人,導致他們還未向世人展現本事,就死於非命。
這種情況不僅和個人本事有關,還在於跟隨的主公,就比如袁術的部將中,就有很多能力不錯的二流將領,他們可能換個主公,也能建功立業,但偏偏跟隨的是袁術,導致被數家諸侯圍攻,就此憋屈落敗。
而袁熙的走向,則是和袁術完全相反,他依靠後世的知識,招納結交了大量的當世豪傑,這些人不僅實力強,而且扎堆之後,也能夠相互奮發激勵,形成良性的競爭,同時還能帶動周圍有潛力的年輕將領進步。
張放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後世默默無聞,不知道從哪個山溝里種地的他,機緣巧合跟隨袁熙後,接觸了大量傑出的武將謀士,提高了眼界,磨練了武藝,就此一步步一個腳印,終於是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將才。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想要成功,不僅需要自己的天賦,還要尋找能提高自己的圈子,找到能賞識重用自己的貴人,才能一步快,步步快,不然有可能蹉跎半生,甚至終生都有鬱郁不得志者。
這便是虛無縹緲的運勢,古往今來無數懷才不遇者,大都是欠缺了這一點小小的運氣,就此人生走向了一條完全無法預料的道路。
人才如此,主公也是如此,兩者是相互成就的,人才若無主公慧眼識人,只能埋沒荒野,就像劉備不三顧茅廬,諸葛亮有可能終生是個山野村夫。
同時主公若是無人才相助,便有可能找不到最適合的路,無法在殘酷的爭霸中活下來,就像劉備未得到諸葛亮之前,根本找不准戰略方向一樣。
此時的袁熙,能深刻感受自己因招納英才帶來的冥冥中運勢的上升。
他深知自己若無前世的知識,單靠本身的才能,根本無法和曹操劉備等人相比,所以他才會在想盡辦法招納人才的同時,儘可能親自上陣,提升自己的能力。
躲在後方的主公,是不可能奪得天下的,古往今來的開國君主,一定是諸侯之中最能打的那個,只有這樣才能服眾,才能贏得部下的忠心擁戴,才能避免像像晉朝一樣埋下禍患。
曹操很能打,然而後世他卻是沒有來得及公開稱帝,以至於曹丕身亡之後,曹氏日漸大權旁落,就是因為手下的世家豪族並不心服。
司馬懿也是如此,他本人也很能打,但後代更加不堪,還做下了一系列頗為荒唐的事情,加上司馬懿背信棄義,導致晉朝立朝時,連司馬氏自己都不認為天命站在自己這邊。
這樣的王朝遇到危機,又豈能力挽狂瀾?
而現在的袁熙,看到了以張放為代表的中層軍官在一次次大戰中,跟隨自己成長起來,很是引以為傲。
這不僅代表袁熙培養人才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也說明自己有實力能夠給這些極大可能會被埋沒的人才提供了機會和平台,同時證明袁熙所謂的運勢,正在逐漸積累成長為大勢。
只要再贏下幾場關鍵的仗,將曹操徹底趕出冀州,那時候的袁熙便大勢已成,天下再沒有人能夠阻止了!
文聘看到袁熙和張放交談,不知為何,心裏隱隱升起一股羨慕感,他心中不由升起一個念頭,把袁熙換成現在的劉琮,只怕也不會向曹操低頭吧?
他發現這個念頭實在是有些危險,趕緊摒除雜念,就見袁熙扭頭對自己道:「文將軍,接下來你便在我船上療傷好了。」
「我會讓你看看,我是如何兌現對景升公的承諾的。」
當日江陵城在郝昭的招降下,便開城門投降,關羽卻是沒有佔住江陵,而是將此城交給了袁熙。
這倒不是關羽自作主張還人情,而是若關羽佔了江陵,便要面對幾個很麻煩的問題。
一是後續曹操的援軍,關羽已經沒有多餘兵力防守,後續應對曹軍進攻,劉備補給線太長,佔着江陵這塊飛地好處不多,麻煩不少。
二是若佔住江陵,郝昭和守軍很難安置,留下的話不能完全保證不出意外,所以關羽乾脆將郝昭帶在身邊,專心趕去支援劉備。
於是思慮之下,關羽乾脆做了個順水人情,反正江陵和江夏相鄰,袁熙想要派兵駐防也很方便。
對此袁熙欣然笑納,江陵對於江夏的防守還是相當重要的,他拿下此城後,便能截斷曹操勢力和荊西的聯繫,為攻打夷陵做好準備了。
在匆匆整軍之後,袁熙留下兩千人守城,便和黃忠一起,坐船加速趕往夷陵方向。
關羽也是帶着郝昭,在江上跟隨,兩邊一北一南很有默契,這也是將來兩邊勢力的分界線,袁熙占荊北,劉備占荊南,最後兩邊一起堵住益州東面出口,共拒曹操。
兩邊星夜兼程,越過麥城不管,直撲夷陵,以最快的速度支援劉備陸遜,最後終於是在張允來援,攻打陸遜的時候進入了戰場。
他到的可謂是非常及時,一下子便將想要退走的張允堵在了江上。
張允本來就因為夷陵的意外投降,陷入額極為尷尬的境地,他退走不可謂不快,但還是一頭撞上了趕來的袁熙水軍,兩邊交戰,腹背受敵的張允船隊自然不敵,當即徹底陷入了混亂。
袁熙船上養傷的文聘站在船舷邊,眼見荊州水軍傷亡慘重,心中不忍,猶豫再三後,終於向袁熙請求,由自己招降荊州軍。
聽了文聘的要求,袁熙早有預料,欣然道:「那就交給將軍了。」
張允那邊正在努力抵抗,他已經被完全堵住了退路,自忖此次必死,卻突然發現袁熙水軍的箭矢稀疏下來,正疑惑不解,卻有人報說前面有艘快船前來,說要和張允談談。
張允放對方過來,卻發現對面竟然是文聘,不禁大怒道:「文聘,你竟然投降了凶虎!」
「怪不得凶虎來得這麼快,是你獻了夷陵吧?」
文聘沉聲道:「啟稟都督,聘是全力抵抗,奈何兵敗被擒,並無臨陣反水之事,完全是技不如人之故。」
「如今聘雖被俘,卻並沒有投降晉王,這次前來,是給都督帶句晉王的話。」
「少主投靠曹操,遲早為其所害,若少主能投晉王,晉王將保證少主一家安全,當然都督也是如此。」
張允聽了並不相信,他冷笑道:「文聘,你嘴上說的漂亮,誰知道那凶虎是不是在騙我們?」
「他要是反悔,少主和我荊州家族的性命,豈不是都要喪於凶虎之手?」
文聘沉聲道:「聘可以用人頭保證,晉王不是背信棄義的人。」
「何況晉王出兵,也算是師出有名。」
他說了劉表信件的事情,最後道:「都督也知道,投靠曹操是與虎謀皮,都督一定能保證,曹操不會過河拆橋嗎?」
張允不由沉吟起來,他知道相比自己和蔡瑁這種親曹派,文聘是很牴觸投靠曹操的,但其說的這些話,卻又不似作偽。
最關鍵的是,張允知道自己若不投降,只怕下場難逃一死,文聘正好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自己要錯過這個機會嗎?
張允看周圍的手下兵士,臉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目光,心中突然是明悟,自己這一刻,已經是完全敗了。
不管文聘是不是刻意說的,剛才這番話落在了在場兵士耳里,其實是給了眾人生還的期望,而自己要是拒絕的話,等於繼續開戰,將在場兵士推向死地。
這對於本就不想打仗的荊州兵來說,無疑會把仇恨的矛頭轉向自己,到時候他們為了活下去,很有可能調轉槍頭,將自己殺死,向凶虎邀功!
這是赤裸裸的詭計啊!
想到這裏,張允對文聘頹然道:「還請回稟晉王,允願降。」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4s 3.85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