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說完自己對科舉制的利弊分析,諸葛亮心道這怕又是觀星觀出來的,不然主公怎麼可能對沒發生的事情那麼信誓旦旦?
他說道:「主公的想法,是儘量削減經學比例,增加術數科目,以考試作為主要遴選方式,結合實政,同時也保留一部分官吏推舉名額?」
袁熙點頭道:「沒錯,我知道軍師對察舉制有牴觸,畢竟舉孝廉已經成了個笑話。」
「但我想要破格推薦的,不是這些依靠抽象行為的虛名被稱頌的人,而是那些身有長技,卻因為未種種原因,未能識文斷字,更進一步的人才。」
「我準備依據其才能,招納為生員繼續學習,最後能夠成為專精某一方面的吏員。」
袁熙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時代,開化民智是數十上百年的過程,沒有人能等這麼久,所以必須因地制宜,採取最為合適當前的做法。
他繼續道:「當然,這只是補充,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還是要以考試為主。」
「當然,考試的內容也不限於經義,而是以綜合性學科為主,比如我所說的數學和物理。」
諸葛亮已經看過袁熙寫出來的書,心道以自己的悟性,尚且要想上好幾天,只怕其他人更加艱難吧?
他將心中疑惑說了,袁熙忍不住笑道,「軍師看的那些書,都不是段時間能學成的東西啊,那是要好幾年的。」
「這些知識講究循序漸進,不可能立竿見影取得成效,是需要積累多年實際經驗,才能出成果的。」
「所以說開化民智並不容易,想要成為我眼中的人才,即使才智聰明的人,至少要學習五六個科目,數年甚至十年以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我倒是等得起,因為將來的回報,也會非常豐厚。」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選拔到考試,都需要拉一套行事正直的官員主持,所以這幾日咱們想想,找些合適的人選出來。」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座師制度,以及官員抱團組小圈子的事情發生。」
諸葛亮會意,他想了想,說道:「這兩年投奔過來的名士不少,但大多是致力經學,主公需要的所謂技術工匠,亮確實知道一些。」
「我回去便拉個名單,根據其擅長的本事,向主公舉薦。
「主公倒是還有閒暇,兵事謀劃未定,卻又着眼於義學了。」
袁熙笑道:「反正幾位冀州將領還未道,咱們多少也要等半個月,這段時間,正好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不然等大戰起來,就未必有時間了。」
前些日子,他和沮授三人商議如何同曹操在冀州全面決戰時,總有些關鍵的要點繞不過去,其中一個,便是超十萬人的大規模兵團作戰。
眾人推演半天,發現除了需要近百名將領之外,還需要非常複雜的傳令系統,才能將幾十塊戰場態勢同時整合,而這即使在後世無線電通信發達的時代,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
討論一時間陷入僵局,在眾人苦苦思索的時候,諸葛亮嘆道:「我跟隨主公已經好幾年了,所領兵力,最多也不過萬人,參與的大戰,最多時己方戰場上也不過三萬人,要亮去想像超過十萬人的大戰,還是力有不逮啊。」
沮授笑道:「這是因為主公的用兵之道,是精兵政策,用精兵對付弱兵,而主公也善於以少勝多,所以這些年下來,打仗烈度不減,但兵力卻沒有相應增多,所以將領也不太習慣領太多兵了。」
田豐也是贊同道:「將領領兵皆有上限,能領萬人,做到令行禁止的,已經算是當世名將,劉玄德那邊,只有一個關羽,能領數萬兵,這已經是極為難得了。」
「即使是曹軍那邊,除了曹操外,能領數萬人的將領,不過五指之數,更別說江東了。」
眾人都是笑了起來,上次大戰孫權送的太多,其投降過來的山越兵甚至還幫助袁熙守住壽春,以至於每每談起,眾人都引以為樂。
沮授說道:「孫權就是戰陣經驗太少,不知進退,他就是縮在後方,都不會打的這麼慘,卻是偏偏其親自上陣。」
「為帥者最忌的,便是錯估計自己領兵能力,顧及顏面非要逞強,本初公在世就做的很好,對決公孫瓚時,關鍵時刻既能親臨戰陣,又能審時度勢保全自己。」
「本初公領軍時,無論對黑山亦或公孫瓚袁術之戰,哪次不是超過十萬人?」
「當時曹操為本初公附庸,為其對付黑山軍和袁公路,才漸漸成長起來,不然在別人手下,哪有機會打這麼多大戰?」
袁熙也是點頭道:「沒錯,當初冀州是天下爭奪最激烈的地方,冀州將領,也是領軍最多的。」
「兵力最多的淳于瓊且不論,四庭柱主將,那個沒有領軍數萬過?」
「要不是」
他隨即怔住,愣了半晌,隨即自嘲道:「這真是燈下黑了。」
袁熙也反應過來,苦笑道:「還真是騎驢找驢了。」
「要論大軍團作戰,誰能比得上冀州將領經驗豐富?」
幾人面面相覷,同時笑了起來,沮授嘆道:「我以前身為監軍,也是經歷過這些的,但這七八年都在幽州搞內務,遠離兵事,腦筋還真是沒轉過來。」
「主公說的沒錯,以前冀州超過十萬人的大戰,就有數場之多,那時候哪有那麼多將領?」
「本初公和主公的作戰方式完全不同,本初公只看大略,而主公這邊則是親力親為,運糧後勤,前線作戰,騷擾配合各司其職,其最重要的關鍵,便是有極為完備的情報系統,所以能夠做到事無巨細。」
「這也讓我形成了定勢,覺得大戰本該如此,其實十年之前,哪個諸侯有主公這套情報系統,不都是將領各自領軍,自由發揮?」
「一軍之中,數萬軍士,運糧的也有,建工事的也有,前鋒作戰的有,不都是主將獨立決定?」
「要論領兵人數和複雜程度,那個時候,誰能比得上冀州將領?」
袁熙嘆道:「確實,那些冀州原來的將領,都是極為全面的人才,我卻在杞人憂天,刻舟求劍。」
「現在想起來,我先前對張郃的任用出現了嚴重失誤,只給其數千騎兵騷擾,卻沒想到,最適合他的,卻應是領軍數萬的主將之位。」
「既然接下來的冀州戰場形勢太過複雜,那我們就精簡不必要的命令,將主動權交給冀州將領,讓其自由發揮,這才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命令再快,哪有主帥直接發令快?」
「冀州老將除了淳于瓊張郃高覽,還有十幾名偏將可用,也足夠了!」
「接下來我先做些手段,讓他們來幽州練兵,從事掩人耳目,免得被人發現我的意圖!」
之後的日子,冀州幽州境內的將領開始了頻繁換防,數萬人來回調動,一時間讓周圍曹軍力為之震動。
在鄴城坐鎮的曹操,很快便收到了消息,說袁熙軍開始頻繁在和曹軍勢力交界的各郡調動軍隊,同時做出了攻擊態勢,對於防守各城的曹軍將領紛紛發來急報。
此時尚未開春,雖然曹操對此早有應對,但袁熙動手這麼早,也是大大出乎曹操預料。
雖然曹操思忖過後,認為袁熙應是以佯攻為主,但他也怕袁熙虛虛實實,弄假成真,於是嚴令各城將領不得擅自出擊,固守觀察形勢。
若是只有冀州這邊的問題,曹操倒有信心應對,但讓他煩心的,卻是孫權那邊的動向。
因為江東那邊內線傳來消息,說吳國準備和袁熙劉備談和了!
這個舉動,等於是對尚未破裂的曹孫聯盟的背刺,讓曹操極為憤怒,他雖然也有私心,但幾次救援江東,也算是出了力的,如今孫權不聲不響,就要背叛自己?
你自己打仗不行,怪誰?
曹操雖然知道孫權可能頂不住,但孫權這麼快便服軟低頭,也是打亂了曹操計劃,若沒有孫權在江淮對劉備袁熙施加壓力,兩方必然騰出手來,用多餘的兵力攻擊曹操後方腹地,比如豫州等江淮地區。
而眼下曹操的主力都放在了冀州,準備和袁熙決戰,哪有多餘的精力去防守江淮?
對此曹操也是氣的頭腦發昏,最後只能捏着鼻子給孫權寫了封信,讓其慎重考慮,同時承諾日後以長江為界,和孫權平分天下。
不管孫權信不信,曹操也只能賭一把,畢竟現在最重要的是統一北方,只要渡過這段艱難時期,滅掉袁熙之後,他遲早會和孫權算賬!
與此同時,袁熙收到了陸遜的信件,得知了周瑜病逝的消息。
他心情複雜,對諸葛亮說道:「若不是他,說不定孫權早就完了。」
「雖然身為敵人,但是我還是很欣賞周瑜的,我會給陸遜寫信,讓他派人弔唁。」
「至於聯手,雖然我很想看在周瑜的面子上答應下來,但這事情放在當下,可能會影響冀州大戰的格局,軍師怎麼看?」
諸葛亮想了想,出聲道:「此事不用急着回復,靜觀其變即可。」
「關鍵是玄德公那邊的應對。」
袁熙也是思索起來,說道:「孔明的意思是,玄德公有可能選擇和江東停戰?」
「而且我還有些不明白,既然天子給了他封王的詔書,為什麼還他遲遲不立國?」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7s 3.84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