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這東西在中國的購買力在各朝各代都是不一樣的,從張居正一條鞭法之後,白銀正式成為配合銅錢一起流通的法定貨幣!
從明朝開始,白銀的購買力就在無數歷史典籍中有了記載!
儒林外史裏面范進中舉的故事人們都知道,范進那個屠夫老岳父又一次罵范進說的話就是一種旁證。文師閣 m.wenshige.com
范進想要和岳父胡屠夫借錢,惹惱了胡屠夫,他開口就罵范進「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
一年幾兩銀子就能養活老娘和老婆嗎?在古代銀子的購買力還確實很高!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勝於康熙末年,卒於乾隆年間,他一人經歷了康雍乾三朝,他所做的儒林外史雖然寫的是明朝的故事,但是故事裏的物價卻顯示的是清朝的生活水準!
可以說在清朝早期和中期,白銀的購買力還是非常高的,一畝地不過十兩銀子左右,普通百姓家生活的清貧一點,兩銀子也能過活了!
但是隨着乾隆年間清朝人口開始猛增,社會生產力極大的提高,再加上歐洲航海技術的日益成熟,東西方貿易就變得越來越便捷和呈規模化了!
由於中國人貿易只認銀子,早期又沒有什麼鴉片等西方貨物來以物易物,所以逼得全球的洋商為了得到中國貨物只能全世界的去搜羅銀子!
當時國際銀礦產量很大一部分都被歐洲商人用來支付和清國貿易用的貨幣了!
持續大量的白銀流入,讓清朝的白銀價格持續走低,這在市場上就表現出一種白銀的購買力不足了!
以前兩銀子就可以過一年了,等到嘉慶道光年間就得二三十兩,甚至更多!
京師的房地產價格也是晴雨表!開國時候二三百兩銀子就能買到一間四合院,到了同治朝的時候,你沒有一兩千兩白銀那是別想了!
從康熙朝一直到同治朝,清國的白銀通脹率大概在十倍左右!
可是不管白銀這玩意怎麼降低購買力,他畢竟不是信用貨幣而是真正的貴金屬貨幣,對比整個地球資源來說還是稀缺的!
所以說白銀的購買力就算在同治朝已經被稀釋到了一定程度,購買力一樣還是非常高!
眼下一枚龍紋銀元在京師可以買到四五十斤大米或者九斤十斤的豬肉,京師目前單獨自己租住一個獨門的四合院,一個月只要十元銀幣足以!
至於買房子也不是特別的貴,二毛在蘇州胡同置辦的四合院,那是上好標準的,也才花了小四千銀元而已,這還是因為房子在內城賣家有點抬價!
要是在南城,三千銀元一座漂亮的獨門四合院您就拿下了!
根據這樣的物價體系來計算,費碩的一萬銀元一名瘦馬的價格簡直是太高了,京師三套四合院的價錢買一個女人?這不是活糟踐錢嗎?
清朝普通工人一個月工錢不過就是一個大洋而已,有點技術的能賺到兩個銀元,只有塘沽特區裏的那些藍領技術工人每月工錢才能摸到十個左右。
一萬銀元啊!那是普通小工干一萬個月的收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s 3.94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