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先說說你們的發現吧!」王世子開口打斷了艾丁頓·羅斯跟尼爾斯兩人間的抬槓。
對於這些科學家而言,時間的確很寶貴,不過偶爾見面抬起槓來,卻往往會有沒玩沒了的趨勢。或者是這些科學家們平時的社會交往太少了,天天埋頭研究自己的課題,而作為智慧生命的天然社交屬性往往被暫時壓制,所以總得抓住機會跟能說的上話的同行多廢話幾句是幾句。
平常時候這種發泄自然無傷大雅,不過誰讓王世子也對艾丁頓·羅斯口中的重大發現產生興趣了呢。
艾丁頓·羅斯意猶未盡的瞪了尼爾斯一眼,這才走到了虛擬天體演示盤前,指着屏幕上的木衛系統開口道:「大家看,這是木星,這是木衛一,這是木衛二,這是木衛三。我們知道,在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三顆衛星的軌道之間有着一種很特別的共振關係……」
「我說艾丁頓這些大家都很清楚的東西你能不能不在這裏浪費時間了?我們都知道這三顆衛星軌道之間一直保持着拉普拉斯共振狀態!」一邊的尼爾斯打斷了艾丁頓·羅斯的講解,換來一個大大的白眼。
「尼爾斯先生,請不要在我講解過程中插嘴,恕我直言,這是很沒禮貌的行為!」艾丁頓·羅斯惱火道。
「我只是想讓您節省下時間,畢竟你的講解對象是我跟王,相信我,對於這些東西,王的認知並不會比我們少!」瑞典老頭不甘示弱的繼續抬槓道。
王世子撫了撫額頭:無奈道:「好吧,尼爾斯先生,感謝您對我的認可,不過既然這裏是羅斯先生的地盤,不如我們還是按照他的想法聽下去吧,浪費不了多少時間的!」
尼爾斯不在吭聲,艾丁頓·羅斯示威的瞪了尼爾斯一眼後,才繼續介紹道:「尼爾斯說的沒錯,三顆衛星軌道之間的關係就是拉普拉斯共振,也就是說木衛三公轉一周,木衛二即公轉二周,而木衛一則要公轉四周。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天體軌道共振現象,在曾經我們認為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首先由於木星的潮汐效應致使木衛一的軌道向外推移,直至到某一點與木衛二發生2:1的軌道共振;之後其軌道繼續向外推移,同時將部分的旋轉力矩轉移給木衛二,從而也引起了後者的軌道向外推移;這個過程持續進行直到木衛二到達某一點與木衛三形成2:1的軌道共振。最終三者之間的兩對上合現象的位置移動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這是我們在遙遠的地球上使用各種觀測設備觀測後,認為可能性最大的一種情況。」
「但是今天,當我們站在這裏,不但發現了三顆未知的木星衛星,更是通過對比收集到的無數信息之後,我們擁有了更多的常量,所以我剛剛根絕普特拉斯共振,建立了一個線性常微分方程組,整個方程如下!」
說到這裏,屏幕上展示出一排排複雜的線性方程組,一排排的數字帶入,到最後出現的結果再次回到了木衛系統的虛擬展示上。
「正如大家看到的,多了這些我們收集到的常量,我們不難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這三顆木衛系統的衛星軌道出現的拉普拉斯共振狀態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整個木衛系統木星以及其總計70顆衛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這也完美的解釋了,一直困擾着我們的木衛二、木衛三的離心率問題。當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我們將探測器對準了這個特殊位置,結果發現了這個位置有着強磁反應,然而這裏卻是空無一物的!這說明了什麼?」
艾丁頓·羅斯指着整個模擬屏幕上標出的亮點,語氣激動的賣起了關子。
「這裏存在一個天然蟲洞?」尼爾斯疑惑的回答道。
「對了!但又錯了!我們認為這裏有一個蟲洞,但這個蟲洞絕對不是天然的!而是某個比我們發達太多的文明製造的!我們一直以為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一個天然的對外星系的蟲洞通道,這個理論我們還不能驗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就在距離我們的地球近在咫尺的位置,就存在一個人工的穩定的蟲洞通道!我們雖然不知道它通往哪裏,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幾千年,或者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前,曾經有智慧生命來到過這裏,並留下了這個通道!那個時候地球上還沒有誕生人類,甚至可能只有一些生命跡象!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智慧生命並沒有對我們的星系進行開發!又或者他們留下了生命的種子,然後離去。但是將這個通道留在了這裏!留在了木星系統!」
尼爾斯完全被震住了!
這的確是個重大的發現,重大到對於他們現在的意義來說堪比黑洞炮的發明。
木星竟然長期存在一個長期穩定的人造的對外蟲洞通道?真不是開玩笑麼?
首先這意味着外星智慧生命是的確存在的,而且技術遠遠比地球文明要高端許多,而艾丁頓·羅斯是最先發現的好運傢伙;其次,對於遠征一號來說,發現這個通道意味着他們能夠直接跨出太陽系,前往一個未知的星域,而如果艾丁頓·羅斯的分析跟判斷真的正確的話,那麼很可能蟲洞的出口將通向一個超級外星文明所在的星域,他們很可能在蟲洞出口碰到智慧生命。
畢竟如果這個蟲洞真的是人工建造的,按照一個般的邏輯思維,肯定要將這個通道出入口放到比較容易抵達的位置。比如木星跟地球的距離對於動輒以光年來計算距離的宇宙來說,距離可絕對不算遠,一光年大概是95萬億公里,而地球跟木星之間最近66億公里,最遠也僅有13億公里,即便是對於遠征一號來說,如果完全不顧及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用最快速度從木星趕往地球的話也不過僅僅需要五個小時!這還是遠征一號的曲率引擎跟空間躍遷技術還處於比較原始階段的情況下!
如果這個通道真的是曾經的高級智慧生命留下的,那麼他們的類似宇航技術肯定更加發達,或者從木星到地球需要的時間還會更短。這樣推定的話,如果真的穿越蟲洞,或許周遭真的會有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智慧文明星球。這顆星球的科技水平已經發達到地球文明根本無法理解的水平。
畢竟用星體來建設一個穩定的蟲洞通道,這在目前來說的地球文明完全是不可想像的!怎麼把這些星球放到既定的軌道上?難道用宇宙拖車麼?或者憑空造出一顆星球?更別提還要計算出這些星球之間的微重力影響,讓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完美運行成千上萬年,以保證蟲洞的穩定跟暢通?這尼瑪已經突破了想像力的極限!以現有的地球文明科技而言,基本上連如何着手這種浩大工程都無法理解!別說實施,還建設成功了!
「我知道你們感覺很震撼,但是我還有更多的常理來支持我的論點!首先,木星系統跟地球的距離是個最適合的位置。這個通道設在這裏,很難被地球發現,也幾乎不會對我們的地月系統產生影響!其次,木星是整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這是什麼?這可是一個極為完美的參照物,對不對?就跟我們的星圖一樣,一個星系內部,最大的星球往往會被專門標準,因為可以作為一個更有效的參照!整個太陽系裏,第一標的星自然是我們的太陽,第二標的星就是木星,在恆星周圍建設一個這種規模的蟲洞,自然是不可能的,太過強大的能量反應,會讓蟲洞通道變得極不穩定。但是在木星系統就不一樣了,既隱蔽,又穩定。而且方便!」艾丁頓·羅斯繼續侃侃而談着。
「還有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木衛四?這顆小星球的外形極不規則,但卻恰好可以讓整個木衛系統運行完美,而且其中還有三顆反光度極小的星球,它們……」
「等等,如果這個通道真的是人工建設的話,那麼我有一個問題,這個蟲洞通道為什麼要建設在地球附近!你認為是因為這些地外高級文明到達我們的太陽系時,已經發現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存在了麼?」王世子突然開口問道。
或者對於太陽系中存在這麼一個通往其他空間的人造蟲洞,王世子並不算太驚異。畢竟他很清楚的知曉地外文明是肯定存在的。他還不止一次思考過自己的爺爺究竟是怎麼穿越無數的星繫到達地球的。但是這個問題卻很重要,關係到他做為船長的決策。
假設木星系統的確存在一個人造的蟲洞,而這個蟲洞的確是高級外星智慧文明所建設的,那麼如果是這個地外高級智慧文明早已經發現了地球上人類的存在,就算通過這條通道主動曝光在這個地外智慧文明面前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人家早已經知道你在這裏了,就算你不主動曝露,這個高級文明遲早有一天也會找上門來。而以這個高級文明展現出的技術實力,征服地球文明本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只有不到萬年文明底蘊的地球文明,面對這種高階文明的確沒有太多自保力量,或者現在地球上的黑洞炮可以稍稍威脅到這個文明,但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悲壯的自毀罷了。比如自殺式的朝着太陽丟出一個黑洞……
但如果這個地外高級文明來到太陽系時,並沒有發現地球上已經存在文明,那麼或許這個通道只是隨手為之,可能是太陽系暫時並沒有太多這個文明特別稀罕的東西,放下這個通道只是為了給未來自己留下一條退路;又或者只是將太陽系做為一個中轉站,當然後者的可能性很小,雖然以現在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要跟這種科技水平的地外文明相抗衡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有地外文明從太陽系借道通過,被發現完全不被發現的概率卻不大。
很顯然,這麼多年似乎沒有聽說過木星附近有太過怪異的能量反應。如果真的有遠航艦隊在木星周圍頻繁進行太空躍遷,必然留下能量反應的痕跡,人類不可能一無所覺。
這種情況下,遠征一號自然最好是不要嘗試通過這條通道。
道理很簡單,在自身實力還不足夠強大的前提下,將地球文明曝光在一個太過強大的地外文明面前,那可是件極不明智的事情。
「這就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了!」艾丁頓·羅斯搖了搖頭道:「不過我們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裏開展一系列的探測跟研究,首先我們要對整個木衛系統71顆星球進行標本採集,大致判斷這些星球的年紀,然後通過模擬運算推演它們的運動軌跡,其次,我們需要在蟲洞外儘可能收集到更多更詳細的各種信息,比如通過蟲洞附近的輻射強度,物質構成,找到更多的參數,嘗試建立一個動態模型,看能否判斷出這個蟲洞持續的時間,總之,僅僅只憑現在的發現,我們很難對這一現象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一切都只能是猜測。當然要我說或許這個通道是上帝建成的呢?他創造了人類,並人類留下了一條通往其他世界的通道。或者這個通道的另一面將會上帝創造的另一個文明,他用這種方式為我們或者對方留下一條通道,在星際災難到來時,可以讓我們互相救助!畢竟上帝是無所不能的!」
整個解釋逆天了,不過卻符合許多人的思維定式。當遇到科學解釋不了的事情時,一切推給上帝可是最簡單的辦法。不過顯然,這位艾丁頓·羅斯可不是這樣想的,從他熱切的目光里王世子便清楚,這位天體物理學家已經摩拳擦掌,只等着大幹一場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5s 3.929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