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份報告的政治意義是相當厲害的,不客氣地說等於朝老蔣臉蛋上抽了一嘴巴。而且和歷史上不同的是,此次的觀察團報告警告意味能濃,因為t共已經在蘇聯的援助下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戰鬥力,所以在這份報告中,觀察員有點「駭人聽聞」地警告華盛頓最好是不要支持蔣某人打內戰,一旦做出這樣的決策,美國在華夏的利益將遭受根本性的損害。
當然,比較可惜的是,這份報告像歷史上一樣並沒能完全得到美國高層的重視,甚至認為報告有點天方夜譚的意思。不過羅斯福也沒有否定這份報告,反而是利用這份報告給刮民黨施加壓力。
不得不說這位老總統也很擅長這種把戲,一時間蔣某人感覺山雨欲來,很不情願的做出讓了讓步同意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但是政治協商會議必須在重慶召開。
對此t共也沒有那么小氣,只要你蔣某人同意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這就是一次勝利,至於在重慶召開你以為就對你們有利?天真!
是的,蔣某人確實有藉助主場作戰的優勢的意思,但是他這點小心思根本就瞞了人,很快李曉峰就代表蘇聯發出了警告:「蘇聯政府不允許任何人和任何勢力破壞這次和平的會議,更不容許有人利用武力脅迫的手段謀取私利。蘇聯政府將同美國政府一起監督會議的進程!確保華夏長久的和平和民.主的實現!」
老蔣真是恨死了蘇聯,每一次到了關鍵時刻都是俄國人出來搗亂,如果可以將李曉峰趕出華夏,他一定立刻就做。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隨着政治協商會議勝利召開,當民.主黨派也和t共一樣提出了類似的要求之後,老蔣的心情真心是相當的惡劣。
「校長,這些條件雖然苛刻,但學生以為不妨先答應下來。」
老蔣惡狠狠地瞪了戴笠一眼,怒道:「這要是答應下來,我黨三十多年的浴血奮鬥將付之東流,而我華夏將國將不國!」
戴笠趕緊解釋道:「校長,學生以為,這些紙頭上的東西是做不得數的,以黨國的實力再加上美國的援助,蕩平****是易如反掌。現在最重要的是爭取美國的支持!」
戴笠這話說得不假,哪怕是t共在華北打了幾個勝仗,但是在刮民黨方面看來,刮軍依然是遠勝****的,尤其是有了美械裝備之後,雙方的差距就如同泰山和東山一樣大。不妨假意答應那些條件,等時機成熟了就可以將其當做擦屁股紙。更何況此時答應這些條件有利於緩解當前沸騰的民怨,扭轉輿論上的絕對不利態勢。
老蔣接受了戴笠的建議,對他來說這是以退為進的好辦法。也確實,隨着刮民黨方面的讓步,政治協商會議終於進入了快車道,一系列的和平建議被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定下來,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在抗戰勝利之後成立一個多黨派的聯合政府。
可能有同志要說,這算什麼重要的。之前不也是確定國共合作的原則嗎?這還是不一樣的,多黨派的聯合政府將使t共第一次獲得法律意義上的同刮民黨的對等地位,在聯合政府的框架內,大家都是平等的,哪怕是你刮民黨依然擁有某種優勢,但你不能再隨意的以政府的名義對t共喊打喊殺了。
這可以說是從根本上確定了t共的政治地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這是李曉峰十分希望看到的,畢竟在未來,在聯合國的那個框架內,能代表華夏的再也不僅僅是刮民黨一家,刮民黨的絕對話語權被衝散了。也就是說未來華夏在聯合國的五大流氓席位中t共是佔有股份的,干倒了刮民黨之後,t共可以順理成章的接過代表權。
當然,這也是有個前提的,那就是能幹淨徹底的消滅老蔣。在李曉峰看來這應該比歷史上要容易,如果蘇聯紅軍能順利的解放台灣,那麼未來內戰爆發之後,老蔣被打垮之後就不可能退守台灣。實際上他基本就沒有能退守的地方了,海南島嗎?瓊州海峽可不是台灣海峽,當年韓先楚憑藉木船都能渡過去,有蘇聯的支持t共沒道理比歷史上更差。
在李曉峰看來,老蔣如果跑的足夠快的話,倒是有可能去美國建立流亡政府,不過這樣的流亡政府有什麼意思?更何況就算要成立流亡政府,美國人更中意的代言人絕對不會是蔣某人,美帝完全會找一條更聽話的狗。
更何況就算美帝成立這個流亡政府也沒有什麼意思,因為前面說了,政治協商會議將具有絕對的法律效應。一旦老蔣戰敗,恐怕其合法地位將會很快被否決,到時候只要蘇聯力挺,代表權的變更將比歷史上容易許多。
這麼說吧,李曉峰這一趟來華夏,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促成這個政治協商會議,只要t共在這個會議中能佔有一定的地位,那麼未來的事情將好辦很多。
所以在政治協商會議勝利召開,並且也將太祖安全護送回延安之後,李曉峰是趕緊的返回了莫斯科,他已經出來了一兩個月,是必須要回去了。就在李曉峰登上里-2運輸機返航的時候,他並不知道第二次邯鄲戰役終於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t共的三個主力師初步將岡村寧次的部隊包圍在了安陽以北,一場殲滅戰是指日可待了!
話還要從頭說起,當日軍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勢,但卻始終奈何不了當面的115時,岡村寧次其實就感到了一絲不妙。八路的頑強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因為隨着騎兵第四旅團全員「玉碎」,八路應該沒道理繼續頑強阻擊,除非是更大的戰役企圖。
當時岡村寧次並沒有想到八路已經打算嘗嘗他這塊肥肉的滋味了,他的判斷是八路可能要嘗試一下正面抵抗皇軍,嘗試着從游擊戰轉變為正規戰。
不得不說,岡村寧次的判斷實在是太樂觀和想當然了,多年以後在即將被絞死之前,他回憶道:「邯鄲之戰,我斷然沒有料到八路的戰術轉變會如此的快,更沒有料到當時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強大的野戰和攻堅能力,這才做出了錯誤的抉擇……」
當時岡村寧次指示命令撤下來的田中久一兵團負責警衛側翼,他準備繼續投入主力直到擊潰正面的115師。而此時,129師已經機動到了岡村寧次的左翼,而120師則機動到了其右翼,很快就要如兩把鋼刀一般插入他的肋部。
這一天來得很快也很突然,用岡村寧次自己的話說:「如驚雷一般炸響。」
賀帥和劉帥的動作相當的快,也相當的果斷,幾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擊潰了日軍兩翼的警戒部隊,不由分說的將鬼子包圍了起來。這次進攻進行得如此迅速和突然,以至於讓鬼子沒有絲毫的反應時間,狼狽的拋下了重傷的和已經戰死的戰友的屍體向後逃竄。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一下這一點呢?因為鬼子打仗是有特點的,一個是因為大部分都是鄉土部隊,大部分士兵都是老鄉,所以打仗的時候是相當的團結,增援的時候是奮不顧身,撤退的時候也是儘可能的將戰友「帶走」。
怎麼個帶走法呢?很簡單,輕傷的自然是扶着就走,戰死的那自然是拼死拖走,然後集體火化。所以一戰下來,經常能看見鬼子脖子上掛着骨灰盒。反正在華夏戰場鬼子控制了戰場,是儘可能的將每一具遺體都帶走,除非是全員玉碎或者被打崩潰,否則定然不會遺留一具遺體的。而這一次鬼子就確實被打崩潰了,不光連戰死的戰友來不及拖走,連重傷的人也忘了補刀。
可能有同志又要莫名驚詫了,什麼叫對重傷的人補刀?這還有一點人性嗎?你前頭不是說鬼子連屍體都要帶走,怎麼一眨眼又說虐殺戰友了?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一點兒都不矛盾,或者說我們看來很矛盾很違反人性的事兒,在鬼子那裏都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釋。比如說上面這一條在鬼子看來就是合情合理的,鬼子是崇尚決不當俘虜的,所以一般的帶不走的重傷員都會被要求自殺,在鬼子看來讓重傷員自殺屬於「人本」之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41年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向陸軍頒發的《戰陣訓》「惜名」一節中,就將「勿生受囚虜之辱」列為軍法,鬼子戰敗之後可以說別無選擇,只有死路一條。
而鬼子所謂的人本之舉就是符合日本的「人道主義」的觀念。自殺就是「人本」之舉,那麼不人本但是也能接受的是什麼辦法呢?那就是所謂的「活殺」了。
比如刮民黨騰衝縣政府民政科長、騰衝縣黨部書記長李嘉祜就在《騰衝敵情報告書》中記載道:「日軍每有傷亡,必將死屍搶運後焚化,絕不留一具屍體與人看見。輕傷者抬回醫治,重傷者雖其尚能言動,且要求抬回醫治,皆不聽,每以大刀砍為兩段,以馬馱之而回。」
看見沒有,這就是當鬼子的下場,反正不是死在敵人手裏,就得死在自己人手裏,總歸是個死字。而這一次鬼子逃竄之急,竟然連拖走屍體活殺重傷員的時間都沒有,可見他們被打得有多慘。
岡村寧次獲知這個消息之後,自然是勃然大怒,不過當時他並沒有想過自己會被包圍,他認為土八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刮軍想要包圍他都得十倍以上的兵力,就算土八路比刮軍厲害,五倍的兵力總要吧?
岡村寧次手裏頭可是有十幾萬人馬,以五倍算之,那也是至少五六十萬的兵力。如今華北將八路、土八路統統算進去,能有這麼多人嗎?
反正岡村寧次是認為不可能的,所以他立刻命令菊兵團和戰車第17聯隊立刻反擊,去奪回陣地並打垮當面的八路軍。不過這個要求是在有點太高了,菊兵團加戰車第17聯隊攏共不到一萬人,去正面硬攻120師主力,那幾乎等於是肉包子打狗。
半天的苦戰下來,戰車第17聯隊坦克被擊毀了十幾輛,人員損失三四百人,但別說前進了,反而被120師團團包圍是動彈不得!
這樣糟糕的處境是鬼子所沒有料到的,不過當時鬼子還不太着急,認為就算正面打不過八路軍,利用夜晚的機會突圍總是很輕鬆的。所以在當天晚上,菊兵團組織了一支「挺身爆破班」,抽調約五十名精銳「皇軍」,組成十個小隊,準備乘着夜色襲擊120師為主力開路。
當時這批鬼子偷偷換上從陣亡八路軍士兵身上扒下來的衣服,攜帶手榴彈、爆破筒、衝鋒鎗,悄然的向120師陣地滲透。只不過鬼子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八路軍也是夜戰的好手,而且早就防着鬼子玩夜戰了。這一夜120師加強了崗哨是嚴防死守,等鬼子的挺身爆破班一出現就被發現了,頓時是槍炮齊鳴,手榴彈迫擊炮向下雨一樣朝鬼子的腦瓜上頭扔過去,短短十分鐘,挺身爆破班就真的全員「挺身」了。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支很不成功的挺身爆破班卻在鬼子那裏很成功,據菊兵團的一名小隊長回憶,當時聯隊長告訴他們挺身爆破班大獲成功「炸毀了敵人山炮七門,重型迫擊炮四門,重機槍八挺,炸死敵兵150人以上」。反正我們是不知道鬼子的這個戰績是從哪裏清點出來的,因為當夜八路軍幾乎毫髮無傷。
當然,鬼子兵傻乎乎的是最好騙了,上頭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還真以為是大獲全勝。而最讓人想不通的也是這一點,之前上頭明明告訴他們挺身爆破班是去開路的,路打通了就立刻轉進。而既然挺身爆破班大獲全勝那就應該馬上突圍才對。怎麼一眨眼上頭又要求加強陣地固守待援了,這分明就是扯淡麼!不過當年的鬼子兵還就是連這點基本的判斷能力都沒有,習慣於盲從的他們傻乎乎的就執行命令了。
岡村寧次是傻眼了,前頭騎兵第四旅團才剛剛玩蛋,怎麼一眨眼菊兵團和戰車第17聯隊又陷進去了,這不科學哈!無奈之下,他只能從攻擊115師的部隊中抽調兵力,轉而去為菊兵團和戰車第17聯隊解圍。
實話實說,岡村寧次這個仗打的那叫一個糾結,很有一點深陷泥潭動彈不得的感覺。哪裏像以前他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始終把握着戰場上的主動權,而現在他只能跟着八路軍的指揮棒走,每每陷入意想不到的戰鬥中去。
負責解圍的是第62師團,這個師團在接受解圍任務時還嘲笑了菊兵團和戰車第17聯隊的無能,但是等他們真正跟120師交手之後,其表現真心也好不到哪裏去!
當第62師團試圖像以往那樣先用大炮轟然後用步兵沖就輕而易舉地擊敗「支那人」時,他們遭到了當頭棒喝。當第62師團配屬的炮兵剛剛開火射擊,立刻就遭到了從縱深打來的八路軍的重炮反擊!
這是蘇聯支援給t共的1937型152毫米榴彈炮。實際上這應該說一款加榴炮,其最大射程達到17.2公里,遠遠的超出了日軍裝備的150毫米榴彈炮射程。
當時八路軍每個師配屬的炮兵團中裝備有一個1937型152榴的炮兵營,下屬三個連,每連8門。這就是八路軍最頂級的支援火力。不過說起來,這款加榴炮其實也是老古董了,其親爹是一戰前沙俄的1910型152榴。這款壽命很長的榴彈炮在蘇聯時代已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衛國戰爭時期蘇軍主要裝備有1910型152榴的三個直系後代:1910/30型152榴,1937型152加榴炮和1910/34型152加榴炮。
如1937型加榴炮是個混血兒,蘇聯設計師不過是將一個基於1910型152榴身管加長而來的新身管裝在了a-19型122毫米野戰炮的炮架上。實話實說這種結合相當的不錯,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蘇聯當年產能有限,生產不出那麼多a-19炮架,無奈之下只能將更老的1931型122毫米野戰炮的炮架拿出來湊合着用。這就是1910/34型152加榴炮了。
只不過這個時空由於有了某仙人加入,蘇聯炮兵的情況好了很多,不需要繼續這麼湊合,更重要的原因是這種1937型152加榴炮實在有點太重了(移動中接近八噸,戰鬥中七點一噸),對牽引車輛和公路的要求太高,而紅軍1938/43型152榴,雖然射程短,但是重量輕一截,遠程反炮兵又有射程更遠的m-46130加農炮,自然的就將這些笨重的1937型152加榴炮淘汰了。
而這些存貨正好送給缺乏重火力的t共,對t共來說只要是火炮那就來者不拒,至於運輸的問題,反正整個八路軍也就裝備了72門此種火炮,就是人拉肩扛也能湊出來不是。(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2s 3.91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