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325 坦克炮之爭(2)

    其實李曉峰和圖哈切夫斯基之間的爭論說白了還是思路不同。↖,或者說他們心目中的坦克發展方向完全不一樣。

    李曉峰心目中的坦克更接近後世的主戰坦克概念,這是一種全能的坦克,既要能快速機動突破作戰,還要能承擔摧毀敵人坦克的任務,最後還得支援步兵作戰。也就是用一種坦克去承擔絕大部分作戰任務。

    而圖哈切夫斯基的想法不同,他認為術業有專攻,不同的坦克承擔不同的任務。輕型坦克承擔前出偵察任務,中型坦克擔任機動作戰和大縱深突破任務,而重型坦克則承擔支援步兵攻堅的任務。三種坦克各司其職並緊密配合。

    所以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輕型坦克就不需要太重的火力,強調機動性能就夠了。而中型坦克要承擔縱深突破任務,在保證一定機動性的同時,堅固裝甲防禦,至於火力,務必確保能夠摧毀敵人的裝甲力量。所以圖哈切夫斯基很看重中型坦克的反坦克能力,認為必須保證中型坦克遭遇到敵人的中型或者重型坦克時有較強的反裝甲能力。至於支援步兵作戰,圖哈切夫斯基認為這並不是中型坦克的主要任務。

    用他的話說:「中口徑坦克炮威力太小,對付堅固工事的能力遠不如大口徑火炮,在重型坦克上安裝較大口徑的坦克炮支援步兵作戰才是正路。」

    所以按照圖哈切夫斯基的設想,蘇聯裝甲兵的構成應該是這樣的t-60或者t-70輕型坦克突前偵察,t-34-57作為主力伴隨突破集群移動。而重型坦克則作為突破力量同步兵一起作戰。一旦打開了突破口。大量的t-34-57立刻跟進,像潮水一樣將突破口洗大,然後快速向縱深突入,不給敵人重新堵上突破口的機會,並包抄合圍配合步兵將敵人分割殲滅。

    很顯然,在圖哈切夫斯基的設想中,t-34不需要太強的支援步兵火力,這項工作完全可以交給裝備122毫米d-25榴彈炮的Вn-2和裝備100毫米火炮的t-54去干。t-34隻需要關照敵人用於封堵突破口的裝甲力量就足夠了。

    看上去。在這種分工合作下,t-34確實只需要保持足夠的反裝甲能力就行了。反正它就是個裝甲打手的角色,只需要幹掉敵人冒出來的坦克就夠了,至於支援步兵作戰,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自然的,圖哈切夫斯基就對d-5t不感興趣了,在他看來d-5t反裝甲能力不如zis-2,支援步兵打碉堡的能力不如d-25t,屬於不倫不類的存在,這種不上不下的存在完全沒有必要在紅軍裝甲兵中存在。

    但是在李曉峰看來。圖哈切夫斯基的選擇太偏激了,也許在坦克發展的早期階段。因為坦克主要性能的三大方面難以照顧周全,只能發展不同類別的專用坦克來滿足需求。而到了1942年,這種陳舊的老思想已經完全過時了。隨着裝甲、動力和火力技術的發展,完全可以用一種或者兩種坦克取代三種坦克的職能。

    而且這麼做,對於後勤,對於生產的壓力要比同時搞三款或者四款坦克小得多。而且隨着時代的變化,按照圖哈切夫斯基的思路搞,局限性很大。

    前面說過了zis-2的反裝甲能力是沒有問題的,發射新式碳化鎢次口徑穿甲彈的時候,它的威力比d-5t還要大一些。但是,它也就剩這麼一個優點了,除了紙面上的穿甲能力稍強之外,和d-5t系列的85毫米坦克炮相比,其他方面它全部都是劣勢。

    比生產成本和工時,zis-2比d-5t麻煩一截,如果它好生產也不會在1943年之後才投入量產。比反裝甲能力,紙面上的數據比d-5t稍強,但是實際上恐怕是兩回事。從後來的評價看,zis-2的穿甲彈,因為口徑小彈丸輕,遠距離存速能力是有問題的,也就是說在中近距離上它很神,但是超出1000米以外,其反裝甲能力是直線下降。並且該炮因為彈丸輕,穿透裝甲之後的殺傷力略顯不足,從後世的調侃看,這門炮屬於神針,只能在敵人的裝甲上穿一個小洞,穿甲後效不足。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誰讓zis-2的速射快,牛逼的炮手和裝彈手一分鐘可以開二十炮以上,可以用連珠彈雨打癱對手。真正要命的還是這門炮支援步兵作戰的能力太差了,因為口徑小,其榴彈重量輕裝藥少,自然威力也小。而步兵需要有足夠的威力的榴彈為他們開路。

    比如歷史上美帝諾曼底登陸之後,為什麼一度死抱着75毫米坦克炮不放手?原因就在於75炮的高爆榴彈比76.2的要好得多,步兵相當滿意其支援作戰的能力。與之相反,76.2毫米坦克炮屬於長身管加農炮更合適發射穿甲彈,其榴彈因為彈壁厚,裝藥和破片少威力有點小。

    至於zis-2,好吧,57毫米口徑就基本宣佈它跟高爆彈無緣了,這門炮一開始就是一門純血統的反坦克炮,只能幹反裝甲的活計。至於用榴彈打工事,或者用榴霰彈將戰壕里的步兵打跑,這它真心是不適合。

    實際上李曉峰的看法也是如此,他認為zis-2就不適合成為坦克炮,還是老老實實的去做他的反坦克炮吧。發展一些su-57坦克殲擊車倒是沒問題,至於取代d-5t這不是開玩笑麼,d-5t比它容易生產,造價更低,而且多用途能力更強。幹啥要用更麻煩的zis-2。

    所以,李曉峰自然是旗幟鮮明的支持d-5t成為t-34和t-35的主炮,至於d-5s的工作(裝備su-85)。他倒是不反對讓給zis-2。不過圖哈切夫斯基不干哈。他就是要用zis-2一統天下。理由是方便後勤和節約成本,在他看來zis-2不光要接替su-85的工作,還要搶t-34-85的飯碗。

    這下李曉峰就不答應了,所以就弄出了這場比武。按照圖哈切夫斯基的說法:「zis-2和d-5系列火炮只能留一個,鑑於zis-2的反坦克能力更強,d-5系列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李曉峰自然要反駁了:「我不認為zis-2的反坦克能力比d-5系列更優越,而且d-5系列火炮的生產更方便以及多用途能力更強,這是zis-2根本就比不上的。我認為這兩種火炮是可以共存的。如果一定要下馬某一種,我認為zis-2才是那個需要淘汰的!」

    圖哈切夫斯基自然不管d-5的什麼生產成本和多用途能力的優越性,反正他就是咬死了一點,他就是堅持zis-2的反裝甲能力更強,只能留下zis-2。

    而他的說法,也真的徹底的激怒了李曉峰:「誰的反裝甲能力強,比過才知道。讓zis-2和d-5上靶場比一下,贏的留下,輸的下馬!」

    圖哈切夫斯基當時很輕蔑的哼了一聲,因為zis-2和d-5又不是沒上過靶場。以前贏的都是zis-2,既然某人不怕丟人。那他也樂得打臉。

    於是乎,幾天之後,庫賓卡實驗中心迎來了一大批高級軍官,基本上都是上將、大將和元帥,連中將都基本沒有,這個場合真心連上將都只能看不能發言,話語權完全在一票大將和元帥那裏。

    「你們覺得誰能獲勝?」

    「zis-2吧,以前靶場試射中,它佔據一定的優勢。最近沒聽說過d-5發展了新式穿甲彈,贏的恐怕還是zis-2!」

    「不一定吧,安德烈同志這個人很邪性的,哪一次不是他打別人的臉,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他會跟圖哈切夫斯基同志打這個賭?」

    「不好說,不好說啊!」


    竊竊私語的人不少,但是對於最後的結果誰也不敢輕易的下結論,不過不管是圖哈切夫斯基還是李曉峰都顯得信心滿滿。

    李曉峰信心滿滿大傢伙好理解,他畢竟是仙人,又有聚寶盆這樣的作弊利器,有把握是一點兒都不奇怪。圖哈切夫斯基的信心來源於哪裏呢?

    很簡單,來源於br-271n穿甲彈,前面說過,該彈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140毫米均質鋼版(九十度),這可是比d-5系列用ap穿甲彈的數據漂亮多了,至於你問d-5為啥不用和br-271p一個檔次的apr,原因很簡單,暫時還沒有。所以,圖哈切夫斯基認為他贏定了,甚至還有些勝之不武的遺憾。

    比武很快就開始,兩輛分別裝備有zis-2和d-5t的t-34緩緩駛到預定射擊位置,開始第一輪的比試。第一輪射擊的目標設置在五百米外,這是兩座由兩層不同硬度裝甲鋼製成的靶板,疊加在一起的厚度大約是100毫米。

    首先開始射擊的是t-34-57,其細長的炮管就像一根牙籤插在了炮塔上,不過千萬不要小看了這跟牙籤,它的威力不可小覷。隨着一聲轟鳴,細長的炮管里猛然噴射出一團火焰,巨大的炮口衝擊波讓在場的元帥和將軍們渾身一震。

    緊接着開始射擊的是t-34-85,在外觀上它沒有t-34-57那麼特殊,炮口的火焰和衝擊波也沒有那麼震撼。相比之下,在場的元帥和將軍們談論得更多的還是t-34-57。

    第一輪射擊一共要進行十發射擊,之後靶板將被運送到元帥和將軍們面前展示。其實這一輪展示意思不大,在500米距離上,不管是zis-2還是d-5t都可以輕鬆擊穿100毫米靶板。所以運送到元帥和將軍們面前的靶板上只有二十個整齊的彈洞。

    「這僅僅是個開始,」圖哈切夫斯基有些得意的說道,「接下來用不了多久就會分出勝負了!」

    對此李曉峰僅僅是聳了聳肩。在他看來圖哈切夫斯基就是一個急於顯擺的小孩子。作為一個「大人」他肯定不能跟熊孩子一般見識。

    很快當新的靶板被換好之後。第二輪的測試就開始了,這一輪射擊距離是750米,為什麼是這個距離呢?原因很簡單,二戰中最常見的反坦克距離就是750米左右。在這個距離上炮手們的命中率最高,而且穿甲彈的效果也基本能發揮出來。至於更近或者更遠,其實都不是主流。

    太近了,比如500以內,不管是對於進攻的一方還是防守的一方來說。都太危險。在這個距離上哪怕是虎、豹、is-2之流的大塊頭生存性也難以保證。至於更遠,比如1000米甚至1500米以上,不是沒有炮手開火,而是在觀瞄設備比較簡陋的那個時代,命中率實在不好保證,只有經驗豐富的炮手才能在這個距離上摧毀目標。至於更遠的距離,比如兩千米以上,在這個距離上射擊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以及運氣的幫助才能擊中目標。只有很少一部分炮手才做得到。

    750米開外的曠野上,樹立了兩塊靶板,比較有意思的是。靶板的厚度增加了二十毫米。可能有同志會奇怪,不是越近穿甲彈威力越大嗎?怎麼離遠了反而還增加靶板厚度。這不是增加難度嗎?

    沒錯,圖哈切夫斯基就是要增加難度,在750米的距離上,zis-2使用br-271n時穿甲威力大概能維持在150毫米(九十度)的水平上。哪怕靶板增加20毫米,對zis-2來說問題不大。

    但是這對於d-5來說問題就不小了,以圖哈切夫斯基的了解,d-5發射ap彈時,在750米的距離上極限穿甲厚度大概是115毫米到120毫米的水平。也就是說,d-5想要擊穿靶板恐怕是要看運氣的。更多的可能是無法擊穿靶板。

    說白了,圖哈切夫斯基就是故意的,他就是要通過增加靶板厚度的方式向在場的元帥和將軍展示zis-2的優越性能,而d-5將是襯托zis-2的最好綠葉。

    第二輪射擊很快開始了,對於zis-2和d-5來說,打完十發炮彈,這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圖哈切夫斯基舉着望遠鏡雖然看不清遠方的靶板是個什麼情況,但是他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了!他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打臉了。

    不過當兩塊靶板再次被抬到他面前時,圖哈切夫斯基的臉色瞬間就垮下來了。原因非常簡單,被d-5射擊的那塊上乾乾淨淨的有十個窟窿,d-5很漂亮的擊穿了這塊靶板,沒有出現一次未穿透的現象。

    「這不科學啊!」圖哈切夫斯基暗自叨咕道,不過他選擇了忍耐,只是瞪了李曉峰一眼,仿佛是在說:「算你運氣好!」

    「進行第三輪射擊!」圖哈切夫斯基迫不及待的下達了命令。

    這一輪射擊的距離就是1000米了,而且靶板的厚度再次增加了20毫米。實際上這已經是zis-2發射br-271n時的極限穿透數據了。一開始圖哈切夫斯基並沒有想到會進行第三輪,以至於靶板都沒有運到靶場。浪費了大約半個鐘頭,就在一干元帥和將軍們倍感無聊的時候,靶板終於運到了,然後第三輪射擊開始了。

    因為這一次距離更遠,自然是更加的看不清楚,不過圖哈切夫斯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給br-271n定型時,他親自考察過這種彈藥。在1000米的距離上,基本能夠擊穿140毫米靶板。相反,d-5發射ap彈時,在這個距離上頂多擊穿100毫米靶板,他相信,d-5不可能擊穿靶子一次!

    首先擺在圖哈切夫斯基面前的依然是zis-2的靶板,應該說,br-271n性能不錯,十次射擊一共擊穿了靶板九次,另外一發造成了靶板背部隆起。按照蘇聯的標準,br-271n的穿甲能力就是1000米140毫米/90度了(英美的標準要低一些,只要有50%的炮彈擊穿靶板就算成功)。

    這麼說吧,這次射擊中,zis-2的表現很正常,它在當年的最高技術水平也就是這樣樣子了,屬於正常發揮。但是d-5那真心就是超常發揮了,十次射擊竟然全部擊穿了140毫米厚的靶板,這個成績亮瞎了圖哈切夫斯基的狗眼!

    頓時這位元帥就跳腳了,他指着李曉峰的鼻子大罵道:「你作弊了!」

    「我作弊?」李曉峰笑了,反問道:「大傢伙都在這裏看着,我怎麼作弊?」

    其實圖哈切夫斯基說出這番話時就後悔了,因為這確實沒辦法作弊,至少不可能用偷換靶板的方式作弊。當然,他依然堅信這個結果是不正常的,或者說是不可能的。

    他如是說道:「那就是靶板有問題!一定是靶板的問題!」

    李曉峰毫不在意的聳了聳肩,笑道:「那很簡單啊,把靶子立回去,然後讓兩輛坦克交換射擊的靶子,到時候結果不是一目了然嗎?」

    圖哈切夫斯基接受了這個建議,不過當再一次射擊結果出來的時候,他抓狂了,交換靶子之後,d-5依然輕鬆愉快的連續十次擊穿了靶板……(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胡德海軍上將、進入黑夜漫長的旅程、明天壞、騎王、43495和尤文圖斯同志!



  
相關:  歐洲我為皇  奮鬥在沙俄    斗破之無上之境  穿越者縱橫動漫世界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生生不滅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天兵在1917325 坦克炮之爭(2)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天兵在1917"
360搜"天兵在1917"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1s 3.928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