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3年10月26日,大雪。
巴音郭楞港河面上已經漂浮了許多冰塊,在這個寒冷的時節,航運幾乎已經完全停滯了。如今的土爾扈特汗部,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外來援助,只能靠之前存下來的物資過活。好在去年一整年收穫還算不錯,他們洗劫了河對岸俄羅斯人剛剛建立起來的幾座堡壘,得到了一些食品、牲畜和彈藥,同時在東面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他們雖然已經實行了戰略性的撤退,但在撤退前發起了一場令人出乎意料的反擊,擄掠了許多物資和牛羊,這意味着他們今年冬天可以過個肥年了。
做出從伏爾加河流域撤退的決定,阿玉奇汗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首先是來自部落內守舊派元老的壓力,其中甚至包括他的母親。這些守舊派對於遷居其實並不太過排斥,畢竟是遊牧民族嘛,當年能從中亞一帶跑到伏爾加河流域,現在從伏爾加河再跑到北高加索似乎也不是難事。但問題在於,他們離開之後,那片土地肯定會被別人佔據,要麼是附近的其他遊牧民族,要麼是俄羅斯人,後者可能性大一些。而他們佔據伏爾加河流域後,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的蒙古人想要前往精神聖地西藏的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受到別人的刁難是一定的,甚至還可能從此再也去不了那裏,這是他們最大的反對原因。
阿玉奇汗說實話也是比較虔誠藏傳佛教信徒,但他還有理智。在他當上大汗的這幾十年裏,蒙古人在伏爾加河流域的生存空間日趨縮小,面臨着極為嚴峻的外部安全形勢,最主要的便是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俄羅斯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在穩定地呈上升趨勢,國力穩步增加。即便是當年被波蘭人欺凌,但其人口、經濟、軍備都在持續改善,最終得以在阿歷克謝沙皇時期實現反殺,迫使其割讓了邊境一些省份(當然這裏也居住着大量的俄羅斯人),將俄羅斯的國土向西擴張了不少。
俄羅斯國力的迅速增長,當然並不是彼得沙皇的功勞。事實上在彼得之前,許多任沙皇就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竭力引進西方的技術和人才,甚至不惜授予他們爵位和土地,以增強俄羅斯的國力。所以彼得上位時面臨的情況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秦始皇的「奮六世之餘烈」,他其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承了一個底子還算可以的龐大國家。當然我們要考慮歷史的進程,但也要考慮個人的努力,沙皇彼得毋庸置疑是一位明主,他在位期間執行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優化了祖先制定的方針。他還敢對既得利益群體動刀,甚至不惜和自己兒子反目成仇,這種執着的改革精神在歷代沙皇身上是不多見,因此他極大地加速了俄羅斯現代化的進程,讓這個龐大國家的國力躍上了一個新台階。
如今彼得繼位時間不長,但也已經開始了對軍事領域的改革,他在莫斯科近郊創建的新式軍隊戰鬥力很不錯,屢次打敗舊軍,給人一種面貌一新的感覺。另外,彼得也在頓河上游一帶設立艦隊司令部,打算建立俄羅斯帝國的海軍——說起來也挺可憐的,俄羅斯佔了半個烏克蘭,但卻沒出海口,至於北邊的出海口阿爾漢格爾斯克和聖尼古拉斯嘛,不提也罷。
彼得的種種軍事野心,都讓周邊勢力感到了不安。衛拉特蒙古人雖然遲鈍,但也從前線俄軍的動作以及其他人得告知了解了這一切,因此也陷入了焦慮之中。阿玉奇汗很清楚,現在俄羅斯帝國大概無法一口吃下他們——不是不能,而是攤子鋪得太大,沒法集中兵力——但時間長了的話,就憑他們這三四十萬人口,肯定是撐不住的。因此,不如趁着現在還有點實力,儘快跳出那個可能會被四面包圍的死地,到北高加索地區碰碰運氣。至少,這裏可以得到來自其他國家的援助,可以極大增強他們的實力。
阿玉奇汗當時就是以這樣的理由勉強說服了部落里的長老們。他指出現在已經不是蒙古鐵騎縱橫的年代了,火槍、大炮技術的日益進步,使得訓練有素的步兵完全可以打敗一支騎兵,當年赫梅利尼茨基起義時,以步兵居多的哥薩克用火槍大炮打敗不可一世的波蘭騎兵部隊,就已經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他甚至還舉了中亞的一些例子,當地的遊牧民族甚至就連土爾扈特人也極為頭疼,覺得很不好對付,但他們在吃苦耐勞的俄羅斯步兵的攻擊下,可以說是進退失據,連連失敗。
也正是這些令人無法辯駁的事實,讓阿玉奇汗最終得以力排眾議,將部落主力遷移到了北高加索地區。而遷移過來的蒙古人,自然將主力部署在北方面向俄羅斯的一側,同時派出部分兵力掃蕩高加索山區的原住民,建立起自己的防禦縱深。
應該說,阿玉奇汗的果斷決策抓住了寶貴的時間窗口,使得他們在俄羅斯這個老大帝國調整政策之前,就跳出了那個死地,同時還有富餘時間料理內部,掃平不穩定因素,踏平南部山區的邊疆隱患,總體還是比較成功的。
而既然來到了北高加索山區,衛拉特蒙古人自然也清楚自己在外交方面該如何選擇。他們幾乎是全盤接受了東岸人的意見,接受奧斯曼帝國作為其名義上的宗主國,以改善周邊的戰略態勢——當然奧斯曼人也得到了實惠,不僅僅是虛名上的,同時也保證了他們那狹長的通往亞速要塞的沿海走廊地區的安全——不過卻拒絕了奧斯曼人提出的該宗綠教的要求,堅持信仰傳統的藏傳佛教。這一點讓奧斯曼人有些不喜,不過有東岸人居中斡旋,問題並不大。
如果說奧斯曼帝國是土爾扈特人名義上的宗主國的話,那麼華夏東岸共和國幾乎就是他們實際上的宗主國了。他們的市場全盤向東岸開放——雖然他們目前還沒有什麼購買力——經濟由東岸投資者主導,就連貨幣都由哈吉縣的鑄幣廠幫他們加工。
政治和軍事的改革同樣帶有深深地東岸烙印。首先是他們接受的大量火繩槍、燧發槍及青銅火炮,雖然都是東岸人移交的繳獲自俄國人的落後裝備,但對土爾扈特人來說也是難得的精品了。當年在伏爾加河流域遊牧的時候,他們可沒這個運氣一下子接收上萬條槍和幾十門大炮。偶爾有一些從俄羅斯人手指縫漏下來的熱兵器,也需要他們派兵幫俄羅斯人打仗,去用命來換取,苦逼的很。毛君中校當年率數千人深入頓河流域回師時,將這些武器半賣半送給衛拉特蒙古人,對他們而言真的事天降橫財了。至少,當他們向南征服那些高加索原住民時,難度是要降低了很多。
與軍事領域的改革相比,衛拉特蒙古人在政治方面的改革稍顯艱難。就阿玉奇汗本人而言,他其實是非常渴望在東岸人的幫助下實現集權的,但這事也非常敏感,一不留神就會釀成內亂。其實參照下隔壁克里米亞汗國的格萊大汗就知道了,人家折騰了這麼多年,也只是加強了中央的權威而已,但地方領主、部落酋長們的權力並未被徹底廢除,他們仍然掌握着大量的人口與財富,這就造成了國家的動員能力低下,因為最高統治者無法直接調用全國的力量來對付敵人。
衛拉特蒙古人的體制比經過幾十年漫長改革的克里米亞韃靼人還要差。他們基本就是原始的草原部落民主制度,也許阿玉奇汗的地位很牢固,威望也很高,但無法一手遮天,什麼事情都得得到大部分人得同意才能施行。東岸人對這事也是心知肚明,不過大敵當前,他們也勸阿玉奇汗稍安勿躁,東岸人會保證他及他的後裔會永遠是衛拉特蒙古人的大汗。而只要保證了這一點,有大義名分在,自然有時間慢慢收拾那些不怎麼聽話的部落酋長,最終將大權集於一身,完成國家體制的改革。
阿玉奇汗對此深以為然,他固然對掌握至高權力非常感興趣,但同時也對他們這個族群的未來非常擔心。為了讓族群里那些保守的榆木腦袋們開開竅,他已經打算將沿海的一個港口租借給東岸人,讓東岸人來這兒進行建設,並將其打造成一個樣板城市,讓他那些愚昧的子民們開開眼,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地日新月異。
東岸人對此當然是大喜過望了。雖然在北高加索地區獲得租借地不是必需的,畢竟他們已經有了哈吉縣這個建設得非常不錯的租借了,但既然阿玉奇汗提出了這個請求,那麼久沒有拒絕的道理。唯一的障礙,大概就是高加索地區的沿海區域大部分都屬於奧斯曼帝國——至少名義上如此——東岸人要想在這裏落腳,怕不是還需要得到他們的同意。但考慮到如今奧斯曼帝國的內憂外患,以及這些沿海地區主權上的模糊狀態(當地部族確實向奧斯曼效忠,但自主權其實很大),問題應該不會太大。
.。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8s 3.97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