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十八章、先發制人

    呂布自入涼州,因為路途遙遠,回饋到中央的信息就非常稀少,而且嚴重滯後。大致可知,他很快便拿下了安定、漢陽兩郡,馬騰西躥,往依韓遂,雙方在漢陽郡內連番廝殺,暫時難分勝負。曹操乃請天子下詔,命呂布遣將來援河東——當然啦,以距離的遠近、糧秣的多寡,加上呂布的個性、陳宮的謀劃,不可能派太多兵來,半虛應故事而已。問題現在曹操拿不出太多兵馬來了,多加一個兵都是好的。

    公文中說得很清楚,呂布遣部將曹性率兩千騎來援河東,其中八成是他過去在河東招募的士卒,因為思念家鄉,乾脆放他們回來了,剩下兩成是并州人,倘若願意突出河東,殺向并州,可為嚮導。

    是勛心說你咋不派高順來呢?咋不派張遼來呢?曹性有個蛋用啊!

    其實是勛對曹性並無偏見,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性本為郝萌部將,呂布在徐州時,郝萌勾結袁術,發起兵變,曹性與之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遂取萌首。雖然史書上只有這寥寥數筆而已,但猜想起來,曹性應該是挺勇猛善戰的。但問題此人在呂布軍中並非大將,是勛估計他的能力,也就沖衝鋒、陷陷陣罷了,未必真有臨陣卻敵的將略,別說比不上高順、張遼了,就連侯成、宋憲都不及。

    至於曹性射中夏侯惇一目,那就純是小說家語了。

    ——不會因為他也姓曹,所以你呂奉先才派了他來吧?你還真幽默……

    當下即帶着夏侯蘭,點兵出城,以迎曹性。見了面一瞧,這位曹將軍三十多歲年紀。骨架頗大,卻無一絲贅肉,瞧着跟管亥略有一拼。曹性位卑,下馬跪見是勛,是勛雙手攙扶。隨即安排呂軍在城外紮營住下。

    當晚設宴款待曹性,問了問涼州的情況。據曹性說,呂布去年在漢陽郡內的射虎谷一帶,連續跟韓、馬聯軍見了四仗,一開始穩佔上風,但陸陸續續的有羌人前來相助韓遂。對方兵力竟然膨脹到了六、七萬,呂布就有點兒吃不大住勁兒了,跟諸將說:「韓遂易破,羌人難弄,奈何?」

    陳宮建議道:「不如暫退,徐徐瓦解之。然後一戰可定也。」因而被迫收兵,專心經營漢陽、安定兩郡。

    曹性說:「末將來前,軍中議論,當北取北地郡,以威脅并州,則侍中此處壓力亦可輕減也。」

    是勛連連點頭:「多承溫侯關愛。」

    第二天諸將吏聚商時局,司馬懿等人的意思。可請呂軍北上,屯紮在白波谷南,隨時應對袁軍的侵擾。曹性問是勛:「郡內糧秣可充足否?」是勛心說本來就只勉強夠用,加上你們這兩千人,那就未必能夠吃到明年秋收啦——「約敷半年之用。」

    曹性說咱就跟這兒乾等着,袁軍不來咱也不動,光耗糧食,這不是個事兒啊——「吾軍但知進也,而不識守。盍會合匈奴,沿汾水而下。突入并州,乃可制敵,不為敵所制也。」

    是勛心說果然是猛將,你膽兒真肥,這對敵情還一無所知呢。就敢梗着脖子往外打——「將軍何方人氏?」

    曹性微微一笑:「性與溫侯同郡,雖離鄉數載,并州之情亦有所知也。其九郡之中,戶口繁盛處唯上黨、太原、雁門爾,余皆不足五千戶。雁門所在甚遠,上黨須防備河內,我所當者,唯太原郡爾。軍中自有太原土著,熟悉地理,乃以騎兵抄掠,彼來應時即退,待彼退時則進,或可使河東之地,不被其兵也。」

    呦,瞧不出來,這人多少還有點兒腦子嘛,還知道「敵進我退」——他原本在并州,不是做過馬賊吧?是勛當下環視眾人:「曹將軍之意,卿等以為若何?」

    夏侯蘭表示贊同,文官當中,卻只有司馬懿一個沉吟不語,別人都覺得太過冒險,還是安心守御,比較妥當。是勛說不着急,咱還有時間商量——「吾意先召曹將軍部下太原人來,析其地理,再作論斷。」

    散會的時候,他特意從後面揪住司馬懿,低聲問道:「仲達何以教我?」


    司馬懿捻須沉吟少頃,突然抬起頭來:「曹將軍之計,確實懸危,然或不得不為爾——懿所慮者,匈奴也!」

    作為一名正統的中原士大夫,司馬懿對胡人有一種本能的敵視和不信任,他並不認為是勛和呼廚泉達成的協議是牢不可破的——當然啦,是勛本人也並沒有這種奢望。

    故而司馬懿指出,倘若由得南匈奴據守平陽等四縣,坐觀成敗,他們任何時候都可能突然背盟,倒向袁氏——「雖不知袁氏何以間呼廚泉,然懿深知,郡內實無可見之利,以堅其心也。」咱們其實拿不出什麼實際的東西來,而此前的口頭承諾,只有對君子才有效,對反覆無常的胡人,那是起不到絲毫作用的。

    所以他認為,必須逼迫匈奴人攻入并州,與袁軍作戰,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將他們綁在曹家的戰車之上。然而是勛遠遠地呆在安邑,光行文要求匈奴發兵是無用的,反倒可能產生反效果,故此應當派遣呂軍與匈奴共同行動,一起突出河東,騷擾并州。

    「先發者,呂軍也,次發者,匈奴也,主公可踵跡其後,掌控運路,然不必親入并州。」反正呂軍是客軍,他們想打就讓他們打去,呂軍既動,匈奴就不可能再跟後面瞧着,肯定也要上前線去搶奪戰利品。至於是勛,可以率軍前至四郡,一方面保障後路,押運糧秣、隨時接應,另方面也防止匈奴臨陣倒戈。

    是勛聽了司馬懿的建議,不禁背着雙手,沉吟不語。他承認司馬懿所言確實有理——仲達果當世之傑也——倘若任由匈奴人自己選擇出擊的時機,他們很可能就一直坐守下去,直到糧食吃得差不多了才被迫動手。但遷延日久,袁氏會搞出什麼分化、拉攏的手法來,效用如何,那真是難以預料。本身來說,袁氏把《為袁紹討豫州文》也往平陽送了一份兒。就表明了他們的態度,而在原本的歷史上,官渡前後,南匈奴也是上過袁家賊船的。故而,必須先發制人,逼迫匈奴進兵。以加深他們與袁家之間的不信任感。

    終究是勛也不過送了呼廚泉一顆金印而已,金印再好,不能當飯吃啊。

    在逼迫匈奴出兵的同時,是勛可以率軍增援為藉口,大搖大擺進入四縣,即便匈奴人有所警惕。做出種種限制,終究老窩橫插進這麼一支武裝來,他們也便不敢輕易再起叛反之心了。

    是勛沉吟良久,又遣人將張既、賈衢重新叫回來,四個智謀之士開了場小會,最終敲定了這一方針。於是立刻行文平陽,說我軍欲待經四縣而突襲太原。希望匈奴方面可以配合行動。

    既然答應與曹家聯合,不放曹兵過境是不可能的,呼廚泉接信以後,趕緊召來去卑商議,去卑說:「此乃促我也。」這是是太守想要避免咱們首鼠兩端,所以要求明確態度,要麼跟着曹家跟袁家見仗,要麼馬上翻臉,投向袁氏——「單于須早作決斷。」

    呼廚泉說我不想答應——即便已經決定要幫曹操,但主動權應該掌握在咱們自己手裏。要是答應即刻協同出兵,則主動權就徹底落到是勛手裏去啦。去卑就問了:「單于欲反乎?」呼廚泉皺着眉頭撓撓後腦勺:「吾亦不願反也。」這仗才開始打,誰能猜到最終勝負啊?既然已經傍上了一家,要是臨陣倒戈,那就別想再回頭啦。要是最終曹家勝了,咱們可該怎麼辦?

    呼廚泉猶猶豫豫的,去卑不禁起急:「事無兩全者也,請單于速下決斷!」

    呼廚泉低頭瞧瞧是勛信上寫的,曹家先鋒乃是呂布將曹性——他還是識得幾個漢字的,而是勛給他的書信,言辭又不深奧——就不禁有點肝兒顫,再轉過頭去瞧瞧案上供的「天降單于璽」,又多少有點兒捨不得。最終在去卑的連聲催促下,只好一咬牙:「如此,暫且從了他便是……只是,某心有不甘也!」

    去卑說您要是不甘心,咱們還有的是辦法,比方說可召左谷蠡王前來——「彼深恨是太守者也,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十日後,曹性率領兩千呂軍、夏侯蘭率領兩千曹軍,經白波谷而抵平陽,與去卑相會。事先都已經商量好了,匈奴方面提出了兩個條件:其一,在四縣之內,呂軍必須和匈奴軍一起行動,接受監視;進入并州以後,雙方則分道揚鑣,各有所攻,各有所取,不相統屬。其二,是勛作為戰役總指揮,可以進入四縣,保障後路,但不得進入平陽城,除部曲外,漢軍亦不得進入任何一座縣城。

    匈奴方面並不怕是勛突然翻臉,一口氣吞併四縣——他還沒那麼好的胃口——怕的是一旦讓漢軍進入城池,則可長期據守,匈奴方面沒有足夠的攻城經驗,恐怕便會主客易勢。

    匈奴方面出動了六千騎,由去卑統領,監視和伴隨着曹性經平陽而抵永安。老窩留下了三千騎,由呼廚泉單于指揮,以警戒第二批北上的漢軍。

    這第二批北上的漢軍,便是是勛所部,人數不多,包括最初那兩千曹軍中的一半兒,以及自家的一百五十名部曲。是勛只想保障自身的安全,還真沒打算趁機收復四縣,所以兵帶多了毫無意義,反啟匈奴之疑,只要足夠精銳就成。

    是勛把精兵強將全都帶在身邊,司馬懿、張既、賈衢,那是一個都不能少的,孫汶仍然駐紮在翼城,夏侯蘭率兩千軍配合曹性行動,郡內事務,則暫且委託給裴徽處理,諸葛瑾、孫資為其副也。此外,是勛還特意點了秦誼的名兒,讓他跟隨去卑,擔任漢、匈兩軍的聯絡和解紛工作。

    臨行前,是勛悄悄地關照秦誼:「休使匈奴劫掠百姓,至於士人、鄉豪,則無妨也……」



  
相關:  勒胡馬  殷墟  洗烽錄  三國外志  龍戰野    武道大帝  帶着農場混異界  奧特時空傳奇  武逆焚天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漢魏文魁第十八章、先發制人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漢魏文魁"
360搜"漢魏文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1s 3.931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