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二十五章 、恩威並施

    是勛當晚跟司馬防聊得挺晚,暗中與荀彧牘版上所寫的名字,還有自己前一世讀史所得,互相印證。魯肅跟旁邊兒干坐着,不怎麼插得上話,只是用心記憶。

    他們黃昏時分抵達,這一聊就是連續的好幾個鐘頭,直到月上中天,才終於結束懇談。司馬家的人都習慣了,沒什麼感覺,是勛可是慣常一日四餐的——在此時習俗的一日兩餐外,早晨起來先得用點兒點心,晚上臨睡前最好再來點兒宵夜——就覺得肚子裏「咕嚕咕嚕」地叫。司馬防說已經為天使安排好了寢處,請洗漱了安歇吧,是勛心說這樣子我怎麼可能睡得着啊?沒辦法,只好腆着臉央告:「今日為訪司馬公,夕食太早,如今腹中飢餓……還請司馬公照顧一二。」

    司馬防聞言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是某疏忽了。」趕緊喚人準備些熱飯熱菜來。是勛說不必動火,有點乾糧填填肚子即可,但司馬防不肯答應,說:「家中釀得好酒,正待與侍中對飲幾杯。」

    他們談話的時候,司馬家兩個小子也全都跟旁邊閉嘴陪着,司馬懿始終正心誠意,儀態端莊,司馬孚大概因為年紀還小,卻已經用袖子遮着臉打過好幾個哈欠了。是勛身為「八卦王」,自然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把這一切全都瞧在眼裏。

    談話的過程中,他也時不時瞟兩眼司馬懿。現在可以直面這小伙兒的眼神了,就見他瞳仁漆黑,頗有神采。此外也與哥哥、弟兄們沒啥兩樣——「鷹視」何在?再一琢磨。貌似史書上光寫司馬懿「狼顧」來着。「鷹視」應該是後世添加的作料。可是怎麼才能瞧明白他的「狼顧」呢?找個機會從後面喊他一聲兒?似乎不大禮貌,也不怎麼好找機會。

    此刻既然正事兒基本上說完了,就等酒菜上來,大家飲上三杯,填填肚子,然後各自安寢——這年月無論貴族還是庶民,全都習慣兩餐,就算家裏再有錢。酒海肉山,也只偶爾夜間加餐而已,否則會被目為奢侈,尤其司馬防這種儒學大族子弟,不可能臨睡前真跟是勛喝個酩酊大罪,也就意思意思罷了——所以是勛就琢磨啊,不如趁這個機會,打探一下你們父子的出仕意願?

    當下對司馬防拱拱手:「今日受教,獲益良多。然而李、郭肆虐,京兆屢遭兵燹。如司馬公所言,大族子弟或徙關東。或南下荊襄,未知尚存幾何,可出而為朝廷牧守地方?況依例不官本郡,雖然事急從權,亦不可濫。未知河南、弘農,有否賢才,願與勛共赴關中,以抒國難者乎?」

    司馬防低頭想了一想,微微搖頭:「河南之地,亦迭遭踐踏,恐無人也,即我河內,仰賴張大司馬鎮守,才得免難。吾聞弘農董季直或在段煨軍中,此人勤於學而專於經,是郡縣之才。」

    是勛記下了董季直這個聽上去很生疏的名字,隨即就問:「勛既北渡,則溫縣之俊才亦欲尋訪,未識有諸?」司馬防捋捋鬍子:「縣內趙君初,與我兒伯達(司馬朗)為至交,忠厚勤謹,侍中或可徵辟之。余者未知也。」

    是勛心說這老滑頭,我從關西說到關東,從弘農說到河南,最後直接點明河內溫縣,問你有啥人才沒有,你跟這兒便秘似的一個一個往外努,好象真想不出什麼人來似的,你們司馬氏這一大家子難道就全都不是人嗎?!罷了,罷了,我乾脆把話直接給挑明了吧。

    「司馬公前牧京兆,率以儉約,躬刻農桑,百姓慕之,朝廷稱之,實勛所敬服者也。未知可肯再度出山,與勛共往關中一行否?京兆之政,仍需仰之司馬公。」乾脆你再做一回京兆尹,如何?

    司馬防聽了這話,捻着鬍子微微一笑,也不說答應,也不說不答應,只是將手輕輕一抬:「詩中請先用膳吧。」是勛這才發覺,感情宵夜已經做得了,幾名奴僕正抬着食案往堂上走呢——總共三份,分別放置在是勛、魯肅和司馬防的面前,卻沒有司馬懿哥倆的份兒。

    瞥一眼案上,食物很簡單,但也很精緻,分別是一碗麥粥、一碟醬菜、一碟新炙的肉脯,還有一小甌酒。當下司馬防斟了酒,舉起杯來就敬是勛,是勛面帶微笑,跟他幹了杯,心裏卻在說:「你想趁機糊弄過去?哪兒那麼簡單啊,也未必太小覷某了!」


    他端起麥粥來,三下五除二扒了大半碗進肚子,然後又和司馬防幹了一杯,重提舊話:「勛奉朝廷詔,持節鎮撫關中,守、令皆可先辟,今欲任司馬公為京兆尹,未知肯俯允否?」

    司馬防剛才借着上飯打了個岔,其實是在暗中斟酌,權衡利弊,此刻聽是勛再次問起來,就先搖頭:「張子敬在京兆,亦有令名,何不留任?」他所說的張子敬名時,乃是李傕、郭汜任命的京兆尹。

    是勛心說李、郭任命的三郡長官,我一個都不想留,各縣令長,也最好能免就免——「張子敬為京兆三歲,內不能制李、郭以安地方,外不能睦友鄰而貢朝廷,安可留任?」

    「防已屆知天命之年,且有風痺之症,逢天行雨即不良於行,實難當此重任——侍中美意,防心領了。」

    是勛心說耶,你有風痺之症?也不知道是裝病託詞呢,還是……要麼你家老二後來裝風痺,其實是從老子處得到的靈感?他瞧司馬防的意思,是真不想去淌關中那趟渾水了,於是也不再勸,只是問道:「然則誰可付託此任?請司馬公教我。」

    估計剛才向是勛介紹關中各郡縣大族、賢才的時候,司馬防就有腹稿了,當即回答道:「馮翊徐伯濟或可。若不以本郡為忌。京兆韋休甫最佳。」徐伯濟名英。現任本郡左馮翊的郡功曹。是勛對此人毫無了解,估計就是一個史書上都留不下名字來的醬油眾(其實搜檢《三國志》本傳及疏,還是能夠搜到一處的);韋休甫名端,此人是勛倒有印象,在原本的歷史上,他跟兒子韋康二人先後擔任過涼州刺史,後來馬超作亂,韋康被殺。於是借着扒飯的機會想了一想。要是沒有更合適的人選,那就這位韋端先生吧。

    放下空碗,是勛瞟一眼司馬家哥兒倆,乾脆也不跟司馬防商量,卻直接問他們:「卿等亦皆一時俊彥,號為八……」剛想說「八達」,突然想起來,這兄弟八個裏面還有五個沒成年呢,沒成年就沒有字,怎麼可能產生「八達」的美譽呢?估計那是好幾年以後才出現的說法吧。趕緊咳嗽兩聲。把話給咽了——「八人皆勤學而純孝,郡內稱之。何不代乃父隨勛西行。立功於王事,彰顯貴家之令名呢?」他特意加重「代乃父」三字,那意思,要麼你們跟我走,要麼讓你們爹跟我走,選擇吧小子!

    是勛當然不可能把司馬家的誰綁起來帶走,這種事兒終究不好強迫。但他現在跟司馬父子商量,成不成的都無所謂,但若是直接代天授命,當場徵辟,對方要沒有合適的推辭理由,難免就會影響到家族的名聲。我不是讓你們跟着去關中享福的,不是推了官職還能落個「淡薄利祿」的美名,如今國家動盪、西京蒙塵,身為士人而不肯出來拯危救難,光跟家縮着,說不定就會被人罵是「求田問舍」的鄉愿。

    司馬家兩兄弟聽了這話,表情各不相同。老三司馬孚皺皺眉頭,有點兒惶惑,而老二司馬懿就跟沒聽見一樣,眼觀鼻,鼻觀心,絲毫不為所動。他們還沒答覆,司馬防先說話了:「犬子年輕識淺,所學亦不精深,何能當此重任?」

    是勛心說要換個人來提這建議,你靠幾句空話或許就能糊弄過去,偏偏這回來的是我——「伯達較勛年長,仲達與勛年齡仿佛,即叔達亦已冠矣,安有不能忠勤王事之理?」年紀輕這不是藉口啊。

    司馬孚瞧一眼父親,轉回臉來就朝是勛深深一揖:「感念侍中之厚愛。侍中為當世俊才,就學於鄭康成先生,通五經而曉政事,孚安得為比?」是勛搖搖頭,開始給扣大帽子:「國家板蕩,士人皆當效力於國,勛弱冠即謁曹司空,使徐、兗合縱,非有能也,是敢為也。孟子云:『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此往關中,牧守郡縣而已,勛料以卿兄弟之能必辦,或不肯為乎?有何疑議,自可言明,勛為卿等解之。」

    你們就是膽兒小不敢吧?還是有啥別的顧慮,有話就說,別跟我這兒玩虛的。

    司馬父子的心思,其實是勛心裏明鏡似的,他們不是不想出來做官,只是怕亂世當中離鄉別業,性命不易保全;況且應朝廷的徵辟沒問題,但如今朝廷掌握在曹操手中,一個不小心,就要上了曹家的賊船,天下大勢如此混沌,要是曹家翻船,難保不會影響到司馬整個家族的安康啊。當然啦,是勛叫他們「言明」,他們卻是打死也不敢說真話的。

    司馬防和司馬孚不約而同地想到,聽說這位是侍中口才一流,最會蒙人,果然見面勝似聞名,大帽子扣下來,這還真不好回復。正跟這兒猶豫呢,司馬懿心說我不能再慎着了,眼瞧着老爹和兄弟一時想不出話來推搪,我要再不開口,場面一冷下來,那就很危險。是侍中剛才說了,他不是孤身前來的,河南還屯駐着朝廷……曹家的兩千騎兵,要是把他得罪狠了,誰知道他會做出啥事兒來啊?家族名聲再響,在縣裏的勢力再大,要是不佔理,那被人整個兒抄了也沒處訴冤去!(未完待續。。)



第二十五章 、恩威並施  
相關:  洗烽錄  三國外志  龍戰野  勒胡馬  殷墟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帶着農場混異界  養鬼為禍  我在異界有座城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漢魏文魁第二十五章 、恩威並施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漢魏文魁"
360搜"漢魏文魁"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3.956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