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宋應奎和二叔聊着生意上的事。一連幾個集日,從家裏帶過來的腐竹都能賣的差不多。這說明市場已經開始接受腐竹這個新產品,就五營鎮這個小集市來說,前期的客戶教育算是完成了,接下來就看腳戶那邊的市場什麼時候能打開。
一斤腐竹能賺七八文錢,一天銷售三十斤左右就是兩百五十文左右,再加上賣豆腐賺的錢,每個集日的收入能在三百文左右。一月九個集日,月收入在二兩銀子上下。對去年還在赤貧狀態的宋家來說,現在可以說是邁上了一個大台階。
「要是在街上有個鋪子就好了,那樣就能天天賺錢。」得隴望蜀,二叔的攤子剛擺順當,便開始想着擁有一件鋪面。
「再擺一段時間的攤子看情況吧,要是生意再能好些,咱就想辦法盤個鋪面。不知道在五營街上盤個鋪面貴不貴?」生意做好了,肯定要開個鋪子,這樣與腳戶做生意更方便。只是現在家裏才剛剛開始賺錢,宋應奎覺得暫時很難開起鋪子。
「你二爺爺開鋪子的時候,家裏前前後後搭進去了四五十兩銀子才弄成的。街上開鋪子本大着哪,還得月月給人點房錢。鋪子不好開啊。」聽見叔侄兩人的對話,坐在牛車裏的宋田順不由插起了話。他心裏也有一個在街上開鋪子的執念。以前、家裏是根本沒條件想這事。現在家裏也算是踏進了生意行當,心頭能不竄火?只是開個鋪子的成本太大了,以現在這個規模,要想攢起開鋪子的錢,怕是得好幾年。
「咱們開鋪子,應該花不到二爺爺當初的那麼多錢。他開的是斗行,要壓很多貨錢在裏邊。咱家自己能供貨,最多花一半的錢就能開起來。只要咱好好干,有個一半年時間,在街上開個鋪子不難實現。」見爺爺對家裏能不能開起鋪子有些悲觀,宋應奎出言打起了氣。事情已經上了軌道,在小鎮上弄個鋪面對一個穿越客來說,有那麼難嗎?人家別的穿越客,一年時間怕是都實現了財務自由。
「奎娃、你真覺得咱一半年時間裏,能開上鋪子?」宋田順被孫子話,徹底將心頭火給燒了起來。
「真的!咱們腐竹的生意才剛剛好轉,我看半年之內,每個集日賣一百斤以上是能達到的。再加上我還能接些木匠活來做,攢夠開鋪子的錢不難。」
「要是一個集日能買百十來斤腐竹,攢錢開鋪子還真不是一件難事。」
三人一路上聊着對腐竹生意的暢想,越聊覺得希望越大。突然宋田順開口說道:「咱家腐竹的生意既然能做大,哪是不是趁着這段下糧的時間價格便宜要從別家買些黃豆?光靠咱家收的黃豆,就現在這光景,買到過年前後都就沒有了。」
趁着糧價低收黃豆?這事宋應奎也想過,只是家裏的本錢太少收不了多少,壓貨是沒啥大意義的。「爺爺現在黃豆確實便宜,可咱沒多少銀錢,收個幾石豆子壓着,沾不了多大便宜。倒不如把活錢先留在手裏,邊用邊買黃豆。」
「奎娃你傻啊?咱可以先把糧定下,從別家真正拉糧的時候再給他結錢。黃豆不像麥子能隨時換錢,有時候拉到街上去,還找不到人收哪。咱去定豆子,到時候上門拉糧,對他們也是個方便。」宋田順開口駁斥了孫子的想法,在有些事上他想的就比自家這個能孫子高。
「這麼做的能行嗎?人家願意把糧留着給咱們?」宋應奎是不理解鄉土社會的人情關係,總覺得啥事都得靠現款結算才能搞定。
「怎麼不行?你就算一下咱家能壓多少石黃豆合適,你說個數,回去後我就挨家挨戶上門想辦法。」
「要是能預訂的話,先定個三五十石吧。」其實宋應奎想的是最好能定一百石以上的黃豆,但害怕說出來把爺爺給嚇住,所以說了一個保守的數目。
「三五十石這麼多?要不先定上三十石穩妥一點。」
「哪就定上三十石,咱根據接下來的行情再及時調整。總之最少要壓夠一個月以上用量的黃豆,這樣咱就不至於打住手。預訂黃豆的事把穩着沒?要是咱定的糧被人家偷偷賣了,有可能會耽誤大事。」
「這事沒啥擔心的,我要找的都是實在人家,他們不可能幹出這事來。」
見宋田說對預訂黃豆這事很有信心,宋應奎也就沒再說啥。反正靠不靠譜,先試着再說。家裏收的黃豆,還能用一段時間,等庫存快告急的時候再行動也可以,那時候攢的本錢也就多些了。
回到家裏,第二天,修山路的工程繼續啟動,若是能趕在收秋糧的時候,將大部分路修通就好了。
除了修路外,還得騰開人手,將麥地犁一遍,好讓田地容易吸收秋雨和用陽光殺菌。剛忙了幾天,八月十四的時候,奶奶叫停了這些事。安排了新任務,說是八月十五的時候,全家老小都得出動去走親戚。
這是個啥情況?八月十五按照傳統習俗確實有走親戚的習慣。但沒必要全家總動員去幹這事吧?一般這一天也就轉一兩個近點的實在親戚,畢竟還是農忙時節,又不是過年。
更令人奇怪的是,一直嚷嚷着趕農時的爺爺,居然沒有任何反對意見,說是要提兩斤腐竹去轉自己的外家?
家裏人莫不是想着到親戚家去顯擺自家的腐竹生意吧?一斤腐竹也十幾文錢哪,有至於嗎?
直到晚上奶奶不厭其煩的給即將分頭去轉親戚的主事人交代到了親戚家要說的話以後,宋應奎才明白奶奶到底是圖什麼。
奶奶翻來覆去的強調到了親戚家後一定要說,現在家裏做起了賣豆腐和腐竹的生意,明年開春的時候,還要再蓋幾間房。最重要的是,要說去街上做生意的是二叔,二叔現在還沒成家。
合着是要去發動親戚朋友給已經十九歲的大齡剩男二叔說親啊。怪不得要全家動員去走親戚。這個時代,說親對象主要靠的是沾親帶故的人互相介紹。等介紹的差不多有點眉目了,再合找媒婆正式上門問親和八字。農村地區,也沒有專業的媒婆,成天沒事閒轉着走東家竄西家給人拉媒保纖。
喜歡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6s 4.06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