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邊菜地的桔子樹,因為李清用稀釋過的靈泉水澆灌的原因,從原本半死不活的樣子變成結滿了黃澄澄的桔子,個個都有成年人拳頭大小。
把樹枝都吊彎了。
李清用幾根木棍把樹枝撐起來才沒垂到地上。
韓雲和王后慢悠悠的摘着桔子,李清可沒有那麼好的耐心。
手快腳快的把快要垂到地上的桔子摘了下來,摘滿了一籃子後,和兩人說了一聲,就回到了院子裏。
李清拿的可以說是籃子,因為他就是籃子的樣子。
也可以說是竹筐,因為太大了…
一筐桔子約莫有七八十斤…
&娃子,在屋裏沒?」李清打開院門,屋子外面正是李大壯等人。
不過個個手裏都拿着東西。
時間緊急,李清來不及去鎮上買瓦,想着村子裏的人建房肯定剩得有,所以在找人的時候就和他們說了一聲。
不過李清可沒打算免費要別人的,一文錢一匹瓦,瓦是成年人的兩個巴掌大小。
和鎮上賣的價格差不多,這樣也懶得欠別人人情。
&叔,你幫我統計一下瓦有多少,等晚上給工錢的時候一起算」李清從屋裏拿出一張白紙,想着毛筆費力,就拿了兩小塊木炭當筆用。
&我來統計」李烈也不含糊,找出一根凳子往院子外面一放,白紙攤開,一個個的計數。
李烈早些年學過幾年字,後來家裏有變故,才上山打獵,李遠山經常感嘆,如果李烈家裏沒出事,恐怕都可以考狀元了。
是不是誇大其詞李清不知道,反正李烈這性格,李清覺得挺不適合做官的。
&三,你二十匹」
&豆,你這匹瓦破了,一共三十二匹」
&二,你這是什麼瓦啊,半爛半爛的,什麼樣子,不要不要」
李烈仔細的驗收着瓦。
李清則是站在圍欄外面琢磨着在哪裏建木屋。
原本他打算在右邊建立木屋的,結果又打算建房子。
房子就在右邊。
木屋就建在左邊的兩畝地裏面算了。
後面挨着原本的屋子。
到時候建新房子就挨着木屋往右,正好水井就在後院,挺好。
&壯叔、黑叔、壯叔…你們過來一下」李清見李大壯等人都清點好了瓦片,就叫了一聲。
&娃子,你準備在哪兒建木屋?」李大壯剛一走過來,就問道。
&壯叔,我準備在這塊建木屋,時間急,恐怕得趕一趕了」李清用手大致化了一個位置。
&這麼多人,指定能弄好」李大壯點頭。
&了,清娃子,木塊你找好了嗎?」一旁沒說話的李壯問道。
李壯是第一次修補屋子來的人,後來李清請人幫工也來過幾次,家裏條件不行,但是他和他兒子李雲踏實肯干,為人不錯。
&叔,我在李木匠那裏買夠了,他讓人送過來,估摸着到了」李清話音剛落。
李木就帶着兄弟和兒子扛着木塊過來了。
&木叔,這邊」李清揮揮手。
&娃子,放在這裏了啊」李木把木塊放下。
&木叔,還有多少啊」李清看看地上堆着的木塊問道。
&有不少呢…」李木撓撓腦袋。
&大壯叔,你帶着人去一趟,把木料全部扛回來…」李清想想。
如果就李木匠家裏的幾個爺兒,來來回回幾趟也拿不完。
耽誤時間啊。
索性讓來幫工的人去一趟,全部給拿回來。
&清,用不了那麼多人,三十人就差不多能拿完了」這時候,李木插口說了一聲。
&那李木叔,等會兒你和他們一起再送一趟,留在我這裏幫工,五十文,帶着李林叔和兩個兄弟一起」李清也是臨時起意。
李木匠平常家裏條件也過得去。
但是災年缺衣少食,吃都吃不飽,有幾個買柜子桌子的?
更何況家裏人口不少,足足九個人,還不算嫁出去的哥兒。
所謂半大的小子吃垮老子…
李木匠家裏最小的孫子都有13歲了。
哪裏禁得住這麼吃?
&這裏人差不多夠了吧?」李木還沒說話,李木匠的二兒子李林就開口了。
李林不像李木那樣有點一根筋。
&林叔,人多點也好早點收工啊,這大半夜的還幹活豈不是麻煩?」李清沒有否認李林的話。
&行,等會我們過來」李林想了下,點頭同意了。
家裏過年的銀子都沒有了,再不填點進項,恐怕這個年還不好過呢。
&大壯叔,你帶三十個人走一趟吧」李清轉身說道。
&李大壯麻利的點出三十個清點好了瓦片的人,帶着走了。
李清等了幾分鐘,等大家都清點好瓦片記好帳後,讓李黑李壯帶着人開始平地。
&叔,弄好了嗎?」李清走到李烈身邊問道。
&好了,放心吧」李烈把記好帳的白紙遞給李清。
話說這麼好的白紙他還沒怎麼用過呢。
&叔,你知道咋們這裏哪裏有不要的碎石頭麼?」李清找了個地方挨着李烈坐下。
遠處的李黑等人正帶着人把要建木屋的地勾出來。
&灘哪裏多的是,怎麼,你想用來鋪地?」李烈略一想就知道李清的想法。
&啊,冬天容易降雨,弄點碎石頭再鋪一層木板再建房不容易爛底」李清也是想想。
如果沒有碎石子也是白搭。
&了,烈叔,離這裏遠不遠啊?」李清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問道。
如果相隔太遠,那裏有碎石子也沒用。
人手有限,時間有限。
&遠,從近路過去,一刻鐘(一刻鐘15分鐘)就可以來回一趟」李烈給李清指了個位置。
一刻鐘?十五分鐘…
倒是不遠,一小時可以來回四趟。
五十個人一小時來回兩百趟。
一趟帶一百斤,來回可以帶兩萬斤,鋪厚一點也行。
&烈叔,等人都回來了,就帶着人過去吧」
&沒問題」李烈拍拍胸脯保證道。
&行,烈叔,我把釘子給拿出來」李清打算待會兒一起去。
才能決定要多少碎石子。
&哥、我們來了」李清還沒進屋呢,院子外面又傳來了聲音。
一看,正是小李李氏、李沽、李海等人。(未完待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4s 3.83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