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雲隱錄 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衡大司馬太傅

    老太后心中則是暗自思量,「我王氏宗親再怎麼勵精圖治,還不是為了你劉家的江山?

    不至於連這筆賬都算不過來吧?

    若不是安漢公,你個小病秧子到現在也不過是個中山小王,哪能輪到在這裏發威?」

    鐘鼓齊鳴中,王莽領着老三王安、老四王臨來到殿前行叩拜大禮。

    司禮官高聲宣讀策書完畢,王莽和兒子們已經跪好,該平帝出場了。

    可他卻巍然端坐在龍椅上,手執策書旁若無人,就是不挪地兒。

    這一下,隆重的策命典禮一時陷入了僵局。

    王老太后又是使眼色又是瞪眼睛,然而,平帝卻假裝在背詞,一會兒皺眉,一會兒晃腦,視若無睹。

    老太后忍不住心中暗罵:「真是個不中用的東西,一點規矩禮儀都不懂。

    本想藉此儀式昭示天下,皇上很快就可親政,看來還是為時尚早了。」

    老太后無奈的搖搖頭,只好幾步走下寶座,拿過策書宣道:「安漢公跪拜受策!」

    王莽早已稽首如儀,但說出言語的卻不是什麼「謝主隆恩」或「吾皇萬歲」。

    而是「臣臣不敢」。

    這下王老太后是真火了:「轉臉訓斥道:

    「光祿勛,你們究竟是如何演練的?怎麼老出錯?

    安漢公,你貴為三朝老臣,連策命大禮的規矩都不懂嗎?

    王莽一聽,忙以頭觸地:「太皇太后息怒。

    非是臣忘了規矩禮儀,臣實乃不敢受此隆寵!」

    王老太后見這等陣勢,又深知王莽的脾性,再僵持下去沒有任何意義。

    無奈地擺手:「得了得了,你們都成心不讓我省心!

    暫且退朝,擇日再議!」

    隨後扭頭一看,平帝還在那兒裝模作樣地背詞。

    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一把拽起他道:「都散戲了,還背什麼!

    走,跟哀家回長樂宮背去!」

    朝會結束,王莽父子依然趴在地上。

    內侍走過來提醒:「安漢公大人,您還是起駕吧。」

    王莽這抬頭,遞上一份奏摺:「有勞大駕,我這有一道封事,請速呈太皇太后御覽。」

    老太后正在長樂宮監督小皇上背書,一見封事遞到,皺眉道:

    「又是安漢公的封事?

    怎麼總這麼多事,每次都想給我找麻煩!」

    隨後打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王莽在封事裏提出,只能接受給其母的功顯君封號,其他一概不受。

    還是老套路,以身體不適為由,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請求,就正式打報告提前退休。

    王老太后思索着,王莽這般推辭,朝野間又民意洶湧,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

    眼角餘光瞥見小皇上正聚精會神看着奏書,面露喜色。

    老太后開口詢問:「皇上這般高興,是有何喜事?

    不妨說與哀家聽聽。」

    平帝心無城府,直言不諱道:「安漢公不肯受封,這難道不是喜事一樁嗎?」

    老太后略感詫異,卻仍保持鎮定,進一步追問:「哦?

    這喜從何來呢?」

    平胸有成竹地回答:「功高震主,這個道理誰人不知?

    安漢公不受封,便意味着朕以後可以安心治國了。」

    聽到這番話,老太后忍不住笑出聲來:

    「呵呵,我的小皇上啊,治國安邦可不是兒戲,你以為就那麼簡單嗎?」

    平帝努力擺出一副成熟的氣概,不服氣地反駁:「那有何難?

    不就是批閱奏章,畫個圈,寫個『准』嗎?」


    王太后瞪了他一眼:「哼,十來歲的小毛孩子,口氣倒不小!

    看人家養孩子不費勁是吧!

    畫圈兒是不難,可是皇上別忘了,朝廷里里外外多少事兒都得決策,皇上又知道哪些該批哪些不該批?」

    平帝被噎了一下,但還是嘴硬:

    「那朝廷里還有那麼多三公、四輔、九卿、百官,又不只他王莽一人。

    有了這些人,朕照樣能把國家大事料理好!」

    老太后做了個暫停的手勢,語重心長道:「打住吧,我的小皇上!

    人是不少,可有幾個聽你的?

    那都是安漢公的人!

    別的不說,這次為安漢公請封的就有八千多人!

    這就是民心所向,你懂嗎?

    若不是我們王家幾代人為國盡忠,又豈能有今天這局面?

    你還不學着人家怎麼攏絡人心。

    真要給逼急了,又憑什麼去懾住局勢?」

    平帝一時間被說得啞口無言,半天才擠出一句話:「那該怎麼辦?」

    「怎麼辦?跟你商量也沒用!

    隨後,老太后陷入了沉思,眉頭緊鎖,仿佛在權衡着利弊得失。

    正在這時,內侍通報,太師孔光求見。

    孔光匆匆進殿,向平帝與老太后深深一禮。

    老太后頓時一喜:「孔太師,你來的正好,哀家與皇上正商量來着。

    這每回朝廷加封,安漢公總是叩頭堅辭,此次更是態度決絕。

    言辭若再逼其加封,便行告退之禮,這可如何是好?」

    孔光卻微微一笑,開解道:「太后勿憂,微臣正是為次而來。

    在微臣看來,安漢公此舉,不過是唯恐天下人懷疑他的忠心,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可他似乎忘記了,世間之事,往往大忠若奸,大奸若忠。

    真正的忠臣,為了大局着想,有時也不得不委屈一下自己的操守。

    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他應該比誰都明白。」

    太后聽後,眉頭微微舒展,但仍有些遲疑:「那依太師之見,該如何是好?」

    孔光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深意,「太皇太后,對安漢公的推辭,我們不妨不予過分理會,直接進行賞賜。

    一來可彰顯皇家的寬宏大量,二來也可穩定朝局。」

    接着解釋道:「其中,『宰衡』之職雖然權力顯赫,但並非世襲官職。

    這一點至關重要,它意味着宰衡的權力並非永恆不變,而是受到制度和法律的制約。

    因此,也無需過分擔憂安漢公會因此擅權自重。」

    孔光胸有成竹,繼續道:「若太后還不放心,可令大司徒、大司空兩位大人拿着使節,捧着制書,親自前去請安漢公上朝。

    再令尚書們不得接受安漢公退封的奏章,讓他求告無門,自然便會就範。」

    太后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終於有了主意。

    接着引經據典道:「《穀梁傳》裏說得好:『天子之宰,通於四海。』

    宰衡的官位,乃是匡正百官、平治全國之大任,此等重任,非安漢公莫屬。

    他若真心替大漢分憂,就應當欣然領命才是。」

    孔光也是連連點頭,心中卻暗自感嘆還是王莽會玩啊。

    然而王莽在聽到賞賜的決定後,還是不肯完全接受。

    最後更是辭讓了大部分封賞,包括給自己增加的封邑、兒子的封爵和女兒的聘金。

    卻緊緊將宰衡這一關鍵官位抓在了手裏。

    就這樣,在眾願難違的情況下,王莽半推半就地攬到了宰衡的之位。

    值得玩味的是,他還特意命人,將所宰兼的大司馬、太傅以及宰衡三個職位刻成一枚官印——「宰衡大司馬太傅印」。

    漢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正式受命宰衡,這一年,他已然四十九歲。



  
相關:    奧術神座  大官人  校花的貼身高手  天道天驕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黃山雲隱錄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衡大司馬太傅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黃山雲隱錄"
360搜"黃山雲隱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6s 3.96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