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輕輕咳嗽一聲,打破了這尷尬的沉默。
「甄邯大人所言極是。
金欽今日之言行,着實叫人失望。」
王莽聲音平靜而威嚴,「來人,將金欽交付廷議,討論如何處置。」
隨着王莽的一聲令下,金欽的命運便被牢牢地釘在了恥辱柱上。
無人為他求情,更無人敢為他辯解。
很快,金欽便被詔獄傳喚,等待他的將是無盡的黑暗與絕望。
最後按照大漢「刑不上大夫」的慣例,被詔獄傳喚的金欽選擇了自殺避辱。
而甄邯則因這次「實名舉報」有功,被王莽賜予了千戶的封邑。
名聲和地位在朝廷中更加穩固,成為了王莽推行儒家倫理的得力助手。
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容與大度,「對事不對人」
王莽命令金欽二伯父的孫子金湯繼承了都成侯的爵位。
這一舉動,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對金家的一種撫慰。
然而,金欽的死,將金家上下捲入了一片混亂與迷茫之中。
家族成員們個個心驚膽戰,不知所措,生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政治風暴席捲的目標。
當印綬突然降臨到金湯手中時,他並沒有像人們想像中那樣歡欣鼓舞,反而被一種深深的恐懼所籠罩。
他不敢回家,甚至不敢面對自己家人。
生怕一進門,就會被扣上「不明為人後之義」的罪名,從而遭受無妄之災。
與此同時,此案的另一關鍵人物金當卻奇蹟般地安然無恙。
這其中的原因,除了他自身的謹慎與低調外,更重要是得益於他與王莽之間那層特殊的親戚關係。
金當的母親與王莽的姨媽是姐妹,所以金當與王莽是姨表兄弟。
在這層親密關係的庇護下,金當得以在這場政治風暴中倖免於難。
金欽的事件,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敲打在漢廷官員們的心頭。
他們深刻地意識到,在這個儒家倫理被高度推崇的時代,任何儀禮上的過失,都可能成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致命傷。
這種對儒家倫理的極端推崇與對權力的嚴密控制,也讓一部分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壓抑與恐懼。
而另一方面,矛盾的王莽殺掉親生兒子後,內心也經歷着難以言說的煎熬。
他堅定信奉儒家大義,個人的悲痛與哀傷只能深埋於心中,不能表露於外。
為了傳達自己的政治理念,王莽親自撰寫了八篇《誡子書》頒行天下。
命令各地的學官們將其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與《孝經》並駕齊驅。
隨後進一步宣佈,任何能夠背誦這八篇《誡子書》的人,其名字都將被載入官簿,成為未來舉薦孝廉、選拔人才的優先考慮對象。
他不僅僅要繼續對「剩下兩個兒子」教誨,更要對整個天下、對儒家倫理進行更深刻詮釋。
這一舉措再次近一步地激發了人們對儒家倫理的學習熱情,使得王莽的政治理念得以更廣泛地傳播。
(這種做法在後世皇帝中屢見不鮮,朱元璋、康熙、雍正等人都曾以類似的方式推廣自己的政治理念,但王莽無疑這一制度開創者。)
王莽以他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創造力,將孔子所倡導的「德位統一」的理想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政治實踐。
隨着時間的推移,呂寬案已經超越了其本身的刑事性質,演變成了一場深入漢朝社會最基層的思想啟蒙運動。
王莽巧妙地將「為人後」這一儒家政治理想融入到國家公共事務的方方面面。
更將其推廣至家庭和私人領域,使得儒家倫理的尊崇之風在天下範圍內愈演愈烈。
然而,當這種源於私人和家庭的自然倫理,被拔高到帝國官方意識形態的高度,並反過來被強制灌輸回家庭和私人領域時,
人們不禁開始思考:「其本質和初衷是否還能像最初那樣保持純淨與一致?」
這成為了一個懸而未決、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與此同時,一個名叫逢萌的年輕人從遙遠的北海郡踏上了前往長安太學的求學之路。
他懷揣着對儒家學說的崇敬與對知識的渴望,希望能在太學的殿堂里深造,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卻親眼目睹了這場血腥的政治風暴。
看到王莽在儒家綱紀的神聖名義下,竟然干出了殺害皇族、親人以及兒子等違背「三綱」的勾當時。
內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更令他難以置信的是,這些殘暴的行為竟然還得到了天下人的稱讚與擁護。
這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讓逢萌深感震驚和失望。
他痛心地意識到,這不僅僅是王莽個人的道德淪喪,更是整個天下道德觀念的扭曲與崩塌。
他敏銳的預感到,大亂即將來臨,這片土地將陷入無盡的紛爭與苦難之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逢萌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他將自己的冠冕莊掛在了長安城的青門之上,以此象徵着自己對儒家信仰的破滅與對現實政治的絕望。
然後,毅然決然的帶着家人,乘船經海路逃往遼東,希望能在那片遙遠的土地上尋得一絲安寧與避禍之所。
在離開長安之際,逢萌留下了一句沉重而深刻的話語給友人:
「三綱絕矣!
世間已無道德可言,若不離去,禍將及人。」
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他對時局的悲觀與無奈,更彰顯了他作為一個真正儒家學子的良知與擔當。
他用自己的行動,為後人留下了一段關於信仰、道德與政治抉擇的深刻反思。
時光匆匆,轉眼呂寬一案已塵埃落定,皇帝大婚之日也如期而至。
儘管呂寬案持續了一年之久,但這樁盛大的婚事依舊如期舉行,未曾受到絲毫耽擱。
婚禮的主角之一,便是安漢公的千金——王曄。
身為王莽之女,自幼便沉浸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之中,接受着嚴謹而全面的教育。
王莽對家庭的嚴格管理,也塑造了王曄典型而獨特的性格。
她為人婉約內斂,溫婉與嫻靜。
舉止間節操有度,識大體、明道理。
並且早在被選為皇后之前,王曄就隱約察覺到自己未來的命運,將與那位小皇帝緊密相連。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在親眼目睹了兄嫂以及未來的姑家成員在自己父親的手中接連喪命。
這些殘酷的現實,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儘管如此,十三歲的王曄仍需在這場盛大的婚禮中,歡天喜地地嫁給那位孤兒皇帝。
還得在未來承擔起母儀天下的重任。
在這段波折與掙扎交織的日子裏,王曄的內心也承受着巨大壓力。
既有對成為皇后感到榮耀,又因親人的離世而深感痛苦與無奈。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3.96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