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前世經歷過信息爆炸,看透了一些人的本質。
殖人,是有傳承的。
80年代。
「作家」、「文學家」、「經濟學家」、「記者」等。
通過為一些人和勢力說話,可以獲得地位。
很高的地位。
私分一些產業,為其合理化提供理論學說,內外有人捧。
90年代。
開始失勢,不太行。
只能成為「專家」,地位降低。
一個蘿蔔一個坑,不可能再如80年代那樣。
00年代。
公知、意見羚臭。
「專家」都沒有了,沒有位置給他們。
10年代。
只能在網絡平台發發牢騷,挑起對立。
20年。
圈子自我封閉,吃外面的屎,拉更臭的屎,再餵給外面,外面拉更臭的屎,再吃。
如此循環。
網絡平台,只有數字生命支持。
大部分都知道它們是什麼嘴臉。
推一個,翻車一個。
某羅。
只要這位律師站隊的話題,沒有不翻車的。
崇拜的學術偶像上了蘿莉島。
好心修橋的,是車匪路霸,坐地收錢。
種樹聖人、油罐車,統統反轉。
更能體現他的立場的是病毒雙標。
起源米國:不能造謠。
起源老中:可以合理懷疑。
點讚所有芳芳微博,翻車後,為了清除痕跡,退了微博。
如果說以上只是觀點。
他的行為則證明,是知行合一。
他幫一個黑的,脫黑了。
不是觀點有分歧,是敵我問題。
這些人早期還能有點地位。
後期完全變成了內外一些勢力的狗,連個自主意識都沒有。
最扯淡的是,聽了8090年代這些發家老東西經驗的子女、徒子徒孫。
往往不得好死。
這些人傳授的經驗,不假,確實是真的。
他們自己通過為利益集團說話,表演行為藝術,獲得了地位。
只是時代變了。
實際上,已經沒有位置了。
像餓死在本子的那位。
放在80年能成為某個傳播領域的權威。
90年代,也能在傳播、媒體領域做個專家、教授
但放在00年代之後,最多在一些邊緣媒體當編輯。
家裏有做主編的老爹,還能安排進去,去米國做記者。
沒有親緣關係的,只有自生自滅,孤魂野鬼。
一旦離開老中,立刻無法生存。
沈三通太清楚這群人的,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麼屎。
當下這個時間點,還有一些力量,但不大。
完全是糞坑,沾上會弄髒自己。
別理就行,讓他們在陰暗的角落裏爛掉。
電話會議。
沈三通和寧昊那邊開電話會議,商量下一周的宣傳。
他在范兵兵老家青島宣傳。
寧昊在武漢。
武漢一處酒店。
寧昊眼神頂着黑眼圈,很是憔悴。
沒睡好。
之前沈三通面對輿論圍攻,他不是正中心,雖然能感覺到其中的兇險和壓力,但沒有切身體會。
輪到他自己身上,才知道壓力有多恐怖。
輿論上大量批評他抄襲。
他手頭就有一篇文章,給出了各種電影元素論據。
指責他純粹照抄Snatch(電影偷拐搶騙)。
主要角色都是 struggling underdogs(苦苦掙扎的失敗者)。
重要道具,價值連城的石頭(鑽石換成翡翠)。
使用方言(吉普賽語換成四川話)。
Snatch裏面扔了一罐牛奶,把車砸了,換成一聽可樂。
連場景切換都學Snatch,從重慶切換到香港。
都是護照上蓋章,飛機切換,出租車燈亮的一組鏡頭。
手提箱。
還有提手提箱的人,照抄franky the four fingers(偷拐搶騙中的角色)
Snatch裏面一堆underdog(失敗者)中只有turkish(偷拐騙搶角色)衣冠楚楚風度翩翩,
在《石頭》裏也一樣,那個保衛科長舉手投足都模仿turkish。
連腰上的皮帶的風格都是一樣的。
結局翡翠歸了包世宏,和偷拐搶騙一樣,鑽石歸了turkish。
以往的大而化之的抄襲攻擊,他還能無視。
但這種有理有據的指責,讓他非常難受。
他確實有所借鑑,很在乎這種批評。
如果說,只是這類聲音他還能勉強抵抗。
那麼,來自於專家、學術權威,甚至乾脆是他曾經學校老師的聲音,壓的他傳不過氣來。
他知道不應該去看這些負面評論,但又忍不住。
想從報紙上找自己的報道。
一些報紙的報道,讓他的心理防線搖搖欲墜。
今天,華商報登了一篇報道。
北電學者黃實線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達了對石頭的看法。
首先認為目前中國的確需要《瘋狂的石頭》這樣的賣座電影。
「但電影好笑並不就是喜劇,真正的喜劇應該像卓別林演的那樣。」
「看過以後會有思考,是有苦澀的微笑。」
「可『石頭』沒有,電影只是讓三個小偷不停出醜,屬於惡搞。」
「但看完以後能有什麼思索呢?沒有!」
「我敢肯定這樣的商業片只是過眼雲煙,瘋狂一把後什麼都不會記得。」
將《瘋狂的石頭》稱為一部鬧劇。
表示:「寧昊就是童工,過早地被市場剝削了!」
同時表示,中國電影沒有藝術片一定要死亡的。
雖然目前該片實時票房已經突破兩億,但黃教授認為沒有什麼值得慶幸的。
「他應該多拍一些文藝片,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對年輕導演更加重要。」
「像商業、市場的開拓,可以找張一謀去啊。」
黃實線是影壇學術權威,北電教授。
曾經培養出賈章科、王曉帥等六代導演的著名電影教授。
還有心驚報的報道,寧昊也無法無視。
心驚報一樣採訪了許多影界、媒體權威教授。
一眾專家嚴斥新近鬧劇《瘋狂的石頭》。
專家們對影片中的一些人物、情節設置、畫面表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見。
傳媒大學教授胡可表示:「影片中將千手觀音拿來調侃的細節並不妥當。因為那畢竟是表現殘疾人的優秀節目。」
「此外,片中的女性形象都處於弱勢,並沒有為影片帶來太大的亮點。」
部分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出片中的某些情節表現得過於「媚俗」。
會使人產生生理上的不良反應。
心驚報也採訪了黃實線。
黃實線說:「寧昊拍攝這部影片,從最開始沈三通選擇他拍續集,然後找他弄劇本。」
「再到沈三通在拍攝過程中的要求,很像一種限定框架的命題作文。」
他感到非常惋惜:「我問寧昊為啥不先拍自己喜歡的劇本,不按照自己想法來?」
「他說是沈三通喜歡這個,很明顯,他沒有創作自由。」
「他自己也承認在拍攝時感到非常痛苦,因為常常有人強行扭曲他的創作意圖。」
黃教授說:「像髪國新浪潮那些偉大的導演,一開始都是先自己探索拍攝試驗電影。」
「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然後才拍攝商業片。」
「而現在寧昊導演那麼年輕,就開始拍商業片。」
「自己的藝術才華還沒真正地釋放出來,就被資本控制拍攝一些類似港台、荷里活的電影。」
「那他以後還能給人留下什麼?」
「資本直接扼殺了一個才華洋溢的導演,寧昊就如同一個『童工』,過早地進入市場被剝削了!」
和沈三通那邊的電話接通。
寧昊解釋道:「沈導,黃實線的說法完全是謊話。」
「我確實和人說過拍攝壓力很大,但那是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項目。」
「沒有抱怨你,以及你給我的機會。」
「我們是不是回應一下?」
寧昊自詡是條漢子,此刻,有些崩潰。
全方位遭到否定。
從職業道德、職業追求,個人道德、品性,無差別攻擊。
抄襲,是否定他的職業道德。
把他說成「童工」,從藝術片角度,瓦解他拍石頭的合理性,否定他的職業追求。
污衊他對沈三通有意見,是否定他個人道德個人品性,不知感恩。
給出這些否定的還是北電老師和學術權威,還有許多專家,他尊重的人。
沈三通阻止:「回答你就上當了。」
「讓這些老油渣扭曲去吧,我們一個也不回應。」
「不受他們影響,大步向前,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回應。」
石頭的輿論,大多採用現實情況。
只是契合背景,進行了一些加工。
當時觀眾讚譽,也有媒體讚譽。
但同樣有一些媒體大肆否定,黃實線是黃式憲,賈樟柯和王曉帥的老師。
黃實線還是在北電石頭研討會上,當寧昊的面,進行的批評,石頭是部鬧劇。
在時空,因為主角存在,遭受的攻擊更加瘋狂。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4.050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