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看向劉曄:「我要給你的陸劍雄加戲。」
「讓陸劍雄貫穿劇情的始終,只是沒有感情戲。」
「姜淑雲會死,但是陸劍雄會帶着一顆子彈殼,在萬人坑中倖存下來。」
「在電影正片裏,他也會死去。」
「但電影結束後彩蛋部分,給出他活了下來。解放後,踏上建設邊疆的旅途。」
「彩蛋會介紹,陸劍雄活下來後的經歷。」
「在家國沉淪的絕望之下,去了延安,在一次次戰鬥中奮勇殺敵,為在南京死去的人,向鬼子索命。」
「這部戲是黑白色彩,我想要在最後有個彩色鏡頭,邊疆紅日初升的太陽。」
「對應我們腳下的土地走向光明,國家迎來了光明。」
沈三通強調道:「陸劍雄這個人物的安排,是和現實歷史呼應。」
「大屠殺是發生了,但是中華沒有滅,從低谷走了出來。」
「大屠殺五年後,42年,本子只能龜縮在碉堡,侵略野心完全破產。」
「而37年到07年,七十年的時間,我們中華民族更是從深淵中走出,前途、命運無限光明。」
「一個偉大的文明,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是強大時上升期多麼煊赫,多麼風光,而是可以從每一次低谷中走出來!」
「毫無疑問我們中華文明是偉大的民族!」
劉曄道:「導演,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說的太好了!」
范偉也表態道:「說的好,我們是偉大的民族啊!」
陸釧執導的時候,劇組情緒非常消極,尤其是中方團隊。
日方嘻嘻哈哈,不受影響。
沈三通將主創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南京》原版最大問題是本子視角一以貫之,有血有肉,突出人性,還有懺悔,中方視角細碎。
改動針對這兩個,把角川視角打散,陸劍雄視角貫穿始終。
其他方面不做改動。
原版「小妹」的一段越劇小曲明顯敵不過日軍鼓點陣陣的跳喪舞,打着麻將的金陵女子更無法匹敵跳着「田樂能」的日本男人。
這種對比不對,女對男,心態上把本子擺在了強勢地位,擺在了雄性地位。
沈三通很不喜歡這種心態。
本子是在上升期,遇到了中華民族的下墜期,還是西方聯合撕咬的近代史低谷。
換個上升期,哪怕是封建王朝的中前期,也能把窮鬼帝國主義的本子湊出屎。
不能因為暫時的失敗,把整個民族原罪化。
上升期的野蠻,也許能暫時戰勝下墜期的文明,撕下一塊肉來,但不可能永遠勝利。
但是背景是大屠殺,哪怕本子是趁虛而入,發生了就是發生了。
沈三通沒做改動,記住這種感覺。
撕裂般的痛苦。
現代人要做的是絕不讓歷史重演。
原版把懺悔刪掉的話,放眼影視行業,水平、立場沒太大問題。
甚至能說的上正劇。
就算不刪掉,也是很好的反面老師。
不從正常人角度看,原版在文藝領域,已經很難得。
《南京》劇組拍攝進度越發順利。
11月28日。
提前結束天津戲份,轉戰長春。
陸釧為這部戲付出很多。
斥資3000多萬,耗時半年在長春農安縣龍王鄉太平池搭建起一座「南京城」,復原出800畝的廢墟城池。
影片中的新華門、教堂、金陵女子學校等重要場景均包含其中。
設計圖紙中曾經的南京城結構、大小比例、房屋位置等均被清晰標明。
選擇在長春而非南京搭建,是因為70年前的南京冬季氣候寒冷,還有雪景,景觀和東北相似。
影片拍攝周期長,當南京氣候轉暖周圍景色變綠後,會影響片中場景需要呈現的肅殺氣息。
陸釧回來了,盯着沈三通:「我不能讓你把我的戲毀了。」
挺尷尬。
劇組離開他之後,運作的更好。
他也不敢聲張,《尋槍》時候他是新人,要是現在傳出去劇組被沈三通奪權,丟死人。
沈三通道:「你不給日軍找人性,我扭頭就走。」
陸釧後續拍鬼吹燈,鴻門宴,能看出來,和賈章科、漏液不一樣。
就說原版《南京》,電影開始時,鏡頭分別給了日軍攻城和國軍內訌,是紀錄片風格的電影。
劉燁扮演的陸劍雄就義時,突然高喊「中國不會亡」,陸釧煽了一把情。
江依燕扮演的小江等人自告奮勇去給日軍當慰安婦那場戲,煽情更是不遺餘力。
說明陸釧自己代入了,沒法克制。
中方視角磕磕絆絆,本子視角一以貫之,也是因為作為導演的陸釧,代入了中方視角。
所以產生很多痛苦掙扎,拍起來斷斷續續。
本子視角是脫離的,所以才那麼淡然。
給角川最後懺悔自殺,大概率也是陸釧情緒到了,必須讓他死。
陸釧其實是仿照《辛德勒名單》。
他很喜歡「借鑑」。
《尋槍》是姜聞的,另一部《可可西里》抄紀錄片《我和藏羚羊》。
問題是辛德勒有原型,得國也跪了。
不僅是跪了,德銀裏面,猶影響力很大。
德國做生意也有意讓着猶。
本子呢?
沒原型,也沒跪。
結果《南京》這部片子虛構了一個辛德勒出來。
整體視角過於「冷靜」了,冷靜的更像是個日裔的導演。
這也是當下文藝領域的問題。
沒有立場,刻意迴避立場,不願意維護本國利益。
沈三通有一個荒誕,但是可能接近於事實的猜測。
正常人來看,陸釧是美化了日軍。
但是本子右翼在阻止這部戲拍出來。
同時,對於一些人來說,陸釧是美化的不夠。
《南京》這部戲,最初是米國投資方,看過《可可西里》,想要出資由陸釧拍攝一部亞洲版「辛德勒名單」。
要求是是劇本由米方提供,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拯救中國人的故事。
可想而知這劇本是什麼成色。
陸釧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後,決定拍一部自己心目中關於南京的電影。
這個選擇,陸釧拒絕了米國投資,也就是拒絕了走賈章科、漏液的路線。
然後中影主控,拉來了譚洪,才有了這部戲。
那麼,對於一些人而言,陸釧做的就是政府的宣傳片,是命題作文。
一些人根本不願意有人來談這件事,不符合外務省給他們的任務。
還有一些,覺得角川所代表的本子形象過於頹廢,不符合武士道精神。
陸釧就成了夾心餅乾。
正常人不滿意他,無中生有,弄了本子版辛德勒出來。
反的,覺得陸釧不夠反,迎合了政府需要。
在當下,沈三通不得不承認,陸釧是進步力量。
情況就是這個情況。
要等到更多新力量起來,陸釧才會被淘汰。
12月1日。
沈三通發佈了《生快2》最終預告片,也發行了第二首推廣單曲,抄的李榮昊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
足夠我在這年代奔波
足夠我生活
劇組收工。
韓三瓶領着一老頭:「三通,我給你介紹,陸老哥,著名作家,一級編劇,也是陸釧導演的父親。」
陸天名揶揄道:「哪什麼着名作家,沈導才是著名導演。」
沈三通意外的看了陸釧一眼。
打不過叫爸爸?
陸釧窘迫道:「爸,你怎麼來了?」
陸天名沒好氣道:「我不來給你撐撐場子,你要被欺負成什麼樣?」
韓三瓶把沈三通拉到一邊道:「把劇組交給陸釧吧,我告訴你,你這個劇組,有內鬼。陸天名就是人家叫過來的。」
「關鍵是退出的本子導演,還有演本子兵的留學生,向一些部門反應你的問題。」
「這部戲之前遭遇有關部門的否決,經過很長時間溝通才通過的。」
「我知道你不滿意劇情,但是現在要解決有無問題,有總比沒有強。」
查完資料發現,陸釧在當時確實是進步力量,雖然離譜,但事實就是這樣。
群友建議不改《南京》,我分析之後覺得也沒法改。
這部戲在那個年代,能立項,xx部否決後通過審核,還真就是陸釧和譚洪遊說,不僅需要精力好處,還有一些保證。
能上映也是因為拍的一般,情緒特別激烈,很難上。那個時候還想着中日韓自貿區。
而且原版從電影來說很差,但是電影之外,客觀上,讓大家去討論,反向激發了記憶了,讓大家記住這段歷史。也算有積極意義。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6s 4.03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