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在郊區造了一座大水池。
經過多次試驗,調製出海水的顏色。
水池壁鋪了深色瓷磚,再加一些食用色素,看起來和海水一致。
從大海運輸原生態海水什麼的,就算了。
他沒有洗米的需要,不需要這種操作。
而且這樣成本低,可以隨時換水。
除了大水池,他還造了小水池。
配合小鯊魚模型做後期的,呈現出鯊魚追擊、死亡有關鏡頭。
縮小模型拍攝,經過《赤壁》項目,有了很多技術積累。
范兵兵拍完一個鏡頭,休息時羨慕道:「這些選秀偶像好火,姜聞挺會趕潮流。」
沈三通點頭認可:「很好的宣傳手段,除了和觀影人群不是很重合。」
解了前世的疑惑。
姜聞去「火箭少女101」成團夜宣傳《邪不壓正》,很多人感覺不搭。
還是「張牧之」濾鏡。
賺錢不寒磣,搞電影,歸根結底是要觀眾去電影院支持。
要有個態度,用范兵兵的話來說是「趕潮流」。
《太陽》首映禮,有5位東方衛視選秀娛樂節目《加油!好男兒》出來的好男出席。
作為嘉賓觀眾,走紅毯,留簽名,座位比較靠前。
出品方利用好男這種偶像在年輕群體中的知名度,宣傳電影。
而這些偶像,則是想要藉此機會,結識一下導演和製片人。
粉圈現象,現在已經有了。
好男參加《太陽》首映禮,一群粉絲支持。
給偶像撐場子,展現偶像的受歡迎程度,讓導演和製片人重視他們的哥哥。
范兵兵笑了:「和觀影人群不重合?你這話說的太損,《太陽》我看票房要壞。」
沈三通道:「媒體之前是喜歡《色,戒》,現在隨着《太陽》首映,更討厭《太陽》。」
首映禮辦完,看完電影,一些媒體對於姜聞的批判,更加來勁。
懷念前三十年,這是一些媒體很不喜歡的立場。
不用外部發力影響,自覺地批評《太陽》。
也不是無中生有。
大量媒體表示「看不懂」。
BJ首映後,姜聞還很嘴硬,表示看不懂不是電影的問題。
到了上海首映,有着鮮明歷史烙印的《太陽》在滬上媒體中同樣引發了「看不懂」的爭論。
記者會上,記者就此提出質疑。
姜聞明顯收斂了霸氣,態度謙和地稱:「觀眾是很聰明的。事實上,這都是媒體的擔心。但結果是,這種擔心是不存在的。」
沈三通只能說姜聞過於樂觀。
不只是媒體,觀眾也大概率看不懂。
不過和他沒有關係,他繼續拍戲。
首映禮於東邀請都沒去,只錄了一段錄像捧場。
09月21日。
《太陽》全面上映。
於東準備了六百多個拷貝,儘可能激發票房。
然而《太陽》上映一周,票房慘敗。
不光媒體看不懂,觀眾也看不懂。
票房走勢漸漸清晰,很不理想。
最終票房撐死三千萬。
而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外界傳六千萬,
姜聞跑電影宣傳時,再次有記者問到,觀眾抱怨電影看不懂的問題。
姜聞謙虛的有些過分:「我認為電影能夠引發思考就是勝利。」
《太陽》團隊,不放進來任何有關於《色,戒》的問題。
也不允許提及李銨。
憋屈!
威尼斯電影節,被《色,戒》這樣的電影打敗。
姜聞知道是因為什麼,但媒體不提,觀眾也不知道。
到了現在,他哪怕想撕破臉,也不能說出來。
說李銨是漢奸,當二鬼子就能獲獎?
沒法說。
如果他在威尼斯踩《色,戒》拿獎,或者電影上映口碑和票房雙豐收。
有些話他能說開了,但現在沒法說。
要獎項沒獎項,要票房沒票房。
獎項失敗,媒體批評他是敗犬的哀嚎。
《太陽》票房也不行,姜聞任何批評李銨的話,都沒有力度。
哪怕是實話。
越批判《色,戒》,大家越會說他姜聞輸不起。
姜聞心裏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極度沮喪。
電影節之前喊了那句「謀事在我,成事在『謀』」成了最大的笑話。
他現在只能祈禱《色,戒》票房不要太高。
否則的話,他就要被獎項、票房雙碾壓。
9月28日。
《鯊灘》劇組,拍完戲收工。
劇組活動,搭了個露天影院,一塊看《太陽》。
六百多個拷貝,佔了不少熒幕。
票房不行,影院陸續下畫。
很多拷貝只放映幾次,賠慘了的於東送了沈三通好幾塊。
范兵兵興致勃勃道:「《太陽》這票房,連成本一半都不到,真沒想到這麼差。」
大水池場景,幾乎都是她的獨角戲。
劇組人數開始減少,四捨五入一下,也算和沈三通過二人世界了。
一塊看電影美滋滋。
沈三通道:「我們分析分析為什麼不行,也算長教訓。」
范兵兵看了半個小時,有些煩了,不好看,走神道:「姜聞好慘。」
兩人離場,沈三通道:「慘的是投資人,海外版權沒賣出去,票房也不行。」
就算姜聞不提某個族群,《太陽》海外版權也很難賣。
東大可能不知道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誰是最偉大的人,敵人心裏門清。
《太陽》這樣的電影,西方社會除了髪國,其他的很難會給它放映。
雖然乳髪笑話很多,但是那是東大來講,換個小國,墳頭草早就三尺高。
髪國還是有些自主權的。
當然,姜聞就是姜聞。
觀眾吐槽《太陽照常升起》看不懂,最多說不合我胃口,沒人說是爛電影。
姜聞的電影是有質感的,不是粗製濫造的片子。
范兵兵好奇道:「我看最近幾天你都在寫寫畫畫,還修改了一些拍攝計劃,有什麼說法?」
沈三通晃了晃手裏的本子:「吸取《太陽》失敗的經驗,把《鯊灘》搞好。」
說一千道一萬。
東大是一個很自由、開放的社會。
空對空走不下去。
理念是要落地的,敘事只能是電影成功的附帶品。
首先電影要做的好看,這個是1,後面的都是0。
《太陽》有點像後來的徐光頭《逆行人生》,受眾太窄。
《逆行人生》觀影受眾是一線城市,年入大幾十萬,遭遇了p2p跌落,窮的只在一線城市有一套房子的人。
再大一點的群體,是一二線城市焦慮的年輕人。
可是焦慮的年輕人,為什麼不刷短視頻,或者留着錢吃頓麻辣燙,去花錢看208萬演的《逆行人生》這種電影?
還一點不提平台,只談騎手競爭。
就內鬥唄?
當年輕觀眾是傻子!
受眾就決定了很難成功。
范兵兵問道:「《太陽》有什麼可以給《鯊灘》參考的?」
沈三通道:「《陽光燦爛的日子》,你覺得最好看的是什麼?」
《陽光》是姜聞導處女作,改編自王碩的《動物兇猛》。
講的是20世紀70年代初的BJ,學校停課無事可做。
以軍隊大院男孩為突出代表的少年們,自找樂子。
他們靠打架鬧事等方式,揮霍自身過量的荷爾蒙的故事。
范兵兵基本影視分析功底是有的:「拍的好,色調好,我聽說是在冬天拍的,為了營造陽光的氛圍,廢了很大勁。」
「《陽光》比較好理解,《太陽》劇情太亂,有一種疏離感。」
沈三通點頭:「《陽光》能感受到主創的熱愛,他們不是懷念美好時代,這本就是王碩、姜聞這些人的青春。」
「70年代,除了王碩、姜聞這個群體,其他在他們年齡早就幹活了,哪有多餘的荷爾蒙發泄。」
「吃飽了撐的沒有事干,才會這樣。那個時代,有這個條件的,沒多少人。」
「時代不同了,《太陽》94年上映,那時候,拍什麼觀眾看什麼。」
「姜聞這個群體,很優越,有先發優勢。」
「現在,07年,王碩這個曾經京圈的領軍人物,快成死狗了。」
「給上海文學圈背景的韓憨抬咖,時代變了。」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9s 4.01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