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二十八集 伏龍先生

    襄陽城外,水鏡莊園。

    陳到奮力躍過檀溪,運起飛腿神功,搶在劉備之前,一口氣奔至水鏡山莊。

    只因道路精熟,也不用人通報,直到莊內。進入庭院,只見草堂之上,師父史子眇和師叔祖水鏡先生司馬徽正在弈棋。少主孔明先生也在,手揮羽扇,微笑觀局。

    陳到健步登堂,先向孔明跪行君臣大禮,哽咽道:少主殿下,微臣參拜。這些年不見,主人可是越髮長得高了,玉樹臨風,君臨天下。

    孔明聽他這套祝詞,哈哈大笑,心中卻是酸楚灼熱,說道:胡師兄,快些收起你這一套來罷。今後萬不可如此舊稱,但呼先生便是,免誤大事。

    陳到連連稱是,又扮個鬼臉道:先生以後也不可作如此舊稱了,某今改名陳到。

    孔明一怔,復又大笑。

    史子眇及水鏡先生見胡車兒來到,推開棋枰,立起身來。

    陳到回身拜倒:參見師父、師叔祖。

    史子眇:你不在新野,到底作甚?

    陳到:奉師父之命,弟子與伊籍合謀,已將劉玄德引至襄陽城西,應向此路來也。

    史子眇聞罷,頷首微笑。水鏡先生道:好,好,好。算你奇功一件。

    即命孔明隨身童兒龍吟:拿上橫笛,騎上青牛,速至莊外迎客,引那劉皇叔進莊。

    龍吟便問陳到:師叔,那劉皇叔是何長相打扮?

    陳到:白面長須,五十多歲年紀,乘騎白馬,渾身是水的便是。

    龍吟:卻原來是個水龍轉世。那便好認,我就去也。

    於是到後院牽了青牛,跨上牛背,出門去了。

    孔明向水鏡先生道:承蒙先生教誨多年,而今方得撥雲見日,得以龍虎相會。我已傳書徐元直,令他前來隆中一會,計算路程,諒必今夜三更,能到水鏡山莊。

    水鏡先生笑道:好,好,好。你這一條臥龍,此後內有龐士元、徐元直、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等盡心輔佐,外有諸葛子瑜和劉曄暗相呼應,再有劉、關、張、趙,及陳到、臧霸等一班猛將相輔,定能得展其志,興復漢室了。

    史子眇:龐德公素日所授治國之策及用兵之道,亦終有用武之地矣,幸甚至哉。

    孔明點頭稱是,遂即告別,自回隆中,安排試探劉備一應諸事。

    鏡頭轉換,襄陽城外。

    劉備躍馬過溪,心中暗驚:此闊澗一躍而過,豈非天意!人皆言的盧妨主,今日卻救我性命,想來是我上應天命,今後說不定還有富貴緣分。

    因不敢再回襄陽,一邊迤邐望南漳策馬而行,田園村郭,日將沉西。

    正行之間,見一牧童跨於牛背,口吹短笛而來。因見劉備渾身濕透,湯水淋漓,熟視半晌,忽然問道:將軍莫非破黃巾之劉玄德否?

    劉備大驚問道:你乃村僻小童,何以知某姓字?

    牧童道:我本不知,因師父說今日有個劉玄德必從襄陽而來,如此如此模樣,乃當世之英雄,命我來接進莊,今觀將軍必是,故此相問。

    玄德大奇:你師父卻是何人?

    牧童答道:我師父覆姓司馬,名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向與襄陽龐德公、龐統叔侄為友。龐德公字山民,長俺師父十歲;龐統字士元,少俺師父五歲。

    劉備聞言大喜,暗道:我在新野多年,嘗聞這幾人乃天下奇才。劉表數次重禮聘請龐德公出仕不得,不想今日得見大賢!

    遂問牧童:你師父今居何處?可引我去拜。

    童子應喏,便引劉備到水鏡莊前下馬。水鏡先生已從院中迎出,哈哈笑道:玄德公今日倖免大難!必為轉運騰達之兆也。

    劉備聞言驚訝不已,懷疑來者非是凡人。水鏡先生將劉備請入草堂,分賓主坐定。見架上滿堆書卷,窗外盛栽松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

    水鏡先生開門見山:明公神色慌促,衣襟尚濕,必是得逃大難,並險遇水災之厄。

    劉備佩服至極,遂以襄陽獻祭,被蔡瑁圖害一事相告。

    水鏡先生頷首笑道:山人久聞江湖上傳說明公大名,先為豫州之牧,後據徐州數郡稱雄,又被天子封為左將軍。天下盡知皇叔英雄,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寄人籬下?

    劉備臉色通紅:備出身寒微,身無長技,又命途多蹇,所以至此。

    水鏡先生:皇叔言不由中。將軍胸懷大志,當初桃園結義之時,即與關、張相約上扶漢室、下匡黎民,此乃王霸胸襟,雖曹孟德亦以英雄視之,謂他人皆如草芥。若依山人看來,皇叔久不得志,其一未得其勢,其二左右不得其人耳。

    劉備被水鏡先生說中心事,急忙起身長揖而拜:劉備不解,請先生道其詳細。

    水鏡先生:皇叔請坐,聽我道來。說將軍未得其勢者,是因天下大勢先機已為曹操所佔,致使將軍無由異乎於其他諸侯,並為天下信也。那曹操起於青州,當初地不過數郡,人馬不過萬餘,因迎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便似當年高祖借懷王之名以制項羽,故此天下百姓莫不奉之為正朔,諸侯亦不敢與之相抗,方有今日局面。似袁本初、袁公路兄弟,雖然四世三公,人多地廣;呂布勇猛無敵,且手下良將眾多,卻終為曹操先後所滅,是其偷窺神器,意圖篡逆,為天下所棄之故。至若劉表、劉璋、張魯等,割據一方不尊天子,只得其土而不得其勢,亦難久存,何況皇叔並無寸土之地?再說皇叔不得其人者,雖有關、張、趙雲等皆為萬人之敵,可惜並無善用諸將之人。若孫乾、糜竺、簡雍之輩,乃是白面書生,與荀彧叔侄、郭嘉、程昱、賈詡、張昭、周瑜相比等而下之,皆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劉備連連點頭:曹操及江東孫氏果然人才濟濟,劉備不如。某亦嘗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爭奈未遇其人!左慈道長亦曾矚我到襄陽之時,前來求問先生,只恨不得其便,致使因循至今。敢問先生,可否屈尊出山以教我?

    水鏡先生:某乃化外修道之人,於經倫治世並無一能。眼前便有大賢,何棄珠玉而求頑石朽木?玄德公久居新野,可曾聽聞荊襄諸郡小兒謠言?

    劉備:也曾聽聞其童謠唱道,「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到頭天命有所歸,泥中蟠龍向天飛。」不知是否先生所云者?

    水鏡先生:正是。建安八年,劉景升喪卻前妻,便生家亂,此所謂「始欲衰」也;「無孑遺」者,不久則景升將死,荊州文武則將零落無孑遺矣;「天命有歸,龍向天飛」,則應在真龍當出,賴將軍全力而輔之。

    劉備:量劉備是何等人物,安敢當此!

    水鏡先生:只要將軍不忘當初桃園結義盟言,我必助你得遇真龍天子;再以天下奇才供你驅使,復興漢室。將軍若有此心,便請起個誓來。

    劉備聽罷,指天而誓道:劉備自涿州起兵之時,便立下上扶漢室,下匡黎民大願。若逢炎漢嫡傳天子,當盡全力輔佐,以延漢祚。若違此誓,他日必使我嘔血而死!

    水鏡先生大喜,即向內室呼道:史、胡二位賢契,還不出來?

    只見門帘掀處,二人自內室走出,正是鬼谷掌門史子眇道長,後面跟着陳到。

    劉備驚道:史仙長在此並不奇怪,陳到卻又如何在這裏?

    陳到施禮:史道長便是在下恩師。主公不是想要尋臥龍先生麼?今日主公遇險於檀溪,正是天假其便,在下方請師父派童子前去相迎,引主公到此。天機勿泄,主公休怪。

    劉備聞言大喜,遂與史子眇見禮,回頭再問水鏡:先生,那真龍天子果系何人,身在何處,天下奇才卻又安在?

    水鏡先生:真龍天子便是與皇叔一樣,持有臥龍令者。只要皇叔誠心往拜,到時自然得見。至若天下奇才,可再以童謠相告,道是「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又問:伏龍、鳳雛又是何人,現在何處?

    水鏡先生:伏龍者,便是穎川徐庶字元直;鳳雛者,便是龐德公之侄龐統字士元。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顛倒乾坤之能。今日晚間徐元直便到本庄,龐士元現在江東,我去令人尋來,不日亦可來見將軍。

    劉備待要再問,史子眇卻道:天色已晚,將軍可於此暫宿一宵,明日再言。

    即命小童具飲饌相待,的盧馬牽入後院餵養,一夜無話。

    次日天曉,劉備早早起床出臥,水鏡先生已備好早饌,請皇叔洗漱用餐。

    劉備:如何不見史子眇道長,以及陳到?

    水鏡先生:史道長相陪龐德公已去江東,尋訪鳳雛龐統。並以臥龍令曉喻周瑜、魯肅、諸葛瑾、顧雍等一班心向漢室之士,輔佐說服孫權,使其與皇叔聯合,共抗曹操以興漢室。陳到則去襄陽會合趙雲,前來迎護皇叔共回新野,免得再受驚恐。

    劉備聞說感激不已,又問:伏龍先生之事若何?

    水鏡先生道:徐元直昨夜三更而至,將軍已然熟睡,便不曾打擾,今晨卻又離去。

    劉備聞聽,跌足嘆道:恨我貪睡,當面錯過大賢!

    水鏡先生:劉皇叔不必如此。徐元直已去新野,將軍回去自然相見。某昨日所言,尤其臥龍之事,將軍自與元直密議私尋即可,萬萬不可與外人談論,尤其是劉表及蔡瑁等輩。便是關、張二人,也不可使其知曉底細。

    劉備知道臥龍先生身份隱秘,茲事重大,諾諾連聲應承,胡亂吃了些早飯,卻是食不甘味,一心只想插翅返回新野,好與伏龍先生相見。

    早餐已罷,忽聞莊外人喊馬嘶。水鏡先生說道:必是胡車兒與子龍前來,迎接皇叔。

    言猶未了,陳到與趙雲已相隨小童進院,來迎劉備。趙雲拜了師叔祖水鏡先生,後向劉備請罪:昨日都是趙雲貪杯,失於救護,使主公遇險,罪過不小。

    玄德安慰子龍數語,隨即辭了水鏡先生,與陳到、趙雲上馬,還於新野。

    鏡頭轉換,新野縣衙。

    劉備與關、張及孫乾等相見,略說蔡瑁謀害,多虧趙雲、陳到救護之事;即令孫乾齎書至荊州,向劉表具言蔡瑁設謀相害,全賴躍馬檀溪得脫。

    劉表前聞劉備中途退席,心中納悶,今日看了書信方知詳情,不由大怒,欲殺蔡瑁。

    蔡夫人見劉表盛怒,不由怕了,跪地痛哭,求免兄弟一死。

    劉表怒氣不息,乃將蔡瑁斥責一通,最終還是免於責罰,並仍使其掌荊州之兵。又為安撫劉備,更命長子劉琦為使,同孫乾同去新野,至劉玄德處請罪,並為蔡瑁開脫。

    劉備聞報劉琦親來新野,親自接出府門,並在縣衙廳中設宴相待。至於劉表不殺蔡瑁,那是早在意料之中,自然再無他辭。

    叔侄二人當日敘話,酒至半酣,劉琦忽然停杯不飲,潸然墮淚。

    劉備大驚,急問:公子何以發悲?

    劉琦便請屏退侍從,訴說心事:今荊州軍政大權,皆握於蔡氏及蒯氏之手,父親凡事不得自主。繼母蔡氏因欲立其親子為嗣,對侄兒常懷謀害之心;父親又偏愛幼弟劉琮,侄早晚為蔡氏謀害,幸請叔父指教免禍之策。

    劉備:我剛到襄陽時,亦恐被蔡氏所害。你父令我至新野防備曹操,反而悠然自安。現放着荊州許多府郡,江夏毗鄰宿敵孫氏,賢侄何不求為彼處監軍,離開襄陽避禍?

    劉琦廣讀詩書,一點即通:叔父言外之意,是欲侄兒效那春秋之時公子重耳?

    劉備:然也。賢侄自請離開國都,避開蔡氏視線,自然可得免禍。

    劉琦暗道妙計,當即破啼為笑,歸座歡飲。酒罷拜謝叔父,欣然辭別而去。

    回到襄陽之後,劉琦回稟父親:叔父劉備不計前嫌,且在言語間尚為蔡瑁開脫,恐其若被嚴責,以後必然記仇,不好相見。

    劉表聽了,極贊玄德忠厚待人,心下甚為喜慰,怒氣漸息。

    劉琦見父親難得歡喜,遂趁機進言:父親大人,我想如今江東孫策新喪,其弟孫權初掌江東,招賢納士,必來伐我荊州,以立威望。父親身體有恙,兒今已年長,願替父分憂,求往江夏監軍,以加強江夏防務,敬請父親示下。

    劉表聞言大喜,便准其為江夏太守黃祖監軍,並領荊襄水軍,以分蔡瑁之權。

    劉琦由此亦喜亦悲,當即泣別父親,領了三千軍馬,望江夏上任去了。

    鏡頭轉換,按下襄陽,再說新野。

    劉備親送劉琦至南門,看他去得遠了,便即回馬,入城返衙。


    忽見衙前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絛烏履,長歌而來。其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

    劉備聞歌暗思:此歌大有深意,來者莫非伏龍先生?

    遂下馬相見,將來人邀入縣衙,求問姓名。那人答道:某乃潁上人徐庶,字元直。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故行歌於市,以動尊聽。

    劉備聞說果是伏龍先生,不由大喜,與之談論天下大事,便如掌上觀紋,滔滔不絕。乃拜徐庶為軍師,請為新野調練本部人馬。

    徐庶也不推辭,欣然任之。劉備令關、張、趙、陳諸將拜見軍師,關、張等聽徐庶談論兵法甚為精到,於是無不欽服,文武相得。

    鏡頭閃回,按下劉備,回頭再說曹操北征遼東烏桓。

    曹操以田疇率其部曲為嚮導,兵出偏僻詭道,上徐無山,以輕騎出盧龍塞。於崇山峻岭中疾行數百里,終於穿越叢林,來至白狼山中,紮下營寨。

    來日清晨,哨馬來報:前面有無數烏桓人馬,眾達七八萬餘,皆扎於山下平曠之處,其軍營之後,便是柳城。

    當時曹軍只有數千騎兵,後續部隊未達。諸將聞敵人眾達十倍,盡皆恐懼。

    曹操目視眾將,面有憂色。張遼挺身而出:胡騎雖盛,猶不如顏良軍勢之壯也。關雲長能在萬馬叢中取上將之首,我何不能為之?末將請為先鋒,趁此胡虜陣勢不整,發動奇襲,必斬其上將以還。若不得勝,請斬某首可也。

    張合隨即大呼:文遠將軍真乃英雄也!某雖不才,願駙驥尾,與將軍掠陣。

    曹操壯之,當即酌酒各一大觥,親賜二將,並以主帥麾蓋授予張遼,令其下山出戰。

    三通鼓響,張遼在左,張合居右,各率三千精騎,以上凌下,沖入烏桓陣中。

    烏桓軍毫無防備,頓時大亂。曹操見對方軍陣已亂,號令全軍突擊。

    諸將聞令,齊抖絲韁,各挺刀矛,俱都殺下山來。烏桓軍出其不意,如何抵得這幫下山猛虎?返身便往柳城中退走,潰不成軍。

    張遼單槍獨騎,直衝至敵陣垓心,重圍甚厚,殺之不透。眼見時已過午,心下焦躁。

    忽側目左面高坡,見有一員烏桓大將立在麾蓋之下,指揮眾軍死戰不退。定睛觀看旗號傘蓋,執事儀仗,不是蹋頓單于,卻是哪個?

    張遼陡然想起關公在白馬坡時,襲斬顏良情景。於是撇開眾軍,從斜刺里馳上山坡,徑奔單于,猶如劈波斬浪,眾胡兵阻截不住。

    蹋頓單于見張遼來得勢猛,急欲撥馬下坡避之,卻已來之不及。

    張遼沖至馬前,大喝一聲,將蹋頓挑於馬下。恰好張合策馬來到,跳下馬來,抽劍斬了蹋頓首級。烏桓諸將見頭領已死,哄然一聲,均作烏獸而散。

    這一場激戰,自辰時開始,至申時方才結束,曹軍以少勝多,取得完勝。

    烏桓各部單于名王,多人均死於此戰,柳城最終被破,胡漢軍民降者二十餘萬口。

    袁熙、袁尚本在城中,因見勢不妙,在城破之前便出北門,引領本部數百人馬,往投遼東太守公孫康而去。

    曹操遂進柳城,佈告安民,盡取府庫資財,給賞諸將及三軍。又封田疇為柳亭侯,使其帶領部曲,就此鎮守柳城。

    封完功臣,又重賞此前諫止東征謀士,說道:乘危遠征,僥倖成功。今雖得勝,實乃上天所佑,絕不可以為法。諸君之諫,乃萬安之計,後遇此類等事,休要鉗口。

    在柳城歇兵三日,遂命回師。兵至易州之時,方知郭嘉已病數日,停柩公廨。

    曹操親往祭之,撫柩大哭:郭奉孝死,乃天喪我也!

    眾官力勸,方才止悲。對眾嘆道:諸君年齒皆與孤相當,惟奉孝年少,可托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怎不令我心腸崩裂!

    弔祭郭嘉已畢,夏侯惇率領眾將入帳,請征遼東公孫康,問其私納袁氏兄弟之罪。

    曹操笑道:這次卻不煩諸公。數日之後,公孫康自會送二袁之首到來。

    過了五日,門軍忽報:遼東太守公孫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級到至,請求入見。

    諸將聞此,無不驚奇。曹操早就胸有成竹,遂命召見遼東來使,給予重賞,並賜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

    來使辭歸,眾官傳觀二袁首級,因不解何故,齊都請問丞相。

    曹操拿出一封書信,示與眾官道:孤與諸公想法相同,初時亦欲往征遼東,究問公孫康容納二袁之罪。是郭嘉遺書與我,說公孫康定斬二袁,爾等自去看來。

    荀攸接書,當眾讀道: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若我以兵擊之,其必併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而不攻,公孫康與袁氏必自相圖,終必殺二袁以邀賞於朝廷,其勢然也。

    眾官聽罷,並皆踴躍稱善。曹操笑容忽斂,復又大哭不已,便以二袁首級致祭郭嘉。

    字幕:郭嘉隨曹操從征十一年,多立奇勳,病死於東征烏桓途中,亡年三十八歲。

    閃回結束。烏桓既平,曹操班師回許都。

    於是率領眾將,入朝登殿,向天子獻捷,奏請將郭嘉厚葬。獻帝准奏,大賞從征將士,並詔命將張繡靈柩遷葬汝南,以列侯之禮致祭。

    曹操因常念郭嘉之死,不由常懷悲戚。

    忽這一日,夏侯惇自當南遣使入都,敘說前番劉備相攻之恨,博望坡大敗之辱。

    曹操覽表大怒,便即升帳聚將,安排南征。遂差曹仁、李典為帥,降將呂曠、呂翔為副,領兵三萬,南下屯於樊城,虎視荊襄;就便探看劉表虛實,準備渡江。

    曹仁領命,兵至樊城,便要放出探馬,到襄陽探聽消息。

    呂曠、呂翔欲建大功,上前請令:劉備屯兵新野,是為荊州北藩。其乃我等手下敗將,攻之必潰,則劉表必望風而降。我兄弟二人願請精兵五千,前往新野取劉備,以獻將軍。

    曹仁甚壯其勇,即派精兵五千,與二呂率領,前往新野廝殺。

    荊州細作探知二呂出兵,飛馬報於新野。劉備急召眾將,計議應對之策。

    軍師徐庶笑道:若是曹操親自來時,還要費些計較。曹仁使二呂帶兵,是送輜重與我也。不可令其入境,可使關公從左敵其中路,張飛從右敵其後路;主公自引趙雲正面相迎。

    劉備言聽計從,與眾將領兵而出。

    呂曠、呂翔引軍來到,兩下對圓,擂鼓三通,各自射住陣角。劉備先使趙雲出馬,曹營中呂曠親自迎敵。戰不數合,趙子龍手起一槍,將呂曠刺於馬下。

    呂翔引軍回走,被關雲長衝殺一陣,輜重盡失。

    回敗不到十里,又被張飛截住,一矛刺死呂翔。餘眾四散奔走,大半多被擒獲。

    劉備班師回縣,犒賞三軍,設宴慶賀。

    敗軍回見曹仁,報說二呂被殺。曹仁大驚且怒:大耳兒,焉敢如此欺我!

    乃與李典率全部二萬五千軍馬,殺奔新野而來。探馬報到新野,劉備不由心慌。

    徐庶笑道:曹仁若堅守樊城,以待曹操自來,某倒也無計可施。如今他托大前來,則樊城也必歸主公了。主公且備下功勞薄,預備戰後,犒賞三軍便是。

    劉備聞聽信心大增,眉開眼笑,便將兵符令箭盡付徐庶,任其施為。徐庶不慌不忙,遂命擂鼓聚將,分撥清楚。眾將並皆領令,依計引兵而去。

    次日辰時,曹仁兵臨新野城外列陣,命人討敵罵戰。

    徐庶安之若素,便請玄德自領中軍,以大將趙云為先鋒,出城迎敵。只聽一聲炮響,三通鼓鳴,三千兵馬衝出城來,兩軍對壘,分別列陣。

    曹仁在馬上見了劉備,沖沖大怒,便命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

    約戰十數個回合,李典力軟筋疲,料敵不過,只得含羞撥馬回陣。

    曹仁是個用兵行家,早已料到李典並非趙雲對手,提前已有準備。此時見前鋒敗了,下令眾軍不退反進,讓過李典,復又布成陣勢。

    趙雲不識其陣,兼又兵少,不敢衝撞,勒馬而回。

    劉備坐在高處觀陣,見狀不由失驚,馬鞭落地。

    徐庶俯身拾起馬鞭,還與劉備,指點其陣笑道:此謂八門金鎖陣,曹仁倒是個將才。陣勢雖然布得整齊,只是陣中欠缺主持之人,便無甚威力。

    隨即傳令,教軍士把住陣角;又命趙雲上前,叮囑如此如此,此陣必破。

    趙雲大喜,復上馬臨陣,引五百軍從東南巽位而入,徑往正西兌門而出。又從西殺回,轉到東南角上來。如此一番衝撞,其陣已破,曹軍隊形登時散亂。

    徐庶見曹仁軍大亂,便令擂鼓吹號,請劉備親自出擊。

    劉備跨馬飛下高阜,麾軍衝擊。曹兵大敗,直退至三十里外方才扎住陣角。

    曹仁卻不服輸,認為趙雲只是碰巧破陣,因與李典商議夜劫劉備營寨,以反敗為勝。

    李典卻料劉備軍中必有深通兵法之人主持,甚憂後路有失,便勸曹仁回守樊城。

    曹仁不聽,自引軍為前隊,使李典為後應,當夜二更前往劫寨。

    將近劉備營寨,卻聽一通鼓響,寨中四圍火起。曹仁心知中計,急令退軍,火影中見趙雲掩殺將來;急望北河而走,卻又被張飛截殺。

    李典死命保護曹仁下船渡河,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門。

    只聽城上一通鼓響,關羽引軍而出,大喝道:曹仁休走,吾已取樊城多時矣!

    曹仁知道關公本事,撥馬便走,折兵大半,星夜投奔許都而來。於路派出數路探馬,前往新野打聽,方知劉備聘請徐庶為軍師,為其設謀定計。

    至此自悔誤聽二呂之言,沒先派人打探對方底細,輕敵冒進,這才吃了大虧。

    鏡頭轉換,按下曹仁,復說劉備。

    劉備引軍進入樊城,縣令劉泌出迎,並請劉關張三人到家,設宴相待。酒席之間,劉備見劉泌身側有一大漢侍立,器宇軒昂,因問:此子何人?

    劉泌答道:是我外甥寇封,因父母雙亡,故從下官過活。

    劉備:曾習何業?

    劉泌:幼習弓馬,尤喜兵法。

    劉備點頭,不再多問,劉泌便命開席。於是飛杯傳盞,水陸畢陳,賓客盡歡。

    隨軍廚役上菜時不慎,忽將盤中肉塊遺落在地,不由臉色更變。寇封不動聲色,隨手將肉塊揀起,轉身丟入口中,悄悄咽下。

    未料這一幕恰被劉備看到,遂待寇封過來敬酒之時,低聲問道:卿適才見肉落地,不去灰沙,不責下人,隨口吞食,是何意也?

    寇封答道:身為將吏,應時時垂憐百姓。粒米片肉,來之不易,棄之可惜;又士卒廚役終日勞累,愛之有餘。偶有過失而已,安忍叱斥。

    劉備聞言,又驚又喜,遂向劉泌笑道:此子仁義為懷,頗合我意。既其父母雙亡,某願收此為義子,未知明公肯相舍否?

    劉泌:使君乃帝室之胄,大漢皇叔,天下誰人不知?既蒙垂愛,此子之福也。

    於是欣然而從,遂使寇封便在席間參拜玄德為父,就此改名劉封。

    畫外音:劉封食肉掩過之事傳至軍廚,眾皰師莫不為之感動。為報答少主愛民之德,廚役遂特意烹製一種夾糖炸肉,送給劉封,以記此事。在烹製此菜時,除加糖以外,還夾入豆沙,成為襄樊名菜之一,流傳至今。



  
相關:    花豹突擊隊  混沌劍神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神話版三國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華夏真相集第二十八集 伏龍先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華夏真相集"
360搜"華夏真相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1s 3.834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