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三十三集 拓跋復國

    燕軍攻入丸都,高釗棄城單騎而逃。

    燕國輕車將軍慕容輿泥直入高句麗王宮,捕獲高釗母親周氏及其妻子以歸。

    燕軍於南路大勝,戰報傳來,王寓等人卻在北道遭敗。

    慕容皝得報,於是不再窮追,派出使者,傳達招安招書。

    高釗不理,深藏而不出。

    慕容皝遂納韓壽之計,發掘高釗父高乙弗利陵墓,收繳府庫中歷代積累財寶,擄獲民眾五萬多人,焚毀高句麗王宮,毀壞丸都城郭,以歸故國。

    建元元年二月,高釗窮途末路,只得遣使齎表,向前燕稱臣。

    宇文逸豆歸派丞相莫淺渾率兵進攻前燕,眾將爭欲迎擊,慕容皝不許。莫淺渾以為慕容皝畏懼,遂酣飲縱獵,不再設防。

    慕容皝命慕容翰趁機出兵攻擊,莫淺渾大敗,僅以身倖免,部眾全被慕容翰俘獲。

    莫淺渾大軍既已覆沒,慕容皝對諸將道:此機千載難逢。我須趁熱打鐵,殄滅宇文。

    遂親自帶兵攻打宇文逸豆歸,命慕容翰為前鋒將軍,劉佩為副將。又分別令慕容軍、慕容恪、慕容垂及折衝將軍慕容輿根為合後,軍分三路,同時進發。

    宇文逸豆歸聞燕王舉傾國之兵來伐,派南羅城主涉夜干率引精兵迎戰。

    慕容皝聞知,遣使持節急入前鋒營中,告訴慕容翰:孤聞涉夜干勇冠三軍,乃宇文部第一猛將,將軍應稍稍避讓,休與其當面拼戰。

    慕容翰修表令來使帶回,向燕王說道:宇文逸豆歸盡數出動國內精兵,交付給涉夜干統領,則勝敗在此一戰。涉夜干素有勇悍之名,為其全國將士仰仗之。雖有虛名,其實容易對付,不應避讓。我若戰敗涉夜干,則其國餘部將不戰自潰矣。

    於是召集慕容軍、慕容恪、慕容垂等諸將商議,定下計策,揮軍鼓勇前進接戰。

    兩軍對圓,慕容翰親自出馬衝擊敵陣。涉夜干出陣應敵,戰至酣處,慕容垂等忽從側翼截擊。宇文部軍出其不意,於是大潰,四散奔逃。

    慕容翰緊追不捨,親於亂軍中左尋右找,終於斬殺涉夜干,取其首級以歸。

    宇文部士卒見涉夜干被殺,果然不戰自潰。燕軍乘勝追擊,攻克宇文部都城紫蒙川。

    宇文逸豆歸率數十騎逃跑,死於漠北,宇文部由此離散滅亡。

    慕容皝盡數收繳宇文部畜產物資,遷徙宇文部五千多個村落到昌黎,開闢國土一千多里。又將涉夜干原居城鎮改名為威德城,令弟慕容彪引本部兵戍守,然後班師回國。

    慕容翰雖獲大勝,但因親冒矢石奮進,便被亂箭射傷,回國後便長期臥床養傷。

    其後傷情逐漸痊癒,享不得清閒,遂在府中後院中練習弓馬,嘗試騎射。

    有人向燕王告發:慕容翰假稱有病,卻私下練習騎乘,必欲造反作亂。

    慕容皝雖仰仗慕容翰勇略,但心中終究忌憚,於是趁機下令賜死慕容翰。

    慕容翰忽奉此詔,仰天嘆道:某當初負罪出逃又返,今死已遲。羯寇佔據中原,某不自量力,尚欲為國蕩平宇內,反為奸賊所譖。大志未酬,死亦留憾。此天意也,復有何辭!

    於是不向燕王上表辯解,仰飲毒藥而死。可嘆一員猛將,死於君王猜忌。

    慕容皝聞說慕容翰已死,不免亦為嘆息。此後便以入主中原,圖謀霸權為願,不斷攻城掠地。又注重農桑,發展經濟,下令流民屯田,並輕徭薄賦,使農民得以休養生息。除此之外,還將其父在世時所建東庠擴大,鼓勵王公大臣子弟念書並擇優錄用。

    短短十幾年時間,前燕經濟因此得到長足發展,以致雄霸漠北,馬踏燕山。

    鏡頭轉換,按下東北,再說西南。

    成漢主李期自弒親侄李班自立,漸漸驕虐日甚。其後不久,李雄之子李霸、李保先後無病而死,朝野有識之士皆謂是被李期毒殺,於是成漢大臣心懷恐懼,人人不能心安。

    李期又多誅殺大臣,凡勸諫者皆被定罪,於是人人鉗口,只想苟且免禍,不敢再言。李期又忌漢王李壽威名,乃命驅出成都,使其出屯涪城。

    字幕:李壽,字武考,李驤之子,成武帝李雄從弟。

    李壽時刻恐懼不能自免,欲離朝廷戎邊自保。此時既得帝詔出屯涪城,於是適逢其欲,欣然奉旨,裝束即行。惶惶如脫籠之鳥,忙忙如漏網之魚。

    李期見李壽離朝而去,猶如拔除背上芒刺。遂毒死李壽養弟安北將軍李攸,並和李越、景騫、田褒、姚華商議襲擊李壽,便多次派中常侍許涪前到涪城,察看動靜。

    李壽見雖離成都亦不得安寧,於是深以為憂,乃問長史任調:先帝臨終之時託孤於我,謂李期不能嗣國,故以李班入東宮為嗣。今李期弒李班以代,驕虐殘殺,果應先帝之言。我欲廢此殘忍之主,另立賢王,或自取代之,公謂若何?

    任調:李期逆父弒主,明公若興義兵討之,則天下皆應,又何必猶疑?

    李壽:只恐謀事不成,反招其咎。

    任調:既如此,可使善卜者占之,以問吉凶。

    李壽深以為然,於是請卜者筮之,得乾卦。

    卜者說道:將軍主有數年天子之分,但恐後嗣不繼。

    李壽聽罷,且喜且驚,怔忡不定。

    任調:如有天子之分,一日足夠,而況數年乎?至若後嗣,秦始皇亦不能預知也。

    李壽於是意決,說道: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任侯之言,真上策也。

    時聞巴西人龔壯甚有賢名,於是以禮聘之,使為籌劃大計。龔壯字子瑋,父叔皆為李特所害,只恨不能復仇。因知李期乃為李特之孫,龔壯欲報父叔之仇,於是一召即至。

    李壽:今聞岷山崩坍,江水枯竭,種種不祥,必危社稷。請先生教我自保之策。

    龔壯:此上天示警於殿下也。李期忌公之能,若不圖之,久必為其所害。殿下若能取而代之,並有西土,稱籓於晉,人必樂從。且舍小就大,以危易安,莫大之策也。

    李壽深然其言,於是整頓兵馬,引眾五萬,來取成都。

    李壽之子李勢時為翊軍校尉,聞父率兵來伐,乃率部眾內應,迎其父大軍入城。

    李期聞報李壽大軍入城,屯兵於宮門,不由大慌,急派侍中慰勞李壽,問其所圖。

    李壽於是上奏:李越、景騫、田褒、姚華、許涪,及征西將軍李遐、將軍李西等,心懷奸詐,擾亂朝政,圖謀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該誅殺。

    李期只得順從李壽意願,下詔殺死李越、景騫等人。

    李壽見李期自除羽翼,便假託太后名義下令,將李期廢為邛都縣公,幽禁在別宮。

    李期不堪其辱,嘆息終日,悔不當初,於是自縊而死。

    李壽部將縱容士兵搶掠,強姦李雄之女及諸多宗室女眷,慘不忍聞,數日方安。

    李期既死,長史略陽人羅恆、巴西人解思明及李奕、王利等人皆勸李壽:殿下有此靖難大功,宜進位鎮西將軍、益州牧、成都王,並稱藩臣於東晉。

    長史任調、司馬蔡興、侍中李艷及張烈等上言:殿下何必仰人鼻息,宜自立為帝。

    李壽說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孤謂任侯之言乃是上策。

    於是祭祀南郊,告於宗廟,擇吉登基為帝。改國號為漢興元年,追尊父李驤為獻帝,母昝氏為太后;立妻閻氏為皇后,李勢為太子,以舊太廟為大成廟。

    改元已畢,復下詔大赦國內,封賞功臣封任調為大將軍,命董皎為相國,羅恆、馬當為股肱,李奕、任調、李閎為爪牙,解思明為謀主。

    復用安車束帛,聘請龔壯擔任太師,龔壯堅辭不受,誓不出仕。

    李壽亦不相強,又命厚贈金珠財帛以賞其功,龔壯復辭賂遺,一無所取。李壽於是特許其穿戴縞素入朝,處於師友之位。

    漢興元年七月,有人告發廣漢太守李乾和大臣通謀,欲廢天子。

    李壽令子李廣和大臣在前殿盟誓,調任李乾為漢嘉太守。

    時有大風暴雨,天雷擊其端門。八月,成漢國內陰雨連綿,百姓饑荒,疫病流行,災異非止一端。

    李壽以為上天示警,由是深悔自責,下令群臣極盡忠言,盡情陳述朝政得失。

    龔壯上書:陛下起兵之初,上指星辰,昭告天地,歃備盟眾,舉國稱藩,天應人悅,大功克集。而論者未諭,權宜稱制,自立為帝。今淫雨百日,飢疫並起,故愚謂宜遵前盟,推奉晉室,彼必不愛高爵以報陛下大功。雖降階一等,而子孫無窮,永保福祚!

    李壽覽書內愧,秘而不宣,乃遣使入燕趙胡國,求為外援,並觀覽其國之政。

    龔壯自思:人生在世,百行之本莫大忠孝,我既假李壽之手殺了李期,私仇已雪;今欲使李壽歸順晉朝,以明臣節,奈其不從己諫何!

    自此龔壯稱聾作啞,又雲雙手不能制物。

    李壽聞之,不復以其為意,愈加剛愎自用。

    襲壯見李壽不以自己為意,遂攜全家隱遁深山,終身不至成都。此後終其一生,惟研考經典,譚思文章,直至病卒,真乃世外高人。

    九月,成漢僕射任顏謀反,被李壽誅殺。因任顏乃是李雄妻任太后之弟,李壽因此全數誅殺李雄所有子嗣,不留一人。

    李壽初繼大位,尚承李雄寬和儉樸之風,遵行李雄國政,不逞己欲。時逢李閎、王嘏從鄴城回來,極力稱道後趙石虎威盛,宮殿壯麗,鄴地百姓殷富。又聞石虎肆虐濫刑以控邦域,不由欣然仰慕,於是殺人立威,漸至暴虐。

    又將附近郡中三丁以上人家遷來充實成都,建尚方御府,調各州郡能工巧匠大造宮室,引水進城,一味追求奢侈。又擴建太學,起造讜殿。

    百姓疲於奔命,哭號遍野,欲造反者十有八九。

    左僕射蔡興極力諫阻,李壽謂是謗君,下令誅殺。右僕射李嶷屢次直言辭駁其旨,李壽亦假託別罪,令投監獄殺之。

    因李壽任意恣肆而為,自此成漢由盛而衰,不復李雄當時國力雄厚。

    鏡頭轉換,按下西南,複述東北。

    代王拓跋翳槐以弟什翼犍為質,請兵於後趙,擊走拓跋紇那,終得復國。

    趙建武四年,代王病重,召集各部大人入臥內,顧命遺囑:孤今病篤,恐不能起,特召卿等囑以後事。朕弟什翼犍豐骨非常,才智高遠,公等當立其為主,則可保社稷安穩,國家昌盛。今其為質於趙國,卿等可迎歸奉之為主,勿負我言。

    言罷而卒。諸部大人雖受遺命,但以為什翼犍遠在他國,於是謀立其次弟拓跋孤。

    拓跋孤堅辭不肯,自往鄴城請見趙王石虎,願將己身為質,替代兄長什翼犍歸國。

    趙王石虎賞其仁義過人,於是不復令其為質,將兄弟二人並皆釋放,遣送歸回代國。

    拓跋什翼犍長相奇偉,寬仁大度,身長八尺,隆準龍顏,立則長發委地,臥則垂乳至席,大異常人。因與兄弟拓跋孤回國,召集族人,為兄長拓跋翳槐治喪已畢。

    拓跋鮮卑諸部大人云集,遂依拓跋翳槐遺命,擁立什翼犍為代王,即位於繁畤城。

    什翼犍時年一十九歲,風華正茂。於是改元建國,並將一半國土分給拓跋孤。建國二年春,拓跋什翼犍始置百官,分掌眾職。東自濊貊,西至破洛那,無不歸附。

    五月,拓跋什翼犍在參合陂朝會各部酋長,商議定都灅源川,修築城牆,建造宮室。

    什翼犍母平文皇后王氏說道:我族自先世以來,便以遊牧為生。今國事變亂,基業不穩。若築城以居,一旦敵寇前來,難以倉猝轉移。

    什翼犍聽從母訓,於是取消定都計劃。

    至此大位既定,什翼犍於是使人求婚於燕王。慕容皝許其所請,以妹妻之,由此兩國結為姻親,互為唇齒之邦。

    當時代國人將別國民眾前來歸附者,皆稱為烏桓;什翼犍遂將歸附部族分成南北兩個部落,各自設置大人監察。令弟拓跋孤監察北部,子拓跋寔君監察南部。

    什翼犍還以代郡人燕鳳為長史,許謙為郎中令,建立法制,使百姓安居樂業。於是東自濊貊,西至破落那,南距陰山,北達沙漠,全部歸服,人口達數十萬之眾。

    建國三年春,拓跋什翼犍遷都於雲中郡盛樂宮;四年九月,令築盛樂城於故城南八里。

    十月,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虎進犯代國西部邊境。什翼犍派軍迎擊,大敗鐵弗部軍,劉虎僅以身免,其後抑鬱而亡。

    劉虎死後,其子劉務桓繼任首領,方始歸順代國,拓跋什翼犍便將己女嫁之。

    十二月,慕容皝派使節前來朝貢,並薦同宗女子作為代國皇后人選。

    建國五年五月,拓跋什翼犍駕臨參合陂。七月初七日,各部落齊聚,築起高台,舉行比武大會,此後比武大會便形成定製。

    會盟已畢,拓跋什翼犍返回雲中郡,次年七月,再次向前燕求婚。

    慕容皝讓其獻馬千匹做為聘禮,拓跋什翼犍不從,且言行倨慢,毫無子婿之禮。慕容皝由此大怒,派世子慕容儁統兵攻打代國,以前軍師慕容評為大將。

    拓跋什翼犍率眾遠避,燕軍終無所得而還。由此什翼犍稱霸漠北,漸與前燕不和。

    鏡頭轉換,按下東北,復說江南。

    晉咸和五年三月,征西將軍庾亮將欲北伐中原,一面遣使上表,一面分派諸將:以桓宣鎮襄陽,弟庾懌鎮魏興,庾翼鎮江陵,毛寶、樊峻屯守邾城。

    安排已畢,復又上書,請率十萬大兵移鎮石城,分置諸軍羅佈於漢沔沿岸,為伐趙之規。成帝覽奏,令群臣計議。

    太尉郗鑒以為資用未備,不可大舉進兵;太常蔡謨更上疏詳議趙不可伐,若強欲發兵,必然自討其辱。

    成帝默然不語,再問群臣,朝議皆懼北軍如虎,言不可伐。

    成帝難拂眾議,只得下詔令庾亮,不可輕舉妄動。庾亮聽慣了朝中士族大夫腐論,於是不聽聖旨,乃準備大舉移鎮石城。

    是年丞相王導病篤去世,臨終之時表薦外甥何充於朝。成帝從之,即以何充為侍中,復遣使徵召征西將軍庾亮為丞相,命入朝履職。

    聖旨下達,庾亮固辭不肯,亦不奉命。

    成帝無奈,遂以何充及庾亮之弟庾冰為參錄尚書事,共輔朝政。庾冰傾力經營朝政,不舍晝夜,尊禮朝賢升擢後進,於是朝野翕然,皆稱為賢相。

    八月,朝廷詔令丞相改為司徒。太尉南昌公郗鑒病故,臨終前薦太常蔡謨自代,成帝流涕從奏,以蔡謨代郗鑒都督徐、兗二州軍事。


    九月,趙軍入寇漢沔,拔邾城,襲殺毛寶、樊峻等守將,進擊江夏,義陽一城皆降。

    又進圍石城,竟陵太守李陽不敵,大敗而退。

    當時庾亮尚未遷鎮石城,聞邾城已陷,大悔當日在江北築城之舉,乃止其兵。

    次年正月,司空庾亮壯志難酬,鬱悶成疾,終至臥病不起。遂將弟庾翼喚至榻前囑道:某歷年積官到司空,位極人臣矣。我死之後,你要善事聖上,勿生異心,以負我清名一世。今將此兵權交付於你,權柄不可移許他人,以自取其禍。

    言訖長嘆而卒,終年五十二歲。

    庾翼於是代領兄長部眾,舉哀收斂其兄,殯葬於武昌定金山。

    何充聞說庾亮既死,唏噓嘆道:今埋玉樹於地中,使人情何能已!

    成帝聞舅父已卒,乃升何充為中書令,使庾翼都督江、荊等州軍事。庾翼則悉心治軍,戎政嚴明,數年之間,公私充實,眾又皆稱其才,皆以「小庾」稱之。

    晉咸和八年,寧州刺史尹奉降附成漢。成漢主李壽便將寧州興古、永昌、牂柯、越巂及夜郎等郡分出另置交州,以霍彪為寧州刺史,爨深為交州刺史。

    咸康二年,晉廣州刺史鄧岳派兵攻克夜郎、興古,隨即以鄧岳兼督寧州。

    五年三月,鄧岳又發兵襲擊寧州,成漢建寧太守孟彥執獲霍彪降晉,於是寧州又歸晉朝所有。是年霍、孟二氏火併,終至同歸於盡。

    爨深趁機崛起稱雄,成為南中勢力最強大姓,獨踞一方,稱西爨國。

    咸康五年,晉成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准其世襲。

    畫外音:爨氏稱霸南中後,方有爨地及爨人稱謂。所謂爨地,指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爨氏統治區域,已非漢代南中地區全部,約相當於蜀漢時建寧郡、興古郡、朱提郡。其西雲南郡、永昌郡及東柯郡為羌蠻部落控制,西北越福郡因近西川,則仍為成漢所轄。爨地因少戰亂,經濟文化繼續得到發展,並由其部族文化差異,形成東爨和西爨。東爨治朱提郡,西爨則治建寧和興古二郡之地。西爨稱霸南中,至唐朝天寶年間方為南詔吞併,再至元朝大理國滅亡,前後約九百餘年,皆為獨立政權,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

    咸康八年壬寅,正月朔,日食。

    晉江州刺史王允之奉旨回朝,路過豫州。豫州刺史庾懌遣人饋送美酒,以為敬儀。

    王允之當夜宿於館驛之中,取酒欲飲,親隨提醒道:將軍與那豫州刺史向來不合,舉朝皆知。今其不來親迎將軍,而使人單只送酒而至,莫非這酒中有鬼?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將軍當防其不仁,存心毒害。

    王允之大悟,於是將酒試之以犬,其犬飲而立斃。王允之不動聲色,次日侵早離開豫州,趕赴建康,並將其事報於天子。

    成帝大怒道:我大舅已亂天下,小舅尚欲如此耶?

    朝中有庾懌親信,便將天子此語使人告知庾懌。庾懌聞而深懼,恐朝廷徹查此事累及家族,於是自飲鴆酒而死。着實可笑,欲以毒酒害人不成,今反受其咎。

    是年六月,成帝司馬衍忽然得病,旋即重篤不起。時成帝有二子司馬丕和司馬奕,盡皆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宰相庾冰與何充入內視疾,跪於臥榻之側。

    成帝謂其二人道:朕覺病重,自思旦夕必歸,正欲召卿等囑以後事。今朕二子俱幼,難以臨朝理政,欲請太后垂簾聽政,卿等以為如何?

    庾冰奏道:目今石氏在趙,甚是猖狂;李氏居蜀,屢懷不仁。天下未安,四海紛紜,若立幼沖之主,恐非社稷之福。

    成帝:若依卿見,當立何人?

    庾冰:國有強敵,宜立長君。陛下之弟琅琊王司馬岳有仁德之風,不若立之為嗣,則朝廷幸甚,天下幸甚。臣為社稷為計,不畏聖怒,望陛下聖裁之。

    成帝思索半晌,說道:卿言甚當,乃為社稷之言。

    何充:臣謂不然。父子相傳,乃先王舊典,若立皇弟,二孺子其何!

    成帝:不必爭矣,朕意已決。

    於是令召武陵王司馬郗、會稽王司馬昱、尚書令諸葛恢入內,並受顧命遺囑。

    初八日,成帝駕崩,時年二十二歲,在位十八年。廟號顯宗,諡號成帝,葬興平陵。

    庾冰等既受顧命,於是率群臣舉哀發喪,立司馬岳為帝,上號康帝,改元建元,大赦天下。封成帝二子司馬丕為琅邪王,司馬奕為東海王。

    康帝將朝政悉數委交庾冰、何充,並稱謝道:朕得嗣大位,皆賴二公也。

    何充耿然答道:陛下龍飛,全賴庾公之力,若依臣議,當不睹今日。

    康帝聞之,面有慚色,退歸內宮。

    何充出朝,便謂庾冰道:昔郭璞有言,「立始之際,丘山傾立」。立始者,乃是建元;丘山者,今天子名諱,今果應其言。然其言謂「傾」,似恐不吉耳。

    庾冰瞿然長嘆道:如有吉凶,亦無可更改矣,公請慎勿泄漏。

    二公相揖而別,各自回府。雖然帝位已定,何充心中始終怏怏不樂,自謂道:我恐司馬家天下,從此日見傾頹,江河日下矣。

    七月,晉康帝設朝,詔令群臣計議經略中原大事。適逢庾翼上表,請遣梁州刺史桓宣北伐石趙,康帝當即許之。隨後任命何充為驃騎將軍、領徐州刺史,鎮守京口。

    十二月,立褚妃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為侍中、尚書。但褚裒因系皇后之父,不願居於朝中任事,乞除江州刺史,康帝許之。

    王羲之是年摹古有成,傳世章草《豹奴帖》、行書《姨母帖》盛傳朝野。

    字幕: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人,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後遷會稽山陰。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王羲之七歲即擅長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曾為晉帝寫郊祭詞於木板,再派工人雕刻。雕匠將木板削去三層,見墨跡直透木板之內,於是驚嘆王羲之筆力雄勁,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晉朝欲要北伐之事,早有哨諜報至鄴城。

    趙主石虎聞報大怒:司馬小兒,你便不來撩撥,我亦正欲南征,就此掃平天下也。

    於是令朝中大臣制定征西、討東、伐南之計,國中凡十五歲者皆征為伍卒,造甲者五十萬人,船夫十七萬人,國內男丁為之一空。

    由是公侯、牧宰趁機盤剝細民,競營私利,百姓失業。

    有貝丘人李弘利用眾怨,欲謀作亂,因事泄被石虎誅之,受牽連者數千家。

    其後近侍奏報:濟南平陵有一石虎,一夜之間忽由城北自移於東南,並有狼狐等輩隨之而來,遂成野獸之谷。

    趙王聞奏大喜:石虎者,乃孤之名諱也。自北遷往東南,是上天欲令我蕩平晉吳耶!

    於是即發詔命:各州郡明年悉集大兵,朕當親督六師南征,以奉天命。詔令每一亭里徵士五人,出車一乘,牛二頭、米十五斛、絹十匹,不辦者立斬。

    詔令即下,群臣皆上賀表,因作《皇德頌》者一百單七人。百姓皆鬻其子女以供軍需,猶不能完其賦役,自縊於道傍之樹死者比比相望。

    甲辰,晉建元二年正月,趙王石虎大會群臣於太武殿,將欲商議南征之事。

    便在此時,宮門禁衛來報:有白雁百餘只,集於馬道之南,人來不驚,驅之不去。

    石虎便問太史令趙覽:此兆主何吉凶?

    趙覽於是離席出殿,登台觀星,片刻返回,入奏道:白雁集庭,乃宮室將空之象;且太白星臨於河淮,不利南征。

    石虎無奈,乃率群臣臨宣武觀,閱兵而罷南征之議。

    當時又有熒惑守於房心,太子石宣因與領軍王朗有隙,於是買通太史令趙覽,說與石虎道:今上天熒惑星為怪,不利於君主;當以朝中貴臣王姓者當之,方可禳國家之患。

    石虎問道:朝中誰可替孤擋此難者?

    趙覽奏道:遍觀朝中王姓諸臣,無有貴於王領軍者。

    石虎便問:可有其次人選?

    趙覽瞪目,無可對答。

    石虎怒道:中書監王波,其職豈不貴於領軍!

    也不待趙覽回答,乃下詔追議王波前番奏請聯合成漢,反遭漢主李壽所辱之事,下令腰斬,以當天象之災。

    群臣不明所以,皆奏王波無罪。於是石虎復又愍之,追贈王波為司空。

    石勒大集兵馬,欲行南征之事,早有人報至江東。

    晉康帝設朝,問計於朝臣,便欲討伐中原。群臣卻是老調重彈,眾議未休。適逢庾翼再次遣使上表,請派桓宣伐趙,康帝當即復詔准奏。

    遂下詔旨:命桓宣為都督司、梁、雍三州,及荊州南陽、襄陽、新野、南鄉四郡軍事,領梁州刺史,持節,將軍職務如舊。因敘桓宣前後功勳,賜封為竟陵縣男爵,命其出兵。

    桓宣久在襄陽,安撫移民,政績頗可稱頌。此時既受詔命,便厲兵秣馬,以待將令。

    荊州刺史庾翼聞說朝廷同意北伐,大為振奮,於是復奏:請以桓溫為前鋒小督、假節,令其率部據守臨淮,協助北伐。

    朝廷准奏,升任桓溫為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桓溫時年三十二歲,正當壯年,便得朝廷重用,手握兵權。

    字幕:桓溫,字元子,出身於譙國桓氏旺族,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

    鏡頭閃回,敘述桓溫少年軼事。

    桓溫尚未周歲,太原溫嶠過府,見之大奇,對桓彝道:此子奇骨不凡,可試令啼之。

    及聞啼聲,乃向桓彝極力稱賀:真英物也!此郎後必大貴,我等皆不及也。

    溫嶠素有知人之名,且極善相面,桓彝大喜,即以「溫」為子命名。

    溫嶠笑道:果以溫為名,則後將易我之姓也。

    桓溫長成,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面有七星。沛國劉炎相相其貌而贊道:子目如紫石之棱,須作猥毛之磔,乃僅亞於孫仲謀、司馬仲達之相,貴不可言。

    有此斷語,桓溫自此知名於世。

    咸和三年,桓彝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將領韓晃殺害,涇縣縣令江播曾參與謀劃此事。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

    咸和六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在喪廬內備好兵器,以防不測。

    桓溫假扮弔客,混入喪廬,手刃江彪,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由此為時人所稱許。

    桓溫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咸康元年,出任琅琊內史,加輔國將軍。

    閃回結束,南郡城中。庾翼既舉薦重用桓溫,左右以為殷浩才名冠世,亦請徵用。

    庚翼哂笑道:此輩之人徒有其名,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之日,然後方可徐議其任。

    進言者聞此,無不默然。

    字幕:殷浩,字淵源,陳郡長平人,乃豫章太守、光祿勛殷羨之子。

    鏡頭閃回,補敘殷浩為人。

    殷浩見識度量清明高遠,年少負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與叔父殷融皆酷愛《老子》、《易經》。人云殷融著書立說雖勝殷浩,但舌戰辯論不如,殷浩因此為風流辯士所推崇。

    有人曾問殷浩:將欲仕而夢棺,將發財而夢糞,卻是為何?

    殷浩答道:官乃臭腐之物,故欲出仕而夢屍棺;錢財本是糞土,故欲發財而夢糞便。

    雖近笑談,時人以為乃是至理名言。當時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徵召殷浩為官,皆推辭不就。後征西將軍庾亮征殷浩為記室參軍,累遷任至司徒左長史。

    庾翼時任安西將軍,欲請其做司馬,後命為侍中、安西軍司,殷浩皆稱病不就職。隱居荒山近十年,時人將其比作管仲、諸葛亮之流。

    王蒙、謝尚等人且以殷浩仕隱動向,以預卜江東興亡。

    二人同往看望殷浩,知其避世志堅,遂嘆息道:殷浩不問世事,如何面對江東百姓!

    庾翼寄書殷浩:當今江東社稷安危,內政委託褚裒、何充,外事依仗庾氏、桓氏,只恐難保百年無憂;一旦國家破滅,危在旦夕。足下少負美名,十餘年間內外任職,而今卻欲隱退不問國事,於理不合也。今大業尚須傑士,何必盲目追尋古人風範哉!王夷甫乃前朝風流人物,但某鄙其惟求虛名。若以為今世非虞夏之盛,則宜始初既該超然物外不問世事,然則力謀高位,樹立名望者何?既名位顯赫,則宜光大名教,全心治亂以安,卻又高談老莊,說空終日,不務實際,實長浮華空談之風。即至晚年,聲望猶存,卻貪圖安逸,專謀自保,終被石勒所虜,身首異地。明德君子,遇會處際,寧可然乎?

    殷浩得書,雖然無語可辯,但仍執意不出。

    庾翼不喜其避世之行,以為沽名釣譽之徒。此番雖然群僚力薦,故不徵用。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庾翼既統三軍,詐稱欲要移鎮安陸,引軍北行。前至夏口,復請移鎮襄陽。

    康帝覽表,遂以庾翼都督征討諸軍事,使何充在朝中輔政。

    庾翼率軍抵達襄陽,召集僚佐,陳列旌旗鎧甲,親授部將弓箭,說道:某此次出征,便如射箭離弦,誓無回頭之理。

    傳令擊鼓,三起三疊,全軍士氣高漲。朝廷聞報襄陽誓師,於是進拜庾翼為征西將軍,兼領南蠻校尉。

    次日前哨來報:後趙有騎兵五六百人出於樊城,前來探察我軍情狀。

    庾翼聞報,即派冠軍將軍曹據率軍追擊。

    曹據奉令而出,在撓溝北將後趙游騎擊破,後趙軍死傷近半,繳獲戰馬百匹回營。

    初戰告捷,庾翼以為大吉之兆,於是豎起招兵之旗,安撫荒遠來者,竭盡招納賢士,建立招賢客館,設立典賓參軍。一面練兵,一面發檄與梁州刺史桓宣,令其即刻出兵擊趙。

    桓宣奉命,遂引兵五萬北行,至于丹水。

    趙王石虎因天象不吉既罷南征,聞說晉兵反而北來,不由大怒道:這可是你自來討死,非干我事,諒必上天必然佑我!

    便令大將李羆引兵三萬出京,渡黃河以南直至江淮拒之。

    晉趙兩軍在丹水交戰數陣,桓宣終為李羆所敗,復引大軍而退。庾翼因此大為不悅,罷免桓宣刺史之職,降為建威將軍。桓宣為此慚愧氣憤,不久去世。

    庾翼聞報,急令長子庾方之出任義城太守,代統桓宣部眾。又命征西司馬應誕為龍驤將軍、襄陽太守;征西參軍司馬勛任建威將軍、梁州刺史,戍守西城。自此與趙軍隔漢沔相持,堅守不戰,以待時機。(本集完)



  
相關: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神話版三國  無敵升級王  逆天邪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華夏真相集第三十三集 拓跋復國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華夏真相集"
360搜"華夏真相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88s 4.01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