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八十三集 第一巾幗

    字幕:西元五四九年,梁太清三年。正月。侯景之亂正烈。

    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聞侯景兵亂,率援軍萬人前來勤王。

    建康城內信息久絕,有羊車兒向太子獻策,製作作紙鳶,系以長繩放出城外,寫詔敕於內曰:得鳶者請送予勤王援軍,則賞銀百兩。

    太子以為妙計,親自出殿乘西北風縱之,紙鳶飄搖出城,懸於空中。叛兵以為妖術,遂將紙鳶射落,繳獲詔書,信不得傳。

    城外援軍鄱陽王世子蕭嗣營中,侍從李朗獻苦肉計,請先受鞭笞,前往詐降賊軍,乃因得以入城,趁隙逃奔皇城,告知太子,援軍已達城外。

    城中聞知援兵四集,舉城鼓譟歡騰。

    梁武帝乃封李朗為直閣將軍,使其復出城約會各軍,內外夾擊。李朗沿鐘山之後夜行晝伏,兩日之後方始到達城外,以武帝敕約呈報王世子。

    鄱陽王世子蕭嗣聞報,乃約會永安侯蕭確、莊鐵、羊鴉仁、柳仲禮、李遷仕、樊文皎等將,率兵渡過秦淮河,進攻焚燒東府前柵。侯景兵驚駭,漸漸開始敗退。

    勤王眾軍扎於青溪東,均作壁上觀,惟李遷仕、樊文皎率銳卒五千獨進,深入敵壘,所向披靡。至菰守橋東,侯景部將宋子仙伏兵出擊,樊文皎戰死,李遷仕遁歸。

    柳仲禮凌蔑諸將,邵陵王蕭綸每日執鞭至柳仲禮營門,亦多時不得相見,蕭綸與臨城公蕭大連均恨柳仲禮。

    蕭大連又與永安侯蕭確有隙,諸軍互相猜忌,士無戰心。

    當援軍初至之時,建康士民扶老攜幼以迎。未料諸軍渡過秦淮河後,便即縱兵掠奪,由是百姓失望,不復擁護。

    侯景叛軍中諸將見援軍大至,有擬倒戈響應官軍者,聞其內訌不已,亦止其念。

    臨賀王蕭記寶與吳郡顧野王起兵勤王,兵至建康城外。此時侯景軍士飢餓,四出抄掠亦無所獲,東城有米可支持一年,卻被援軍切斷其路。

    侯景聞荊州兵將至,甚為憂慮。

    王偉獻計道:今台城不下,援兵日多,我軍缺食,不如詐和,以解目前。東城之米可支一年,運入石頭城,援軍必不能動,然後令士馬休整,修繕兵械,伺其懈怠擊之。

    侯景從之,遣使拜表求和。

    武帝怒道:和不如死!

    太子以城中窮困為由,固請應其和議。

    武帝言道:我老矣。汝自謀之,勿令千載貽笑可也。

    太子乃許侯景議和。侯景乞割江右南、西豫、合、光四州之地,並求皇太孫宣城王蕭大器出送渡江。梁武帝信之,乃以蕭大器之弟石城公蕭大款出質於侯景。又敕令各援軍休再前進,詔封侯景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諸軍事,豫州牧、河南王如故。

    既訂盟約,而侯景長圍不撤,專修鎧仗,託詞無船,不得即發;又雲恐南軍躡蹤,復遣石城公回台城,求宣城王出送,所求甚多,毫無去意。

    太子明知其詐,猶尚連絡談判不絕。

    當時勤王之師齊集建康城外,湘東王蕭繹屯軍郢州武城,河東王蕭譽屯軍青草湖,皆託詞等待四方援軍,滯留不進。

    湘東王因侯景詐為求和,天子不許諸王進軍,便毅然拔營起寨,離建康而去。

    侯景利用詐和之機,將東府之米悉數運入石頭城,遂解睏乏之危。王偉復聞荊州湘東王蕭繹全師已退,乃勸侯景背盟攻城:大王以人臣舉兵,圍困宮闕,逼辱妃、主,殘穢宗廟。則擢大王之發,不足數公罪狀。今日至此,欲何所容身乎!背盟而取勝,自古多矣。

    臨賀王蕭正德亦道:大功垂成,豈可輕易棄之!

    侯景乃決,遂上奏表陳列武帝十條過失,以為自己背盟緣由。梁武帝覽表,又慚又怒,乃於三月初一日立壇於太極殿前,祭告天地,命舉烽火,全城鼓譟。

    當時城內眾心皆望援軍,而城外柳仲禮及邵陵王蕭綸均陳兵不救。

    邵陵王世子蕭堅,引勤王之兵屯於太陽門外,在大帳中終日賭博飲酒,又不體恤軍士,書佐董勛、熊曇朗皆深恨之,遂懷反意。

    三月十二日,夜將明時,董勛、熊曇朗於城西北樓叛反,引侯景大軍登城。永安侯蕭確引兵力戰,見終不能卻敵,乃入宮面奏武帝:恕臣無能,台城已陷矣。

    梁武帝安臥不動,只問一句:猶可一戰乎?

    蕭確答道:不可。

    武帝嘆道:大梁江山自我得之,又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正說話間,侯景帶五百甲士入宮,見武帝蕭衍,不由自主,雙膝拜倒。

    蕭衍見侯景來,問道:卿故鄉何處?今竟敢作亂!你妻子兒女,尚在北方乎?

    侯景驚懼異常,汗流滿面,竟不知答。

    王偉替其回奏道:臣侯景妻兒皆被高氏所殺,今只獨身一人,歸順陛下。

    蕭衍: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

    王偉:千人。

    蕭衍:攻城時多少人?

    王偉:十萬。

    武帝:今乃如何?

    王偉:率土之內,莫非陛下所有。

    蕭衍點頭慰撫道:卿若有忠心於朝廷,則應管束部下,休使騷擾百姓可也。」

    侯景此時方才鎮靜,滿口應諾,與王偉再拜而出,對親信王僧貴說道:真是奇哉怪也!俺多年征戰疆場,從不知膽怯。今見蕭衍竟凜然而懼,莫非果真天子威嚴,不容侵犯乎?

    王僧貴道:其乃戰場勇將,且為天子,並是半佛之體,故具凜然威勢。

    侯景乃命關閉台城,限制武帝飲食。

    太清三年五月,梁武帝蕭衍餓死於台城皇宮淨居殿,享年八十六歲。諡為武帝,廟號高祖。一生為將、為帝、為僧,三界中皆謂傳奇。

    侯景得到皇帝玉璽符印,便發矯詔,解散城外各路勤王援軍。各路援軍退還,柳仲禮歸降,侯景佔領建康全城,由此控制梁朝軍政大權。

    乃恢復太清年號,取消蕭正德帝號,復降其為大司馬。

    遂擁皇太子蕭綱即位,是為簡文帝,改元大寶。蕭正德怨恨侯景,頗有怨言,並密召鄱陽王蕭范帶兵入京,欲圖復位。因行事不密被侯景得悉,便假借皇帝詔令將其殺死。

    簡文帝蕭綱封侯景為大都督,並賜溧陽公主與其為妻;其後又封為宇宙大將軍,「宇宙」作為官職,當自侯景為肇始之端。

    侯景亦效爾朱榮所為,悉數驅趕滿朝文武淨身而出,命士兵盡行誅之,殺三千餘人;又縱兵殺掠,屍骸填滿京城道路。其後在三吳地區大肆燒殺搶掠,致江東不復往日繁華。

    大寶二年,侯景廢簡文帝蕭綱,再立豫章王蕭棟為帝,改元天正。

    同年再命蕭棟禪讓,侯景登基為帝,國號漢,改元太始。追尊漢司徒侯霸為始祖,晉朝徵士侯瑾為七世祖,祖侯周為大丞相,父侯標為元皇帝。

    鏡頭閃回,按下建康城,卻說高涼州。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春節,高涼州太守馮寶迎娶冼英為妻。

    字幕:冼英,史稱譙國夫人,廣東高涼人氏。其家世代為南越首領,部屬十餘萬家。

    冼夫人自幼賢明多謀,常助父兄約束部下,行兵佈陣,鎮服百越,在本鄉信義卓著。

    越人風俗好攻喜斗,夫人兄長冼挺時任南梁州刺史,倚仗富強侵掠州縣,嶺表一帶為其所苦。冼英多次規勸,因此別郡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者有千餘洞。

    梁朝大同初年,羅州刺史馮融乃北燕王馮跋後裔,聞說夫人頗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馮寶禮娉為妻。

    夫人自嫁馮寶,同丈夫一同理訟,親族犯法必究,政令有序,人不敢違。

    閃回結束。侯景叛梁作亂,廣州都督蕭勃聞之,急徵召本州各郡兵馬馳援建康。高州刺史李遷仕佔領大皋口,欲趁機背叛朝廷,派人徵調馮寶前來,假作計議勤王。

    馮寶欲往,冼夫人阻止道:依照朝廷規制,刺史管軍,太守理民,各有權責。刺史無故不能召遣太守,彼豈不知?此必是欲騙夫君一同謀反,夫不可往。

    馮寶奇道:夫人怎知李刺史要反?

    夫人說道:建康被圍久矣,諸州刺史被朝廷召命援助台城,天下皆知。李遷仕屢次奉詔皆稱病不去,乃是暗中鑄造兵器,聚集部眾,然後召喚夫君,是有備欲反也。若夫君前往,必為其留作人質,以脅迫我等部眾,其意甚明。夫其勿往,靜觀其變可也。

    馮寶深以為然,乃止。數日之後,人報李遷仕果反,遣部帥杜平虜率軍侵入贛石。

    夫人道:杜平虜乃是猛將,今帶軍侵贛石,同官兵相抗,一時不能回兵。李遷仕在州,兵少將寡,無所作為,我可趁便取之。夫若自往,必有戰鬥,空損軍士;不如派使往高州,卑辭厚禮,稱膽小不敢出,欲派夫人前去參拜。彼聞此必喜,定不予為防備。如此我則帶千人步行,佯齎牛酒犒軍,談笑而去,焚其寨柵。夫君以大軍繼之而來,賊人可滅。

    馮寶無有不從,遂修書遣使,書中皆依夫人所云,送往高州刺史府中。

    李遷仕得書果然大喜,便不以馮寶為意,欣然允諾夫人前來犒軍。次日李遷仕眾軍紮營城外,皆出營往觀夫人部眾牽牛擔酒而來,指指點點,捨棄兵器嘻笑。

    夫人進營,呼喝一聲,令二百人焚燒寨柵,另八百人各摯短刃,就營里殺起,猶如砍瓜切菜,叛軍望風披靡。

    李遷仕大駭,騎快馬單騎逃跑,不及進城,乃遠避寧都。

    夫人帶兵與長城侯陳霸先在贛石相會,敘說犒軍殺叛之事。陳霸先豎指稱讚道:某觀夫人智勇膽略,雖昔日朱序母襄陽韓夫人、近日北魏宋州花木蘭者,亦不如也。

    冼夫人遜謝,便與陳霸先約盟,回來正遇馮寶引領大軍前來接應,便告其夫道:李遷仕棄眾而逃,無能為也。今朝廷派都督陳霸先領兵前往彈壓,我等可高枕無憂矣。

    馮寶:以夫人觀之,陳都督能平李遷仕之亂否?

    夫人:此人值得敬畏,且頗得民心。我謂來日能平侯景亂賊者必是此人,夫君宜重贊助之,也算為朝廷出力,得勤王之功。

    馮寶連聲然諾,遂迎夫人得勝之兵還歸高涼,並修書遣使,致意陳霸先。

    豈料世事無常,其後馮寶不久得疾而亡。馮寶死後州郡無主,嶺表大亂,惟靠冼英夫人恩惠遍及百越,鄰近諸州得以太平。

    閃回結束。西元五五一年,南梁大寶二年,西魏大統十七年,北齊天保二年。

    湘東王蕭繹世子蕭方諸,時年僅有十五歲,調皮頑劣,為郢州刺史,鎮守江夏,以鮑泉為從事,防遏下流賊軍。父親蕭繹遣水軍都督徐文盛督率眾軍,與侯景手下將領任約相持於江上,未決勝負。蕭方諸不憂軍政,每日與鮑泉賭樗飲酒為樂。

    侯景聞說江夏守備空虛,遂派部將宋子仙、任約率精銳騎兵四百人,自淮河以南偷襲郢州。丙午日,大風暴雨,天色陰沉,騎兵驟至。

    郢州守軍在城頭望見賊兵已到,急報鮑泉:長史大人,敵兵至矣!

    鮑泉當時仰臥在榻,任蕭方諸當作馬騎,說道:徐文盛大軍就在城外,賊兵何能飛至?

    稍時報急者愈眾,鮑泉命關城門,但宋子仙已經進城,城池陷落。

    宋子仙引武士入刺史府,直接登堂入室。此時蕭方諸坐在鮑泉肚子上,正用五色彩線編結鮑泉鬍鬚。見到宋子仙引兵而入,蕭方諸恐懼,急下榻跪接,鮑泉則趁機躲在床下。

    宋子仙揪出鮑泉,見其花白鬍子之間夾雜彩線,極感驚訝,莫名其妙。於是俘虜蕭方諸、鮑泉及郢州司馬虞豫,送報侯景大營。

    侯景因遇順風揚帆急駛,故超越徐文盛水軍,輕易進佔江夏。江夏水軍潰散,徐文盛與長沙王蕭韶等逃回江陵,來投湘東王蕭繹,報說世子陷於侯景之手,流涕請罪。

    蕭繹聞說郢州已失,並不在意,亦不顧世子現在侯景之手,乃命大將王僧辯率軍沿江東下,前去消滅侯景,復奪江夏。

    王僧辯軍隊溯江北上,到達蔡洲,侯景便已聞知,當即下令殺死蕭方諸,引兵來迎。

    字幕:王僧辯,字君才,太原郡祁縣人,出身烏丸王氏,南梁名將王神念次子。

    王僧辯聞說侯景引軍來迎,帶軍屯居巴陵城,與侯景軍對峙,以靜制動。

    侯景派軍輪番攻城,皆被王僧辯用火陣、圍長柵、列舸艦之計擊退,大將任約也被王僧辯所擒。侯景本不善水戰,見大將被擒,軍中糧盡,只得燒營夜遁。

    王僧辯遂引全軍出巴陵城,乘勝沿江東下,收復江、郢二州,直指建康,兵臨城外。

    此時適逢陳霸先自廣州引軍北來,與王僧辯合兵,聯營進逼石頭城。

    侯景帶軍出戰,與王、陳聯軍大戰於建康城北。

    聯軍復兵分兩路,王僧辯以二千精卒持強弩進攻石頭城西,很快陷城,併入據台城。

    侯景戰敗東奔,與心腹數十人乘船逃往海上,黨徒或投降或北奔,就此星散。侯景後被部下殺死,至此侯景之亂終被平息。

    梁大寶三年,蕭繹即帝位於江陵,年號承聖,是為梁元帝。王僧辯因功被封為司徒、侍中、尚書令,永寧郡公,食邑五千戶。

    蕭繹曾向西魏稱藩,此時既稱帝號,便不再稱臣,並遣使前往長安,求其歸還所侵佔梁、益二州和襄陽等地。

    宇文泰如何肯輕還二州?立命斬殺來使,命從人持其首級南歸。

    蕭繹大怒,便令柳仲禮率軍進取襄陽。蕭詧當初舉襄陽以降西魏,此時見梁軍來伐,即以妻王氏及長子蕭灊送到西魏當人質,請求救兵。

    宇文泰命榮權出征,開府楊忠率軍支援。

    楊忠活捉柳仲禮,平定漢水以東,蕭詧得安。


    宇文泰便令蕭詧為梁武帝發喪,並繼承南梁大位,蕭詧以無玉璽、遺詔為由推辭。宇文泰於是令散騎常侍鄭孝穆持旌節、策書,往襄陽賜封蕭詧為梁王。

    蕭詧於是在襄陽設置百官,秉承皇帝旨意,拜官授爵,對西魏稱藩。

    字幕:西魏恭帝元年,蕭梁承聖三年,西元五五四年。

    暮秋九月,宇文泰命柱國于謹、征虜將軍宇文護兵伐江陵,檄使蕭詧出兵,聯手伐梁。只經月余激戰,江陵城陷,蕭繹作業到頭,終於被俘遭害。

    蕭繹卻於城陷之際,命人將城中十四萬捲圖書焚燒淨盡。此次焚書,實乃中國漢文化最大破壞事件,蕭繹亦可謂破壞中華文明之千古罪人。故此後世文人史家,恥提其名。

    江陵城破次年,王僧辯、陳霸先在建康擁立梁元帝子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宇文泰亦立蕭詧為梁國之主,使其居住江陵東城,只轄江陵一州之地。

    其原轄襄陽,便即全部歸於西魏。

    蕭詧於是在江陵稱帝,年號大定,史稱西梁或後梁。追尊先父蕭統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妃蔡氏為昭德皇后。又尊生母龔氏為皇太后,立妻王氏為皇后,子蕭巋為皇太子;追贈叔父邵陵王蕭綸為太宰,諡號壯武;追贈兄長蕭譽為丞相,諡號武桓。

    宇文泰設置江陵防主,帶兵住於江陵西城,稱為助防,實為防備蕭詧脫離控制。

    鏡頭轉換,按下江南,復說長安。

    侯景之亂時,東魏丞相高澄趁火打劫,派尚書辛術前往兩淮,侵吞大片梁國土地。亂中漁利,共得二十三州,並攻陷淮南重鎮壽陽。又派太尉高岳,率步騎十萬進攻潁川長社。

    西魏守將王思政聞東魏大舉而來,當真是會者不忙,乃命城中偃旗息鼓,軍士皆伏於女牆之後,仿佛無人把守之狀。

    高岳自恃兵多,命令四面攻城。

    王思政則於敵兵爬城至半時伏軍四起,滾木擂石俱下,東魏兵一戰而損折極重。王思政趁敵兵稍退,復挑選勇士出城應戰,擊退東魏軍三十餘里。

    高岳不甘失敗,收集敗軍復至,命在城外修築土山以俯射城中,下用飛梯火車攻城。

    王思政製造帶火短矛,順風擲到土山之上,並用火箭射擊,燒毀敵軍攻守器具。另招募敢死勇士,以繩索縋到城外,佔領東魏軍兩座土山,並在上面建造樓堞,以助防守。

    次年,高澄派兵增援高岳,並令築堰堵截洧水,欲積水淹灌潁川。堤堰築成,河水大量湧入城中,城內積水過腰。

    東魏軍趁勢進攻,王思政身擋矢石,同士卒並肩作戰,英勇抗擊。

    宇文泰得悉王思政被困,即派大將軍趙貴率兵救援,兵至穰城為陂澤所阻。長社城不得外援,危在旦夕。

    彼時忽然狂風大作,東魏大將慕容紹宗跳水逃生,被溺水淹死,前文已表;劉豐生跳水游向土山,中箭而死;慕容永珍被生擒,因拒不投降而被王思政斬殺。

    王思政一併收殮慕容紹宗等人屍體,以禮埋葬。

    此戰東魏陣亡三員大將,高岳不敢再逼長社,修書表奏晉陽。高澄聞悉凶信疾為悲慟,親率步騎十餘萬南下,來攻潁川。

    大軍抵達長社,高澄親臨前沿督造土堰,重新聚水灌城,持續攻打。並下令道:能生擒王大將軍者,封侯重賞;若使王大將軍受傷,則其左右之人盡行殺之。

    乃決堰放水,城中幾無立足之地。

    王思政佔據土山,仰天大哭道:我今兵力已盡,無計可施,只有一死以報朝廷。

    然後向西叩拜,欲拔劍自殺。都督駱訓諫止道:今聞東魏丞相有令,將軍若有損傷,左右皆死。將軍今欲自盡,敢不哀憐士兵因公而俱死乎?

    王思政乃止。時西風突起,河水隨風入城,北城被沖毀坍,東魏將士趁勢入城。

    王思政與隨從下來土山,見到高澄,言辭激昂慷慨,毫無屈服之意。高澄謂王思政忠於朝廷,起身施禮,優厚非常,乃命將留守長社,自與王思政俱回鄴城。

    武定七年四月,高澄以大將軍身份兼任相國,封齊王,賜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為人臣之極。高澄遂與親信密議,欲奪取元氏政權。

    正在北城東柏堂內密謀,皰廚蘭京假作入內送食,趁機察探。

    高澄見其行動鬼祟,命令退下,並對在座諸人說道:我昨夜夢見此奴用刀砍我,今觀其行止愈加鬼祟,則勢必殺之。

    蘭京時未走遠,正躲在廊外窗下,聽聞此言,只得先下手為強,鋌而走險。於是藏刀於盤底,再度送食。

    高澄怒道:不奉孤命,如何一再入內!

    蘭京大喝一聲:既欲殺我,不如我先殺你!

    隨即朝坐床撲來。當時室內諸人皆無兵器,不由大駭。楊愔最先逃脫出門,崔季舒躲進茅廁,惟陳元康以身遮擋,被刺成重傷。

    高澄從床上躍下,不料崴傷左腳,以致無法逃走,只得鑽入大床底下躲避。

    蘭京呼喚同黨,六名死士隨即趕來,將高澄兩名侍衛長砍得一死一傷。眾人復又一齊掀開大床,將高澄殺死。

    高洋聞訊趕來,率衛士將蘭京及其同黨斬殺,但高澄早已身亡,年僅二十九歲。

    高澄死後,高洋繼承父兄基業,自為大丞相,駐守晉陽,遙控朝廷。

    武定八年,高洋終逼孝靜帝禪讓遜位,自為皇帝,建國號齊,改元天保,史稱北齊。封孝靜帝元善見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乘五時副車。封中山王諸子皆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使其於中山國立魏宗廟。

    天保二年,一代武功高手孝靜帝元善見被高洋以毒酒鴆殺,終年僅二十八歲。

    自此東魏滅亡,僅曆元善見本身一帝,國祚十七年。

    高洋登基,乃追封兄高澄為文襄皇帝,廟號世宗,葬於峻成陵。高澄留下六子,除幼子高紹信無甚能為,其餘五子皆都文武雙全。尤其四子高長恭,更是一代名將。

    高洋亦如其兄,異常敬慕器重王思政,親自加封其為都官尚書、儀同三司,命隨朝伴駕,以備諮詢國政。王思政因懷故國鬱鬱寡歡,旋即去世,追贈兗州刺史。

    此時高敖曹已死,北齊朝中猛將,只余司徒彭樂,滿朝武將無有敵手。天保元年六月,高洋又封彭樂為陳留王,遷太尉。

    十二月,太史令上奏,熒惑星犯房宿第一星及鈎鈐,主朝中大臣有欲謀反者。

    二年二月,彭樂被前行襄州事劉章告發謀反。高洋令人密查宮中所藏預言奇書《秘記》,見內有「天王陳留入并州」一語。因當時彭樂封為陳留王,高洋於是命殺彭樂。

    畫外音:《秘記》中讖語其實無誤,是謂剛被西魏封為陳留郡公之大將楊忠,非此北齊陳留王彭樂。楊忠後來在對北齊作戰時率軍殺入并州,果應其讖。

    鏡頭閃回,便說隋太祖楊忠。

    字幕:楊忠,字揜於,小字奴奴,弘農華陰人,東漢太尉楊震十三世孫。

    北魏末年,天下動亂,楊忠之父楊禎避居中山,聚集部眾討伐鮮于修禮,作戰而死,遺留楊忠母子相依為命。楊忠長大,美須過腹,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雅,武藝過人。

    北魏正光六年,楊忠遊覽泰山,恰逢南梁軍隊攻下該地,楊忠便被抓到江南,在南梁居住五年。後隨北海王元顥進入洛陽,授任直閣將軍。

    元顥兵敗,爾朱度律將楊忠召到帳下,充當統軍。爾朱兆率輕騎從并州進入洛陽時,楊忠參預其事,封爵昌縣伯,授任都督,另封小黃縣伯。

    後楊忠跟隨獨孤信攻克南梁下溠戍壘,平定南陽,皆立戰功。

    高歡舉兵內犯,楊忠正隨獨孤信在洛陽,於是隨北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長安。後參與平定潼關,攻克回洛城,命為安西將軍,繼續在獨孤信前帳前效力。

    因隨獨孤信征討東魏,西荊州刺史辛纂出戰不利,終至敗逃。獨孤信命楊忠與都督康洛兒、元長生擔任前鋒,驅馬直奔穰城。

    楊忠呵斥守門者:朝廷大軍已到,城中有人接應。你們若要活命,為何還不逃走?

    守門士兵信以為實,於是全都四散奔逃。楊忠與康洛兒、元長生乘機入城,彎弓大呼,辛纂衛兵一百餘人不敢抵擋,亦皆歸降。乃殺死辛纂示眾,城中之人全都畏服。

    楊忠等人在此居住半年,其後由於東魏軍隊逼近,截斷回返關中後路,便與獨孤信一起投奔南梁。梁武帝蕭衍認為楊忠是難得奇才,任為文德主帥,封關外侯。

    西魏大統三年,楊忠與獨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長安。

    丞相宇文泰喜愛楊忠勇猛,便將其留在身邊為將。楊忠曾隨宇文泰到龍門打獵,獨自抵擋猛獸,徒手將其殺死。北人稱猛獸為「揜於」,宇文泰故賜為楊忠表字。

    同年楊忠隨宇文泰作戰,逼死高歡大將竇泰,又在沙苑之戰中大破東魏軍;河橋之戰守衛橋樑,敵軍最終不敢前進,復以戰功授任左光祿大夫、雲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楊忠後與李遠擊敗黑水稽胡,並同怡峰解除玉壁之圍,因功改任洛州刺史。

    大統九年邙山之戰,楊忠率先衝鋒陷陣,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朔州刺史。復又加任侍中,追封楊忠母蓋氏為北海郡君。

    大統十五年,侯景作亂南梁,南梁義陽郡守馬伯符獻下溠城投降西魏。西魏趁此機會謀取漢、沔,便命楊忠都督三荊二襄等十五州諸軍事,鎮守穰城。

    楊忠以馬伯符為嚮導,又攻克南梁齊興郡及昌州。

    南梁岳陽王蕭詧雖向西魏稱藩,但時刻欲復奪襄陽。楊忠從穰城出至漢水,陳兵江岸,令將士變換旗幟依次前進,兩千兵馬如有數萬之眾。蕭詧頗感震驚,由此真心順服西魏。

    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禮不服楊忠,率一萬兵馬進犯西魏。竟陵郡守孫皓復又叛魏,擒大都督符貴,投降柳仲禮。宇文泰發怒,命令楊忠率軍南征。楊忠奉令前往,克隨郡,活捉守將桓和,一路所經城壘皆望風請降,繼而進圍安陸。

    柳仲禮聽聞隨郡失陷,擔心安陸不守,便急返師援救。西魏諸將擔心柳仲禮援兵抵達,安陸難以攻克,皆請加緊攻城。

    楊忠說道:攻守態勢懸殊,不能速占。若我拖延時日,勞頓軍隊,彼時內外受敵,非善策也。南人皆習水戰,不諳野攻,我軍出其不意,以奇兵突襲柳種禮,敵軍遠來懈怠,一舉可克。柳仲禮敗,安陸不攻自破,其餘各城可傳檄而定矣。

    於是精選兩千騎兵,人銜枚、馬裹足,乘夜偷襲,在漴頭與柳仲禮軍遭遇。楊忠親自衝進敵陣,於馬上擒獲柳仲禮,盡俘其部眾。

    由是安陸、竟陵相繼投降歸順,皆如楊忠事先所言。從此漢東之地,全部歸屬西魏。

    同年二月,楊忠率軍抵達石城,進逼江陵。梁元帝蕭繹派舍人庾恪為使,前往勸說楊忠道:蕭詧目無尊長,以侄攻叔,魏國助之,豈能使天下歸心!

    楊忠信以為然,乃停兵於湕北,不復南攻。蕭繹送子蕭方略為質求和,與楊忠訂約:魏以石城為封疆,梁以安陸為國界,求為附庸,送子為質,貿易以通有無,永為睦鄰。

    楊忠於是凱旋迴師,因功進封陳留郡公,位至大將軍。此番受封陳留郡公倒不打緊,生生剋死北齊第一猛將彭樂,也是足夠生猛。

    大統十八年,楊忠再攻南梁,佔領漢水以東。

    西魏恭帝初年,賜姓楊忠普六茹氏,兼管同州事務。楊忠奉命與常山公于謹、中山公宇文護帶兵五萬,攻陷南梁江陵,殺梁元帝。

    西魏朝廷復立蕭詧為梁國君主,命楊忠鎮守穰城,後平定沔水流域蠻族各部。

    閃回結束。東魏既亡,復說西魏之事。

    西元五五一年,大統十七年。三月初六日,西魏文帝元寶炬在乾安殿去世,時年四十五歲,諡號為文皇帝。太子元欽繼位,未建年號,史稱西魏廢帝,立妃宇文氏為皇后。

    西魏之世,大權皆掌於宇文泰之手,元氏皇權名存實亡。

    廢帝二年十一月,尚書元烈謀殺宇文泰,事泄被殺。元欽對於元烈之死憤憤不平,密謀誅殺宇文泰,奪回大權。臨淮王元育、廣平王元贊等人垂涕切諫,元欽不聽。

    當時宇文泰諸婿清河公李基、義城公李暉、常山公於翼分掌禁軍,因此事泄。

    宇文泰將元欽廢黜,幽禁雍州,改立元欽四弟齊王元廓為帝,是為西魏恭帝。同年四月,宇文泰鴆殺元欽,皇后宇文氏亦以忠於魏室罹禍。

    魏恭帝元年,加封大將尉遲迥督撫西蜀六州,合以前所封共為十八州。由此自劍閣以南所有巴蜀之地,尉遲迥皆得承制,可隨己意封拜及陟黜各郡官員將佐,不必上奏朝廷。

    尉遲迥遂在其區內明賞罰、布恩威,綏輯新民,經略未歸附之地;未至期年,境內華夷皆懷悅之,老幼婦孺鼓腹而歌。

    恭帝聞之,恐尉遲迥在益州坐大,尾大不掉難制,遂詔拜大都督宇文貴為益州刺史,督撫兩川諸郡,代尉遲迥鎮蜀。

    蜀人不服,開府李光賜反於鹽亭,率其黨帛玉成等圍閬中。

    同郡李灊亦聚眾造反,開府張遁舉兵應之。

    宇文貴乃命開府叱奴興往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迎擊李灊及張遁。

    李、張二人勢不能敵,於是投降,被械送京師。魏恭帝加宇文貴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宇文貴多用任俠傑健之人,部署為游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盜賊,蜀地因此安定。

    西魏恭帝二年五月,王僧辯依北齊帝高洋令旨,迎貞陽侯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以晉安王蕭方智為皇太子,陳霸先為侍中。

    陳霸先原與王僧辯交厚,見其懼於北齊淫威,擁立蕭淵明為帝,便生異心。

    當年冬十月,陳霸先偷襲並俘獲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改立太子蕭方智為帝,以蕭淵明為太傅、建安王。通報北齊,仍請稱臣,北齊主高洋詔允。

    陳霸先復以王僧辯陰謀篡逆為名,先行斬之,而後奏於齊帝高洋。

    未料此舉大為失策。王僧辯死後,舊部紛紛起兵報仇,陸續皆遭鎮壓失敗。王僧辯次子王頒時在關中,立志要報父仇。

    魏恭帝元廓繼位,宇文泰仍舊專權干政,威逼元廓恢復原姓拓跋氏,並派于謹、宇文護、楊忠等率兵五萬攻破江陵,擄梁朝王公以下及百姓數萬人為奴婢,分賞三軍。

    恭帝三年正月,宇文泰由漢族士人蘇綽、盧辯依據《周禮》,實行改制。盡棄魏晉以來官職名號,仿《周禮》設立六官:宇文泰為太師、大丞相,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余官稱號也都仿《周禮》,秦漢官制參照使用,地方官職仍行秦漢舊法。

    宇文泰又作九命之典,以敘內外官爵,將官吏分為十八命,正九命及九命之分。命數實際乃謂品級,不過品以正一品為最高,命以正九命為最高者。借改革官制之際,將地方官吏任免之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又建立府兵制,皆謂復古,不過出於鮮卑族也。

    宇文泰通過托古改制,自謂正統,以向世人顯示宇文氏並非僭偽,取消民族隔閡。而在府兵制中則通過鮮卑化,照顧鮮卑族感情,泯滅府兵中民族界限。宇文泰通過此番改革,影響大為深遠,較當年王莽高明多矣。

    恭帝三年四月,宇文泰北巡,九月還至牽屯山染疾。宇文泰自知病重,派人急招侄宇文護前來,託孤道:我諸子皆還年幼,今外敵強悍,內敵亦多。今後國家之事,皆由你決定,必要努力,完成我志,慎之,戒之,重之!

    宇文護哭拜於地,一一遵諾。十月乙亥日,宇文泰卒於雲陽,時年五十歲,葬於成陵,諡號文公。其子宇文覺嗣父位為太師、大冢宰,由宇文護輔政。

    次年宇文覺稱帝,是為周孝閔帝,北周建立。不久宇文護將其殺害,西魏至此滅亡,曆元寶炬、元欽、元廓三帝,國祚二十二年。若論拓跋鮮卑魏國之祚,則計一百七十一年。

    天保十年,北齊皇帝高洋死,年僅三十一歲,廟號顯祖,諡文宣皇帝。

    是年由於南梁陳霸先冤殺王僧辯,以致震州刺史杜龕、義興太守韋載、吳郡太守王僧智等各據城反。杜龕遣杜泰率精兵五千攻長城,被陳霸先之子陳蒨擊退。

    譙、秦二州刺史以州降齊,與豫州刺史任約襲取建康。陳霸先說降韋載還救建康,又命裴忌助黃佗進攻吳郡。十一月,北齊遣兵五千渡江,佔據姑孰,以援徐嗣徽、任約;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於胡墅渡江。(本集完)



第八十三集 第一巾幗  
相關:    逆天邪神  神話版三國  暗黑破壞神之毀滅  混沌劍神  百鍊飛升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華夏真相集第八十三集 第一巾幗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華夏真相集"
360搜"華夏真相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s 3.84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