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魏宮,君臣密議。
字幕:城陽王元徽,孝莊帝舅女丈夫;侍中李彧,李延之子,孝莊帝姐夫。侍中楊侃、尚書右僕射元羅,皆為孝莊帝同黨。
元徽、李彧忌恨爾朱榮專權,且記河陰大仇,勸帝除之。孝莊帝因河陰之難,早知爾朱榮最終難以駕馭,亦欲圖之,遂與二人密謀。
爾朱榮之女為孝莊帝皇后,將欲分娩,爾朱榮請求入朝照看皇后。元徽等便勸孝莊帝,趁爾朱榮入朝之際將其刺殺。
膠東侯李侃、濟陰王元暉業諫阻道:爾朱榮來京,定會有所防備,恐不易除之。
孝莊帝聞奏,猶疑不定。洛陽城中官民聞說爾朱榮要求進京,盡皆憂懼,中書侍郎邢子才竟跑出洛陽,向東逃走。
爾朱榮決意進京,先給朝中大臣發檄,允其各人可以隨意去留。
武衛將軍奚毅素為孝莊帝看重,於是進宮匯報丞相進京之事,並請皇帝示下。因奚毅向為爾朱榮親信,孝莊帝因此不敢明言。
奚毅跪拜泣道:朝廷若有變故,臣寧肯為陛下而死,亦絕不會為契胡效命。
孝莊帝說道:朕知天柱將軍爾朱榮無有異心,亦不會忘記卿之忠誠。
永安三年八月,爾朱榮欲進京朝拜,此言一傳,朝野震動。自孝莊帝元子攸即位以來,爾朱榮前番在鄴城擊敗葛榮數十萬大軍,都沒來洛陽親自領賞,而此次竟以探望女兒家常事為由入京,人人皆不信服,謂其必定深藏巨大陰謀。
於是全城人情憂懼,惶恐不安。眾臣紛紛上言剷除爾朱榮,元子攸則疑慮重重。
爾朱世隆聞之,乃假造匿名信,使人火急送往晉陽呈給爾朱榮:天子與楊侃、高道穆等為計,欲殺天柱大將軍。公若進京,當三思而行。
爾朱榮扯碎書信,罵道:世隆如此無膽。今滿朝文武,誰敢生殺我之心!
於是不待帝詔,即帶五千騎兵從晉陽出發,望京都而來。孝莊帝元子攸聞報,知道自己已毫無退路,便急欲動手,復問計於心腹之臣。
城陽王元徽奏道:爾朱榮欲效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番進京必有廢立之舉。如皇后生子,則廢陛下立此幼兒;若是生女,必立其婿陳留王元寬為帝,然後逼令幼帝加己九錫,再為受禪之舉也。
孝莊帝:卿言甚是。但朕所倚仗者,只有宗室元徽,心腹楊侃、高道穆等人,手中幾乎並無一兵一卒。若是君相反目,幾同與爾朱宋赤手相博,豈能成功?
君臣左思右慮,萬般無奈。孝莊帝忽想起武衛將軍奚毅,叫道:我怎地忘卻此人!
於是急令心腹近侍,連夜密召奚毅進宮,說與計劃。奚毅指天畫地,立誓必要效忠,並與元徽、楊侃等商議已定,單等爾朱榮進京,照計行事。
次日升朝,元子攸召見諸臣,問中書舍人溫子升:東漢獻帝之時,怎樣除掉董卓?
溫子升猜出帝意,遂將當年司徒王允施連環計,離間董卓與其義子呂布之事說之。
孝莊帝慨然說道: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不必死?吾寧為高貴鄉公曹髦,不為常道鄉公曹奐。但須借鑑王允激反李傕、郭汜教訓,今只除爾朱榮、元天穆首惡,其餘黨羽,皆赦免其罪可也。
元徽及楊侃等人聞之,齊道陛下聖明,全力贊同。
溫子升復將細節商量周密,約定一旦發兵,天子立即從別門而出,防止爾朱榮突襲,並身藏利刃用以自衛。眾人反覆計議已罷,當夜乃散,各自準備。
宮中埋好伏兵當日,爾朱榮便已進京,與元天穆前來拜見天子。
孝莊帝置酒相待,論及皇后即將產子大喜,君臣盡歡,翁婿皆樂。酒過三巡,爾朱榮見天子眼神遊移不定,似覺危險,便藉口長途跋涉疲憊,與元天穆匆匆辭帝離去。
楊侃等人未得消息,匆匆趕到之時,只看到爾朱榮和元天穆揚長而去背影。
此次機會喪失,元子攸極為被動。由於刺殺落空,消息立時泄漏,內外四處傳聞。第四日,爾朱榮再次入宮,只跟皇帝打個照面,便以醉酒得病為由辭出,待在府中不出。
元子攸大恐,對溫子升道:爾朱榮託病不出,必是已知刺殺密謀,將欲命軍入城。若果如此,朕與卿等只能束手待斃矣。
溫子升道:如今說不得,只能孤注一擲!
乃與眾人商議妥當,如此如此而行,復又在明光殿埋好伏兵。
元子攸准奏,遂親書詔旨,派傳言官齎持,隨元徽往相府報喜。
元徽依計,故作急如星火,騎馬馳至丞相府,進門便喊:萬千大喜!皇后生子,請外祖父入宮探望,並親為皇外孫取名也。
一腳邁入相府,見爾朱榮與元天穆豪賭正酣,乃上前一把摘下爾朱榮冠帽,告之喜訊,歡舞盤旋,以示慶賀。
爾朱榮見其如此行為顛狂,不由發怔,半信半疑。便在此時,傳言官隨後入殿,南面而立,高聲宣旨:皇后喜生麟兒,皇帝詔命國丈大將軍入宮,為皇子取名,速速啟行。
這番假戲真作,演得天衣無縫,容不得爾朱榮不信。於是當即罷賭,遣天使先回,己與元天穆入內更衣,隨後入宮。
孝莊帝正在宮內惴惴不安,見元徽回奏此計奏效,丞相即刻便至,不由臉上失色。
溫子升看得清楚,提醒孝莊帝道:陛下失色矣。
元子攸忙命取酒而飲,膽色頓生,便令溫子升親書赦書,往召武衛將軍奚毅調兵入宮。溫子升乃手捧赦書出宮,行至途中,竟然冤家路窄,正遇爾朱榮與元天穆迎面而來。
爾朱榮見溫子升手中拿着聖旨,順口問道:卿手中是何文書?
在此千鈞一髮時刻,溫子升卻鎮定如恆,先施一禮,平淡答道:皇后喜生太子,此乃天子大赦天下詔文,急令頒發各郡。天大喜事,臣即去來。
說罷將手中赦書往前一遞,晃了一晃。未待爾朱榮看清,便即揚長而去。
此時爾朱榮欲見親生外甥,因而昏頭,竟未加追問審看,揮手令去,直往宮中而行。需知此乃爾朱榮最後自救之機,就此擦肩錯過。
孝莊帝聞報國丈將至,遂在太極殿中東向坐定,先將利刃除鞘,置於雙膝之下,掩於衣底,招命國丈入見。
爾朱榮與元天穆上殿,見駕已畢,帝令賜座,與己只有咫尺之隔。
君臣寒暄未久,元徽突然進入,向孝莊帝行了一拜,侍立於左。此拜乃為行動暗號,此時早已埋伏帷後之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等立即抽刀,從東門殺入。
爾朱榮大驚,畢竟是久經戰陣之將,當下眼疾手快,立即離座,撲向元子攸,欲以皇帝為質,作最後一搏。
說時遲,那時快!孝莊帝立時起身,從衣底抽出鋼刀,往前猛遞,刺入爾朱榮腹中,直至刀柄。
爾朱榮大吼一聲,摔倒在地,便如倒下半截鐵塔,臨死前尚出一腳,將天子踢倒。
孝莊帝此時倒也伶俐,也顧不得天子體面,使一個就地十八滾,躲於元徽身後,順手抱其雙足,抖作一團。
眾殺手擁入內殿,一擁而上,亂刀齊下,將爾朱榮和元天穆砍個稀爛。
爾朱榮之子爾朱菩提當時候在宮外,聽到殿內父親大叫,剛要進殿看時,武衛將軍奚毅引兵已至,將其與三十名隨從武士盡皆斬殺,不留一個。
可憐!爾朱菩薩死時,只有一十四歲。
爾朱榮死訊一出,整個洛陽城歡喜騰躍,百官皆入宮朝賀。
元子攸也被自己壯舉感動,欣喜若狂,尚猶在夢中。在眾臣簇擁之下,遂親登閶闔門,令溫子升宣佈爾朱榮罪狀,並詔命大赦天下,晉陽餘眾一概免罪不問。
爾朱榮所帶進京黨羽聽聞主公被殺,急忙奔赴天柱將軍府邸,商議行止。司馬參軍田怡料知皇宮防守薄弱,極易攻破,又見群情激憤,便建議直接攻佔皇宮。
千鈞一髮之際,丞相長史賀拔勝審時度勢,力排眾議道:天子既行大事,必當有備。吾輩眾少,何可輕而造反!當今之計,但得出城為上,先回晉陽,更作計較。
畫外音:賀拔勝及弟賀拔皆都英勇無比,向為三軍所服。其雖受爾朱榮知遇,但更忠心朝廷,因此只輕輕一言,便救了孝莊帝元子攸性命。
晉陽部眾此時群龍無首,遂皆注目爾朱世隆,待其示下。
爾朱世隆素稱鼠膽將軍,又道賀拔勝所言有理,再不理會田怡反對,隨即收攏城中五千契胡武士,帶着爾朱榮妻兒,趁夜燒毀洛陽西陽門,奪門而出,馬不停蹄逃往河陰。
部將司馬子如一向多智,對洛陽城中虛實又了如指掌,急勸諫道:將軍可知當年董卓身死,西涼部將李、郭等欲各自奔潰之際,賈文和先生所言耶!
爾朱世隆此時心神不屬,一心只欲逃回晉陽,順口問道:賈文和是誰?董卓已死二百餘年矣,又與我何干!
司馬子如哭笑不得,答道:董卓即是當今將軍之父,將軍即是當初李傕、郭汜也。依向日賈文和所言,將軍今若舍大軍而逃,只需一河間匹夫,便可執送朝廷,受千刀萬剮之刑。諸將一旦逃散,天下離心,你爾朱家族難以東山再起矣。
爾朱世隆:若依卿計,便當如何?
司馬子如:若依我計,將軍應趁京城慌亂,元子攸立足未穩之時,回兵洛陽,殺其措手不及。則近為主公報仇,遠建千年大業,當在此時耳。即便不勝,彼時再逃何妨?
爾朱世隆見司馬子如所說頭頭是道,便依其計,重新回軍,殺向洛陽。
契胡戰士此時雖群龍無首,但個個身經百戰,驍勇非凡。在其鐵蹄進攻之下,奚毅所守北中城如同紙糊一般,稍攻即破,奚毅也被亂軍擒殺。
元子攸無計可奈,派人齎持牛酒,前往爾朱世隆軍營慰問,許以重爵,請其退兵。
爾朱世隆一貫鼠膽,只因此戰告捷,忽變龍威。加上報仇心切,命將來使斬首示眾,然後升帳聚將,派爾朱度律率一千精騎前往洛陽城,討要爾朱榮屍首。
爾朱度律領命,率千騎白衣素縞,浩浩蕩蕩殺向洛陽,兵臨城下。
孝莊帝見契胡兵士集於城下,只得親登洛陽城樓,向城下勸諭道:太原王立功不終,陰謀篡位,已被正刑。諸位只要投降,為國效力,官爵依然如故,朕絕不食言。
契胡兵士報仇心切,義憤填膺,哪裏肯聽,紛紛叫嚷攻城。爾朱度律慷慨陳詞:臣等從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歸。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
言罷,與契胡眾兵齊都號啕大哭。
孝莊帝在城上見此場景,亦回想起爾朱榮此前對己之種種好處,不禁為之愴然淚下。乃使人出城,賜給爾朱世隆免死鐵券,以示講和誠意。
爾朱世隆此時趕至,因見城中無膽決戰,當即拒絕免死鐵券,遣回來使,復命爾朱度律向城上叫道:我等誓為太原王報仇,終無降理。
一千契胡精騎亦高聲呼喝,其聲震天。
孝莊帝見此,決意死戰,乃盡出國庫財物,放置宮外,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
洛陽城中之人本對契胡人皆咬牙切齒,又懼城破之後遭受血洗之災,於是一日之中,竟有萬餘人踴躍入伍參戰。
孝莊帝大喜,遂大開武庫,發給兵器,令募兵出城迎敵。但洛陽承平日久,城中之人早不習武,雖人數十倍於契胡戰士,卻屢屢戰敗,不能退敵。
於是北魏朝廷上下整日憂懼,一眾文武計無所出,只得城門晝夜緊閉,戒嚴以對。
值此危難時刻,通直散騎常侍李苗挺身而出: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日也。臣雖不武,請以一旅之眾,為陛下出戰,徑斷河橋,以擒契胡之寇。
孝莊帝聞言驚喜不置,連忙應承准奏。
李苗乃選死士三千,趁夜繞道黃河,備船百艘,內裝乾草及引火之物,從馬渚順流而下。見離河橋還有數里之時,一聲令下,將草船點燃,沖向河橋。
當時火勢瀰漫河面,將河橋剎時燒着,火光沖天。契胡士兵在南岸,見河橋突然冒起大火,怕後路被斷,皆惶恐不安,連忙回撤,眾人爭搶上橋。
此時河橋已遭受火焚多時,數百人踏上橋面,只聽轟隆巨響,瞬時河橋斷裂數段,契胡士兵連人帶馬落入河中,溺死一半。
李苗見大功告成,便停於黃河中小洲之上,等待城中援軍出來接應。但城中之人根本不信李苗能夠得勝,以為其只不過效其愚忠,必已死於契胡馬刀之下,故未出援軍。
爾朱世隆折兵大半,早已惱羞成怒,於是率兵搶船,急攻小洲。
李苗率衛士奮力抵抗,直至手下全部壯烈犧牲,見城中竟然不出一兵一卒來救,知道必然無幸,於是長嘆一聲,縱身掠起,自投黃河而亡。
洛陽城頭孝莊帝及百官袖手而觀,見其場面如此悲壯,不由皆現愧色。
爾朱世隆經此突襲,實力大損,再次復為鼠膽,忙率軍北撤。
洛陽得保,孝莊帝暫時躲過一劫。但北魏朝廷此時僅據洛陽一城,放眼四面楚歌,儘是爾朱家族天下。孝莊帝此時方悔誤聽元徽之言,不該輕殺爾朱榮。
爾朱兆駐守汾並之地,聽聞爾朱榮遇刺,即從汾州率兵佔據晉陽,又疾馳至山西長子,與爾朱世隆合兵,欲要報仇。
兩人反意已決,便推魏朝宗室太原太守元曄為帝,以此另立朝廷,對抗元子攸。
元曄乃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子拓跋晃後代,即被立為皇帝,遂大封功臣:封爾朱兆為大將軍,晉爵為王;爾朱世隆封為樂平王,爾朱仲遠為車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
封賞已畢,厲兵秣馬,合兵殺向洛陽。
爾朱天光聞說新立皇帝未封己爵,不由大怒。乃採取首鼠兩端之策:一面向朝廷表示效忠,以此迷惑元子攸;一面又使手下告諭朝臣,密謂即將進攻洛陽,另立新君。
孝莊帝此時為求自保,只得盡出國庫,四處招募勇士。不管此前是為強盜、叛賊,盡恕前罪,全都搜羅為將,欲拼死一搏。
時有渤海豪族高乾、高昂兄弟,因與元子攸私交甚好,便率族人接受招安,被命為黃門侍郎。聞說皇帝出資募勇,遂向元子攸請求,回鄉招募部曲,回來勤王護駕。
孝莊帝准之,乃封高乾為河北大使,高昂為直閣將軍,親自送至城外,斟酒奉予二人,每人痛飲三觥。因囑其二人道:京城倘有變,可為朕河上一揚塵也。
高昂飲罷棄觥,拔劍起舞,慷慨悲歌。兩兄弟由是辭帝東行,回歸本鄉,豎起招兵之旗,真箇是一呼百應,四周勇士皆歡躍而至。
旬月之間,高氏兄弟便得三萬餘眾,遂又優中選優,得一萬名精壯之士,編為前鋒,名曰「虎賁衛」,親加訓練,乃成無敵勁旅。
送走高氏兄弟,孝莊帝遂引眾官回宮,遣使下詔:命河西人紇豆陵步蕃襲擊秀容,牽制山西叛軍後路,源子恭率兵抵擋爾朱兆南下;派鄭先護、楊昱率降將賀拔勝,前去征討爾朱仲遠。城陽王元徽調配軍資,以供各路軍馬,並行升賞臧陟。
元徽詭計多端,惟對於軍國大事十足低能。不僅低能,尤其善妒。因怕別人搶功,每遇軍國大事,單獨進宮與孝莊帝私議;而一旦聞說朝臣有人獻出妙計,卻又百般阻撓。對立功將士頒行賞賜之時,或者不按聖旨兌現,或者便是出爾反爾,言出不遂。
如此元子攸愈加閉目塞聽,無力自拔。
數日之後,各方報進京都:爾朱仲遠自山東殺來,一路攻城拔寨,擒獲兗州刺史王衍。降將賀拔勝因受鄭先護猜疑,單獨率兵與爾朱仲遠作戰,結果兵敗,再次投降爾朱陣營。爾朱兆自朔州起兵,攻下太行山丹谷要壘;源子恭撤走,洛陽城只余黃河天險可守。
急報接連入京,元子攸振衣而起,準備親征,以作殊死一搏。諸臣見天子如此雄武,無不振奮,便欲待從駕出征。
忽聽階下山呼:萬歲不可!
眾人視之,見乃是華山王元鷙,出班奏道:陛下乃一國之主,不可輕出戰陣。茲有黃河天險,爾朱兆豈能輕渡?
元子攸再次昏頭,遂不設防。
爾朱兆既已合兵,準備進軍洛陽,便派人請晉州刺史高歡前來,謀議一起舉事。
高歡見爾朱兆來書,對長史孫騰說道:以臣伐君,大逆不道。但我若不與其同往,則必招其怨恨。卿可前往彼營,申明我意,就說西蜀未平,不可顧此而失彼,以遺後顧之憂。待某平定蜀地,當與其共成大事。你就如此跟爾朱兆解釋,看其反應,復來報我。
孫騰奉命前往爾朱兆大營,申明高歡之意。爾朱兆不悅道:你回去告訴高兄,我做一夢大吉,此次定能成功,請他不要託辭推故。
孫騰問道:未知殿下所得何夢?
爾朱兆答:我夢見先父登於高阜,周圍之地皆經犁耕,惟有數株馬蘭草尚存。我父便問從者,何不除之?左右乃說其草堅不可除。我父便命我將其拔掉,某手到草除,毫不費力。由此觀之,某此入京,定能勝利,請高公自決。
孫騰向爾朱兆稱賀,再拜應諾,便回晉州,稟於主將高歡,詳說其夢。
高歡問道:此夢究竟何意,先生可會解否?
孫騰笑道:依臣所謂,馬蘭不能除者,乃說爾朱氏尚榮,眾人皆不能破之。今反而滅於彼手,毫不費力,是說爾朱氏必於其手中敗亡,又何疑焉!
高歡復問:若依公論,我當如何應對?
孫騰:某觀此人如此猖狂,興兵侵犯朝廷,勢必成而復敗。今爾朱兆必欲南行,天子陳軍於河,彼無法得渡,必定退還。將軍不如乘勢自太行山東下,出其不意,名為相助,實乃平叛,爾朱氏可一舉擒之矣。
高歡稱善,便即按兵以待。
鏡頭閃回,補敘高歡來歷。
字幕:高歡,表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祖父高謐官至北魏侍御史,父高樹生時家世淪落。母親韓期姬因難產而亡,高歡由其姐常山君高婁斤和姐夫尉景撫養長大。
高歡作為破落戶子弟,遑論前途,生活亦不能如意。後娶鮮卑女婁昭君,這才從女方嫁妝中得到戰馬一匹,得為鋪兵,後在邊鎮伍中當上隊主,統領百人。
遂結交同僚司馬子如、孫騰等,另與商人劉貴為友。
孝昌四年七月,高歡在爾朱榮麾下為將,隨爾朱榮以七千精銳騎兵大破葛榮,於陣前招降葛榮軍中七王,並其萬餘部眾。
葛榮敗亡,高歡於戰後繼續收編葛榮餘眾,以冀、定、相諸州為據點,聲勢日漸威壯。至此爾朱家族起兵反叛,高歡便納孫騰之策,引二十萬餘眾回駐河北,自守晉州。
閃回結束,復說洛陽之戰。
爾朱兆不見高歡回復,更不在意,帶兵日夜兼程,趕至河橋。只見往日黃河滔天巨浪,此時竟然乾涸,水淺不過馬腹。
爾朱兆大喜道:此蒼天欲使我報仇,成此蓋世之功。
乃命涉水過河,大軍輕鬆渡過天險。渡河之後,此時又無端颳起暴風,塵埃漫天,對面五尺不能見物。沙塵暴從天而降,便復成爾朱兆進軍最好掩護,直抵洛陽城下。
此時魏國君臣猶不知敵軍已至城外,竟完全不設防備。
當爾朱兆騎兵奪城而進,直接攻至皇宮之時,皇宮衛士才發覺大敵來臨,欲待彎弓射箭時,敵軍已逼近眼前,槍矢皆不得發。眾衛士見狀大懼,全部四散奔走。
元鷙掌握皇宮禁軍,竟下令手下衛兵不要抵抗,棄械投降叛軍,於是洛陽再次淪陷。
孝莊帝見左右手下散盡,急從後宰門而出,徒步拼命跑到雲龍門外,隱身樹林之中。
值此危急時刻,忽見城陽王元徽帶其本部人馬,正攜帶大堆錢財路過。元子攸連忙由林中躍出,大聲呼救:城陽王,賢卿!朕在此處,快來救駕!
元徽正行之間,回顧見是當今天子。至此臨危時刻,豈肯一死報效君王?當下毫不猶豫,反催其坐騎飛馳,不顧天子而去。
元子攸此時明白自己所託非人,但為時已晚,爾朱兆叛軍擁至,將孝莊帝生擒。
元徽帶金銀財寶及五十餘騎,躲到親信寇祖仁家中。寇祖仁聽聞爾朱兆以千戶侯懸賞捉拿元徽,便毫不猶豫殺死元徽,將其財寶貪為己有,再以其項上人頭,來向爾朱兆邀功。
可憐!不忠不孝之輩,恆被不忠不孝之人賣之,此言能不信哉?
爾朱兆進入洛陽,進殿升座,得意至極。便在此時,晉陽守將遣使來報:紇豆陵步蕃引軍南逼晉陽,兵勢強大,所向披靡。臣等難以拒敵,請殿下疾速反兵回救!
爾朱兆聞報大驚,乃留從叔父爾朱世隆等人鎮守洛陽,自率大軍攜孝莊帝趕回晉陽。
兩軍相遇,大小十餘陣,契胡兵屢戰不利。爾朱兆雖然驍勇果敢,但並無用兵謀略,又在地利上失其先機,遂頻頻被紇豆陵步蕃打敗。
爾朱兆於是統領兵馬撤還晉陽,謀求東出太行山。
都督尉景與高歡交厚,當時跟隨爾朱兆南進洛陽,於是將前後之事寫信告訴高歡。
高歡得到書信大為吃驚,急召孫騰:不料天助其成此大功!卿可馳馬到爾朱兆處,向其祝賀,並秘訪孝莊帝被囚何處。假如皇帝被其送到并州,公當馳馬來報,我當在半路以兵迎回,以大義號召天下,挾天子而令諸侯。
孫騰領命起身,日夜馳行,卻正好在半路上遇到押送孝莊帝之軍。孫騰既知皇帝下落,乃不去見爾朱兆,急回來報知高歡。
高歡聞報,急率騎兵東進,欲效當年曹操迎漢獻帝徙都許昌舊例,成其霸業。
其時孝莊帝及其嬪妃妻子被掠,皆被囚禁在永寧寺。
爾朱兆惱怒元子攸親殺其父爾朱榮,乃先囚孝莊帝諸子,任意污辱嬪妃,再放縱士兵進寺,任意擄掠。其後命將孝莊帝押送到晉陽,囚於城外三級寺。
後因屢敗於紇豆陵步蕃,爾朱兆遷怒於孝莊帝,即命人弒帝於寺。
尉景見此,寄書密報高歡,告知孝莊帝已死。
高歡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只得率兵西還,並寫信給爾朱兆,陳述利害,誡其不要殘害宗室皇子,在海內留下惡名。
爾朱兆觀書十分惱怒,拒不採納,復將孝莊帝諸子盡皆殺害。並殺司徒公、臨淮王元彧,左僕射、范陽王元誨等宗室成員,由此朝廷重臣誅滅殆盡。
當時高歡鎮守晉州,另有二十餘萬六鎮流民分駐河北,爾朱兆不敢十分得罪,復使人到晉州徵召高歡,約其共擊紇豆陵步蕃,並允諾分出三州六鎮軍馬,讓予高歡統領。
高歡知道時機將至,乃欣然起兵,出於晉州,引河北軍前來與爾朱兆匯合。
兩軍匯合,各自紮下營寨。高歡升帳,大會謀臣武將,商議對敵之計已畢。於是爾朱兆與高歡分兵別營,引兵向南出發,以避紇豆陵步蕃銳氣,同時誘敵深入,設好埋伏。
紇豆陵步蕃揮兵大進,直到樂平郡,安營紮寨。
當晚鹿角尚未設定,高歡與爾朱兆兩路軍吶喊殺至。由是一隊負責砍殺,一隊負責放火擾敵,遂大敗步蕃軍,復追至秀容石鼓山。
紇豆陵步蕃大敗潰逃,當夜露宿河灘。正欲進食之際,忽聽金鼓震天,號角長鳴,高歡伏兵大起,當即沖入營柵,直入中軍,斬殺紇豆陵步蕃。
爾朱兆隨後趕到,聞說敵猷授首,遂引數十名將領到高歡營帳,通夜喝酒,彼此慶賀。
酒過三巡,爾朱光便於席間向高歡請教:今六鎮降兵被遷置於河北,屢屢造反不已。將軍熟知六鎮叛軍內幕,請實告我,當如何處置這些降兵,方保萬安?
高歡離座起身答道:六鎮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誅殺,大王宜選心腹之人統領之。若再有反叛,則歸罪其將領,斯其可矣。
爾朱兆:此言甚是,但不知誰能去當此統領?
賀拔允當時同席飲酒,不知高歡此言是計,在旁高聲應道:以降將而轄降兵,便使高將軍去統領六鎮降兵,豈非得其所哉!
高歡深知爾朱兆多疑,聞言佯作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賀撥允滿嘴冒血,門牙落地,罵道:今太原王雖崩,天下事皆聽於殿下;殿下未決,能輪到你說三道四!
賀拔允被打得懵圈,暗道:此人怎地狗咬漢鍾離,不識真神!某助你討要兵權,怎反而打落我吃飯依仗?
當即將酒杯擲地,便要與高歡放對。
爾朱兆卻覺高歡忠心耿耿,喝止賀拔允,便趁酒興當眾宣佈,命高歡為六鎮降兵統帥。高歡心中大喜過望,急向賀拔允大使眼色示意,目光中頗露感謝之意。
賀拔允這才明白自己反被高歡利用,於是不復言語,暗道:這是怎麼說!用我這一顆牙齒,倒成全他數十萬爪牙。
高歡恐怕爾朱兆酒醒後反悔,立刻討其將令,自出大帳,向禁營統領宣佈:我受大王之命,統管六鎮降兵,都到汾河以東受我號令,遲慢者斬。
遂令部將接管降兵營,立刻馳奔陽曲川,建立統軍大營。
六鎮降兵一向厭惡爾朱氏及其契胡兵士,聞令歡聲雷動,極速奔赴高歡統軍大營。集合完畢,得五萬精兵,皆為久經戰陣勇士。
高歡上書爾朱兆,說山西霜旱災多,請求移師山東就食。爾朱兆見書大笑,即刻照准。
長史慕容紹宗進言:此乃高歡意圖擺脫大王控制,謀求自立也。大王不可允之。
爾朱兆喝道:高歡好不容易替我解決六鎮降兵痼疾,偏你在這裏喋喋不休!
遂令將慕容紹宗關進牢房,下令高歡移軍山東。
鏡頭轉換,人在征途。
高歡率軍自晉陽出發,途遇爾朱榮妻子,率車隊自洛陽返還山西。因見其隊中有好馬三百餘匹,即令部將皆以坐騎更換。
爾朱榮妻無力以抗,只得由他。回到晉陽見到侄兒爾朱兆,便將高歡奪馬之事說之。
爾朱兆聽罷嬸母哭訴,不由沖沖大怒,忙將慕容紹宗放出監牢,問以應對之計。
慕容紹宗答道:此事易也。高歡雖然奪馬,但羽翼未成,不敢公然與殿下反目。殿下可率軍追之,復派人召高歡至營,就而殺之可也。
爾朱兆乃從其計,親率軍隊追至襄垣,使人至高歡軍營,約其來會,說有要事相商。高歡雖知爾朱兆難以信任,但亦不疑其欲殺己,便準備應召前往。
長史孫滕聽聞此事,疾速趕至,見高歡已在馬背將發,牽住衣襟叫道:當年劉玄德既離許都,便無退路。將軍今尚欲復與曹孟德於後園亭下,煮酒再論天下英雄耶!
高歡聞言大悟,由此拒而不往。
使者回報,爾朱兆便知其謀已泄,於是高聲責罵孫滕,引軍而去。兩軍各自散去,高歡從襄垣東出還營,爾朱兆從汾州率騎兵還據晉陽。
高歡引軍趨赴山東,嚴肅軍紀,秋毫無犯。每過麥田,則先下馬拉韁,部眾效之,遂得當地人民擁戴。此時高歡尚不敢與爾朱氏決裂,為使屬下無路可退,遂派心腹部下偽造爾朱兆軍令,命六鎮降兵全部回歸山西,前去攻打稽胡叛軍。
宣佈已罷,高歡復又假作軍命嚴急,令從軍中簡選萬餘精銳步騎,迭命催促出發。部將孫滕與尉景等假裝為士兵請命,請寬緩五日,高歡假意答允。
孫滕知道士兵憂懼出征,遂與尉景揚言於眾軍:高將軍雖然仁慈,但爾朱兆軍令極嚴,逾期當斬。我等與其死於軍令,何不即擁高將軍為主,以圖富貴乎?
各路統領聞之,皆稱願隨高歡造反。
孫滕乃與眾統領密議:我等便於發兵之日共同起事,不由高將軍不從。
眾將允諾,皆拔佩刀割破中指,歃血盟誓。
五日之後,萬人前鋒於信都誓師,將欲發兵。高歡作為三軍統帥,親自前來激勵將士,與諸將舉行誓師儀式。
當下擂鼓三通,號角頻吹,一萬步騎盔明甲亮,列陣於野。高歡當眾酹酒,宣讀討伐稽胡檄文,申明軍紀,便令宰殺三牲祭旗誓師。
酹酒已罷,忽見孫滕回首,向尉景使個眼色。
尉景會意,高聲叫道:將軍且慢。諸將請上王服,更換號旗!
話音未落,十員先鋒督帥已登上高台,將先鋒旗換作帥幟;另有十名勇士手托王服,出列上前,將王服遞與孫滕。
高歡見此發怔,尚未反應出究竟發生何事,便欲開口相問。
孫滕早將王服抖開,披於高歡身上,向台下高聲叫道:諸位將士,爾待怎講?
三軍齊呼:拒征稽胡,願隨高將軍掃平天下,共圖富貴!
高歡佯作大驚,對孫滕、尉景喝道:爾等欲造反耶!
孫滕及尉景二人引那十名先鋒督帥跪倒,高聲說道:爾朱氏殺我父兄數十萬人,視我如犬豕,今又驅我入於虎狼之口。我等不願枉死,惟願隨將軍自開天地,成其霸業!
十個先鋒督帥齊聲叫道:願隨將軍自開天地,成其霸業!
高歡佯作萬般無奈,登上高台,向眾軍說道:公等逼我向死,為此族誅之事。既推某當統帥,須先立軍紀。其一不許欺負漢人,其二不許違我軍令。汝其能聽之乎?
言猶未畢,三軍全都高喊:不論生死,惟將軍是聽。
高歡大喜,摒其王服,自稱大將軍,仍奉北魏正朔,宣佈討伐弒帝之賊,兵發河北。
字幕:魏普泰元年,西元五三一年。
當年二月,高歡率軍經上黨,穿大王山,駐紮河北滏口,以觀動向。
時有鎮遠將軍崔祖螭,聚青州七郡之眾反魏,包圍州治東陽,旬日間眾達十餘萬人。青州刺史王貴平率軍固守城池,同時派太傅諮議參軍崔光伯出城,勸撫叛軍。
崔光伯奉令出城,其兄崔光韶前來送行,扯其衣襟哭道:東陽之民欺凌屬郡百姓日久,民怒甚盛,絕非撫慰之語所能化解。我弟此次前往,必定難以生還也。
崔光伯聞言猶豫,但被王貴平催逼不過,只得前往,果被叛軍射殺。(本集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4s 3.84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