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時,一位萬靈谷弟子抬頭看向宗主,不由向旁邊一位師兄感嘆道:
「今天宗主,很高興啊。」
「是啊,這一次有三人養出靈根,要知道他老人家最是慈悲,最是喜歡提攜無靈根的凡人。」那位師兄點頭道。
正如兩位弟子所說,這一次,最後包括文天寧在內,只有三人成功。
文天寧、牛三,還有一位少女。
隨即就是進行靈根測試,文天寧是真君親口定下的異靈根。
兩者先進行了測試。
結果兩人都是下品靈根。
玉柱通體雪白,分成五階,每階之間還有着詳細刻度,從0到100。
牛三的手放上去後,閃過一道赤色光柱,順着玉柱,直爬升到第一階,第五個刻度。
「下品火靈根,5點。」旁邊弟子報出結果。
少女名叫路雪雲,是鎮長的孫女,相貌嬌俏,體態窈窕,見人常笑,年紀雖小,卻被教的八面玲瓏。
她是綠色光柱,同樣也是一階,第八個刻度。
「下品木靈根,8點。」
據說後天蘊靈而成的靈根,基本都是這樣。
隨後輪到文天寧,文天寧走上前去,放上手後,一道灰色光柱跨過五階,徑直衝頂。
「異靈根滿值?」幾個弟子相視一眼,言語中並無驚喜,相反表情很是有點複雜。
不過他們很快就滿臉帶笑,向文天寧拱手道喜。
「師弟以後,長生可期啊。」
「是啊,不用築基丹,也能築基。」
「我萬靈谷大興在望。」
牛三和路雪雲頓時用羨慕的眼光看向文天寧。
文天寧三人開始接受眾人由衷的恭喜。
「文先生,果是大才。」
「牛三,你小子從此出息了。」
「孫女,以後要好好聽仙人的話。」鎮長老頭囑咐過孫女後,又走上前來,殷切地對文天寧說道,
「還是文先生大才,自從用了您改進的諸多馴獸之法,小老兒就知道,淺水藏不住真龍。」
文天寧笑笑:「您太客氣了,不過一些小道,當不得如此誇讚。」
「萬靈谷中出好仙,好人入谷續前緣,大鵬一日騰風起,回頭已是谷中仙。」又有一位老員外,上前為三人吟詩作賀。
「好詩,好詩,盧老員外不愧是進過學的。」
「好了,諸位鄉鄰,大家隨後再見,我們這就要回谷了。」一位年長萬靈谷弟子向着眾人拱手道。
接着他從隨身一隻灰色袋子放出一艘通體銀白的靈舟。
那靈舟初始不過巴掌大小,一經落地,就迅速變大,堪比一艘三層樓船,足以坐下數十人。
「仙長,家裏沒有什麼好東西,這是我家那隻靈雞下的靈卵,它護的嚴實,我每個月只能搶一個,搶了三年才積累這麼點,您拿去吧。」
這時,一位老婦人將一個籃子送來。
「大哥哥,這是我家的靈猴,三年只釀了一壇靈酒,藏得可嚴實了,我千辛萬苦才偷來獻給仙人。」又一位小姑娘費力地將一個酒罈舉在頭頂。
一時間,鄉民們將這三年間,積累下來的少許靈物,一一贈送。
這些靈物在文天寧來之前,那是壓根見不到的。
在這種靈氣微薄之地,想要弄出靈物,靈獸們得累個半死。
天天睡覺不香嘛?
別以為動物不是人,就不知道累。
養過牲口的都知道,牲口偷懶才是常態。
「好,好,大家的禮物我們都收了。」一位萬靈谷弟子伸手一招,諸多靈物,一一落入袋中。
「大家早點回家,今天的事,不用放在心上,以後斷然不會再發生。」那位年長弟子,滿臉是笑地向着眾人揮手。
盧老員外上前吟詩送別:
「民風淳樸陽台鎮,本性純良萬靈谷。」
「仙凡別離情難捨,只願仙鄉是故鄉。」
伴隨着陣陣送別的鄉音,文天寧和眾人一起上了那座靈舟。
文天寧落上碩大的靈舟,他並無多少離別情,只覺喜悅萬分。
從今天起,他就要正式修仙了。
靈舟起飛,逐漸升高。
只是他看着眾人一個個變小遠去,也不由地有些莫名空虛。
心底總覺得缺了一塊似的。
嗯,對了,是寶貝玉盤缺了一角,必須補全。
「等等,老爺,我們還沒上車了!」剛剛從土裏鑽出來的小鸚和烏龜,正在後面猛追。
結果自然是追不上,眼看着靈舟逐漸變小,消失在雲端。
「文老爺啊,文老爺!」小鸚跳腳大罵,翅膀都掉毛了。
「兄弟們為你可是出生入死,出生入死啊!」
「結果你倒好,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
「別喊了,小鸚,回家吧。等着將咱契約改成下一家,彼此又不是血契,分手亦沒什麼損失。」老龜同樣悻悻然。
本以為兩年相處,大家是有感情的。
總歸是錯付了。
它耷拉着腦袋,無精打采,一步三回顧地離開校場。
來時興奮地一路快跑,回去時只覺得龜生索然無味。
小鸚鵡垂頭喪氣,落在老龜背上,嘴裏還在碎碎念:「他明明說好的,修仙之後,我們化神可期。」
老龜不屑道:「你早上不剛說過嗎?那都是他畫的餅,既然你早知是畫餅,如今又為何如此失態?」
「你還說我,那你不是更加失落嗎?」小鸚反駁道。
「因為我和你這個懶蛋不同,我是當真的!」老龜少有地發了脾氣,腦袋倔強地搖晃。
它還伸出一隻爪子,細數着過往:
「我每日每夜,辛苦拉車,早上出去,晚上回來,深夜還要加班。」
「幾個同類聚餐時,他們一致表示要將我開除龜籍,單開一族,號為牛龜。」
一龜一鳥,回到曾經的大院子。
一磚一瓦,一池一木,都是三者合力所建。
老龜不進池,鳥兒不落木。
就在院子裏看着天空發呆,腦海里回想起那些故事,那些激勵,還有那些餅
此時此刻。
靈舟之上。
某處寧靜的船艙之中,只有文天寧自己。
舟上只有六個艙室,他自己就佔了一個單間。
這是駕馭靈舟的那位年長師兄,親自給他安排的。
只有這間艙室專門佈置了隔音防震的陣法。
師兄好心囑咐他:「師弟,你身具異靈根,宗主又親自傳功,不要耽誤時間,現在就能修煉。」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你今天的努力,都是為了成就明天更好的自己。」
文天寧重重點頭,這話很對啊,就是他本人說的。
隨後他正式修煉那部《七煞玄陰訣》。
畢竟他只剩三天壽命。
他仔細學習了一遍功法將諸多關竅熟記在心。
又開啟了艙室的隔音陣法後,這才感應靈氣。
按照功法所說,以意念作為導引,將周圍靈氣納入體內。
他閉目凝神,就看到周身,有着極為稀薄的各色靈氣,青、赤、黃、白、黑、金,灰,比例十分不平衡。
大部分地方都是空蕩蕩的,只有遠處才有零星的靈氣存在。
看其濃度,比陽台鎮校場所在,還要稀薄得多,最多只有後者的百分之一。
按說凡人聚集之地,很影響靈氣的富集。
文天寧仔細一想,就明白了,應該是當時眾人服用培靈丹的緣故。
好在他作為玄陰異靈根,對灰色靈氣的吸引力特別高。
隨着他意念的呼喚,那一道道遠處的灰色靈氣,似乎感應到他的存在,爭相撲來。
只是距離有些遙遠,而且靈舟還在迅速前行。
這導致它們幾乎是在用凡人跋山涉水,飄洋過海的速度,來見他。
親身體驗過,文天寧才真正理解,為什麼修士要在靜室,要在靈氣濃密之地修行。
不知過去多久,一股灰色靈氣,終於湧入他的丹田之內。
接着,丹田中盤踞的那股極寒之氣,開始略微鬆動一些,似乎釋放出一些寒氣混入灰色靈氣之中。
文天寧看到這裏,頓時鬆了口氣。
這功法果然有效,能夠中和玄陰異靈根帶來的這股寒氣。
看來只要他不停修煉提升,這股寒氣非但不會傷害到他,還能變廢為寶。
這就是天佑!
壓住興奮之心,他按照功法所記之運轉路線,以意念驅使剛剛納入的灰色靈氣。
讓它們再次由丹田出發,巡着指定經脈路線,遊走全身,最後收束回丹田,完成一個周天循環。
一個周天下來,原本無拘無束的灰色靈氣,就成為文天寧可控的氣態靈力。
丹田之內就這樣多出一縷靈力,盤踞在那團寒氣之上。
只要意念一動,那縷靈力,就會順着經脈,行到要它去的地方。
整個過程順暢無比,那些灰色靈氣十分老實聽話。
然而文天寧卻知道,如果僅僅是中、下品靈根,光是讓「靈氣聽話」這一關,就格外的難。
靈根低下,說白了就是意味着修士與天地靈氣的親和度低,感應困難。
在具體修煉過程中,表現為:靈氣不會輕易順從修士的意念想法。
靈根差的修士,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先靜心,意念守一,才可以強行將其納入體內。
想要加速修煉,就得靠靈丹靈食,這些外物來進行加速。
文天寧就這樣不時運功下去。
引氣入體,運轉周天,煉化靈氣,歸于丹田。
此時影響他修煉速度的因素,就是外界靈氣濃度了。
文天寧陷入忘我的修煉,直到運轉周天,再也不能煉化新的靈氣。
他想起剛剛看過的《七煞玄陰訣》,每日煉化靈氣都是有上限的。
這個上限和修士體質、靈根、修為都有關係。
就像人喝水吃飯,你不可能無限消化。
他意念沉於識海,感應丹田。
他只覺丹田之處已經積聚了一百縷靈力。
這意味着他首次修煉,就正式踏入鍊氣一層。
要知道,這可是在環境複雜,高速飛行的靈舟之上。
功法上記錄,鍊氣二層應該是五百縷。
按照當前速度,他再修煉四天就能鍊氣二層。
三層則是一千縷,他只需要十天。
四層就猛然拔高,需要一萬。
三層到四層,是鍊氣初期到中期的分水嶺。
資質低下的修士,都是有瓶頸的。
這個瓶頸,準確來說,就是靈根親和度低。
體內積攢的靈力已經太多,外界靈氣不想再進來了。
文天寧對此倒是有個很容易理解的例子:魅力高的人,可以無條件讓N多女人倒貼。
上限只取決於他自己的腎。
魅力差的人費盡心思,一輩子能娶一個就不錯了,這就是他的瓶頸。
這裏的「魅力」不是單純外貌,而是一個綜合指數。
想要突破瓶頸,那就簡單了,用外力。
丹藥、靈地、道侶、別人的指點
文天寧想得清清楚楚。
他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天生修仙的料。
他上一個世界能在沒有金手指的情況下,考上重本,在這一世界,他又有了金手指。
他肯定自己能修成仙人!
想到這裏,他停下修煉,睜眼一看,窗外天色已近黃昏。
中午時分上的船,看來足足修煉了兩三個時辰。
但感覺中,排除他自己思考的時間,似乎只過了短短一盞茶水的功夫。
文天寧並沒有立刻離開艙室。
他知道,自己現在修煉速度已經有點匪夷所思。
第一次正式修煉,就直接突破鍊氣一層。
身體周圍已經散發出靈力氣息。
任何一個修為比他高的修士,只要感應到這股氣息,就能進而大體推斷出他的境界。
因為氣息中含有靈壓,不同層次的靈壓是不同的,經歷過這個階段的修士,會很敏.感。
文天寧念頭一起,那股剛剛修煉出來的靈力,突然就藏到丹田那團極寒靈氣之下。
他整個人的氣息,也隨之完全收斂,變得又和之前凡人一樣。
這團極寒靈氣之前發作時,虐得他死去活來,如同凌遲,讓他恨不得挖開肚皮將這團垃圾扔出去。
但是現在,他只會說三個字:好寶貝。
文天寧起身隨手關閉了隔音陣法,準備出門看看。
結果剛剛開門,他就見到一位師兄,站在門外,準備敲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4s 4.03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