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才謝完,朱標便登上樓來。
「父皇,讓地方衛所組建鐵路護衛隊之事兒臣已經吩咐下去。另外,母后讓人來傳話,問父皇是否要多備一人的午宴。」
朱元璋與馬皇后夫妻多年,一聽這話,便領悟到,馬皇后多半是得知了「跨江大橋與橋上怪人」之事。
便提醒他可以設宴招待人家——如此既不失待客之道,也能視以親近。
他哈哈一笑道,「劉公子自六百年後來,咱是該設宴款待。你速去讓人回復,就說按家宴準備。」
朱標見朱元璋待劉寬如此親近,也很高興,點點頭便又下樓去傳話了。
劉寬卻是才記起,方才忘了說馬皇后的事。
後世有不少喜歡明史的人認為,朱元璋是一柄鋒利無匹的寶刀,馬皇后則是唯一能容納這把寶刀的刀鞘。
故而馬皇后一死,這柄寶刀不僅傷人,也傷己,最終傷了大明。
劉寬則認為,有馬皇后在,朱元璋應該會收着些脾氣,好相處些。
於是,等朱標上來,劉寬便鄭重其事地道:「還有一事方才忘了告知陛下與殿下。」
朱元璋此時心情很不錯,笑着問:「何事?」
劉寬道:「根據後世歷史記載,馬皇后將病逝於洪武十五年八月份。」
劉寬這簡單的一句話,讓老朱、小朱再次有種如遭晴天霹靂之感,一時腦袋都空了。
馬皇后比朱元璋小四歲,若在明年去世,那便是五十整,虛歲五十一,說起來並不算早逝。
但也稱不上高壽。
最主要的是,如今馬皇后人還好好的,雖貴為皇后,卻仍每日親自操辦朱元璋的膳食,眾皇子皇孫的衣食也都親自過問,可謂無微不至。
所以,父子倆根本就沒有馬皇后突然離世的心理準備!
朱標先回過神來,急問:「我母后是患上哪種疾病去世的?」
劉寬嘆道,「此事史書也不曾記載,又或者記載了,卻遺失與戰火之中。」
朱元璋忽然殺氣騰騰地道:「這些史官都該殺!如此重要之事,要麼不記載,要麼便是保護不力至於史料遺失,要他們有何用?!」
劉寬、朱標感受到朱元璋的驚天殺意,都嚇了一跳。
朱標勸道,「父皇,如今事情尚未發生,也不知緣由,如何能怪罪於史官?咱們眼下最需要想的,是如何應對此事,好不讓母后在明年病逝。」
劉寬則道:「陛下,如今距離後世史載的馬皇后病逝之事發生尚有一年,只要做好準備,還是有很大可能改變此事的。」
朱元璋深吸了口氣,稍稍收斂殺意,問:「劉公子對此事有何建議?」
劉寬對這事早有想法,聞言道:「我們當前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其一,囑咐皇后娘娘注意照顧身體,這種注意涉及日常飲食、起居。因為後世人認為,一些疾病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埋下了禍根,不得不防。」
「其二,讓太醫定期為娘娘檢查身體——預防疾病,要比病發了再去治療容易很多。」
「尤其是一些疾病,在剛開始時病人根本沒感覺,待症狀顯現,已然難治。」
「因此,在後世,上到國家領導人,下至稍微富裕的百姓,都會定期體檢,無病安心,有病治療,早治早好。」
「其三,在京師建立醫學院,召集天下名醫匯聚於此。」
「一則讓他們交流醫術,促進醫學發展;二則可方便明年皇孫、皇后病發時,及時請諸多名醫會診。」
大明不是後世,交通不是靠雙腿,就是靠車馬,從稍微遠一些的地方到京師(南京),往往需要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兩個月之久。
而有些病症是耽擱不得的,或者初期能治好,拖得久了便治不好了。
對於急症病人來講,名醫在本地還是在千里之外,完全是生死兩個概念。
所以劉寬才提出了第三條建議。
除此之外,他也是想藉機讓大明儘快擁有一家醫學院,讓醫學儘快發展起來。
便於百姓治病的話且不說,倘若他真的回不去後世,只能留在大明,以後生命保障就得交給大明的大夫們。
他並沒有看不起明代大夫醫術的意思,但此時的醫學水平、醫療條件乃至醫藥方面,跟後世真的完全沒法比。
很多後世的小病,在此時可能會要人命。
劉寬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沒幾年,便因得了個感冒就一命嗚呼了。
話說後世似乎有人推測,馬皇后跟朱標都是得感冒死的?
這說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貴賤,運氣不好的話,有錢有勢也治不好!
念及此處,劉寬越發覺得,應該將發展大明醫學當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聽了劉寬的話,朱標道:「劉公子所說前兩點倒是好辦,但第三條···劉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醫院有多少名醫?」
劉寬還真不知道這事,便問:「多少?」
朱標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醫而已。事實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隨我父皇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職,二人只能襯得上一縣之名醫。」
「倒是四位御醫,皆是我父皇開國後從各方徵召而來,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醫,個個醫術驚人。」
劉寬聽了驚訝,沒想到洪武時期大明太醫院的名醫這麼少,名副其實的才四個。
他覺得,這雖不能說是朱雄英、馬皇后、朱標相繼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佔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來注重自家人(或者說護短)的朱元璋,怎麼會犯這種「錯誤」呢?
朱標接着道:「幾年前,有人上書說太醫院的名醫太少,有失皇家體面,請我父皇多徵召名醫聚於京師。」
「隨後便有御史進諫,說天下各地名醫有數,若將地方名醫聚於京師,地方百姓患疑難重兵將求治無門,此不仁也。」
「我父皇認為這御史說的對,於是便駁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議,故如今太醫院只有四位名醫。」
「因此,若如劉公子所說,聚集天下名醫於京師,地方百姓怕是求醫無門,民間也會非議我皇室自私不仁啊。」
朱標這番話其實說的比較猶豫。
一則,為了明年能夠保住兒子、母親的性命,他恨不得將全天下的名醫都召集到京師來。
二則,他又清楚地知道,這種做法不利於地方百姓,是自私不仁之舉。
不過,朱標才說完,便聽朱元璋道:「咱以前認為那御史說得對,那是不知你娘、雄英還有你都會早早病死!」
「如今咱既然知道了此事,哪裏還管得了地方百姓?咱回宮裏就下發聖旨,徵調各地名醫到京師來!」
朱標聽得愕然,大約是沒想到朱元璋會說出這種話。
劉寬倒是不意外。
窮苦出身的朱元璋固然愛百姓,但他更愛自家人,這是人性的體現——能夠做到大愛無私的人,終究是極少數。
劉寬沒想到「匯聚名醫於京師之事」上還有這麼多道道。
他稍稍思考,便道:「陛下,殿下,咱們可以先徵召天下名醫匯聚與京師一兩年,待明年皇孫、皇后無恙,再令其中大部分名醫歸鄉。」
「到時候,只需留下一小部分名醫,一則增加太醫院名醫數目,二則組建醫學院。」
「此後可令天下名醫每隔兩三年進京來開一次醫術交流大會,以此促進大明醫學的發展。」
「如此,過個十幾年,不僅醫學會有所進步,還能培養出更多名醫來。」
朱元璋聽了直接點頭,「這主意不錯——不管怎樣,先讓天下名醫到京師再說。咱絕不能眼睜睜看着親人病逝而不作為!」
朱標也覺得,若只是聚集天下名醫於京師一兩年,不會給地方造成太過惡劣的影響,便沒多說什麼。
定下建立醫學院之事,劉寬決定趁機說出另一件事,免得日後不好再說。
他道,「陛下,其實在我們後世人看來,不論是皇后、皇孫之病逝,還是後來太子殿下病逝,陛下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聽見這話,朱標立馬替劉寬緊張起來,心道:劉公子,你可真敢說啊——上一個對我父皇如此說話的人,還在大牢裏蹲着呢。
但出乎朱標意料的是,朱元璋不僅沒生氣,反而認真問道:「什麼責任,劉公子儘管說來——只要能讓妹子活得久些,咱願意改正。」
『老朱對馬皇后果然是真愛啊。』
感嘆了句,劉寬便道:「陛下當有個心理準備,我所說的事,涉及到去年才被陛下廢掉的中書省及宰相之職。」
這一下,朱標不止是緊張了,心都懸了起來。
「胡惟庸案」可是如今大明朝的禁忌話題,雖已過去一年多,卻無人敢在朱元璋面前提起相關之事。
朱標沒想到劉寬竟敢,很可能要說的還是質疑、反對之語。
他不禁想,後世人是不是都像劉寬這麼膽大?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4s 3.97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