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甲乃侃侃而談,並不隱藏隱瞞:「道友好眼力,不瞞道友說,這法門乃是登天大法,越高越險,卻也離天越近,若能攀上去,去了畏懼心,恐怖心,便可直觀九重天上,最高可以疊三十三重,不過那也是傳說之中的人能達到。」
「那可真是兇險法門,觀道友似乎沒有武功在身,完成此法,真是拿生命做賭注,可萬萬做不得。」
「道友剛剛渡過死劫,應該知曉性命不易,何必如此?」
許甲拱拱手:「自是有苦衷的!」隨即問道:「還不知道道友名號,在何處仙山修持?」
「貧道乃玉山山居觀道人張真璣,修為淺薄,無有道號,愧領本縣道正一職,轄本境修道之人,平日在城隍廟掛單修行。」
許甲好奇:「那本縣修道之人有多少?」
「沒多少,雜家旁門約莫十幾人,其餘便都在玉山了。」
許甲聽着他說玉山,便已經警覺了,因為那個邪道人也是玉山,且是山居觀中的道人,不知道和面前這個什麼關係。
但這道人明顯不像是邪道人,修煉邪法,必有惡炁,面相,性情也會改變,不會有這麼好說話。
「竟然有十幾人?」許甲驚訝:「這麼多?」
「多麼?雜家旁門,不得正法,修成一兩樣法術,便已經算在裏面了。」
張真璣道:「之前有人說道友舉辦淫祀,是或為邪教,這才將我驚動,前來查看,如今觀來,乃是誤會一場。」
許甲靈機一動:「這邪教是個什麼教?」
張真璣嘆息道:「是個蠱惑人,許以長生的邪教,近二三十年在南省興起,供奉有長生老母,這長生老母掌握不死藥,吃了長生藥,就可以包治百病,可以長生不老」
「此教藏污納垢,先後吸納了許多尊邪神,因將前朝散落民間的太子納為主神之一,被朝廷打為造反教團,已經清剿了好幾次,但總是死灰復燃,本來這是南省的事情,但近來江南道也有聞發」
許甲都無語了,已經在你眼皮子底下發展教團了,你還覺得離着很遠,只需要防範?
「道友,此教旁門左道極多,法術皆邪法,威力大,反噬強,如若有發現,萬萬不可接觸,第一時間來報我,不然便是聽了他們一段咒,看了他們一卷經,都容易被邪神蠱惑。」
「此教邪師,擅長血祭法,精通煉鬼秘術,最喜煉五行煞,鬼子母煞,餓鬼煞,奼女桃花煞,童子煞」
許甲再三看其表情,真真切切,不似作假,又將手藏着袖子裏掐算,算得此人「居中守正」,是君子卦象。
兩重驗證下,許甲道:「不巧,我們已經交過手了,聽聞王道長所言,已經有所印證,只怕遇到的就是一個長生教的邪師了。」
許甲道:「而且,據我所知,他就是玉山山居觀的道人。」
「不可能!」張真璣篤定道:「我山居觀,乃正道法脈,絕不可能和這什麼長生教有瓜葛的。」
許甲見他不信,也不多言,只道:「揭舉我的,只怕就是此人派出,他兩隻煞鬼已經被我捉住了,關押了起來,他必是有顧慮,才不敢出面,想要借刀殺人。」
許甲又講了小道童上門送信之事。
張真璣聽了,沉思一會兒道:「聽你所聞,當為我師兄,他乃山居觀知客,我亦聽聞,有位秀才公家的獨子受了邪病,在求問佛道,不想竟是道友。」
「這本來是我的活計,但那時有邪師線索,我受邀到了鏡湖書院,守着那幫讀書人,便寫信拜託了我那位師兄。」
許甲知曉原身離魂之後,許父許母是求過僧道來看的,但都束手無策。倒是和他的話對上了。
「此事必然是出了什麼意外」張真璣還是不肯相信,自我解釋道。
許甲冷笑:「你那位師兄寫信告訴我父母,我為妖魔幻化,不是他們親生的,可如今道長看看我,可是妖魔?」
「道友如何是妖魔呢?」張真璣認真道:「道友只是度過了生死大劫罷了。」
不過這二人,有一人說謊,如果面前的人,自己沒看錯的話,那必然就是師兄有問題了,可他偏偏不想相信自家師兄竟然有問題,一時矛盾起來。
許甲又逼問道:「如果真是道友師兄墮入邪道,道友幫理還是幫親?」
「自然是理,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張真璣篤定道。
「不過這裏或許有什麼誤會也是有可能的。」
許甲見他冥頑不靈,只是笑笑:「道友還是多有防範吧,就算不是你那位師兄,是冒名頂替的,那麼…你那位師兄如今吉凶如何呢?」
張真璣聽了,也擔心起來,立即拿出一把蓍草開始占卜起來。
這種占卜法,源遠流長,孔子便會此法,屬於最早的占卜法了。
只見他分撥數次,理清陰與陽之後,得出了卦理「地火明夷」,太陽被地穴遮擋,代表處境艱險。
張真璣手中蓍草跌落
許甲明知故問:「可是算出了什麼?」
張真璣面色蒼白,勉強露出笑容道:「多謝道友提醒,我那位師兄,如今確實處境危險。」
許甲開口道:「只怕已經被控制住了吧。」
張真璣不想多說什麼,正打算告辭,畢竟還是師門兄長重要些,許甲卻攔下他道:「我還有一件事請教道友!」
張真璣微微一頓,分明很焦急,可還是沒有不耐煩,只道:「道友請講!」
許甲道:「我初入修行,到底是一些旁門雜家,不入流,雖不敢向道友問詢傳承,卻也想要問問修行大致境界如何?」
「原來如此。」張真璣聽聞只是這個,耐着性子道:「其實自古來境界,就約莫這麼三個,一為至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
「至人,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稱為至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執一而養萬類,懷天心,施德養,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
「仙人者,馮虛御風,乘六炁而游太虛。」
「此三境,又被稱為人仙,陸地真仙,天仙。」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4.016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