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產生矛盾,引起爭吵和糾紛。這些糾紛如果不及時解決、「化干戈為玉帛」的話,必然會給彼此的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調解各種糾紛,使周圍的人關係融洽、工作愉快。
●調解糾紛的語言藝術
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民事、經濟糾紛的數量和種類日漸增多,而且由於普法教育的深入開展,過去勸一勸、壓一壓就可平息的糾紛,現在卻不那麼簡單了,這就對調解語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所共知,調解意在向當事人曉以法律,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論是非,促使負有責任的一方明確自己的法律責任,使享有權利的一方諒解對方的過錯,在打通思想、提高覺悟、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握手言和。而要達到這個目的,調解人員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代表嚴明的法律,不得帶有傾向性,這是調解語言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在具體的民事調解實踐中,要使調解語言順利地為調解對象所接受,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 言辭懇切,合法合情
既然是調解,那麼調解的雙方均屬於沒有什麼嚴重衝突的人民內部矛盾,應以和平解決為最佳途徑,這就要求調解語言既符合法律規範,又要符合調解對象的特定心理。有時調解語言雖然合理、合法,卻不合「情」。可見,調解語言不可生搬硬套,必須根據調解對象的不同心理特點,選用不同的調解語言。
2. 因人而語,忠言不逆
世人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良藥也裹上了糖衣,變得可口了。既然良藥未必苦口,那麼忠言也未必逆耳,這就取決於說話方式方法的優劣了。調解人員要抓住調解對象的自尊心理、愛面子的心理,從維護雙方名譽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忠言的表達深刻得體,忠言也變得順耳利行了。
3. 先表「贊同」,後訴歧異
調解員在進行調解時,由於其特定的身份,往往使調解對象持有緊張、戒備乃至對立的情緒。要使自己的意見易於被調解對象接受,不妨適當採用「贊同」的方法,即強調談話雙方在某一方面的「一致性」,如強調共同願望,或者肯定對方某一點意見的正確,等等。這種尋找「一致性」的方法,有助於打消調解對象的對立心理,平定激動情緒,從而理智地、心平氣和地接受自己的正確意見。這種找共鳴點、先贊同長處後駁斥短處的調解語言,既使調解對象的委屈、憤怒心理得到了平衡,又使其順其自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見,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喚起當事人的榮譽感
一個人曾經擁有的榮耀和嘉獎常常會成為鞭策其嚴於律己的動力,但是在吵架的過程中,人們由於情緒激動,往往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要求。因此,調解人員應該適時地點明爭吵者引以為豪的地方,喚起他的榮譽感,使他認識到作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應該克制自己的情緒,用理智來解決問題,這樣才無愧於自己的榮譽,於是自覺放棄爭吵。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乘務員關車門時夾住了乘客,但自己還不認賬。這時,一位名叫小丁的青年打抱不平,對乘務員說:「你是幹什麼吃的!不愛干,回家抱孩子去!」兩人吵了起來。這時,站在小丁旁邊的一位老人發話了,他拍了拍小丁的肩膀說:「小丁,你當機修大王還不夠,還想當個吵架大王嗎?」青年說:「師傅,我可不認識你呀!」「我認識你,上次我去你們廠,你站在門口的光榮榜上歡迎我,那特大照片可神氣呢!」小伙子的臉一下子紅了。老者說:「以後可不要再吵架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嘛。」一場糾紛就這樣平息了。
在這個例子裏,被喚醒的榮譽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小伙子由於打抱不平而與人爭吵,那位老者及時地提醒他回想起自己曾上過光榮榜,暗示他吵架會損害他的榮耀。小伙子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立刻為自己的衝動感到慚愧,於是很快恢復了平靜。
●強調爭執雙方的差異性
這種方法是指不對爭執雙方做人格上的評價,而強調雙方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在客觀上起到褒貶的效果,從而化解爭執。人們在吵架的時候,經常為了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爭執不休,直接褒貶至少會引起一方的不滿,甚至傷害其自尊心。因此,勸架者在對一方進行勸解時應該避重就輕,不對雙方道德上孰優孰劣做出判斷,而是強調二者在個性、能力上的差異,在客觀上肯定一方,使其心裏得到滿足並放棄爭執。
小陳和小楊是某學校新來的年輕教師,小陳心思細密,考慮事情周到;小楊性情有些魯莽,但業務能力較強。一次,兩個年輕人發生了爭執,小陳說不過小楊,感覺很委屈,跑到校長處訴苦。校長拍拍小陳的肩膀說:「小陳啊,你脾氣好,辦事周到,這個大家都清楚,也都很欣賞,可是小楊天生是個躁性子,牛脾氣一上來什麼都忘了,等脾氣過去就天下太平了。你是一個細心人,懂得從團結同事、搞好工作的角度看待問題,你怎麼能跟他那暴性子一般見識呢?」一番話說得小陳臉紅了起來。
這是一個強調雙方差異來解決糾紛的典型例子。校長沒有直接批評小楊,而是反覆強調小陳脾氣好、小楊性格暴躁,這實際上是通過比較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來肯定小陳待人辦事的方法是正確的。小陳領悟到校長的意思,自然也不會再跟小楊計較。
●重點突破一方
這種方式是指與較通達的一方相配合,通過適當的方法解開較固執一方的心理疙瘩,打消其怨氣。在產生矛盾的雙方中,經常有一方比較容易說話、另一方比較固執的情況,而且往往因為固執一方堅持己見、不肯忍讓而造成雙方僵持的尷尬局面。此時,勸解者應該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利用較通達一方希望和解的心理並與之積極配合,主要針對固執一方做工作,只要解開了他的心理疙瘩,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1943 年,前蘇、美、英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談。斯大林嚴肅、冷淡,而且沉默寡言。羅斯福試圖想盡一切辦法來打破斯大林的緘默,但三天過去了,毫無進展。到了第四天,他決定採取一個新戰術。他先在暗中對丘吉爾說:「溫斯頓,過一會兒我將要干一些事情可能和你無關而冒犯你,我希望你別惱火。」
羅斯福先和斯大林進行個別談話,談得好像十分友好而投機,結果引得其他前蘇聯人也來旁聽。斯大林臉上仍然沒有笑意。這時候,羅斯福用手遮着口角,低聲說道:「溫斯頓今天早上真有點兒古怪,他從床的一頭轉到另一頭,不知他幹些什麼玩意兒。」此時,斯大林的眼神微露笑意。隨後,他們坐在會議桌前時,羅斯福進攻丘吉爾,用一連串無聊的話取笑他,說他的英國紳士風度、他的大雪茄、他的古怪動作,又講了約翰牛(指英國人)的種種笑料。斯大林開始有所動,可丘吉爾滿臉漲紅,瞪目怒視。他越惱火,斯大林越發感到可笑。最後,斯大林終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羅斯福接着講下去,一直講到大家和斯大林一同歡快地大笑為止。此後,斯大林稱羅斯福為「約瑟大叔」,經常向他露出笑容,還常常主動和他握手。
在本例中,斯大林的傲慢和頑固使得談判出現了僵持的局面,阻礙了會議的順利進行,而丘吉爾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相處。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抓住斯大林這個「主要矛盾」,事先暗示丘吉爾,然後對丘吉爾開一些善意的玩笑,這些玩笑正好迎合了斯大林的心理,使他很快打破緘默,氣氛立刻變得輕鬆起來,尷尬的局面也由此而結束,會談取得了進展。
●將嚴肅的問題詼諧化
這種方法是指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採用巧妙的方法將嚴肅的爭執點轉化為幽默詼諧的形式,以此來緩和氣氛、製造轉機。如果糾紛雙方是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而互相爭執,那麼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帶來的壓力往往會加深他們之間的相互敵視,促使他們更加堅持己見、互不示弱。為了打破這種僵持不下的局面,調解方應該採取巧妙的方法將嚴肅的爭執點轉化為詼諧幽默的形式,使雙方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氣氛變得輕鬆,為問題的解決製造轉機。
1972 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前蘇聯。一次,在前蘇聯機場上飛機準備起飛時,突然一個引擎發動不起來。此時,在場的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惱,指着民航部長問尼克遜:「我應該怎樣處分他?」尼克遜說:「提升他。因為在地面發現故障總要比在空中好。」
不管尼克遜是出於對勃列日涅夫的譏諷,還是出於慶幸,這個小幽默的構思還是相當精巧的,思路是開闊靈活的。這起碼使尼克遜給人一個開朗樂觀從容的印象,也可以緩解一下當時緊張窘迫的氣氛。
●模糊解決
同事之間或者上下級之間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執不下,以至於矛盾激化,主要原因倒不是因為爭執的雙方認為自己有多么正確,一定要捍衛「真理」,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只好通過試圖壓倒對方來獲得平衡,而這顯然分外困難。那麼,作為調解人,此時根本沒有必要指明誰是誰非,以免進一步激化矛盾,而只需給出一個模糊的解決方案,讓爭執的雙方都有台階下就可以了。
有兩位中級主管近來行動反常,雙方感情惡化,公司經理便把他們兩人找來,動之以情:「你們兩人就如同車子的兩隻輪子,只要有一方脫離,整個車子就無法動彈了。希望你們同心協力發揮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
兩位中級主管缺乏作為總經理助手應該怎樣做的自覺意識,缺少公司是一盤棋的觀念。於是經理便又用助手的比喻來加以說明:「部門的職能就像一位家庭主婦,主婦如能盡心盡力地把家弄好,這位戶主在公司才能安下心來去闖事業。」
經理沒有判明誰是誰非,而是乾脆給出了一個「各自分路而行」的解決方案,讓兩人都有了充分的理由掉轉車頭,找個台階下。這樣,兩人的爭執就「不明不白」地解決了。
●委婉規勸
對於相互爭執的雙方來說,利益固然重要,面子也不容輕視,誰都渴望成為讓別人刮目相看的強者。但對於調解人來說,誰強誰弱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為共同的事業傾注心力。為了協調好雙方之間的關係,調解人可以不直接批評哪一方或肯定哪一方,只採用富有情趣的幽默說法,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傾向或苦心。
一天,乾隆皇帝在新任宰相、三朝元老劉墉的陪同下,游山賞景。乾隆隨口問了一句:「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飽有學識的劉墉隨口即應:「君子高、臣子低,文在東來武在西!」和珅見劉墉搶在自己的前面,十分不快,隨即相譏:「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因為當時的皇家禮儀中,上首為東、下首為西,此話暗示:你劉墉再老再有能耐,還是在我和珅的下首。
劉墉知道和珅的用心,心裏也極不滿。當三人來到橋上時,乾隆要他們各人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做成一首詩。劉墉張口即來:「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為雞(繁體為「鷄」)。得食的狐狸歡如虎,落坡的鳳凰不如雞。」和珅一聽,好呀!老傢伙罵我是雞!豈能饒過他:「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露相上使為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告誡劉墉,給我當心點兒!乾隆聽出了新老不和的弦外之音,二相不和,有損大清事業!於是,他一手拉一人,面對湖水中映出的三個人影說道:「二位愛卿聽着,孤家也對上一道:『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共協力,心中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二人聽罷,心中為之一震,立刻拜謝乾隆,當着皇上的面握手言和。
在皇帝面前,劉墉與和珅都渴望自己成為強者,成為皇帝最賞識的人,因此展露才華、互相貶低,搞得很不團結,此時乾隆如直接褒貶,一定會傷害一方的面子,致使雙方的矛盾加深。因此,乾隆故意吟詩一首,通過詩歌來隱晦地傳達自己希望二人和好的願望,避免了對雙方面子的傷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表現一方的才能
在日常工作中,上司重用某位下屬,主要看重的當然是他的真才實學,但這並不意味着其下屬也這樣看,特別是一些自恃才高或嫉妒心較強的下屬,常常會認為上司是因為某種原因「複雜」的個人好惡而重用該人,於是在工作上不予配合,結果引發了種種爭執。在這種情況下,上司應儘量避免表現出自己感情上的好惡(雖然這種好惡是不可避免和理所當然的),而應拿出可感可觸的證據來證明被重用者的業績與才能,讓爭執者在事實面前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和孫權在濡須交戰之後,各自退兵。孫權留下了平虜將軍周泰為鎮守濡須的主將。當時,劃歸周泰指揮的朱然、徐盛等都是江東的名門望族,他們對於這個出自寒門的人來指揮自己,很不服氣。孫權得知後,借巡視為名,來到濡須,置酒宴請眾將。席間,他乘眾人酒酣耳熱之際,讓周泰露出身上的累累傷痕。孫權指一處,問一處,周泰一一回答是在哪次戰鬥中留下的。最後,孫權拉着他的手流着淚說:「你臨戰勇如虎豹,不惜自己的安危,以致負傷幾十處,我怎能不像親兄弟一樣對待你,把重任託付給你呢?」
從此,朱然、徐盛等人才心悅誠服地聽命於周泰。
在本例中,孫權就巧妙地使用了「表現一方才能」的方法來化解爭執。他並沒有批評朱然、徐盛等人不服指揮,避免他們產生更大的誤解,而是在適當的時機讓周泰展示其身上的累累傷痕,來表明自己正是因此而看重周泰的。面對周泰身上所記錄的勇敢與功績,朱然、徐盛等人無法不心悅誠服,眾將之間的爭執也就化解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及時調解糾紛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