鈿合金釵:長恨劍 第十八章 長恨緣處飛泥雪,陽華池旁釋道爭

    元和元年,京畿盩厔縣。寒冬臘月,紅泥霰雪。

    「這黑水峪口仙遊寺,原是隋仁壽元年文帝楊堅為安放佛舍利而由宮殿改制的寺廟,之後群雄伐隋,李唐中興,寺中僧人散盡,而附近終南山麓上的樓觀台道士見此處殿宇巍峨,風景幽勝,便遷了部分到此處,那時候就開始叫仙遊觀。之後再到武周時期,釋門再興而復勝於道門,和尚回來,道士出去,又改回了寺稱。這一波三折的,早就沒了超脫方外,不食煙火的清淨嘍。」

    仙遊寺東南偏角一處無碑無匾的小亭子裏,三道人影圍坐一圈,亭內酒香四溢,杯盞零散,本該是一幅酒鬼在佛門清淨地聚眾酩酊的髒亂場面,然而圍飲的三人雖然面上隱有醺意,但推杯換盞間只見青袍抬素袖落,動作飄然寫意又不失分寸,在這瓊堆玉砌的雪景中更顯幾分鶴骨松姿,無疑大都是些休休有容的君子士人——只是若那個坐在亭口的道士能將他那耷拉着破布鞋的右腳往下再低上幾寸,也許此處風景會更堪入詩畫一些。

    「呵,倒還真是難得見你這終日無所事事的天字第一號散人能在這傷春悲秋,只不過你一個道士跑來人家這寺廟裏大發感慨,你也真是討打。再者說了,若是這仙遊寺至今還是原初那般紅塵不入,咱們三個還能在這兒痛飲?怕是早被人家和尚沙彌轟出去哩。」

    道士右手邊的中年男子身披鵝黃色大氅,鬚眉黑長粗密,兩頰側髯鬢相接合,乍看去頗有些西北異域風情的粗獷豪邁,然而他略顯瘦削的雙肩、晶玉般白皙的雙手以及瞳中無疑是三人中醉意最為朦朧的眼波流轉,都讓人有些莫名其妙地對他生出幾分我見猶憐的感情。醉道士面色微沉,頗有些不痛快地悶了一口,顯然是男子剛剛的話有幾個字眼刺痛了他,情緒稍有低落地瓮聲瓮氣道:

    「什麼道士我這都上樓觀台上了十幾次了,就差沒給那幫道爺們下跪了,結果呢?混這麼多年,還是個散人,連個道門居士都算不上。唉,我看這輩子我是沒什麼希望當個名正言順的道長了。」

    「說實在的,你王十八要是有一天說自己進了人家道觀當上道士,那我才是真不信。你去樓觀台,十次得有七八次是提着酒壺上的山,剩下那兩三次更過分,直接是醉着上去砸門跪號的。樓觀派是不算大派,但『天下道統,終南祖庭』這個名號你覺得是隨便哪個道派都敢稱的?也就是人家道爺涵養好,清心修道不跟你這俗人一般見識,若換作我,還管的你是什麼琅琊王氏?一道黃符當時便按上去了。你說呢,樂天?」

    三人之中一直沉默的男子恍然一驚,有些無辜又疑惑不解地眨眨眼睛,手指無意識地划過淡青衣袍,端起放在身旁的酒杯,將杯口示以二人,說道:

    「喝了喝了,確實是好酒,是十年有餘的石凍春吧?」

    二人聞言一愣,隨即無奈苦笑,道士舉杯再飲,而中年人則搖頭說道:

    「誰問你酒了?唉我說樂天吶,你也不至於這麼猶豫吧?雖然王十八說的這事確實有些突兀,但總歸也不是什麼壞事啊。這幾日你我三人同游,談天說地,大都是追憶當年天寶勝景,歌舞昇平,萬國來朝,那是何等氣象。只可惜一夜之間江山倒覆,反賊禍亂天下,破敗慘澹,民不聊生,就如三國曹孟德詩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而若談及此間大半緣由,自然逃不過那帝妃二人。質夫先前所言」

    中年人沉吟片刻,隨機繼續道:

    「說實話,我也曾有此想,樂天,你有衙官屈宋之才,若是能以班馬文章載錄歌詠此事,傳唱千古,令後世人也可從書筆間知曉此千古遺情,豈不是美事一樁?你精於詩文之道,應當比我清楚,以長詩記事之作,名家詞篇足要遠邁秦漢方見一二,我大唐才子詩篇辭賦,繁繁兮若清夜朗空之星,煌煌兮如初生耀烈之陽,可要論及此處,卻是少有成就。樂天,你何不藉此揮墨而就,也當做是補了此缺啊。」

    面對此番苦口婆心,青袍男子淡淡一笑,手捻長髯,明明還未至不惑之年卻已溝壑隱現的臉龐上先前一直籠罩着的徘徊神色,在眸光不着痕跡地幾次流轉閃爍下終於漸漸斂去,他抬手提起酒壺再添上一杯,晃動一陣後淺淺抿下一口,清冽酒水將鼻樑人中處最後一點猶疑洗進腹中,似乎因之而更加綿柔了些。放下酒杯,青袍男子看向北面那連綿未絕的山脈,喃喃道:

    「什麼衙官屈宋,不過是挈瓶之智而已,質夫這麼說也便罷了,你陳大亮論文采可不輸於我,也這麼吹捧,呵,反讓我有了些退意呢罷了,既然要寫,不如便再多走些路,馬嵬驛可就在此地北面,去那裏采採風吧。」

    「呵呵,那自然好,不過這一路上的路費與伙食,我們可就拜託給縣尉大人嘍。」

    中年男子笑呵呵地裹緊身上的鵝黃色大氅,站起身來裝模作樣地給青袍男人鞠了一躬,轉頭正要拉着旁人再多調笑兩句,卻見得三人之中穿着最是單薄的道士已經和衣而眠,不由得失聲而笑,毫不客氣上前一腳將其踹出亭子撲入雪堆,霎時間瓊飛玉墜,霰塵四散。

    是時,十二月十七日,雪砌如墳。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於盩厔,鴻與琅琊王質夫家於是邑,暇日相攜遊仙游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夫舉酒於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

    荷花池畔晨光大好,和尚的臉色卻像是沾惹上一片前晚的夜色般凝重黯然。

    了悟修佛數十餘載,早已心臨寂意,接近釋門阿羅漢果的灰身滅智之境,平素凡事,少有能在他心湖之中點波涌紋的,是真正將要領悟涅槃智慧成就佛法的高僧大修。

    然而楊玄珪死,長恨劍出,此二樁事惹得整個中原武林為之傾動,就連一向自詡清淨獨立方外的佛門各寺,也都派出箇中高手名宿,以論禪法會的由頭赴往華嚴寺,而自己那個年紀雖長卻始終佛理不明的觀音寺掌寺方丈更是為了此事帶空了大半個寺的僧眾

    了悟不敢說論及禪宗條目典籍他能背的比寺里那些頌佛頌了大半輩子的老和尚們更好,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祖師殿護法而已,然而他走的雖慢,卻也走的更穩,踏下的腳印更深,日復一日在菩提達摩祖師像的注視下誠心學佛,恐怕連了悟自己都未曾意識到,他已經成為了寺中最堅定也最狂熱地篤信着禪法義理的那一個。

    於是當看着身旁那些明明深諳禪理如今卻墮入凡塵為世俗之物爭奪不休的師兄師弟,了悟向着祖師像行完最後一禮後便毅然站了出來,即使是賠上自己前半生的功德與後半生的歲月甚至是生命,即使必將因此而遭受千夫所指萬人唾罵,即使此後便是如行刃上險意環身,他手中的錫杖也未曾向後方點出過半寸——只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第一個現身出手的人,便有些難以招架了。

    「王質夫,王施主實在想不到,第一個來的竟會是閣下你。」

    了悟的瞳光不疾不徐地點在一直繞着鍾圍來回走動不知在做什麼佈置的道士身上,雙手捻着的二指不知何時已然鬆開,說法相悄然自破,只餘下一個結跏趺坐還在維持。

    反觀被困在鍾圍內的二人,情況卻與之大有不同:楊暾已然放鬆了下來,盤腿坐於地,雙掌搭在膝上,緩緩調節起體內氣機運轉,除了剛剛與王質夫見面時他面上掩飾不住的訝異神色與一句脫口而出的髒話外,他已然半晌沒有動作;王凡雖然不似楊暾那般鎮定自如,不時還抬起眼皮瞥一眼四周,但也不再過分緊張,而時而張開的瞳中映出的也更多是對鍾圍外忙活不停的道士的好奇:讀過長恨歌后,王凡也曾去市集上買過一冊同樣膾炙人口的陳鴻所著的《長恨歌傳》,其文末便曾出現「鴻與琅琊王質夫家於是邑」一句,而剛剛楊暾也佐證了這個看上去毫不着調的道士的身份,不由得讓他對這個出身琅琊王氏的「本家兄弟」多了幾分興趣。

    「呦,認識啊,那好辦了,都是熟人還鬧這麼僵幹嗎?這位大師您把這鐘圍一撤人一放,跟我們一起回長安去,這一路上還能互相有個照應。等到了長安,你是跟去華嚴寺,還是回你的觀音寺,我們也都沒人攔着,這多好的事兒嘛不是?」


    王質夫嘿嘿笑着打趣,但手上的活卻一直沒停下來過,了悟也不搭理他的調笑,嚴肅道:

    「王施主,你既知我是觀音寺眾,便該理解貧僧此舉為何。且不論我禪宗弟子本應守心寂然,觀照本心佛性,而如今卻被此事擾得心緒難寧,紛紛入世爭奪,哪還有半點出家人該有的心境?就是往大說些,貧僧雖不識江湖風塵,但這些年也多少聽到些傳聞,這一點我倒要請問楊施主了,你就敢保證,等到那柄所謂的盟主信物長恨劍找到後,整個武林就真能風平浪靜,和同一家了嗎?你其實心裏也清楚,一旦長恨劍面世,不但不會帶來和平安詳,反而會將引來更為尖銳激烈的矛盾與爭鬥。」

    了悟面色漸沉,激烈道:

    「中原武林各派紛爭混亂,彼此之間互相都瞧不上的局面已然持續了幾十年,就算楊老盟主武功蓋世、德高望重,可如今哪裏還有真心實意聽他話的人?況且他也只是留下這一柄劍罷了!到那時節,自然有什麼說什麼,拿到長恨劍的自然要遵此節傳承,而空手而歸者難不成便全能寬忍大氣、俯首聽命?還不是繼續鬧下去!更何況這將各派間的明槍暗箭統統擺到桌面上,此後爭鬥必會更為慘烈。幾位施主,你們說貧僧我自私也好,不像個出家人也罷,可既然此事會將更多人拖進更大的紛爭中,那何不在此時便將其停止?」

    一連串地說完這一大段話,即使了悟底蘊深似滄海,可還要分神維持金鐘罩鍾圍的他也不得不大喘了幾口氣,而他身旁三人卻似是完全沒有聽到這段長篇大論,因喘氣聲存在而不甚純粹的沉默持續了半晌後,調息完畢的楊暾這才緩緩站起身來,漫不經心地回答了一句:

    「大師,鹹吃蘿蔔淡操心吶。」

    楊暾是一個很簡單的人,了悟也是。楊暾簡單地吃肉喝酒殺人,了悟也簡單地參禪念佛供香。這兩個行走在完全不同的道路之上的簡單的人,當發覺周遭的一切開始變得複雜並且將自己也裹挾其中時,他們卻作出了不同的應對。

    了悟修佛悟禪守枯心寂意,自認為已近無相無住之境,然而臨此變節,他卻未能保住本心清明,萬般疑慮後難捨塵思,下山赴事,雖說自己已然有了捨身之念,但終究是違了禪宗理旨。

    楊暾雖常是一副雲淡風輕逍遙自在的浪子俠客相,但心底實則也留着情誼、野望與分寸,以及一點浸在酒氣中太久以至於他自己都有些忘記了的不甘,然而當這並不純粹的簡單與外界的繁雜相遇時,他反而更願意依着本性去覓一條最直截了當的路子:想那麼多,還不如不想,提劍沽酒,倚馬長歌,鋒芒來去隨光追影,若心存不忿,自當一劍平之,又何來事未做而人先怯的道理呢?於是一直簡單的楊暾此時劍柄緊握,不再簡單的了悟捻指稍隔。

    王凡靜靜運氣涵息,從始至終沒有說過什麼,畢竟此間事與他關係終究不算很大,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算是一個簡單的人,從來都只是村中劉老爺的那句囑託,讓這位「長者請,不敢辭」的老實教書先生踏上此途,哪裏扯得到那麼多世事糾紛呢?此時,鍾圍外一直忙活的王質夫終於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拍着手上塵土站起身來,咧嘴笑出一口白牙,從腰後解下一隻酒壺,喝一大口後說道:

    「我說這位大師,你自詡是為你們禪宗好,可這怎麼我這外人聽着,都感覺有點不對呢?我雖然沒修過禪法,但是你們六祖惠能大師的那本《壇經》我也是讀過幾遍的,他老人家可是一向主張體修禪法的關鍵在於要在日常行止中貫徹時時明悟的修禪實踐,而不能執着於打坐念佛、持戒頌法這些表面功夫的,你覺得你那些師兄師弟違了禪理,其實不就是你見他們一個個不再守寺院的清規戒律下山去了嗎?你又哪裏真正知道他們心中所知所想,不是去俗界中恪行頓悟佛性本心了呢?禪宗素來不斥入世之念,可憐你一根只知在祖師殿裏青燈古佛的老朽榆木,怕是才真落了下乘根性哩。」

    了悟聞言,並未出聲反駁,而是一直保持沉默,但臉頰上那些皺山紋谷堆砌而成的溝壑間,陰翳之色隱隱重了幾分,而周身旋轉的鐘圍上自然生發的雄渾宏偉氣息也仿佛斂去了些許。片刻之後,了悟輕輕嘆出一口氣,左手抬起握住身旁錫杖,沉聲道:

    「看來今日單憑口舌功夫終是無解,那便各自手上見真章吧。王施主,我聽過你的名聲,未入終南山樓觀祖庭卻學得一身精純道法符籙,純拼符法據說甚至能勝過幾個道觀的觀主住持,這些年也可算是聲名鵲起了。只不過貧僧這一手金鐘罩的功夫,少說也有幾十年的沉澱精煉,就算你佈置的這符陣能引動再多神異,怕是一時間也破不開這層鍾圍吧。」

    了悟看向鍾圍外那一圈貼在地面上已然被風塵凌辱散亂的普通黃符紙,眸光晃過紙上歪七扭八的硃砂紅痕,面上不禁閃過一點悠然神色,又迅速歸於寂然平靜,但眼眸緩緩闔上的動作,儼然表明着他的態度。王質夫見狀也不急躁,探出中指搓了搓耳邊鬢角的灰膩,嘿嘿笑道:

    「也是,那既然大師都不急,我自然更是不急,正好我與楊兄是久別重逢,這話可還沒說上呢,哪能這麼快便動上手了?楊兄你說是不是?」

    看着鍾圍外道士那欠扁的賤笑,楊暾微微翹唇,遞上一張看上去人畜無害純淨無邪的笑臉:

    「再不動手,我就把你喝醉酒後吃了三隻蛤蟆的事傳播的更廣一些。」

    此話一出,僧人微微蹙眉,而鍾圍內外兩個姓王的男人不約而同地咳出明顯不是正常生理活動的一聲:王凡偷偷轉過頭去,微張着嘴目光呆滯看向仍洋溢笑容的楊暾,隨後眨眨眼睛,忍不住帶着點捉摸不透的精彩眼神瞥了一眼仿若石化的道士,趕忙回過頭去,但隨即肩部上下一陣抖動與沒有完全壓住的笑聲還是破了功;王質夫的神情變化很快,從賤笑到呆若木雞再到彎眼拱鼻翹嘴尖露出一副「和善」笑容,其間不過幾個呼吸而已:

    「我怎麼突然覺得,現在收起東西回家,讓你就被這老和尚困個一輩子,似乎也是個不錯的想法。」

    「沒關係,動身前我就把我所熟知的所有名人軼事都告訴了幾個兄弟,要是到了時間我回不去我相信即使是雜在眾多流聞中,這『醉吞蟾』的名聲也一定是最亮眼的一個。」

    兩個人死死盯着對方面上那虛假的笑意,半晌過後,王質夫眼角抽動幾下,嘴角下撇,牽動左頰肌肉,罵出一個無聲的髒字,氣得拂袖而去,從衣袍中掏出一張黃符夾在右手中食二指間,慢吞吞地對着仍巋然靜坐的了悟說道:

    「大師此前言之有理,只是有些掩飾的意思罷了。『內息生發,而成鍾圍』,這話說來對也不對,若真是底蘊雄厚到了真氣自然凝結於外生發而成的境界,那便確實是到了菩提達摩祖師的金身無漏,何必謙虛?然而大師所結成的這層鍾圍,雖亦是內息運作而成,但非是自然流轉所鑄,而是大師意念粘連牽引之下才顯現出來的。當然,能外放真氣離體還能收束自如到這種地步,您的境界也是不低,只是這終究不是真正的金鐘罩鍾圍,那便有了取巧的法子。」

    撓撓右顱上某片區域裏的虱子,王質夫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將指間黃符指向地上符陣,繼續道:

    「這道符陣,本就不是為了引什麼天雷地火來與大師的鐘圍硬碰硬的,恰恰相反,它是用來引動地脈,聚凝自然氣息的。大師要構築周身鍾圍,足夠的內息固然重要,但用精準強橫的意念操控來維持鍾圍不變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王某呢,只需要多引點地脈氣息匯聚於鍾圍之上,就算大師一開始還能掌握操縱,可氣息愈厚愈多,怕是用不了幾時,這鐘圍便自然消散咯。」

    王質夫也不多廢話,懶洋洋地又打一個哈欠,掐一個法訣,揮動幾下手中黃符,只見「噗嗤」一聲輕響,青焰一閃,符紙瞬間無火自焚,燃過的灰燼紛紛飄零落在四周。同一時間,圍着鍾圍擺了一圈的符陣上各自不同的硃砂符文騰起火苗,泛出熒熒幽光,霎時間,十數道氣息自地脈深處漱涌而出,匯流上沖至符紙處,又各自順着符咒導引向內匯聚流動。

    只見地面上土紋開裂皸破,氣波流轉間,金鐘鍾圍肉眼可見地愈發明亮宏偉起來,然而卻不見了悟臉上有任何喜色,反而眉間陰鬱更重幾分,先前一直未見有的汗珠此刻滴滴滲出額頭,儼然有了金鐘撐破、內息沖谷之兆。

    只片刻時間,此間官道上光芒大盛,明烈金光漸漸吞沒了眾人的身形,楊暾手中的鹿鍾劍低吟出一聲劍鳴,王質夫從袖口中又夾出另一張紫色符咒,了悟雙眸猛睜又猛閉,隱見其張口輕嘆——

    無聲無息間金光盛極一剎,隨即漸漸弇斂,風息四流,吹皺道旁夏水束荷,飄搖零落如許,卻不聞半點先前佛意禪機。

    光塵之外,唯見王凡一人端坐身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相關:    校花的貼身高手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神話版三國  百鍊飛升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鈿合金釵:長恨劍第十八章 長恨緣處飛泥雪,陽華池旁釋道爭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鈿合金釵:長恨劍"
360搜"鈿合金釵:長恨劍"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3s 3.861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