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世界上有些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恩節,但要數美國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影響最大,這一節日如同其他一些節日(比如母親節、父親節)也早已進入了中國,但也難免被換上商業的包裝。
對於感恩節,今天很多人想到的可能只是火雞大餐,是逛街購物。但感恩節的歷史來歷,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節日本身,不僅僅是為獲得吃喝而感恩,更包含了對自由與新國度的渴望和追求。
數算感恩節的來歷,不能不提到着名的「五月花號」(Mayflower)以及搭乘這艘輪船的一個獨特的信仰群體——清教徒。
大家應該知道,16世紀早期英國在國王亨利八世的領導下實施了宗教改革,脫離了羅馬天主教的控制,建立了由國王任「元首」的英國國教會,又叫聖公會。
但這種改革並不徹底。因此,在「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期間(1558-1603年),在英國聖公會內部出現了要求進一步「淨化」JH的呼聲。這些呼籲者被稱為「清教徒」,他們中的激進者後來發展為分離者或不從國教者。
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先後繼位的國王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1603-1649)鼓吹「君權神授」,對不從國教者實行高壓統治,所以清教徒遭受劇烈迫害。
他們中一部分人留在英國,以多種方式反抗君主制,最後促成了「清教革命」,最終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而另一部分人則選擇「逃離」,去往新大陸尋求自由,並建立一個他們心目中的新國度。
「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就屬於後者。公元1620年9月16日,這艘載有包括成年男女以及兒童在內的102名乘客由英國的普利茅斯港出發,經過66天的航行,歷經千辛萬苦,於同年11月21日順利到達了完全陌生的新大陸。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漫長的遠航中,只有一人死於疾病。同時還有一個嬰兒誕生。不多不少,還是102人。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個奇蹟。
這群「聖書的子民」後來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個新的殖民地,取名為「普利茅斯」,就是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鎮。
當他們剛抵達新大陸時,正遇嚴寒季節,他們得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來年獲得了大豐收,最終得以度過難關。
所以,這些清教徒新移民定下了一個感謝上帝的節日,同時也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而邀請他們一同慶祝這個節日。這就是感恩節的最早來歷。
但對於這些清教徒而言,感恩節的意義不僅僅是感恩自己能在新大陸活下來。在這裏,他們更可以忠實而不受阻礙地踐行自己的信仰理念,並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國度,就是他們引以為豪的「山巔之城」。
從表面上看,這次跨越茫茫大西洋的遠航是一次背井離鄉的冒險之旅,其實更像是一群天路客的信心朝聖之旅,就像當年亞伯拉罕蒙召離開迦勒底的故土吾珥一樣。
所以,他們這次旅程,不是在逃難,也不是在遁世,而是在尋求可以自由敬拜的一方熱土,並在那裏建立一座「山巔之城」。
就如「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領袖、後來擔任普利茅斯殖民地總督的威廉·布萊德福(William Bradford)所指出的那樣,此行是「捨棄了舒適的城市」,去往「山巔上」建立「天堂的國家和精神的平安」的朝聖之旅。
正是帶着這樣的信念,也是為了自己的信仰,這些拖家帶口的清教徒不惜選擇背井離鄉,甘願歷經千辛萬苦,跨越充滿兇險的的大西洋,義無返顧地去尋找新的自由和新的國度。可以這麼說,「五月花號」的故事塑造了日後美國的文化精神。
「五月花號」不僅催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感恩節,更催生了一個劃時代的文件《五月花號公約》。
在登上新大陸前的11月11日,清教徒的領袖們在「五月花號」的船艙內主持締結了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作為在新大陸過團體生活的指南。
其中,這一公約規定:「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來決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強權來決定管理。」這是英國君主制的否定。因此,這份公約被後世稱為是「美利堅的出生證明」。
所以,第一個感恩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感恩有吃有喝,更在於飽含着對自由和新國度的渴望。今天的美國人在吃喝之餘,還對他們前輩們所珍視的那份敬畏和自由有共情嗎?
喜歡耶穌基督後期教之傳奇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5s 4.07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