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古老佳節,八月十五夜,月滿團圓時。古往今來,賞月、品餅、玩燈謎,寓意家國平安,歲月靜好。今夕何夕,明月共賞,月餅甜蜜,家人相伴,天涯海內,同享溫情,文化承繼,心繫千里,共繪華夏夢——
《中秋抒懷》
@莫春炳(微信位置可查詢莫大哥)
寫於甲辰年中秋佳節
玄鳥依稀別夢時,
雁陣行空過高枝。
稻花飄香黃金甲,
西風醉美紅葉詩。
奎璧雙星朝天闕,
嬋娟獨秀登瑤池。
一縷鄉愁何處寄,
四海明月盼歸期。
……
賞析
《中秋抒懷》,一首由莫春炳先生在甲辰年中秋節所着的優美詩篇,字裏行間流淌着濃厚的文化底蘊與深邃的情感表達,恰似一幅描繪秋日景象與思鄉情懷的水墨畫。
在這首詩意盎然的篇章中,"玄鳥依稀別夢時,雁陣行空過高枝"無疑是最觸動人心的開頭。細品之下,仿佛可以看見秋日黃昏之際,一群群燕子振翅南翔,它們穿梭於青翠的樹林之間,偶爾掠過高聳的樹梢,織就一幅壯麗的生態畫卷。燕子的離開,不僅是自然規律的展現,更寓意着離別,一種季節變換帶來的淡淡憂傷。"依稀別夢時",四字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那是對過往時光的回味,對舊日溫馨場景的模糊記憶,恍惚間似乎還能聽見燕子的呢喃,卻已是遙不可及。
古人常以鳥的遷徙寄託情感,特別是離別的情緒。在這首詩中,燕子的南遷就如同詩人在外漂泊的心靈寫照,代表着遠離故鄉、遠離親友的孤獨與思念。詩人通過如此細膩的手法,將個人的情感融入自然界的現象中,讓讀者在欣賞美麗風景的同時,也不自覺地感受到了那種深深植根於心靈深處的鄉愁。
不僅如此,這種離別之意並不局限於對物理距離的描述,更是對時間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依稀別夢時"亦指向那些已經淡去的記憶,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如今只能在夢中追尋。這種情感超越了地理界限,觸及所有經歷過分離與重逢的人們的共鳴,使得詩句的情感深度得以升華。
進入金黃的秋日田野,一幅豐收的畫卷徐徐展開——"稻花飄香黃金甲,西風醉美紅葉詩",這句詩以豐富的色彩與細膩的情愫,勾勒出了秋天最為絢爛的一幕。金色的稻穗,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擺動,仿佛披上了一層流動的黃金盔甲,閃耀着耀眼的光芒。空氣中瀰漫着稻穀的芳香,那是大自然賜予的甘美禮物,喚醒了人們對生活的無限感激與喜悅。
而在此背景之下,一抹抹紅葉點綴其間,宛如詩篇中的點睛之筆。楓葉或是柿樹的葉片,經秋風染成鮮艷的紅色,它們與金黃的稻田相互映襯,形成鮮明對比,猶如畫家精心調配的色彩,構成了一幅幅動態的畫卷。每當西風吹過,紅葉輕舞,仿佛吟誦着秋天的讚歌,每一片落葉都載滿了故事,講述着歲月的溫柔與變遷。
這一景象不僅是一次視覺盛宴,更是一種感官的全方位享受。稻香與紅葉的組合,帶來了視覺與嗅覺的雙重滿足,將秋天獨有的美感推向極致。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不僅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更表達了對生活的深深熱愛與讚美。在他眼中,秋天不只是收穫的季節,更是充滿生命力與藝術美的世界,值得用心去感悟與珍藏。
隨着夜幕低垂,詩人引領我們的目光轉向星空深處——「奎璧雙星朝天闕,嬋娟獨秀登瑤池」,這幾句詩歌將我們帶入了一個超凡脫俗的夢幻境界。奎璧雙星,在中國古老的天文傳說中被視為吉祥之星,預示着人間的繁榮與安寧。它們高懸蒼穹,向天宮之門致敬,星光閃爍間透露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似乎在默默守護着世間萬物,為大地帶來祥瑞與和諧。
與此同時,「嬋娟」一詞,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筆下月亮的雅稱,她此時獨自傲立於廣袤夜空,散發着柔和而又清冷的光輝。不同於塵世的喧囂繁華,月亮在這裏被賦予了仙子般的氣質,悄然降臨至傳說中的瑤池仙境。瑤池,這個出自古代神話的地方,被認為是神仙居住之所,四周環繞着雲霧繚繞、仙氣氤氳,令人心生嚮往。詩人以此來形容月亮,無疑是對月亮無瑕之美的一種極致讚美,同時也為整首詩增添了幾許神秘與浪漫的色彩。
通過這樣一番描繪,我們可以想像到,在這樣一個寧靜美好的夜晚,天上星辰與人間月色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畫面。詩人藉由「奎璧雙星」的寓意與「嬋娟登瑤池」的想像,傳達出對理想世界、完美社會的憧憬。這其中,包含着詩人對人間太平盛世的深深期望,以及對團圓美滿、天下大同的理想圖景的不懈追求。在詩人看來,每一個人都能從這片璀璨的夜空中尋找到自己的歸屬感,無論是遙望遠方的親人,還是正在經歷挑戰的朋友,都能在這一刻感到彼此的心靈相連,共同沐浴在和平與愛的光環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月光如水,灑滿大地,中秋之夜的詩意漸漸濃郁。「一縷鄉愁何處寄,四海明月盼歸期」,這幾句深情的文字,如同深夜中最柔軟的呢喃,輕輕地敲打着每一位遊子的心房。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裏,無論身在何方,那一縷縷難以割捨的鄉愁便如輕盈的煙霧般縈繞心頭,找尋着可以安放的角落。那遙遠的家鄉,那熟悉的炊煙裊裊升起的小村莊,亦或是街巷裏嬉戲玩耍的孩童笑聲,都在這縷縷鄉愁中被一一喚醒,成為了心底最溫柔的牽絆。
詩人選擇以「四海明月」作為意象,寓意深遠。無論是在繁華的城市高樓,還是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無論我們踏足何地,舉目所見的是同樣的皓月當空,同一輪圓月照亮了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人們的臉龐。它既是連接每一個異鄉人的紐帶,也是承載着每個人對家鄉深深眷戀的見證者。在這一刻,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被這份真摯的情感緊密相連,不分國度,不問東西,唯有心中的那份溫暖與期待,如同潮汐一般涌動。
「盼歸期」三字道盡了遊子的心聲,每一次眺望天空,每一回思緒翻飛,都藏着對回歸故土的熱切盼望。那份對親人的掛念,對童年純真的回憶,甚至是對家鄉一草一木的懷舊,都匯聚成了「盼歸」的強烈願望。明月之下,無數顆心緊緊相扣,即使山川阻隔,也無法阻擋靈魂之間的親近與呼喚。於是,我們看到,在每個中秋之夜,無論身處世界的哪個角落,人們都會停下腳步,抬頭凝視那輪明亮的圓月,默默地許下一個又一個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在團圓的歌聲中,重新踏上那條通往家鄉的路。
整體來看,《中秋抒懷》既描寫了秋日的景色之美,又融入了深厚的情感表達,充分展示了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所承載的團圓、思鄉主題,讀來令人感慨萬千。詩中既有對大自然壯麗景觀的讚美,也有對人間情感的細膩刻畫,可謂意境悠遠,韻味無窮。
……
喜歡唐詩宋詞漫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4s 3.96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