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吃肉史#】
【華夏無疑是世界上最注重吃的民族。
從常說的民以食為天到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吃了嗎?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似乎所有的節日,最終都是為了吃。
一方面我們是民族幾千年的家本位形成對圍坐團圓的渴望。
另一方面,我們的先祖在歷史上真的餓了太多次了,餓怕了,甚至我們的上一代人仍然有不少餓肚子的記憶。
吃飽吃好,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
那華夏幾千年的吃肉歷史是如何的呢?
中學課文《曹劌論戰》中有一句「肉食者鄙」。
既嘲諷了當權者貴族的無能,又隱含了一層現實,就是古代不是誰都能吃得起肉的。
古人從原始社會茹毛飲血到慢慢烤肉吃熟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商朝,其建立就跟吃有關。
話說有一天,夏王朝統治下的商部落的首領成湯,見到了一個背鍋俠。
這人背着煮飯的鼎和砧板問成湯:「老大,大象的鼻子啃過沒?」
「鳳凰下的蛋嘗過沒?」
「會飛的魚吃過沒?」
成湯心說,別說吃了,我聽都沒聽過。
這人又問:「陽朴之姜、招搖之桂、玄山之禾、不周之粟、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您總吃過吧?」
成湯聽的直流哈喇子了,連忙問道:「在哪兒我能吃到啊?」
這人面露難色說道:「老大,這些產地都在你的疆域之外。」
「但是正好夏桀昏庸暴虐,不得人心,不如咱們取而代之?」
「到時候啥好吃的都不成問題!」
成湯一拍大腿,言之有理。
於是鳴條一戰,成湯伐夏建立商朝。
這一切離不開這位拱火廚子的輔佐,此人就是伊尹。】
「污衊,赤裸裸的污衊啊!」
成湯想不通,扯個吃的能扯到孤身上?
伊尹做的飯確實好吃,但孤難道就是為了吃個美食就打仗的人嗎?
明明是因為夏桀殘暴不仁,孤不得已為了天下蒼生而興兵。
帝辛瞧着手中的虎腿,先祖滅夏是因為一口吃的?
「沒毛病啊。」
孤為何打東夷?
難道僅僅因為他們不恭順嗎?
最主要是那塊地水草豐富,適合種地啊。
大商為何搬來搬去?
不就是因為原先的都城,土力耗盡,糧食越種越少,牛羊沒有牧草可以啃食了嗎?
各朝百姓也頗覺有理,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百姓跟着造反,真是因為貴族士紳說的皇帝昏聵亦或者朝堂有奸臣作亂?
拉倒吧,你不給一口飯吃,說的天花亂墜也沒用。
追隨黃巾軍,真是因為大賢良師有法術?
真有法術,張角就不會死了。
還不是因為張角把人當人看,百姓才願意跟隨。
歲大旱、歲大寒、飢相食、遍野餓殍的年代,有個人說他會法術,點燃一張黃紙放進粥里。
「喝吧,喝了神仙保佑,病就會好的。」
說是粥,但不過是水裏有幾粒米。
或者粥都談不上,充其量是熱水。
喝碗熱水可不簡單,需要柴。
往東看看,那座山是世家老爺的。
往西看看,這座山又是皇親貴胄的。
明知張角沒法術,打着神仙旗號招搖撞騙,但換你,你跟不跟呢?
帶動農民造反很簡單,都不需要大魚大肉讓他吃飽吃好。
只需要讓他比平常吃的好一點就行。
李自成深以為然。
「都說額是拿着刀把子威脅民眾和我一起走,哪有的事?」
「都是因為跟着我有一口飯吃而已。」
陝西李自成能想明白的事,北京的朱由檢也能想明白。
朱由檢只是無人教他治國之術,顯得蠢了些,但他不是傻子。
「唉……」
崇禎帝一聲長嘆,想明白又如何,除非天上掉糧食下來,否則……
只願收到信件的人,能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幫朕一把。
【從出土的商代甲骨中的記載可以看出,商代能夠吃到的肉類除了常見的豬牛羊狗雞之外,還有鹿豹熊等野味。
最離譜的是還出土了鯨魚骨頭。
但估計食用性不太可能,可能是方國進貢給商王的。
到了周朝,由於對飲酒嚴加管教,自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吃上了。
現在最常吃的豬牛羊肉在7000年前就完成了馴化。
但哪怕到了周代,即使貴族也不是都能吃到豬牛羊的。
每逢祭祀,天子供奉太牢,即豬牛羊。
諸侯供奉少牢,豬羊沒有牛。
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說明當時肉的珍貴,且牛羊豬之間還貴賤等級之分。
周天子平日吃飯排場可大了。
有專職的部門負責從食材到烹飪的完整流程。
光是出門摳螞蟻窩、掏鳥蛋、抓蛤蟆、撈田螺的都得幾十個人。
管理整個製作的人稱之為太宰,管宰雞宰羊,掌管天子飲食可是很重要的官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其工作又不止於此,相當於是王的管家。
隨着周王室沒落,後世的太宰雖然不再掌控大權,但卻影響深遠,比如日後俗稱的宰相。
周代八珍: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珍、熬珍、肝膋。】
周朝天子齊齊被撞飛。
「不是已經講過了嗎?」
「還講!」
「予一人知道沒有後世狗吃的好,但你也不用反覆說吧。」
周幽王受不了這個氣,堂堂天子還不如後世狗吃的好。
「太宰,予一人要後世的美食。」
「起碼要比那條狗的好。」
……
太宰無語中,要不您換個人來?
又要造紙、還要造火器,剛才還說後世的皮卡速度快,要造一件一模一樣的去尋找西王母。
「我是太宰,不是泰一啊。」
(泰一即太一。)
「我變不出來。」
太宰無聲的抗議着,幽王不搭理並強調道:「紙和火器,你們說需要時間,需要天幕透露更多。」
「但食物是你們本職工作,你們連這都搞不定?」
「行不行啊?不行予一人下令從民間挑選。」
太宰還在無聲抗議,王室廚師反倒受不了。
你可以罵一個廚子胖、丑,但你們不能說他刀功不行,更不能罵他做飯難吃。
廚師取下髮簪劃破手掌,右手五指沾滿鮮血讓臉頰上一抹。
「十日,請天子給臣十日。」
「十日必做出讓天子滿意的美食。」
【淳熬:用肉醬澆在稻米飯上。
肉醬有個專門的稱呼叫醢,由專門的部門負責製作。
周代的醬大體有兩種,一種叫醢。
加動物血更重口的醢叫醓。
另一種帶醋酸的叫酰。
做醢的原材料除了正常的鹿、魚、兔、大雁肉之外,還有蝸牛或田螺的蝸醢,螞蟻卵製成的蚳醢。
現代人或許覺得噁心,但史書記載螞蟻卵做的醬最受青睞。
周代光是醢就有120種,不同食物搭配不同的醬料。
孔子就說過「不得其醬,不食。」
醬搭配錯了,我不吃。
其實以現代眼光來看,越是擺譜則越彰顯其匱乏。
為啥商周都喜歡用肉醬佐味呢?
因為當時能吃到的調料實在太少。
尚書記載:若做和羹,惟爾鹽梅。
調味料也就鹹的鹽和酸的梅,最多再加上酒。
而由於那時候的製鹽技術導致鹽的味道跟今天差別太大,貴族們寧肯用肉醬做的醢來調味。
淳熬:用醢澆在稻米飯上再淋點油。
淳母:它與淳熬的唯一區別是把稻米飯換成黃米飯。 炮豚、炮牂:豚是豬,牂是羊羔,用泥巴包裹,用火來烤,再敲碎泥巴取出來放油里熬,有點類似叫花雞和烤乳豬的做法。
肝膋:用狗的腸網油包裹狗肝,烤熟之後,用狼的胸口油和稻米煮成粥。
漬珍:生牛肉切片放酒里浸泡之後蘸調料吃。
熬珍熬:把牛肉、鹿肉等錘碎,與薑桂鹽等混合鋪平烘乾,類似於今天的豬肉脯。
搗珍:把牛羊鹿等裏脊肉錘爛,煮熟後團成肉泥來食用,類似於今天的牛肉丸。】
【幾千年來的肉都是圍繞六畜來展開的。
馬牛羊豬狗雞。
除秦漢對狗肉情有獨鍾外,總體上還是豬牛羊三者的天下。
豬是最早的肉類來源之一,好不好吃和能不能吃是兩個概念。
古代受限於閹豬技術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是覺得豬吃的東西不乾淨,古代大多採用上廁下圈的房屋形式來養豬。
所以豬肉的地位相對牛羊要低,但地位低,不等於沒地位。
天子祭祀用太牢,諸侯用少牢,老百姓祭祀則用豬。
牛在春秋後期開始從事工地,再到漢代鐵犁發明,牛成為農耕時代的生物拖拉機。是必必不可少的牲畜。
《淮南子》:王法禁殺牛,犯禁殺之者誅。】
大唐,貞觀。
「看俺幹啥?」程咬金惡狠狠的瞪着魏徵,轉頭一看。
「你們都看俺幹啥?」
……
咋的,一提到牛,你們就看我老程?
大唐只有我一個人偷偷吃牛嗎?
【羊肉一般為貴族所專供,普通人想吃點肉也就只能是豬了。
而掌控生殺大權的屠戶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影響的一個職業。
比如《史記.刺客列傳》裏出名的刺客,專諸聶政都是屠戶。
專諸殺豬,聶政屠狗。
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大力士朱亥也是屠戶出身。
因為那會豬也不是應有盡有,所以秦漢時期的人就看上了狗。
最有名的屠狗之輩,還得是樊噲。
當年有個叫劉老三的混子,天天吃狗肉不給錢,樊噲也不計較。
一來二去,二人人還成為了朋友,由此誕生了一個詞,狗肉朋友。
結果後來人家這劉老三混起來了,建立了一個叫大漢的政權,屠戶樊噲也封侯拜相。】
沛縣。
狗肉館內寂靜無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彼其娘之,劉邦原來是乃公啊?」
剛才眾人還在打趣,說將來劉邦當了皇帝,讓劉季去認門親戚。
這下子……劉季就是劉邦。
樊噲還封侯了,我們現在加入還來得及嗎?
「劉老……陛下啊,你看咱們這麼熟,將來不求封侯,賞幾畝地可以吧?」
拉關係趁現在啊,大家也不叫什麼劉老三了,左一句陛下,右一句萬歲,學着天幕里叫官家、聖人。
把劉季是夸的天下地下絕無僅有,劉季臉上樂開了花,這個封王、那個封侯、最差的也封了個大將軍。
「還得意呢,快逃命!」蕭何急匆匆趕來,踹門而入,看見劉季還在給眾人封官許願,氣不打一處來。
「笑,笑,你們還笑。」
「沛縣、姓劉的、屠狗的樊噲,你們猜這些線索明晃晃擺在始皇面前,他是今天派兵屠我們,還是明天派兵屠我們?」
眾人也是傻了眼,手忙腳亂就要跑。
「怕啥,關你們什麼事!」
「乃公大不了把命給始皇,換你們活下來。」
「沒了乃公,始皇會在乎你們?」
要不劉邦能當皇帝呢,別管真話假話,人家能當主心骨。
隨後就安排起來:「蕭何,乃公造反,你多半也跟着了,你也跑不了。」
「你帶着樊噲和乃公的好友找個山先躲起來了。」
「乃公自縛雙手去郡守府投案。」
「乃公的大漢四百年,比大秦可強多了,始皇就算要五馬分屍也得見我一面。」
「我爭取幫你們求條活路吧。」
樊噲不走,吼道:「要死,我陪你一起死。」
「你將來給我封侯,我現在卻丟下你逃命,沒這個道理。」
劉邦做勢就要打,樊噲梗着脖子,一時間場面僵了起來。
蕭何拉着樊噲,小聲嘀咕道:「聽劉季的,走,都走。」
「我們在外,他還有一線生機。」
「全被捉去見始皇,大家全完了。」
眾人一聽,是這個理,連忙回家帶上家眷一起跑路。
曹寡婦沒走,蕭何勸、劉季打罵都沒用。
「不走,你去咸陽享福,卻獨想丟下我,我不走。」
「你怎麼這麼傻?」
「我與你並無瓜葛,你也不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
「始皇再小氣,也不至於為難你一個婦道人家。」
「何必呢?」
曹氏躺在劉季懷裏小聲說道:「你是我男人,女的就該陪男人共患難。」
「要死一起死!」
【後來漢室傾頹、奸臣竊命,有一大漢宗親見大廈將傾、欲伸大義於天下,卻苦於沒錢又沒人。
當此之時,又是一位屠戶挺身而出。
「哥哥,容我散盡家財與你共襄大業。」
一幫理想主義者建立的季漢政權也是始於張屠戶的第一桶金。
屠戶每多出將才,故後世有人言:故販繒屠狗之夫,具足助成帝業。
王安石也有詩云:天下紛紛未一家,販繒屠狗尚雄夸。
大家最熟悉的還有一句: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隋唐之後,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狗肉逐漸退出了主流的餐桌。
比如大吃貨蘇東坡無所不吃,卻指責屠狗人。
「狗死猶盪埋,不忍食其肉,況可得而殺乎?」
經歷魏晉隋唐的南北方相互影響,羊逐漸成為了最主流的肉類。
李白喝大了耍酒瘋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唐代羊被作為俸祿發放,三品大員一個月能發到12隻羊。
要說最愛吃羊的朝代還得是宋朝。
《宋會要》記載神宗之時,皇室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三斤四兩,而豬肉只有四千一百三十一斤,連羊肉的零頭算不上。
蘇東坡被貶惠州,羊肉吃不上了,只能買點羊脊骨啃啃,還跟自己的好弟弟蘇轍寫信說:「啃這玩意跟吃螃蟹腿一樣,只不過我吃了,狗狗們就沒東西吃,該不開心了。」
宋代貴族們以羊肉為主,跟唐朝一樣,俸祿中也有羊肉。
平民百姓因為豬肉便宜,大多只能選擇豬肉。
羊的價格隨着南宋偏安,遠離北方時的價格越來越貴。
同時,南方豐富的水域也為那時的人們提供了各種水產肉類。
隨着元代閹割技術的完善,明朝時期豬在餐桌上的地位明顯提升。
女真人在關外就有養豬的習慣,入關之後自然把豬肉的喜好帶進了紫禁城。
我們現在吃的豬都是白皮豬,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引進的外國品種,特點是長得肥、生的多、出欄快。
我們國家本土的豬大部分都是黑色的。
但並不代表所有的豬都是黑的。
李白有詩云:遼東慚白豕,楚客羞山雞。
這是套用了後漢書遼東白豕的典故:漢代遼東有個人家裏生了個小白豬,激動的以為是祥瑞要進獻給皇上,跑到河東了才發現當地有不少白豬。
明清以來,直到今天,豬肉終於彎道超車,成為了豬牛羊中的佼佼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啊,不是祥瑞啊?」
路程剛走一半,遼東屠戶連忙脫下衣服把豬包裹好。
過來的路上,是大搖大擺的繞城三圈。
「你怎麼知道我有一頭白豬?」
「對對對,是去獻祥瑞的。」
「快多看一眼,獻給陛下之後,你們可看不着了。」
「別摸,別摸,陛下都還沒摸了,你倒先上手了。」
現在回程……走山林小路吧,希望不要碰到人。
評論區:
〖狗網油搭配狗肝,我們這裏經典吃法。 IP :廣西 〗
〖油包肝,沒毛病。〗
〖七夕吃什麼?〗
〖嘿嘿,七夕吃人。〗
〖細嗦,細嗦。〗
〖七夕向織女乞巧,要吃巧果。〗
〖給我看餓了。〗
〖我給大家燉個福建人解解饞。〗
大明,北京城。
「哎,多說點啊,這白豬產自哪個地方啊?」
大胖也想問,用這白豬做紅燒肉,那得多香啊,可被朱棣搶先了。
大胖帶着三分怨氣、三分不解、三分疑惑、一絲感嘆的望着老爺子。
看着大胖的鬼樣子,朱棣罵道:「吃吃吃,你就知道吃!」
「你沒聽見啊,出欄快、生的多、長得肥。」
「這若是大明有了,能有多少肉,能有多少油?」
「普及到千家萬戶,家家戶戶每天不得多二兩油水啊。」
若能讓家家戶戶有肉吃,大明得穩成什麼樣,朱棣不敢想,越想越激動。
一激動就想打仗,去海外搶……取金山銀山、糧種、白豬。
畢竟:凡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自家的東西,怎麼能說搶呢?
那是暫時放在那裏,只等自己去取。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2s 4.01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