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篇。】
【謠言一:秦始皇並未統一中國,因為當時還有一個諸侯國衛國存在。】
泰山頂上仿佛有一隻烏鴉飛過「呱呱呱。」
「……」眾人只覺後世還是應該多學習,這都能稱為謠言的嗎?這比六國罵暴秦更扯淡。
【闢謠:衛國原本是個大國,早在周朝時就受封為公國,但隨着領土的不斷縮小到公元前330年時,第41任國君已經自貶為君。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衛國僅存的領土濮陽被劃歸到了東郡,衛君則被遷移到了河內郡的野王縣,所以除了保留君這個稱號外,衛國已經被納入了秦王朝的行政區劃,所以衛國實際已經不存在了。】
【謠言二: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高達百分之七十。】
北宋。
「啊???」趙匡胤盤龍棍本已經停下,可隨着天幕文字不斷湧現。
「趙光義!!!」
「看看你做的好事!!!」
【闢謠:關於這個勝率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戰爭規模不同戰略價值也不同,如果打勝了九十九場小仗。但最後一場決戰卻輸的國都丟了,這樣百分之九十九率豈不是毫無意義?
事實上宋朝無論是對遼、金、西夏還是對蒙古大部分都是防禦戰,主動出擊的戰役主要有北宋初年、北宋末年以及南宋時期的幾次北伐,但值得一提的是宋軍在防禦戰中具備極強的戰鬥力。
以宋蒙戰爭為例,蒙古騎兵短時間內橫掃歐亞大陸,但唯獨在南宋這裏碰了釘子。】
【謠言三:全盛時期的唐朝人口遠遠不及隋朝人口。】
【闢謠:隋朝開皇之治時,全國有戶890萬。
這個是隋朝人口峰值,按照每戶5口人計算1戶,總人口大約為4500萬﹣4600萬左右,這是隋文帝實行"大索貌閱"嚴格戶籍管理的統計結果。
而唐朝時人口峰值出現在唐玄宗時期大約為7500萬﹣8000萬之間,顯然是遠遠多於隋朝的。】
唐朝,玄武門。
席地而坐的李世民有些疑惑:「玄宗,這個廟號是什麼意思?」
身邊的人也回答不上來,蓋因歷朝歷代就沒出現過此種廟號。
【謠言四:宋朝鋼鐵年產量超過15萬噸,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在1788年鋼鐵產量才達到7.6萬噸。】
【闢謠:宋代生產的主要是生鐵 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鋼和鐵。
據記載宋仁宗時年產鐵724萬斤(約相當於今天的941萬﹣1000萬斤),核算下來不超過5000噸,如果要在宋神宗時達到15萬噸,需要增長30倍才行,顯然是不可能的。
英國在1740年生鐵產量為為1.7萬噸,1806年隨着機器的大量使用,猛增至25萬噸也不過增長了13倍。】
【謠言5: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意外發現一批封存了200多年的明朝火器,其中有的竟然比英軍的裝備還要先進。】
永樂年間。
「八國聯軍?」朱棣想不通,一個滅了大明的朝代,居然能讓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這究竟是為何?
而且一看天幕配圖,很明顯是佛郎機一類的軍隊,番邦小國居然攻進北京?
「看來下西洋要走的更遠一些,讓紅毛蠻夷也知道知道什麼叫天威不可犯!」
「什麼叫雖遠必誅!」
大胖很識趣的沒說「沒錢」,不僅如此大胖還在心裏盤算着能從何處扣一點省一點給鄭和。
天可憐見,雖然八國聯軍攻進來時候是清朝,但不出意外的話,從老爹到自己到兒子再到亡國之君,大家都葬在北京,每逢亂世,華夏亂兵都要挖墳掘墓盜取金銀,更不要說不通教化的紅毛蠻夷。
清朝。
「八國聯軍!!!」詩詞達人的祖父、剛剛平定三藩之亂的康熙咬牙切齒的看着南懷仁。「押下去,嚴刑拷打出航海圖、國力、軍事部署。」
「明珠,派人去島上問問鄭經,窩在島上豈可稱英雄好漢,朕封他為蠻王。」
「問他有沒有興趣帶着艦隊和朕走一遭。」
康熙太了解西洋人的本性,他們若是攻進北京城,朕的龍椅、後宮珍寶能被他們搬空!!!
【闢謠:雖然明朝前中期火槍火炮乃至艦船一度領先全世界,但隨着朱高熾、朱瞻基停下西洋,明朝艦隊開始遠遠落後於世界,而且在明朝末期時火炮鑄造技術,就已經落後於西方。
崇禎皇帝為了對抗八旗兵在徐光啟的建議下曾多次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火炮並進行仿製,甚至在登州建立了由葡萄牙人訓練的火炮部隊,而火槍方面無論是明末還是清初我們所使用的都還是原始的鳥槍,而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就已經用上伯克前裝滑膛燧發槍和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19世紀初時八國聯軍甚至裝備有機槍。】
永樂年間。
「啪。」一聲脆響,年少的朱瞻基捂着左臉淚眼朦朧。
「爺爺……」你怎麼不打我爹,關我什麼事,我現在還只是太孫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胖也有些呆愣……合着源頭是我?
「啪。」大胖捂着右臉。
「下西洋你都敢停?你被群臣忽悠傻了吧!」
「今天開始,你不准吃肉,每天圍着皇城跑一圈。」
朱高煦見縫插針的說道:「爹,要不你立我當太子,我不僅下西洋還要通西域,雙管齊下,然後學蒙古西征好好教訓一下那群紅毛蠻夷。」
朱家日常父慈子孝,大殿內響起了漢王爺的叫喊聲。
「老頭子,你還講不講道理?」
「嗚嗚嗚……娘啊,兒想你啊。」
【謠言6: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噸位最大的寶船排水量約為7500噸,相當於一艘輕型航空母艦。】
【闢謠:由於鄭和下西洋的所有資料基本都被毀 ,我們無法直接求證,但從出土的寶船長舵杆來看,15米的長舵杆所能承載的寶船長度在70餘米,排水量約1600噸。
如果按照《瀛涯勝覽》所記載的寶船"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來計算,船長139米寬56米,排水量大約為3100-5000噸左右。
雖然表明了當時明朝造船技術的先進,乃至到明末華夏造船業仍然小幅度領先世界,但並沒有達到航空母艦的程度。】
【謠言七: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以12萬對陣英法聯軍2萬,結果清軍陣亡3萬,而對方僅陣亡4人,但病死的卻有幾十人。】
【闢謠:第二次鴉片戰爭主要是 廣州、大沽口、張家灣、八里橋、北京等幾次戰役,其中在第二次大沽口戰役聯軍死亡93,受傷369人,損失艦艇數艘,這也是清軍最大的一次戰果。
之後的幾次戰役,清軍出動兵力最多時也不過數萬人,而聯軍也從未達到2萬之多,清軍數量遠多於聯軍確實是事實,但最高的傷亡數字也不過是幾千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被擊漬而非殲滅。】
大秦。
「即便如此,也很了不得,這便是火槍火炮的威力嗎?」始皇此刻如同一個看見荒地的老農。
「額滴,額滴,都是額滴。」
「李斯,傳墨家。」眼見李斯沒反應,始皇用着疑惑的語氣問道:「莫非丞相能造?」
李斯:……不能,剛才的紙還一無頭緒,我又不是神仙。
「陛下,臣是在想單單一個墨家或是不夠,不若把公輸家也找到,誰先造出來誰就是大秦官方認可的匠作第一家。」
叔孫通:還是你們法家的人心思夠壞啊。
【謠言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闢謠:該謠言起因,郭嘉死於公元207年,而同年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
郭嘉遠不如諸葛亮,一個是相才一個是謀士,二人根本沒有可比性。
自諸葛亮後,華夏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不管他是昏君明君庸君,你告訴他把諸葛亮復活送給他,他能直接哭出來。
任何一個皇帝想託孤,都會想誰和諸葛亮一樣呢?即便只有諸葛武侯千分之一相像,都得感謝祖宗保佑。
即便是廢除丞相制度的朱元璋,如果諸葛亮是他的丞相,他都得等諸葛亮自然老死之後再廢丞相。】
朱元璋:倒也沒有這麼誇張……
劉備:備何德何能……
曹操:劉大耳,他何德何能啊,諸葛亮怎麼就不能為我所用啊,憑什麼給我的就是司馬懿,我也想要諸葛亮啊。
劉禪:不准和我搶相父!
漢朝。
「後世備兒有諸葛亮,乃公也有韓信,不失為一段佳話。」劉邦也是主動找個話題聊,群臣也接近恭維附和,趕快把剛才韓信之死的尷尬氛圍去除才是頭等大事。
[主播說的有錯誤,明朝時已經有了五雷神機,明末時只是購買了葡萄牙人的紅衣大炮並帶回去加以改進。]
[前面都贊同,最後一個,道不同,不相為謀,憑什麼踩郭嘉,倆人又沒有真正交手,而且,郭嘉在世時,曹操還沒有真正進入平穩發展期,還是開拓期,郭嘉有沒有相才不得而知,諸葛亮的神話純粹是羅貫中這個漢吹寫出來的。]
[樓上的,在羅貫中寫三國演義之前,歷朝歷代從皇帝到大臣都在夸諸葛亮,李白、杜甫等詩人不止寫過一首詩誇讚。
而且告訴你一個很冷的知識:司馬炎在沒有成為家主沒篡位之前,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成為諸葛亮一樣的人。]
[樓上說的對,與其說羅貫中是諸葛亮吹,不如說他思維不行,本來丞相很完美,但他寫不出來那麼完美的丞相,一頓胡編亂造,搞得好像歷史上的丞相是假的。]
[不過也不怪羅貫中,畢竟他和他師傅跟的首領是老朱手下敗將,你指望一個打敗仗的人想像出來諸葛亮是怎麼打贏的,也太難為他了。]
[中國歷史上有文廟和武廟,只有兩個人同在兩廟,諸葛亮和杜預,後來杜預還被踢出武廟。]
[華夏通史三國總共三集,諸葛亮獨佔一集,歷朝歷代哪怕到了新中國都認可丞相的功績,你居然懷疑?]
諸葛亮:…………知道啦,知道啦,知道你們很喜歡我,不要吵架,不要吵架。
喜歡刷視頻:震驚古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4.01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