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水軍現在能用的人不多,梁家富那邊又剛接手了縣城的碼頭,這到處都在用人,人不夠啊。
「老伯,煮鹽呢啊。」李奇隨機走進一戶人家,看到一個黑瘦的漢子正在屋裏忙着,一口大鍋,一個木鏟,在冒着熱氣的大鍋上攪拌着,熱騰騰的屋裏充滿了蒸氣,就算是這海風的吹拂,也不能讓屋裏的氣溫有所下降。
旁邊的竹筐里,早已盛滿了大顆的食鹽,這些都是經過了提煉的鹽,達到了食用的標準,只是還沒有經過粉碎,還是大顆粒,粉碎之後就是標準的雪花鹽了。
這雪花鹽拿到外面去賣,可以達到六七十文一斤,這一戶人家,日產一兩百斤,那都是少的,而成本就是一點柴火、勞力、還有鐵鍋,但就是這樣,這灶戶卻吃不飽,而大米的價錢卻也是區區的七八文錢一斤。可知道鹽在這裏收購價錢那是相當的低賤。
現在李奇來了,這鹽也就納入書院的結算系統,那生活標準就要按照書院的來,納入系統之內,制定一個合理的收購價格,讓這灶戶的收入能與書院眾人的生活水平持平,當然按照一貫的習慣,也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結算單位,自負盈虧。
「回山長,正煉鹽呢,家裏也沒個落腳的地方。」這老漢也知道他現在是在書院的領導下幹活,這山長這麼大的官,自己家裏又髒又亂,感覺不太好意思,都是純樸的勞動人民。
「這屋子這麼矮小,是為什麼呢?」李奇對於這只能算是棚屋的房子感到很奇怪,在外只是感覺矮小,進了裏面才發現就連伸個腰都很困難。
「我們在這裏也不知是不是長久之計,隨時準備搬遷的,還有就是這海邊颱風多,太高了不抗風。」黃廣鈿在旁邊解釋道。
哦,流賊作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李奇熟悉,綠水寨以前也是這樣。
在灶旁的籃子裏,放着一些小魚乾和一些番薯,還有一些米粥,這應該就是這一家子的午飯了。作為對外交流的窗口,沿海地區是最早種植番薯的地方,也是窮苦人家日常的食物,在這海邊的小山村也不例外。
當然,作為一個靠海的山村,他們還有一個便利的條件,那就是打魚,所以餐桌上也就不會缺魚了,當然是小魚,雖然這時的自然條件相當的好,但這些人的打魚工具那也是相當的簡陋,也不能捉到什麼大魚了。
海邊簡易的小碼頭,停着幾艘小魚船,更多的還是那簡易的竹排,這就是這小山村打魚人的謀生工具,跟綠水書院的竹排相比,也是那大哥笑二哥,誰也別笑話誰,都是難兄難弟。
「你說的大船在哪裏呢?」李奇忍不住問道。
「山長,要轉過這個山岰,在那邊有一個海灣,那船就停在那裏,好幾個月沒去打理了,也不知怎麼樣了。」黃廣鈿回答道,他心裏也沒底,這船他是順回來了,可他不知道要用那船幹什麼,只能停在那海灣那裏當是風景,當然也不會派人去打理了。
那船是不是還在那裏,他都不一定敢肯定,畢竟那也是幾個月前的事了,黃廣鈿也是沒十分把握,蠢蠢不安的帶着李奇,轉過一個山岰,遠遠望到一艘船的桅杆,他才放下心來。
李奇也望見了那有着高高桅杆的海船,心裏想着有了這貨船是不是要搞個貨運隊,還是改裝捉魚呢?
慢慢的靠近了港灣,那雖然不大的一艘船,卻也是龐然大物,就算是李奇這見慣了後世大船的人來說,也能給他帶來震憾。
登上貨船,只見上面積滿了灰塵,各設施卻也保存完好,想來清理一下,修修補補,做個保養也是可以繼續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李奇心情大好,果然這打怪升級就是比自己種田來得快,自己辛辛苦苦幾個月下來,所有的東西才打下個基礎,而這海邊一行,就得到了一艘海船,自己造那不知還要多少個月才能看到成品。
李奇感慨了一番,卻更堅定了自己種田發展,農業工業一起來的決心。
李奇在這小山村里待了好幾天,好好的休息了一下,把這些天的旅途勞累清洗清洗。
當然,作為一個後現代來的有為青年,李奇也沒混吃等死,每天都在組織人員給這些海賊教學認字,最重要的是要背誦書院的語錄。書院要發展,思想要跟上。
李奇帶來的這些士兵,當然是天然的教師匠,他們在書院裏是如何被老兵的教學給虐待的,現在就如何把這學習的辛苦給加倍還給這些新加入的海賊,享受這當師父虐人的快樂。
「我們不但要自己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也要帶領所有忠於書院,認同我們書院理念的人一起過好日子……」李奇在晚上的《致海邊山村的學員們》的講話中,給他們好好的灌輸着書院的奮鬥目標,雖然這些人聽得是一知半解,可能也不太認同李奇的目標,但前人說過,謊話說千遍能成為真理,那李奇這實實在在的奮鬥目標講他一千遍,還不是全書院的奮鬥目標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是一個天清氣朗的清晨,警衛來報,書院派來的人已經到來了,還帶來了大量的物資。
李奇出門一看,一車車的物資正拉了過來,這年頭牛馬奇缺,大都是人力車,當然,這還是書院的組織得力才能建造這麼多的人力車,平時農戶大多還是停留在挑擔的階段。
小山村一下子沸騰了,一下子來了一百多人,這小村子從這有人在這裏定居到現在,還從沒有這樣熱鬧過。何況這不是簡單的人多,關鍵還是物資多,這些海邊的海賊他們幾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的物資。他們知道,這些都是運過來給他們的,更加增強了跟着書院有飯吃,抱着書院的大腿好發財的念想。
李奇也知道,要想這些人人心歸屬,必須給他們一些甜頭,現在是自己書院建立威信的時候了,再也沒有讓這些人吃飽穿暖更好的方法了,只要開始給這些人發放生活物資,再加上思想教育,那這些人也就真正成為了自己書院的人了,再也沒有人能把他們拉走。
令李奇沒有想到的是帶隊的竟然是後勤大隊的吳大用,這吳大用一聽說山長竟然這麼快就在海邊找到了一個煉鹽的基地,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參謀長張漢,要求帶隊過來。
這食鹽那可是解決了書院吃鹽的大問題,不僅可以少支出一大筆錢,還可以為書院增加收入。
只要有食鹽,書院把之銷往各地,那還不發財了,至於能不能賣,敢不敢賣,怕不怕官府,賣了會有什麼後果,這不是他考慮的範圍,那是山長的事。
他考慮的是我要賺錢,命可以不要,只要錢。
這些可是一大筆錢,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啊,他一個管後勤的,沒錢怎麼搞,沒法搞啊,而山長又沒錢給他,書院一大攤子,要吃要喝,全找到他這裏來,山長是甩手掌柜,一應物資都是他掌握,他難啊,現在他在書院都得了一個鐵公雞的稱號,可他也沒辦法啊,書院的物資就那麼多。
除了想搞錢之外,他過來還有一個更大的念想。
海里什麼最多,除了鹽之外,最多的當然是魚了,各種的海產品,都是書院需要的,多多益善。
自從在河裏找到食物之後,這海就是書院的另一個目標,還是書院的長遠規劃,從海里找食物。
現在有了一個橋頭堡,吳大用當然不會放過,這不過來了嗎,等靠要思想要不得,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就在海邊砍樹建船,馬上出海,出不了遠海就在近海,這是吳大用的想法。
吳大用笑呵呵的走了過來,比過年還高興,李奇就沒有見過這麼開心的吳大用吳大隊長,每次見他都是哭窮,要李奇想辦法給他弄錢弄物資。
「山長。」一個聲音卻比吳大用先開口,從吳大用的後頭跑出了梁家富,梁大隊長,這傢伙也一副過年的樣子,笑的那個親切。
李奇見怎麼一個兩個的都象聞到腥味的貓一樣,全鑽了出來,唉,怎麼全像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不就一個小漁村嗎,至於嗎?
他卻不想想,他的屬下不就是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山賊嗎,早幾個月還在過着苦哈哈的日子,這才闊了幾天?而且還是人口急速膨脹,各種物資奇缺,從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閒漢,一下子都是要給幾百上千人當家,這壓力那是一點不比李奇少。
梁家富雖然管的人少一些,但自從打回來大量的魚以來,一下子為書院解決了糧食這一大問題,他在書院裏的地位是直追幾個營長,這地位的提高,讓他無比興奮,這大海就是他的目標,他能不來嗎。
「哦,都來了,那好,那這小山村可就要靠你們倆人了。」李奇眼看送過來的兩個苦力,那是一點都不客氣,誰叫自己是他們上級呢。
現在你們來了,山長我可要休息一下了,我一細胳膊細腿的,給你們這些粗漢跑腿,我容易嗎?
這麼多天來,這小山村的人在李奇的組織下,除了收鹽煉鹽之外,就是建營房了,建磚瓦房不現實,但也不再是建那低矮的棚屋,而是木屋,反正這附近的山頭上有的是原木,或者做其他的材料不行,但建房子那是絕對足夠了,把原木伐下來,就地組建房子,雖然粗糙,卻足夠堅固。
根據不同的需求,規劃好不同的地點,三三五五的房子組合座落在這山岰里,這不書院的人一過來,馬上就可以入住了。
在半山腰,那是李奇暫時的指揮部,也是最大的一個屋子組合,他和他的警衛排就在那裏駐紮。
足夠光亮的屋子裏,擺着一張簡陋之極的會議桌,說是簡陋之極是因為他連平整光滑都沒法做到,而是簡單的用幾塊木板弄了個支架,堅固不倒就算是桌子了,板凳那是真的是板凳,就是幾根木頭支了一塊木板,就算是凳子了。
要說光亮呢,那一定是槓槓的,因為四周就沒有牆壁,就是一些支撐的原木矗立着,相互咬合,組成屋子的骨架,上面弄了個遮風擋雨的屋頂就算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倒也不是李奇他們偷工減料,實在是這南方的房子,主打的就是一個涼爽和通風透氣,保暖?那到冷了再說,抖一下也就過去了。
今天,這小山村里最高層都集合在這裏,李奇要在這裏召開工作佈置會,李奇作為書院的最高決策者,註定不可能在這小山村呆太久,這齣來不知不覺的就一個月過去了,綠水書院的秋收都已經開始了,在這以糧為綱的政策指引下,秋收秋種那是重中之重。
對的,以前的人們秋收之後大多無所事事,但綠水書院不同,還要加一個秋種,也就是說一年 365 天,累不死算球,天天在工作,可沒有北方的貓冬一說。
再說了,就算不種田,那不還有很多的工業生產在那等着嗎?
「兄弟們,這些天來,大家也算是熟悉了,以後的工作,各司其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原來漁村新加入的學員,去書院培訓也好多天,但還沒有這麼快回來。調過來的綠水書院的學員,要發揮主人翁的精神,把這裏當是自己的家一樣經營,向當地的同學學習煮鹽,打魚,駕船。」李奇嚴肅的坐在主位上,像後世的領導一樣作着報告。
「大家要搞好團結,要知道在我們書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先加入的,還是後加入的,我們都是同學,在書院裏,絕不能出現欺負現象,要相互幫助,不管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
「也絕不能因為遠離山寨,就把學習放下了,不管在那裏,你們都代表書院,而書院以學習為生命,沒有學習,就沒有書院,這裏一樣的執行書院本部標準,絕不能打折扣。」
「趙連長,我們走後,這裏就由你負責,你要統一安排好他們的生產,責任重大……」李奇說了很多,重點是對趙仕松連長的工作安排。
會議結束後,李奇一行走在這小山村里,現在黃廣鈿正帶隊參加綠水書院本部的培訓,山村里找了個聯絡員,叫黃恩品,負責山村里舊人的聯絡工作,雖然隨着書院裏人員的大量進入,山村的舊人已經打亂重新整編,但還是要有一個本土人士進行聯絡,有一些事情還是本地人說話管用,有一些情況還是本地人更熟悉。
黃恩品在前面帶路,李奇和吳大用,梁家富一行走在這小山村里。
看着眼前經過了書院梳理重新安排的生產方式,各個小隊按一定的工序各司其職,按照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分工合作,生產效率比起以前的各家各戶單獨生產是提高了不少,這產能也得到了釋放,以前那堆在鹽田裏因人力所限沒辦法及時處理的囟鹽,都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煉出的白花花的食鹽正在分裝入袋。
一批正準備把食鹽裝車運輸的隊員,正在那裏忙着,各種手推車排成了長隊,這運輸隊把食鹽運回書院本部,再按照鹽的價值,從書院裏帶回一定的錢物分發給產鹽的各個小組,這鹽產隊也是按照獨立核算進行,避免吃大鍋飯的現象出現。當然,所有的產業都記在綠水書院的名下,也就是屬於李奇的產業。
產權不清晰可不是好事,綠水書院的一切東西都是李奇這個東家的,但李奇也不可能一個人管理使用,還需要群策群力,綠水寨的人都是這個團體的一員,可以說是一損俱損。
這段時間來,在綠水書院的物資支持下,這小山村子裏的人們,是更加的活力四射,工作積極性比肩從本部調過來的人馬,大有一比高低的架勢,這讓各項生產指標是日日更新,形勢一片大好。
在山岰下,一個小型的造船廠已經成形,土法上馬,對於這些從小就在海邊長大的人們來說,就算沒有圖紙,造一些小船也不是難事,以前是沒有組織,單打獨鬥沒能力造,一旦組織起來,那主觀能動性就發揮出來了。
「山長,現在這些小漁船隻需要上漆,就可以使用了,如果沒有油漆,不上漆也行,只是使用的壽命短一些。」梁家富這個打魚隊長,也是用心了,才沒多長的時間,就把船造出來了,雖然是只能在近海打魚的船,但有船和沒船的區別可大了。
「吳隊長,這油漆能解決嗎?」李奇轉頭問吳大用這個管後勤的。
「有倒是有,但那是準備造大船用的,如果用在這裏,那以後造大船花費太大,可能準備不足啊。」吳大用說道,想了想又補充說:「不過這桐油可以供應一些,還是充足的。」
梁家富一聽大喜,說道:「桐油也行,總比這樣純木板下水強多了。」
「梁隊長要省着點用呢,要不到時你那大船下水,可能這些東西不好找呢!」吳大用說道。
喜歡南明崛起
第 25 章 收了個鹽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