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201章 袁枚:從仕途到文壇的傳奇人生

    一、早年經歷

    枚的早年經歷充滿了勤奮與機遇,奠定了他後來成為文學巨擘的基礎。他出生於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自幼就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才華。在那個時代,讀書是通往仕途的主要途徑,而袁枚的家庭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早早地為他鋪就了求學之路。

    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僅七歲的袁枚便開始了他的私塾教育,師從史玉瓚先生。史玉瓚先生不僅是袁枚的啟蒙老師,更是他日後走上文學道路的重要引路人。在史玉瓚先生的悉心教導下,袁枚不僅掌握了基本的讀書寫字技能,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接觸到了詩詞歌賦等更為高級的文學形式。袁枚天資聰穎,加之勤奮好學,很快就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文學天賦。

    到了12歲時,袁枚已經顯露出不凡的才華。這一年,當時的浙江督學王蘭生(又稱王交河)發現了這位少年的非凡之處,決定將他錄入縣學。這不僅是對他能力的認可,更是他走向更高學術平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袁枚與史玉瓚先生一同成為秀才,這是對他早期努力的一個肯定。

    隨着年齡的增長,袁枚的才華越來越受到關注。15歲時,浙江督學李清植(李安溪)對袁枚的才華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他寄予厚望。這一時期,袁枚不僅繼續深化自己的文學修養,還在其他學科上取得了顯着的進步。他的文章和詩詞逐漸受到了更多人的讚賞,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到了18歲,袁枚得到了浙江總督程元章的賞識。程元章將他推薦到杭州鳳凰山敷文書院深造。敷文書院是當時浙江乃至全國都非常有名的一所書院,能夠進入這裏學習,意味着袁枚的學術水平得到了官方的高度認可。在這裏,袁枚得以接觸到更加廣泛的學問,結識了許多同樣優秀的同學,為他日後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人脈資源。

    19歲時,浙江督學帥念祖(帥蘭皋)注意到了袁枚的卓越才華。儘管當時廩生的名額已經滿了,但帥念祖還是破例將袁枚補為了廩生。廩生是指由政府資助的優秀生員,這一身份不僅為袁枚提供了更多的經濟支持,更是對他學識的一種權威認定。這表明袁枚的才華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足以得到官方的特別關照。

    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20歲的袁枚參加了科試,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參加鄉試的資格。這對於任何一位學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意味着袁枚離實現自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此後,袁枚一步步走向了科舉的更高層次,最終在乾隆四年(1739年)成功考取了進士,開啟了他輝煌的仕途生涯。

    二、坎坷仕宦

    20歲之前,袁枚一直專注於學業,在杭州讀書求學。乾隆元年(1736年),21歲的袁枚決定前往廣西探望在那裏做幕僚的叔父袁鴻,這次旅程成為了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點。

    從杭州到廣西的長途跋涉,袁枚沿途飽覽了各地的名勝古蹟,領略了壯麗的自然風光。這次旅行不僅開闊了他的眼界,還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沿途的景色和歷史遺蹟觸動了袁枚的心靈,他用詩歌記錄下了這段旅程中的所見所聞。這些作品後來收錄進了《小倉山房詩集》,成為他文學創作生涯的起點之一。

    抵達桂林後,袁枚通過叔父的引見,拜謁了當地巡撫金鉷。袁枚以一篇《銅鼓賦》贏得了金鉷的讚賞,金鉷對其才華讚嘆不已,並特意寫奏疏舉薦他參加乾隆元年九月的博學鴻詞考試。這次舉薦極大地提升了袁枚的社會聲譽,為他日後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乾隆三年(1738年),袁枚終於在科舉中取得了突破,中舉之後,他又在次年考取了進士,被授予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的庶常館深造。這標誌着袁枚正式踏入了官場,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然而,袁枚的官場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乾隆七年(1742年),因為散館考試未能取得理想成績,袁枚被外放至地方任職。他先後擔任了沭陽(1743年-1745年)、江寧、上元等地的知縣。儘管如此,袁枚在這些職位上仍盡職盡責,推行法治,不畏強權,表現出色,得到了總督尹繼善的賞識。


    乾隆八年(1743年),袁枚改任溧水知縣。在赴任途中,面對即將到來的新職務,袁枚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他在《途中寄金二質夫》一文中,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的憂慮與無奈。這首詩既體現了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也展示了他面對困境時的堅韌精神。

    乾隆九年(1744年),袁枚29歲時,他還被聘請為江寧的簾官,負責協助主考官批閱江南鄉試的考卷,參與了江南地區舉人的選拔工作。這一職務不僅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學子,也為他在文壇上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三、歸隱隨園

    乾隆十四年(1749年),袁枚的父親去世,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為了照顧母親,袁枚毅然辭去了官職,選擇歸隱田園。這一年,34歲的袁枚在江寧(今南京)購置了一處名為隋氏廢園的地方。這座園子原屬於康熙時期的織造 隋 公 ,但由於長時間無人打理,已經變得破敗不堪。袁枚買下這座廢園後,出於對「隋」字的避諱,將其改為「隨園」。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袁枚對隨園進行了三次改造,每一次都力求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最終將隨園打造成為一個集山水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美麗園林。這裏的每一處景致都經過精心設計,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人雅趣,吸引了眾多詩人學者前來聚會交流。隨園不僅成為了袁枚的居住之所,也成為了一個文化交流的中心。

    袁枚在隨園的生活,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愜意的一段時光。他以養病為由,住進了這座美麗的園林,從此開始了他悠閒的歸隱生活。在這裏,袁枚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無需再受官場的束縛。他如魚得水般自由自在,創作了大量的詩歌,這些作品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讚美。

    歸隱後,袁枚不僅創作了大量表現自我性情的詩篇,還廣納弟子,出資刊刻詩集,成為了乾嘉詩壇上赫赫有名的領袖人物,引領了一代詩風。袁枚先後寫下《隨園記》《隨園後記》《隨園三記》以及《隨園雜興》等作品,生動地描繪了他在隨園中閒適輕鬆的生活狀態,揭示了歸隱後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

    從34歲到82歲去世,袁枚幾乎都在隨園度過。除了最初歸隱的三年後因經濟原因短暫出仕外,他一直生活在隨園之中,讀書、創作、會友、授業、漫遊……在這樣一種平靜清幽的環境中,袁枚追求着一種恬淡、適我的生活情趣。隨園也因此成為了文人雅士賞花觀燈、飲酒賦詩的絕佳場所,名聲大噪。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朝廷詔求遺書,袁枚積極響應,將自己收藏的珍貴書籍整理抄錄,獻給了清廷,並為此作有《散書記》以紀。袁枚收藏的書籍種類繁多,涉及各個領域,其藏書之豐富可見一斑。他為自己藏書所使用的印章包括「道素之門」、「百石山房」、「華里神仙」、「錢塘蘇小是鄉親」、「此間樂」、「子才一閱」、「隨園珍藏圖書」、「小倉山房藏書之印」等,這些都是袁枚藏書文化的見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69歲的袁枚應知端州(今廣東肇慶)的從弟袁樹之邀,前往嶺南。這次旅行,他不僅遊覽了陽朔、桂林、興安、全州等地,還體驗了南方的風土人情,為自己的創作積累了新的素材。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歲的袁枚再次回到他曾任職過的沭陽。當地人民對袁枚的歡迎熱情高漲,各界人士紛紛前來迎接。袁枚深受感動,寫下了《重到沭陽圖記》,表達了他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最終,在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走完了他82年的人生歷程,在南京百步坡安詳離世。

    結語

    儘管袁枚已於1798年離開了人世,但他留下的文化遺產卻歷久彌新。從他倡導的「性靈說」到他豐富多樣的文學作品,袁枚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星,更是跨越時空,啟迪後人的思想者。今天,當我們再次翻開他的着作,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源自靈魂深處的力量與溫度。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相關:    天道天驕  不滅武尊  無敵升級王  百鍊飛升錄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201章 袁枚:從仕途到文壇的傳奇人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9s 4.02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