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10章 莽古爾泰:英勇貝勒與爭議人生

    一、初封貝勒

    萬曆四十年(1612年),莽古爾泰尚處於少年時期,但他已經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軍事才能。這一年,他跟隨其父努爾哈赤征伐海西女真的烏拉部。在這場戰役中,莽古爾泰表現得極為英勇,率領部隊連克烏拉六城,顯示出了他超乎常人的軍事領導能力。面對烏拉貝勒布占泰,莽古爾泰請求渡河追擊,但努爾哈赤考慮到長遠的戰略佈局,對他說:「不要去了!沒有僕從怎麼能做主子?沒有臣民如何做君主?只要削弱他就行了。」努爾哈赤的這番話,既是對莽古爾泰的保護,也是對戰略全局的考量。因此,他們摧毀了烏拉的六城後,轉而向富勒哈河轉移兵馬。次日,莽古爾泰在烏拉河附近建起了一座木城,並留下一千多人駐守。

    到了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努爾哈赤正式建立了後金政權,並封賞有功之臣。在這一系列的封賞中,莽古爾泰被封為和碩貝勒,與代善、阿敏、皇太極並稱為「四大貝勒」。按照年齡排序,莽古爾泰位列第三,因此他也被稱為「三貝勒」。這一時期的四大貝勒共同執掌政權,各自統領不同的旗營,其中莽古爾泰負責統領正藍旗。

    二、隨從作戰

    天命四年(1619年),明朝遼東經略楊鎬指揮四路大軍攻打後金。西路軍由杜松率領六萬人出撫順關,東路軍則由劉綎率領四萬人出寬甸。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莽古爾泰隨從努爾哈赤守衛界藩城,並在薩爾滸的谷口設下伏兵。當明朝軍隊過了一半的時候,後金軍開始反擊。莽古爾泰與貝勒代善等人率領一千餘人的精銳部隊增援吉林崖,合師後金軍主力,對薩爾滸山上的明軍發動猛烈攻擊。明軍在山上設營抵抗,但最終被後金軍擊敗,杜松在此役中陣亡。緊接着,莽古爾泰又隨努爾哈赤回軍擊潰了攻打棟鄂的劉綎。同年八月,莽古爾泰再次隨大軍討伐葉赫,圍困其城池,迫使葉赫貝勒布揚骨及其弟布爾杭古投降,葉赫部隨之被平定。

    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率軍伐明,從懿路、蒲河出發。努爾哈赤命令莽古爾泰帶領部隊驅逐撤退的瀋陽明軍。莽古爾泰率領一百餘精銳騎兵追擊明軍總兵李秉誠和副將趙率教,一直追擊至瀋陽東部的渾河邊才退軍。

    天命六年(1621年),面對鎮江城降將陳良策叛投毛文龍麾下的情況,莽古爾泰偕同貝勒代善將金州的居民遷移到了復州,以確保後方的安全穩定。

    天命十年(1625年),莽古爾泰率軍攻克明朝的重要據點旅順口。同年,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入侵科爾沁部,圍攻克勒珠爾根城。莽古爾泰率兵前往救援,當大軍抵達農安塔時,林丹汗聞風而逃。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討伐內喀爾喀的巴林部。在努爾哈赤命令諸貝勒率兵襲擊錫拉穆楞的行動中,其他貝勒因為長途跋涉感到疲憊而不敢繼續前進。唯有莽古爾泰沒有停下,他獨自率領部隊在夜間渡河發起攻擊,俘獲了大量的人員和物資,為後金軍贏得了巨大的勝利。

    三、天聰時期

    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剛剛即位不久便發起了寧錦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莽古爾泰率軍進攻明朝的廣寧右屯衛,接着又擔任偏師守衛塔山的糧運線,確保了後金軍後勤的暢通無阻。

    天聰三年(1629年),莽古爾泰再次隨從皇太極率領的八旗大軍進攻明朝。貝勒阿巴泰和阿濟格從長城的龍井關突破進入明朝境內,攻打漢兒莊,斬殺了明漢兒莊副將易愛等。莽古爾泰偕同貝勒多爾袞、多鐸作為接應部隊,成功迫使漢兒莊投降。隨後,莽古爾泰又成功勸降了潘家口守備金有光、中軍范明良、蔣進喬。與此同時,皇太極親自率軍攻克了洪山口,並逼近遵化。

    在這一系列攻勢中,莽古爾泰自漢兒莊整合軍隊,擊敗了明總兵趙率教,並生擒其副將臧調元。隨後,莽古爾泰的大軍進軍通州,偵察渡口情況,並逼近明都北京。明朝各地的援軍紛紛趕來救援,集結於廣渠門外。莽古爾泰派遣阿巴泰和阿濟格率領護軍在前方先行,追擊明軍至城壕。他自己則與多鐸殿後,期間恰逢明軍敗退的部隊前來侵犯,莽古爾泰迅速組織反擊並殲滅了這部分明軍。隨後,莽古爾泰跟從皇太極在薊州檢閱了八旗軍,並在那裏大破從山海關趕來的明朝援兵。

    天聰四年(1630年)二月,莽古爾泰率軍攻克了關內的永平府和遵化兩地。在撤退過程中,莽古爾泰遭遇了明軍的阻擊,但他迅速組織部隊進行了反擊,將明軍擊潰。


    四、獲罪遭斥

    天聰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極命令諸貝勒直言時政。莽古爾泰在會議上表示:「審案應當依據供詞來判定是非,我們不敢妄自斷定,只擔心時間久了會懈怠,因此我和各位貝勒大臣都會加倍努力。」

    同年七月,莽古爾泰隨從大軍圍攻大凌河城。正藍旗負責圍困該城的南部,莽古爾泰與他的同母弟弟德格類一同率領巴牙喇部隊作為策應。九月下旬,明朝的總兵吳襄和監軍道張春率領援軍開赴救援,他們在距離大凌河城十五里處駐紮。莽古爾泰隨從皇太極攻擊明軍,並俘虜了張春等人,這場戰役被稱為大凌河之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圍攻大凌河期間的九月十三日,莽古爾泰向皇太極報告說自己的部隊遭受了明軍的重創,並請求將被納入其他部隊的軍隊調回以補充損失。皇太極聽到報告後,質問莽古爾泰:「我聽說你的部隊不服從號令,貽誤了戰機。」莽古爾泰對此非常生氣,反駁說:「並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皇太極臉色一沉,說道:「如果有人誣告你,那應當懲治誣告者;但如果情況屬實,你所率領的部隊怎能沒有過錯?」說完這話,皇太極準備起身離開。這時,莽古爾泰情緒激動地說:「作為大汗,你應該主持公道。我一直尊你為汗,事事順從,你為何偏偏針對我?你是想除掉我嗎?」說着,莽古爾泰手握自己的佩刀,憤怒地看着皇太極。德格類見狀怒斥莽古爾泰的悖逆行為,並動手打了他。莽古爾泰更加憤怒,對德格類出言不遜,並拔刀出鞘,德格類將他推出。大貝勒代善看到這一幕,也指責莽古爾泰:「與其如此悖亂,不如死了算了。」

    皇太極目睹了這一切,沒有說話,也沒有騎馬離開,而是繼續坐在原地處理事務。回到營地後,皇太極怒斥了莽古爾泰當年親手殺害繼妃富察氏以邀寵的行為,並諷刺說:「你就像一個飢餓瘦弱的將死之人,我認為作為大汗,即使再英勇也不能以此自誇,為了安邦治民,應當騎着劣馬,謹慎行事。他卻把我當作庸懦之輩。」說完,皇太極也拔刀起身,並責怪侍衛沒有阻止莽古爾泰在他面前拔刀的行為。

    當晚,莽古爾泰帶着四名隨從來到皇太極的營帳外請罪,聲稱自己是因為空腹喝了四杯酒才做出如此衝動的行為,但皇太極並未原諒他。戰事結束後,皇太極讓代善等諸貝勒商議莽古爾泰的罪行。十月二十三日,諸貝勒報告審議結果,剝奪了莽古爾泰的和碩貝勒爵位,降為多羅貝勒,削減五個牛錄的屬員,並處罰銀一萬兩及甲冑、雕鞍馬十匹、素鞍馬二匹。皇太極同意了這一判決。

    五、中年病亡

    天聰六年(1632年)五月,莽古爾泰隨從大軍進攻察哈爾,林丹汗逃遁。隨後,後金軍隊轉而進攻明朝,襲擊了大同和宣府等地。到了七月,軍隊班師回朝。

    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莽古爾泰突然不能說話,病情急劇惡化。到了十二月初二日(1633年1月11日)上午,他的病情加重。皇太極得知消息後,立即率領諸貝勒前往探望,陪伴了一個時辰。當天下午,莽古爾泰病逝,享年四十六歲。皇太極親自出席了莽古爾泰的喪禮,並在喪禮結束後,深夜三 鼓才離開。他還特意在中門設置了靈堂來祭奠莽古爾泰,痛哭之後才返回皇宮。

    然而,莽古爾泰去世後不久,一場針對他的後事風波隨即爆發。天聰九年(1635年)十二月,莽古爾泰的親妹妹莽古濟格格屬下的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曾經盟誓,企圖危害皇太極,並且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經過調查,皇太極發現了牌印上刻有「大金國皇帝之印」的十六枚牌印,最終以大逆不道之罪追奪了莽古爾泰的爵位。莽古爾泰之子額必倫被處死,其餘的兒子也被廢黜了宗室資格。

    這一事件導致正藍旗建制一度被取消,其屬員被分別編入正黃旗和鑲黃旗,「八旗」暫時變成了「七旗」。不過,不久之後,皇太極又恢復了正藍旗,只是恢復後的正藍旗由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統領。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清朝皇帝康熙下令允許莽古爾泰、德格類等後金時期獲罪宗室的子孫享有紅帶子待遇,這標誌着對這些宗室後裔的一種赦免和認可,同時也表明清朝對於過去的家族恩怨有了更為寬容的態度。

    結語

    莽古爾泰的一生是輝煌與爭議並存的。作為努爾哈赤的重要兒子之一,他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在政治鬥爭中卻未能全身而退。儘管他的結局令人唏噓,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滿洲崛起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後金乃至清朝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相關:    神話版三國  天道天驕  百鍊飛升錄  魔門敗類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10章 莽古爾泰:英勇貝勒與爭議人生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5s 4.05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