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征戰
代善出生於1583年,是努爾哈赤的次子。早在1599年,他就已經參與到努爾哈赤的軍事行動中。這一年,努爾哈赤攻滅哈達部,代善因功被封為貝勒,開始在建州女真的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此後,代善被編入叔父舒爾哈齊所統領的第三固山(旗)下,並且得到了與努爾哈赤相同的四十道敕書,這標誌着他在努爾哈赤心中的重要地位。
1607年,東海女真瓦爾喀部斐優城主策穆特黑決定投奔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派遣舒爾哈齊、長子褚英和次子代善帶領費英東、扈爾漢等人前往迎接。途中遭遇烏雲密佈的天氣,出現神秘的白光現象,舒爾哈齊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想要撤退,但被代善和褚英勸阻。他們認為若此時撤回,將失去努爾哈赤的信任。最終,他們成功接應了斐優城的五百戶瓦爾喀人,並在返回途中遭遇烏拉部的伏擊。
在烏碣岩的戰鬥中,代善與褚英兄弟二人英勇作戰,以布占泰曾被俘的歷史激勵士氣,增強了士兵們的鬥志。在激烈的交戰中,代善親自斬殺了烏拉部主將博克多,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努爾哈赤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高興,分別賜予了褚英和代善「阿爾哈圖圖門」和「古英巴圖魯」的稱號,表彰他們在戰鬥中的傑出貢獻。
同年九月,代善跟隨努爾哈赤進攻並消滅了輝發部,進一步鞏固了建州女真在東北地區的勢力。1609年,由於舒爾哈齊被囚禁,努爾哈赤將其一半的屬民分給了代善,使代善得以獨立領一旗,即後來的紅旗。代善與兄長褚英共同執掌建州女真的政務,被賦予了大量的資源和權力,這表明他們在努爾哈赤心中的地位無人能及。
1613年正月,代善再次隨努爾哈赤出征烏拉部。面對強大的敵人,代善和阿敏等人鼓勵努爾哈赤勇敢迎戰。最終,他們成功擊敗了烏拉部,進一步擴大了建州女真的領土範圍。
1615年八月,努爾哈赤正式確立了八旗制度,代善被指定為繼承人,即「太子」。努爾哈赤還特別立下遺囑,指示在他去世後,要將遺孀和幼子交給代善照料。這不僅體現了努爾哈赤對代善的信任,也顯示了代善在建州女真中的崇高地位。
二、佐父創業
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政權,並設立四大和碩貝勒,代善以其長子身份位列四大貝勒之首。自此,代善不僅成為了努爾哈赤的重要助手,也在後金政權中扮演着關鍵的角色。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宣佈對明朝開戰,率軍兩萬人向撫順發起進攻。途中遭遇大雨,努爾哈赤意圖撤退,但代善力勸道:「我們與明國長久以來維持和平,只因明國無道才興兵討伐。如今到達其境內卻撤回,是要繼續與明國和好,還是要結成仇敵?我們的軍隊已經遠道而來,還能隱瞞嗎?雖然下雨,我們的軍士都備有雨衣,弓箭也有防雨措施,不必擔心打濕。而且這場雨會讓明人產生懈怠之心,正是出其不意的好時機。」努爾哈赤聽從了代善的意見,奇襲旅順,取得了勝利。
隨後,代善得知明朝總兵張承蔭等率萬人來追擊,準備與四貝勒皇太極一同迎戰。努爾哈赤起初認為沒有必要,但代善堅持認為:「如果我們默默地撤回,明軍必然會認為我們害怕不敢作戰。」最終,在明軍撤退之時,代善和皇太極率軍追擊,取得了勝利,張承蔭等明軍將領被殺,僅有三百人逃脫。
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明朝發動四路大軍進剿努爾哈赤。代善率軍迎戰孤軍深入的西路明軍,該路明軍由杜松率領,有兩萬駐紮在薩爾滸山,杜松本人則率一萬明軍進攻界凡城。代善原本計劃右翼四旗攻吉林崖,另外四旗監視薩爾滸山,但努爾哈赤調整了策略,先集中六旗兵力殲滅薩爾滸山的明軍,然後再集結八旗兵力攻擊吉林崖的明軍。在代善的指揮下,後金軍大獲全勝,斬殺了杜松等明軍將領。
隨後,代善又在尚間崖和斐芬山同北路明軍馬林所率的軍隊激戰,將其擊潰,並擊殺明將潘宗顏等。最後,代善與皇太極在阿布達里岡迎戰劉綎所率的東路明軍,再次大獲全勝。隨後,代善在瓦爾喀什之野與阿敏會合,再次擊敗明軍,斬殺劉綎等將領。緊接着,他又在富察之野擊敗朝鮮軍,迫使朝鮮將領姜弘立投降。
在整個薩爾滸之戰中,代善始終擔任副統帥的角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戰略建議,為後金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年,代善還隨努爾哈赤攻克鐵嶺,擊敗並擒獲了前來支援明朝的蒙古內喀爾喀台吉宰賽等人,並最終滅掉了葉赫部。
三、被廢太子
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代善的家庭問題開始影響到他在努爾哈赤心中的地位。由於代善偏愛繼妻納喇氏,並虐待原配李佳氏所生的兒子,導致兒子碩託離家出走,甚至傳言他已經叛逃到明朝。代善五次、六次請求努爾哈赤,表示如果兒子真的叛逃,願意親手處決他,並願意殺掉繼妻以示清白。努爾哈赤調查後並未發現實據,因此沒有追究碩託的責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努爾哈赤隨後注意到代善給兒子岳託和碩託的部眾條件較差,決定讓他們與濟爾哈朗的部眾交換。當努爾哈赤詢問代善為何給予兒子如此待遇時,代善聲稱兒子碩託與自己的妾室有私情,並提供了證人喀勒珠。努爾哈赤斥責代善聽信繼妻而虐待兒子,並下令審問喀勒珠。結果,喀勒珠承認了誣陷碩託的事實。
努爾哈赤嚴厲批評了代善偏聽偏信的行為,並公開宣佈:「欲全殺親子、諸弟之人,哪有資格當一國之君,執掌大政!」隨即廢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並剝奪了他管理的部眾。九月二十八日,代善親手殺害了繼妻納喇氏,以此向努爾哈赤請罪。努爾哈赤隨後命令代善與諸貝勒各自立誓,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同治理國家的新體制。
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位貝勒開始輪流負責政務,地位降至與其他三位貝勒平等。同年三月,代善隨努爾哈赤征伐明朝,攻佔了瀋陽、遼陽等地。同年七月,明將毛文龍襲擊鎮江堡,努爾哈赤為了應對沿海局勢,命令皇太極和阿敏遷移鎮江居民到內地,而代善則負責遷移金州居民到復州。
努爾哈赤私下詢問從弟阿敦關於繼承人的看法時,阿敦暗示皇太極是最合適的人選。得知此事後,代善對皇太極產生了怨恨。阿敦還告訴代善,皇太極、莽古爾泰和阿濟格有意陷害他,這使得代善更加警惕。代善向努爾哈赤哭訴此事,努爾哈赤召見了皇太極、莽古爾泰和阿濟格,但他們均予以否認。努爾哈赤最終於九月十八日以挑撥離間、損害國政為由,判處阿敦監禁。經過這一系列事件後,努爾哈赤決定不再指定接班人,下一任汗位將由八和碩貝勒共同選舉產生。自此,代善的地位明顯下降,他所掌管的鑲紅旗也被分給了長子岳託,自己僅保留正紅旗的領導權。
四、擁戴四弟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汗位空缺近二十日。按照努爾哈赤生前的規定,應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嗣君。當時,代善和皇太極是最有可能的候選人,但雙方僵持不下。五年前的阿敦事件中,代善與皇太極的關係一度緊張,幾乎水火不容。
努爾哈赤去世後,代善的長子岳託和三子薩哈璘向代善建議:「國不可一日無君,應當儘快確定新的領導者。四貝勒(皇太極)才德出眾,深受先帝的信任,大家都願意擁戴他,應該讓他儘快繼位。」在諸貝勒大臣會議上,代善首先提議擁戴皇太極,其他貝勒也紛紛表示贊同。因此,皇太極順利即位為汗,並與其他三大貝勒並坐。
代善在皇太極即位後重新活躍起來。當年十月,他掛帥出征蒙古扎魯特部,殺貝勒鄂爾寨圖,並生擒貝勒巴克等十四人。十一月四日,代善凱旋迴師,皇太極親自帶領諸貝勒大臣到鐵嶺樊河迎接。
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代善隨皇太極出征錦州、寧遠。當皇太極打算迎戰寧遠城外的明軍滿桂部隊時,代善與其他兩大貝勒極力反對,但皇太極為了洗刷父親在寧遠戰敗的恥辱,堅持作戰,結果後金軍損失慘重,被迫撤軍。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決定西征明朝。當行至喀喇沁的青城時,代善與莽古爾泰以過於冒險為由反對攻明,但代善之子岳託帶頭支持皇太極,最終代善和其他貝勒被迫服從。隨後,代善緊跟皇太極,一路進至北京城下,於德勝門外擊敗滿桂所率明軍,並在永定門外擊敗明軍,殺死明侍郎劉之綸。第二年二月,代善隨皇太極出塞返回瀋陽。
天聰五年(1631年)八月,代善參與了大凌河之戰,並取得勝利。在此期間,莽古爾泰在皇太極面前表現出不敬的態度,甚至露出刀刃。凱旋瀋陽後不久,莽古爾泰被褫奪和碩貝勒之位。同年,皇太極通過禮部參政李伯龍的奏請,解決了並坐的問題,代善順勢發言表示願意讓皇太極獨坐,自己和莽古爾泰侍坐於側。從那時起,皇太極在元旦朝賀時獨坐中央,代善則坐在右側的特殊位置,成為定製。
五、屢遭敲打
代善雖然表面上順從皇太極,但隨着皇太極逐漸鞏固自己的權力,兄弟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天聰九年(1635年)七月,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歸順後金,皇太極安排代善娶林丹汗的大福晉娜木鐘。代善拒絕了這個安排,表示娜木鐘雖然地位尊貴但沒有足夠的財富,他希望娶另一位大福晉蘇泰太后。然而,蘇泰太后已經被許配給了剛喪偶的濟爾哈朗,皇太極多次派人勸說代善娶娜木鐘,但代善最終沒有接受。娜木鐘最終成為皇太極的妃子(懿靖大貴妃)。
同年九月,皇太極將林丹汗的另一位遺孀伯奇福晉賜給了豪格。豪格的妻子是皇太極姐姐莽古濟的女兒,這讓莽古濟感到不滿。當莽古濟經過代善營地時,代善邀請她入內,並設宴款待,贈送財物,並派馬送她回去。這件事被皇太極知曉後引發了極大的憤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十五日,皇太極召集諸貝勒大臣會議,公開指責代善輕視君主,並列舉了一系列代善的罪狀:在征伐明朝時違背眾貝勒意願欲中途撤軍,在征察哈爾時也表現出類似的固執態度;賞罰不公,偏袒本旗;喜歡皇太極厭惡的人,討厭皇太極喜歡的人,這些都是在離間君臣關係。皇太極命諸貝勒、大臣審議代善的罪行,他們最終提出了四條罪狀,並建議處罰代善。皇太極只處罰了銀兩、馬匹和甲冑。這是代善第一次受到皇太極的敲打。
同年晚些時候,皇太極命令諸貝勒各自發誓修身,但他認為代善年事已高,只有幾年的壽命,不應該寫誓言。代善堅持要寫下誓言,最終寫下了一篇效忠皇太極的誓言。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五日,代善帶領眾貝勒大臣向皇太極勸進。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元崇德,建國號大清。四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冊封代善為和碩禮親王。同年十二月,代善隨皇太極出征朝鮮。
崇德二年(1637年)六月二十七日,從朝鮮凱旋後,皇太極命令追論征朝鮮時諸王大臣違反軍紀的行為。法司給代善定了六條罪狀,並建議處罰。最終,皇太極赦免了代善及其他犯法的諸王。
同年七月五日,皇太極再次公開批評代善,指出自己對代善極為敬愛,但代善的行為多有錯謬。皇太極舉出了代善的一些過於卑微的行為,如無端鞭打自己的兒子瓦克達,徒步從泥濘中返回,親自牽馬和帶坐墊而不是攜帶侍從來見自己等,認為這是代善在表達對皇太極的不滿。皇太極告誡代善必須正身行義、優禮僚友、撫育降人、善治器械以輔助君主。這次事件是代善第二次受到皇太極的敲打。
崇德三年(1638年)二月,皇太極親征喀爾喀,代善與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留守盛京,並監築遼陽都爾鼻城。此後,代善不再隨軍出征,而是留在盛京。皇太極征喀爾喀返回途中,代善部下的覺善曾挖苦說「何不將御馬用轎抬去」,這一言論受到檢舉。濟爾哈朗不僅要求處死覺善,還請求革除禮親王的爵位,沒收所屬人員。然而,皇太極都予以赦免。
年底,代善自我檢舉「失誤朝賀」之罪,並接受了審理,最終皇太極赦免了他的罪行。
六、晚年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代善聽聞兩個兒子岳託和瑪瞻在入侵明朝的行動中身亡的消息,極為悲痛,甚至在騎馬時跌落下來。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代善在騎馬射獐子時意外跌倒,傷到了腳。皇太極親自為代善包紮傷口,並用金杯賜酒,表達深切關懷。儘管皇太極對代善表現出溫情的一面,但這並沒有改變代善在崇德後期「常時朝政老不預知」的失勢狀態。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極突然病逝,由於沒有立儲君,諸王之間爆發了爭奪皇位的鬥爭。八月十四日,在代善的主持下,諸王舉行會議。兩黃旗的士兵手持弓箭環繞宮殿,要求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代善最初提議立豪格,但豪格謙讓表示自己「福小德薄,非所堪當」。隨後,阿濟格和多鐸主張立多爾袞為帝,多爾袞拒絕,多鐸又提議立代善或者多爾袞。代善表示:「如果睿親王願意,這是國家之福,否則應當立皇子。我年紀已大,怎麼能勝任呢?」說完便離開了會場。最終,濟爾哈朗和多爾袞決定立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即順治帝)為帝。代善帶領諸王、大臣誓告天地,效忠新君。然而,這個折中方案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八月十五日,代善的兒子碩託和他的孫子阿達禮向代善表達了對新君主的不滿,認為立一個年幼的孩子為帝將帶來不確定的未來,並催促代善採取行動。代善斥責他們說:「既然我們已經立下誓言,你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不要再有其他想法!」第二天,碩託和阿達禮再次來找代善,告訴他眾人已經決定立多爾袞為帝,詢問代善為何保持沉默。代善憤怒地回應:「為什麼你還要說這種胡話?災禍即將來臨,你隨意行事吧!」隨後,代善向多爾袞告發了碩託和阿達禮的言行,導致他們被處死。
順治年間,雖然代善享有無需對皇帝跪拜的禮遇,但他在政治上仍然被邊緣化。他隨清軍入關,並住進了明朝外戚周奎的舊宅(禮王府)。順治五年(1648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去世,享年六十六歲。按照新規定,親王去世應給予五千兩白銀,但攝政王多爾袞因為代善的功績,破例給予了他一萬兩白銀作為喪葬費用。康熙十年(1671年),代善被追諡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被追祀於盛京賢王祠。
結語
愛新覺羅·代善的一生,不僅是一部個人奮鬥史,更是清朝初期歷史的縮影。他的經歷見證了滿洲社會從部落聯盟到統一國家的轉變,以及滿洲人如何逐步征服明朝、建立清朝的過程。作為一位傑出的將領和政治家,代善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國歷史上。
喜歡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53s 4.045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