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末年的戰爭中,秦朝守衛西北和北方邊境的部隊,為了自保一部分打着外族旗號自立為王;一部分直接投靠匈奴等境外強敵,隨着秦朝的垮台,秦朝貴族、朝廷的官員、知識精英和工匠大批逃難到境外,他們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新疆地區和中亞地區,因為那裏通過河西走廊就能到達,同時那裏生活着大量的華夏族,有發達農業、村莊和城市。
在古代中國,宗教、思想、文化和技術等都嚴格控制在統治階級手裏,由朝廷的宗教法師、文官、學者、科技專員和工匠等人員控制着,法師主管國家宗教教義頒佈和解釋,主持國家的宗教儀式及活動,指導和約束民間的宗教儀式及活動。
文官協助皇帝編制國家的管理機構及管理系統等管理國家的各項事務和事業,制定國家法律,建立國家司法系統執行法律,建立國家監察系統監督司法,監督朝廷官員的執法情況。
科技專員主管建立國家地理坐標及土地丈量,繪製國家地理地圖及人口資源分佈地圖,主管天文觀察,計算天文曆法,頒佈國家曆法和時間標準,指導國家農業等產業及事業的日常運作,制定國家和民間在長度、面積、重量等方面的計量單位、計量標準和操作規範,主管國家度量衡器具製造、管理及監督系統的建設,主管數學(建立基本數論、計算未知數、無法實測數等抽象數)、物理(製造業進行各種材料力學等物理性能的測試)、化學(對現有材料進行防蟲、防磨損、防變質、防腐蝕等化學防護測試,通過材料及礦物混合、溶劑溶解和焙燒等化學反應過程尋找新材料)等基礎科學研究和成果頒佈;主管朝廷所需的武器、車輛、艦船等國防及重要民用裝備及設備製造、技術儲備和技術升級,主管軍事、朝廷、民用等建築及建築材料的製造技術及規範,主管各種生產及生活的材料、物資、工具、用品和用具等方面的製造技術及規範。
朝廷主管和聘請的工匠及工匠隊伍負責按照國家技術標準和驗收規範,製造國家、朝廷和民間需要的各種設施、裝備、工具、用具、用品、材料和物資等。
治理國家策略及典章制度、地理資料及數據、天文觀察及曆法計算等三大核心技術和內容屬於國家最高機密,由皇帝及朝廷內閣嚴格管理,其他朝廷官員和非主管技術專員不能閱讀、學習、知會和掌握,否則被殺頭和滅族;朝廷管理的其他技術內容、標準和規範也只能由主管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掌握,其他人不能窺視,否則也要殺頭和滅族。而這些專業技術和製造工藝,都由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進行世襲傳承,朝廷對傳承譜系進行登記註冊。
因此,國家文化、技術和文明全部控制朝廷官員、技術主管、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的手裏,如果這些人沒有攜帶典籍及技術文件投奔國外,外國人絕對不知道國家治理、地理、天文和立法,以及軍事、經濟、社會等涉及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興旺發達的各種專業技術和知識。
但是秦朝滅亡後,由於秦朝朝廷官員、技術主管、技術專員、工匠領袖和專業工匠的大規模集體外逃投靠敵人,使匈奴及那些與華夏關係緊密境外割據勢力獲得幫助,境外勢力在國家治理、軍事、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使匈奴等敵對勢力在很短的時間具有與漢朝抗爭的能力。漢朝在建國初期,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對匈奴用兵,他險些被匈奴大首領冒頓擒殺,漢軍險些被團滅,由此可見匈奴當時勢力的強大和可怕。
漢朝在國家制度和治理方面基本上繼承秦朝的方式,但是為了克服秦朝朝廷和衙門過度專制的問題,漢朝將改良過的分封制融入了秦朝的制度體系之中。這種分封制使漢朝內部形成了很多有能力與朝廷抗衡的宗族勢力、貴族勢力、門閥和軍閥,從而導致國家稅賦收入不暢,國弱民強,皇帝和朝廷的威望蕩然無存,他們對國家操控力也日益下降,最終導致國家內亂,國家無法應對外來入侵。
由於西漢末期,朝廷國庫空虛,國家運轉難以開展,因此朝廷和地方衙門對人民進行強征暴斂,導致很多農戶和工商戶破產,整個社會瀰漫着絕望的不安氣氛。
為了解決國家困局,剷除地方勢力,恢復國家經濟和民生,重振國家,朝廷輔政大臣王莽,在公元9年,廢西漢末代皇帝孺子嬰,王莽自行稱帝,改國號為新,史稱新朝。
新朝開國後,馬上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它推行土地國有化,一切地方勢力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由國家根據土地資源狀態,決定土地使用,將適合農業耕種土地分給農民進行耕種,並向國家上繳稅賦,適合發展住宅區和工商區的土地由國家統一規劃建設,進行統一出租,租金收歸國庫;廢除舊貨幣,發行新貨幣,將社會上流通貨幣鑄幣權收歸國有,設立國家錢莊,負責收儲社會上的閒散資金,負責對社會工商業發放貸款,民間個人和組織不能儲備貨幣和放貸;通過國家官制改革和從新劃分國家行政區域,剷除和削弱舊官僚和舊勢力。
從當代的社會理論分析,王莽推行的社會改革是對中國遠古聖賢「天下為公」社會理想的一次偉大實踐,也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改革,王莽的改革思想及社會實踐,對後世中國和世界產生非常深刻影響。
新朝改革過去一千多年後,西方社會興起了社會主義思潮和革命,同時西方學者將他們的紀元元年定在王莽稱帝改革之前的漢朝平帝元年!這難道只是一樣巧合嗎?!我們認為當時這些西方學者肯定認真閱讀並理解了王莽事跡和改革,他們對王莽思想和實踐肯定推崇倍加!
由於這次改革相當於一次革命,它是要將斷絕舊勢力的經濟命脈,將舊勢力連根拔起!因此,沒有充分社會思想和輿論準備,沒有強有力組織和國家力量參與,這次社會改革不可能成功。
新朝改革開始後,漢朝舊勢力利用各種明暗手段抵制和破壞改革,使剛剛建立的新朝陷入巨大的社會動盪之中,漢朝舊勢力利用封建宗法制度的道德武器,指責王莽篡位害主大逆不道,並將社會動盪責任推到王莽頭上。舊勢力為了逃脫被剷除的命運,他們出謀出資組建綠林軍等地方武裝,在全國各地發動武裝起義,消滅新朝。
經過15年血腥的殘酷鬥爭,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新朝首都長安殺死王莽,那年王莽69歲,新朝就此慘然落幕。隨後,綠林軍首領劉秀,號稱漢朝正統苗裔,恢復漢朝,史稱東漢。
東漢建立後,將首都從陝西長安搬到河南洛陽,在國家治理制度和體制上全盤照搬照抄西漢。由於國弱民強、國庫空虛、皇權被架空等問題沒有得到絲毫解決,因此,東漢經歷一百多年的統治後,國家又陷入混亂和動盪之中,農戶和工商戶普遍破產,官吏、貴族、門閥、豪紳等社會勢力囤積社會財富,他們橫行天下,魚肉百姓。
為了解決嚴酷的社會問題,開闢社會發展的新道路,民間許多修行道教,有濟世救民志向的仁人志士,在民間組織社團,推行各種自覺自救的社會改革。
公元168年至171年即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張角夥同他的同胞兄弟張寶、張梁,創立太平道,他們三人都信奉黃老道,黃老道是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前身。
東漢末年張家兄弟三人在創立太平道這個宗教組織之前,他們系統學習了《太平經》,以及當時流行於世的原始的黃老思想。他們得道後,把這種思想化為太平道的教義,並廣泛向信徒們宣傳。太平道的教義宣稱在天上有鬼神監視人們的行為,並根據人們行為的善惡來增加或減少他們的壽命,要求人們多行善事,少做壞事。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張角的太平道發展到中國的許多地方,教徒人數達到了幾十萬。
有組織和隊伍後,張角自立為太平道教主,並教主身份佈道和領導太平道,據歷史記載,他佈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給人治病和消災來擴大太平道的影響。
張角還自稱「大賢良師」,宣稱自己是先覺者,大眾覺悟引領者。張角為太平道建立嚴密組織網絡,他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這個組織網絡高效運作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太平道組織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他們通過秘密活動,躲過朝廷和官府監管。
隨着東漢社會腐敗日益嚴重,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太平道組織建設到位後,張角馬上領導太平道起義,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企圖一舉推翻東漢王朝。
由於東漢朝廷仍然具有平叛力量,隨後起義軍被殘酷鎮壓,從此太平道在中國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在太平道創立及活動時代,還活動着一個以天下為公為己任,創建平等自由社會為宗旨的宗教組織即五斗米教,又稱正一教和天師道。
東漢永和六年即公元141年,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道陵著作道書24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入道者,須納五斗米,因此稱該道為「五斗米道」。
東漢漢安元年即公元142年年,張道陵託言太上老君親降,授「三天正法」,命其為「天師」;同年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經」,命其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又託言太上老君於漢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區機構):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囑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
隨後,張道陵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進而組織內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從這時起,道教開始有了正規教團組織「正一盟威道」,後世也稱之為「天師道」。
張道陵去世後,他的孫子張魯在曹操遠征巴蜀時受其官職封賞,並讓張魯跟隨自己到了內地,曹操將張魯和天師道徒幾萬戶安置於長安、洛陽、鄴城等地。隨後,天師道始在中國內地傳播,漢朝很多貴族加入天師道,如王羲之,祖輩從漢魏之際即信仰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第一個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成功建立和運作公有制和太平社會的宗教組織。隨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深刻影響中國社會的發展,同時它們走出國門,跟隨中國西遷的人民,影響西方社會的發展。一筆閣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4s 3.9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