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維沒有回答張四教的問,卻在這時只盯着張居正所居的首輔官邸,道:
「紫禁城乘肩輿,又能居台階最高之官邸,得是多志得意滿?」
「兄長早晚也能如此!」
張四教言道。
張四維沉下臉來:「那得先廢了樞密院再說!」
接着,張四維接着就又道:「只是不知道這一切是不是天子之意,而他張居正明是權臣,實則是在為天子壓制百僚?!」
「因為,沒誰會真的願意,讓天子真的再次兵強馬壯起來!」
張四教道:「不是說,是因為不想大的倭亂與庚戌之變再次發生嗎?」
「呵,倭亂與庚戌之變對我們這些大族人家來說有什麼要緊?!」
「哪怕是亡國,也不過是易姓改號而已,這天下無論是哪家為主,還得是靠士大夫替治理。」
張四維在自己弟弟張四教面前說的倒是比較直白,又因是在室外,能看清有沒有人靠近,也就更加沒忌憚,而說着就又道:
「不過也難說,張江陵、方嘉魚、王陽城這些人,或許是真的信了《左傳》裏的話。」
「那兄長也沒必要想太多。」
「無論是不是出自天子授意,現在這張江陵是真的不能讓其繼續掌權了,哪怕是真屬於天子之意呢,也得倒了張後,才能看清楚,這背後操權的是太后,還是天子本人,或者是司禮監大榼。」
張四教言道。
張四維頷首:「你沒說錯,只是倒張就得先讓其臭名遠揚,村婦小兒皆知其惡!」
接着,張四維就對自己弟弟說:「你回揚州後,把今日你看到的,記得花錢僱人把這事傳出去,就說連堂堂樞密使都為張家走犬,軍機大事不先奏天子而先奏江陵,這天下到底是張家的還是朱家的。」
自明孝宗從戶部尚書葉淇之請,將納糧開中改為納銀開中後,大量鹽商就開始內遷。
因為鹽商不用再在邊鎮搞商屯,以能就近產糧食,且換得鹽引,然後再南下換鹽,而是直接內遷至產鹽的揚州一帶,在戶部納銀換得鹽引後,就可以直接在揚州換鹽。
張四維的家族也因此早就開始有族人內遷,其弟張四教這一房就已先遷去揚州,且成了揚州的大鹽商。
……
「許多人將來都是必須要保住的。」
乾清宮。
朱翊鈞看着眼前寫滿名姓的屏風,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
樞密院發生的事,他已經知道,乃至方逢時被顧憲成、李三才、魏允中三人攔住的事,他也清楚。
錦衣衛的探子與細作已經這些人說的話都告知給了他。
還是那句話,萬曆新政在財稅上的改革,讓朱翊鈞這個皇帝有了足夠的經費,去加強錦衣衛的情報工作。
朱翊鈞也就因此知道更多的事。
哪怕他,現在還只是居於深宮之中。
現實就是如此,任何事都得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上,當錢給的足,錦衣衛辦事也自然更認真。
忠義這些道德,也只能是讓人在經濟得到保障後,更願意選擇的東西而已。
對於錦衣衛而言,也是一樣。
皇帝銀子和權貴官紳暗中給的賄賂相比,前者自然更乾淨也更安全,也自然更願意拿皇帝的銀子,為皇帝辦事。
但如果皇帝不給足銀子,他們為了生活,也只能為權貴官紳幹活了,能不幫着暗害皇帝都算是有底線了。
朱翊鈞則也因此,更加深入地看見了,大明為何會在萬曆之後,不到三十年就迅速出現兩京先後淪陷,河山最終為建奴所據的結局。
在朱翊鈞看來,可以說,此時的大明朝堂就已經出現了將來那種結局的端倪。
而這裏面,他這個皇帝的選擇,會起着很大的決定性作用。
所以,朱翊鈞才會越發自內心地很想保住一些人,而不只是情感上的衝動。
朱翊鈞在瞅了一眼屏風,而自言自語地說了這麼一句話後,張宏就走了來,請他上輦去文華殿。
朱翊鈞便起步上了輦,且往文華殿而來。
時下已是萬曆八年的四月。
人間芳菲將盡,整個世界越發蒼翠,驕陽也漸漸熾熱起來。
朱翊鈞此時就眯眼看着已耀眼奪目的初晨陽光,坐在了文華殿的御座上,開始聽講。
講讀的文臣,從他臉上看不出半點的慍怒或竊喜之神色。
朱翊鈞自己也把目光瞥向了站在張居正身旁的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這些人,乃至余有丁、王家屏、沈一貫這些人。
而待講讀講述,朱翊鈞單獨宣見張居正時,才開口對張居正道:「給事中謝杰封駁了詔旨,罷職就算了,還是外遷吧,以示朕的寬仁,不能因言官按制封駁,就予以重懲,而有不令言官直言之嫌。」
張居正喜形於色起來,忙拱手作揖道:「陛下仁德可追堯舜!先帝在天有靈,亦當欣慰!」
朱翊鈞只是淡淡一笑,他就知道,張居正會因為自己這麼說而高興。
因為,自己這位先生,是寧自己將來被人唾罵誤解,也要致君於堯舜,讓君父做仁德天子的。
本質上,張居正也是文官士大夫,所堅持的理想,也只是一個傳統儒生的處世理想而已。
「但這謝杰不知是愚頑迂闊,還是暗藏心計;」
「若是前者,他自然不適宜為一方父母的,易被胥吏操縱;」
「若是後者,殺亦不足惜!只是殺之要有理由,故即便如此,現在也不能殺;但若他真是這種人,外放為官只怕會斂財肥己,如此,他雖名利雙收,苦的卻是他治下的一方百姓。」
朱翊鈞這時又說了起來。
張居正聽後又是一愣。
起居注的王家屏也是一愣。
張居正則在這時,不得不主動問:「那將他如何外遷,還請陛下明示!」
「伱們知道的,朕心裏一直裝的是九州萬方,而不僅僅是京畿或者只是南北兩直!」
「而朕聞,福建東面有島名曰東番,自古便就是我漢家領地,所以朕想着僅設一澎湖巡檢司在那裏還不夠,當設一府,就名為東澎府,設一東興泉兵備道,加強管理。」
「就讓這謝杰這個有膽的人任東澎府知府。」
朱翊鈞這時說了起來。
王家屏聽後不由得一驚,且看向了張居正。
張居正則也吃了一驚,忙道:「陛下!東番島漢少夷多,且即便是漢人,在當地也多是亡命之徒,更有野獸惡蛟,何況海上也諸多風險,他一介文臣,手無縛雞之力,不比水師善水而不畏風浪,讓其去治理東番,恐難成事啊!」
「人都是歷練出來的,這算是朕給他一個機會,讓朕看看,他到底只是質蠢還是心奸。」
「無論是哪種結果,只要他歷練的好,對他個人是好事,對朝廷也是好事,朕自也不會因他曾經的魯莽而不容他,自還會用他。」
朱翊鈞這時回了起來,且又道:「難道先生就放心讓內陸一府百姓去做他歷練的本錢,讓一府百姓可能被他禍害?」
「我們改制已經不僅僅是要富國強兵,還要惠民,不能不考慮到百姓的感受。」
「也總不能因為擔心他為官不行,會禍害一方百姓,就要朕不施仁政,壞了言官按制封駁不宜重懲的例吧?」
「難道先生願意如此?」
「何況,他謝杰到底是天子門生,進士出身,又是敢言的,朕也不能就這麼將他棄之不用。」
「自己的臣子嘛,朕作為君父,該拯救一下還是要拯救一下的。」
「無論如何,讓他去拿東番島的亡命之徒與夷民歷練,總比拿內陸交稅耕作之百姓歷練要強,出了事,發生了民變,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禍患。」
張居正聽後忙口稱遵旨,沒再說什麼。
畢竟皇帝要歷練大臣,他也的確不好不讓皇帝歷練,阻斷人進步的機會。
哪怕他知道謝杰此去九死一生,是皇帝在變相殺人。
但他也無法拿的出任何正當的理由為謝杰開脫。
何況,他本身也不喜歡謝杰,這樣也利于震懾反對改革的人,利於他們這些執政公卿推行改革。
所以,張居正對於朱翊鈞的陽謀,也只能遵從。
朱翊鈞知道張居正作為文官,對於在規則內搞事情的文官還是會留些情面,比如歷史上哪怕反對他奪情的,他也沒有將這些人貶得太遠。
如歷史上,鄒元標也只是流放至這個時代已經被開發過,設布政司,而沒不太蠻荒的貴州。
劉台更是只被流放到遼東而已。
吳中興、趙用賢這些更是在歷史上只是罷官,沒有被流放。
但朱翊鈞不一樣,他是寧肯不講情面,也要把這些反對新政的文官放遠一點,讓他們創造一些開荒的價值。
畢竟文人士大夫開荒的效果的確比小民要好得多。
福建沿海那麼多百姓出海,結果上百年也沒幾個人建立起什麼政權,還被遠洋而來的西夷屠了一次又一次。
(本章完)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22s 3.969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