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爵等執政公卿皆面面相覷。
朱翊鈞要建立首輔自薦制度,這無疑讓他們很為難。
而這倒不是他們不想當首輔,只是按照傳統士大夫的觀點看,作為君子,應該是謙虛淡泊的,而以主動求名利為恥的。
雖然幾千年來,大多數人都是在追求名利,但都覺得應該「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認為這才是君子該有的風範,哪有主動求官的道理。
不過,皇帝要這樣,他們也只能接受。
除非他們真的不想做首輔,對權力失去了渴望。
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他們若不是對權力執着,也不會現在還都在朝堂上做事。
何況,他們也不能說自己不想為國謀事,那樣也不是君子所為,畢竟治國平天下也是儒家對傳統士大夫的要求。
所以,王錫爵等就不得不在接下來認真寫奏本請任自己為首輔,而不得不向皇帝明確表示,自己是想當首輔,想要為國做事的,也想做成什麼事的。
這也就意味着,王錫爵等在成為首輔之前,已經向皇帝做出了承諾,承諾一旦成為首輔要達到什麼目標。
而他們向皇帝承諾,等於也向天下人和歷史做出了承諾。
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好再尸位素餐,更不好一邊尸位素餐還一邊把責任全推給皇帝,說是自己被迫成為首輔的,本來自己是沒什麼能力和想法的,哪怕因為皇帝不積極而導致在任期間一事無成也會因此有些壓力,更加地想勸諫皇帝要振作一些。
王錫爵、鄭洛、沈一貫、陳於陛、沈鯉等都寫了請任自己為首輔的章奏。
朱翊鈞也看了他們的章奏。
最終,朱翊鈞還是欽定了王錫爵任首輔。
李成梁因為提前得到了朱翊鈞的暗示,這次也就沒有寫章奏而毛遂自薦。
「朕點卿為首輔,主要是因為卿提出要全球統一貨幣。」
「朕對此深以為然,但也還是想再聽聽卿具體的想法,讓全天下交易只能使用本朝的錢,到底好處在哪兒?」
朱翊鈞說後就看向了王錫爵。
王錫爵則答道:「回稟陛下,若能全天下皆使用大明銀元劵,則陛下乃至後世之君就可以通過肆意借債的方式維繫國運。」
「是嗎?」
朱翊鈞問了一句。
王錫爵回道:「是的,陛下,一般而言,父母借子女的錢,是不用擔心還不上的,也就不算是債,惟獨欠別人的錢,才是債,是需要還的;」
「對於國家而言也是一樣,只要天下皆使用大明銀元劵,就意味着這天下之財富皆由大明銀元劵代表,如此一來,相當於天下的財富皆由大明朝廷產生,大明朝廷便乃天下諸人父母也,天下之人皆大明子女也,所以大明借天下人的錢做事自然也是不用還的,否則大明一旦真亡了國,等於天下人的財富之源不但沒了,反而要一起承擔大明亡國後所不能還清的債。」
朱翊鈞聽後點了點頭:「這也就是說,內債不是債,外債才是債,大明只要做到天下皆使用的是自己的銀元劵,那大明就算借再多的債,也相當於沒有債。」
「陛下聖明!」
「現在無論是移北民南下,還是繼續王化,皆需要大量錢財,這些錢財靠每年的國庫收入提供自然不夠的,只能向全天下人的借,讓能購買大明認購劵的人越來越多,這樣,就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大明亡國。」
王錫爵回道。
朱翊鈞笑道:「卿不愧是太倉富商出身,此策甚好!」
「陛下謬讚!」
王錫爵回了一句。
朱翊鈞則吩咐道:「下道旨意,以後買賣認購劵只認一百元面值的銀元劵。」
「是!」
王錫爵給朱翊鈞承諾的目標是將來他要努力只天下有且只有一種貨幣,而這種貨幣就是大明銀元,且要先實現貨幣上的全球大一統!
作為富商出身的王錫爵很清楚貨幣的重要性,也知道貨幣制度的好壞關係着一個國家的興衰。
所以,王錫爵把自己執政的努力方向放在了錢法方面。
而朱翊鈞也配合了他,先下旨讓朝廷發售認購劵和負責轉售認購劵的機構只認一百元面值的銀元劵。
這意味着紙幣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現在的大明還處於國力的快速上漲期,相當於投資國家的認購劵現在依舊價值可觀,甚至一直處於價格高漲的狀態。
也因此,認購劵一直就不愁賣,只是愁買。
基本上沒有背景和渠道的人,依舊難以通過正常渠道購買到認購劵。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
誰讓有餘財等着投資的大明士民越來越多,而朝廷需要通過發售認購劵而開發的新項目增加速度遠遠跟不上這個速度呢?
所以,當朱翊鈞這樣下旨後,許多想買認購劵投資的國民也就只能聽從安排,去換取銀元劵。
一時間,銀元劵的需求量因此大增。
這讓銀元劵的價值也跟着提升,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換取更多的外來商品。
因而,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接受銀元劵。
連軍隊都開始接受銀元劵作為軍餉。
「這次的軍餉皆變成了銀元劵,官兵們皆很高興,因為有隨軍商賈會直接用比等價銀元還要值錢的白銀來換他們手裏的銀元劵。」
「而也因此,軍中有許多人開始感嘆,紙竟然比真金白銀還值錢了,皆言這是國力提升的體現,且不少官兵因此都不願意再換銀元劵給隨軍商賈。」
達卡。
南昌侯劉綎就在征服恆河下游三角洲臨近後世孟加拉一帶區域的當地封建地主,而於當地達卡城休整期間,因看見許多官兵開心地領了銀元劵後,就騎着馬、持着銃,又去掃蕩散落在恆河平原各處的莫臥兒殘兵後,就向朱翊鈞寫了這樣的密奏,而派人快馬傳回國內給天子看見。
朱翊鈞在看見劉綎的密奏後,不禁嘴角微揚,而回復道:
「軍士們沒有說錯,官兵們接受銀元劵作軍餉,商賈也願意拿真金白銀換軍餉,皆在於他們都看好國家的未來,而國家的未來全在卿等開疆闢土的將士身上,故卿當竭力征討、恩威並濟,多賞少罰,不可疏懶,亦不可冒進,更不可一味殺戮,當重軍紀,使王化更易,為將來移更多民過去,而賦稅錢糧準備。」
隨着官兵開始接受銀元劵作軍餉,也大大減輕了軍隊運輸上的損耗,更進一步避免了軍餉發放過程的腐敗滋生,而使得朱翊鈞可以將節約下來的損耗變成賞銀,而增加了對軍隊的賞賜額度,使軍隊的戰鬥力更加強悍。
當然。
如朱翊鈞在給劉綎的密奏中所回復的那樣,銀元劵這種紙幣能夠越來越受歡迎,本質上是大明帝國越來越強盛,財政收入一直在增加,讓天下人願意投資購買國家的認購劵。
所以,朱翊鈞才讓劉綎要完成好對莫臥兒帝國的征討,為國家帶來更大的外擴利益。
而與此同時,為了真的實現貨幣的全球統一,朱翊鈞這裏還准許王錫爵在任內閣首輔後增加對認購劵的發售。
不但早就開始為興建的兩京鐵路大工程依舊在發行更多認購劵,而向民間募資,還在萬曆三十年的六月,王錫爵成為內閣首輔後沒多久,王錫爵和李成梁就一起上本請得朱翊鈞准許,開啟安東邊牆計劃的修建大工程,且也因此繼續增加認購劵的發售,而向民間借更多的錢。
按照戚繼光和李成梁的設想,是要將北方的人,無論漢夷,都儘量往南邊趕的,北方大多數地區將來只駐軍,最多只在一些大鎮留些漢人。
朱翊鈞對此也是同意的。
而王錫爵因為很想儘快實現貨幣統一,而要實現貨幣統一,必須先讓紙幣得到更大的推廣,所以他在成為首輔後也支持這一戰略,還和李成梁一起商定要在遼東建邊牆。
王錫爵和李成梁的具體想法是先通過建邊牆的方式,把東北的各族民眾都集中起來,因為只要集中起來才好同化和遷徙,而邊牆內的普通百姓也更難往北邊去,同時邊牆還可以作為駐軍的地方。
於是,武清侯李文全也就再次離京北上,開始去東北為大明修建邊牆。
建邊牆就是建長城的意思。
當然,這也不是說建好後,邊牆線就真是大明邊境線了,實際上是大明允許百姓自由遷徙與聚居的線。
按照朱翊鈞的旨意,從瀋陽到咸鏡北道,都要建起邊牆,所以這一帶的漢人和胡人很快就收到了徵募他們務工的消息。
這裏的漢人和胡人一開始倒也不知道朝廷的本意,只發現朝廷給的工錢很不錯,比受當地女真和蒙古貴族僱傭挖人參和狩獵給的工錢都還高,也就一個個都來應徵。
只有當地的女真和蒙古貴族對此頗為不滿,開始來找薊遼總督李化龍要說法。
葉赫部的楊吉努就問着李化龍:「國舅爺把我們的人都招了去,我們明年還怎麼貿易和進貢?」(本章完)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7s 3.987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