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此次來是替自己的兩位學生求情。史浩是國子監祭酒,程宏圖和宋芑都是太學生,算起來也算是史浩的學生。
程宏圖和宋芑這幾日在臨安城大出風頭,少有不認識他們的,他二人被皇城司帶走後,立刻有人將消息遞給史浩,請他援救。
史浩打聽清楚兩人是因為刊行《岳飛傳》東窗事發,這才被皇城司請去喝茶,他萬料不到前些時日在臨安城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岳飛傳》竟是自己的學生所為,立刻換了公服,遞帖子請見皇帝。
不怪史浩如此着緊,實在是為岳飛鳴冤之人都沒落得好下場。當初岳飛下獄,經大理寺審訊,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彥猷認定岳飛無罪,與主審官万俟卨、羅汝楫、周三畏據理力爭,被罷官。宗正卿趙士?以全家百餘口替岳飛擔保,被革職逐出臨安。岳飛蒙冤也引發了民間的同情,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別上書為岳飛申冤,都受到株連,劉允升直接被大理寺處死,智浹、范澄之被流放,都死在了流放地。
五年前,秦檜病死,張孝祥等人上書要求為岳飛昭雪,結果被宰相万俟卨阻止,萬幸的是此次無人死傷。
如今程宏圖和宋芑又替岳飛鳴冤,誰知道皇帝又做何感想?身為祭酒,史浩不願見自己的學生遭遇不測。
誰料想皇帝聽了他的來意,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太學生們年輕氣盛,心懷家國,衝動難免,得了教訓也就是了。」
然後拉着史浩大倒苦水,歷數他這些年以來的艱難和不易。
史浩知道皇帝這是被早朝的事刺激到了,他耐心地寬慰皇帝:「陛下登基之時正是外虜入侵,山河破碎的危難時刻,是陛下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才有了我宋朝子民棲身之地。這麼些年內外交困,都是陛下忍辱負重,艱難經營,百姓們才有了這數十年的安樂日子,這些微臣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天下百姓也必然和微臣一樣感念陛下的恩德!陛下怎可妄自菲薄,他日陛下見到太祖太宗皇帝,大可說一句不負祖宗所託!」
史浩說這話並非純然拍馬屁,他自身出身寒微,是由寡母撫養長大,考取功名後也是從底層官員做起,看人看事都更加實際。
趙構生母微賤,又不得徽宗皇帝寵愛,史浩聽人傳聞,趙構出生後,如果不是禮部提醒,徽宗甚至常常忘記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兒子。
作為一個被邊緣化的皇子,趙構從來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更從來沒有夢想過那個至高無上的位子,他不過是被時勢推着坐上了那個九五之尊的位子,一坐上去面對的就是父兄兩代皇帝給他留下的巨大的爛攤子。
情勢危急,人心複雜難測,一個毫無根基的皇子驟登皇位,能將局勢維持到如今這副模樣實屬不易。
史浩比朝中大多數朝臣都更早意識到當今皇帝並不昏聵,才智甚至比普通人強上許多,但是復國大業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目光堅定,心性堅韌之輩絕難做到,因此他是傾向於同金國和平相處的,這跟有沒有骨氣無關,而是出於現實的考慮。
趙構很少遇到像史浩這樣清醒又明白地支持他與金國「和談」的臣子,竟大起知音之感,君臣二人走出殿外,在石階上隨意坐下,談起了朝政、立儲、宋朝今後的發展,越談越投機。
趙構嘆道:「有卿在朝中,朕安心多了。他日普安郡王為儲君,卿當為王府教授!」
史浩做了那麼多工作,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帝師」,沒想到今日一番肺腑之言,皇帝竟給了他這麼大的驚喜,他趕緊起身正容拜謝道:「浩定不負陛下所託!」
趙構受了史浩的禮,然後拉着他的袖子示意史浩仍在台階上坐下,君臣二人又親熱地說了一陣話。
晚膳時間已過,內侍省押班,也是趙構貼身伺候的大太監王沐恩見皇帝和史浩談興正濃,想到近日皇帝在朝堂上受到的憋屈,他貼心地沒有讓任何人近前來打擾,親自悄悄點燃了殿內一半的燭火,借着月亮的清輝,這君臣二人在台階上一高一低地坐着,就像民間的好友一般暢談、開懷大笑
吳揚托着程宏圖和包芑二人的供述進宮見到的就是這副景象,他極有眼色地等候在台階最底下,直到這君臣二人談話完畢,史浩告辭離開,趙構才招手讓他近前去。
「陛下,刊行禁書《岳飛傳》的人犯已經抓住了,是太學生程宏圖和包芑,據二人供述,《岳飛傳》是他二人一手操持,程宏圖負責文字,包芑負責繪畫,他二人又趁春來胡同的『胡記印坊』老闆回鄉省親之際以高價利誘印坊工人暗裏開工印書,然後趁夜在臨安城各大茶樓、酒肆、勾欄胡同等地散發。如今二犯羈押在皇城司內,下一步該如何處置?請陛下示下!」
吳揚躬身將供狀恭謹地遞到皇帝面前,趙構沒有接,他語氣低沉地說道:「鄂州將士不是為岳飛喊冤嗎?朕明日就擬旨命御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去,好生聽聽他們究竟是如何替岳飛喊冤。至於這兩個太學生押着就押着吧,吃點苦頭也好。你近前來,朕有事要吩咐你——」
吳揚趕忙將供狀收好,正要附耳過去,皇帝突然又擺手道:「罷了,此事我另有安排,你自回去,今日的見聞一個字也不許往外說。」
吳揚趕緊答應道:「是,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管好自己的嘴巴!」
次日,皇帝果然下旨命御史中丞汪澈到鄂州岳飛舊部巡視,接收將士的陳情狀,並好生慰勉安撫。。
隨後,趙構又緊鑼密鼓地分別召見宰執重臣,就建儲一事交換意見,根據皇帝透露的口風,未來的儲君是普安郡王無疑了。
眼看宋朝的立儲一事就要風波底定,臨安城卻突然冒出一首童謠,讓趙構的兩位養子——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在宮門口負荊請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353s 4.018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