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是在這天幕之下,我也要讓世人看到我的存在,看到我的努力與付出!」
王莽心中暗誓,他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這天幕的契機,為自己正名,甚至重新規劃自己的歷史地位。
就在這時,天幕上突然光芒一閃,似乎感應到了王莽的強烈情緒,竟然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
【特別提示:鑑於王莽對歷史進程的深遠影響及其獨特的改革精神,天幕特別增設「歷史改革家」榜單,王莽位列榜首,以表彰其對後世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遠貢獻。】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讓王莽愣住了,他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望着天幕。
片刻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了狂喜之色,仿佛所有的不甘與憤怒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哈哈,看來天不亡我王莽!我雖未能成為千古一帝,但在這歷史改革家的榜單上,我卻是無人能及!」
王莽放聲大笑,聲音中充滿了得意與自豪。
王莽的笑聲迴蕩在空曠的宮殿之中,每一聲都似乎在宣告着他內心的重生與解放。
他緩緩站起身,目光如炬,穿透了時空的壁壘,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被後世誤解與曲解的改革舉措,正在天幕的照耀下逐漸顯現出其真正的價值與光輝。
「世人皆道我篡漢自立,卻不知我之心系蒼生,志在變革。我所行之法,雖有激進之處,卻皆是出於對國家未來的深思熟慮。」
王莽自言自語,聲音中帶着幾分無奈與堅定,「今日,天幕為證,我將不再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我要讓後世之人知曉,我王莽,不僅是權力的爭奪者,更是敢於破局、勇於創新的改革先驅。」
他開始在心中默默規劃,如何利用這「歷史改革家」的身份,將自己的理念與思想傳承下去,影響更多的人。
他想到可以着書立說,詳細闡述自己的改革理念與治國方略,讓後世學者能夠深入研究,理解其背後的深意與苦衷。
同時,他也希望通過教育,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和改革精神的人才,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王莽還決定開放自己的藏書樓,將珍藏的典籍與古籍公之於眾,鼓勵學者們相互探討,共同進步。
他相信,知識的傳播與碰撞,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莽的名字逐漸在民間和學術界傳開,他的改革思想也開始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雖然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依然複雜多面,但「歷史改革家」的稱號無疑為他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也讓人們開始以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角度去審視這位曾經的帝王與改革者。
而王莽,則在天幕的見證下,繼續着他未竟的事業,以另一種方式,書寫着屬於自己的歷史篇章。
...........
天幕上此刻也是繼續盤點道:
【一.身世
劉秀是西漢王朝一位沒落的皇室成員,他的五世祖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子、長沙王劉發。而漢景帝則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也就是說,劉秀是漢高祖的九世孫。
要想探究劉秀與西漢王朝皇室的關係,就要追溯到漢景帝時期的一個傳說。
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程姬的寵妃,程姬有一個名叫唐兒的侍女。
有一次,漢景帝召程姬前來侍寢,但是程姬因為月事而不能侍寢。
於是,她將侍女唐兒打扮了一下,讓唐兒代替她侍寢。
唐兒被漢景帝臨幸了以後,就有了身孕,十個月後就生下了漢景帝的第六個兒子劉發。
劉發的母親唐兒不僅出身低微,也得不到漢景帝的寵愛。
因此,劉發並不受漢景帝的寵愛。公元前155年,漢景帝冊封劉發為長沙王。
但是,由於母親唐兒出身低微且不得寵的原因,劉發的封地不僅很小,而且十分貧瘠。直到後來劉發向漢景帝「哭窮」。
漢景帝才於公元前142年下令將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增加為劉發的封地。至此,奠定了劉發一脈的根基。】
【劉發一共有十六個兒子,雖然,長沙王的爵位由長子劉庸繼承。
但是,由於漢武帝推行「推恩令」,因此,劉發的其他兒子也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爵位和封地。其中,他的第十三子劉買被封為舂陵侯,封在舂陵縣。
公元前45年,時任舂陵侯的劉仁以舂陵地形下濕為理由,向漢元帝上書,請求遷往南陽郡。
最後,漢元帝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劉仁就帶領全族搬遷到了南陽郡蔡陽縣白水鄉,仍然被封為舂陵侯,並將新的封地改名為舂陵鄉。
而原來的舂陵縣則與零陵郡泠道縣合併。
至此,劉買這一脈逐漸在南陽郡紮下了根。
劉買究竟多少個兒子,我們已經不可考察了。
但是,劉買有兩個兒子卻在史書上有名,一個名叫劉雄渠,一個名叫劉外。
劉雄渠是劉買的長子,因此,劉買去世後,他繼承了劉買的爵位,而且,他的兒子正是帶領全族搬遷到南陽郡的劉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劉雄渠還是更始帝劉玄的太爺爺。也就是說,劉玄和劉秀實際上是同族兄弟,都是劉買的後代。
而劉買的另一個兒子劉外則被封為鬱林太守。
「太守」只是官名,而不是爵位。
雖說,太守的職位在西漢時期並不低,但在那個以貴族為根基的時代,爵位仍然要比官職更有意義。
也就是說,劉秀這一脈從劉外開始已經沒有爵位了,也標誌着劉秀這一脈開始走向沒落了。
劉外有個兒子名叫劉回,劉回僅僅只是一個巨鹿都尉。
劉回有一個兒子名叫劉欽,劉欽只是一個濟陽縣令和南頓縣令。
劉欽一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劉演,次子劉仲,三子劉秀。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劉秀是西漢王朝已經沒落的皇室成員。】
所有人都看着天幕。
帝王聊天群里也炸鍋了!
--胡亥:「哈哈哈!這劉秀不會是個私生子吧?這皇室血脈都論到哪兒了!」
..............
大漢!
劉秀看着胡亥在群里胡咧咧,也是忍不住的回懟道:
--劉秀(眼神堅定,語氣中帶着一絲威嚴):「胡亥公子,血脈雖遠,但皇室之根猶在。我劉秀雖非直系皇族,但亦是高祖之後,漢室之裔。血脈之論,不過世俗之見,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志向與行動。」
--劉邦(讚許地):「秀兒言之有理,血脈雖非決定一切,但心中有志,方能成就大事。我劉邦當年亦是微末之中崛起,最終開創大漢基業。你既有此志,定能光復我漢室榮耀。」
--呂雉(點頭):「不錯,血脈雖遠,但若能承繼先祖遺志,勤勉治國,亦能留名青史。劉秀,我且看你如何以布衣之身,重振漢室。」
--項羽(冷哼一聲,但語氣中已少了些不屑):「哼,血脈論英雄,本就是我等武將所不屑。你劉秀若能以實力證明自己,我項羽也佩服你三分。」
--胡亥(臉色尷尬,但仍不甘示弱):「哼,說得好聽,還不是要靠家族餘蔭?若沒那皇室血脈,你劉秀又能如何?」
--秦始皇嬴政(淡然一笑):「胡亥,你此言差矣。血脈雖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能力與品格。我嬴政一統六國,靠的並非單純的血脈之力,而是我秦人的智慧與勇氣。劉秀若能以自身之力,重振漢室,便是他真本事的體現。」
胡亥被眾人反駁得啞口無言,只能悻悻地閉上了嘴。
而天幕上的畫面繼續流轉,講述着劉秀如何在逆境中崛起,一步步走向巔峰的傳奇故事。
劉秀看着天幕,心中充滿了感慨與堅定。
他知道,自己肩負着光復漢室的重任,也明白前路必將充滿艱辛與挑戰。
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將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去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篇章。
..............
喜歡刷原子彈炸倭島,華夏帝王沸騰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92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