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姜星火朱棣最新章節!
「我明白你的顧慮了。」
看着這位來歷莫測的秋先生。
姜星火用手中的銀幣挖了個洞,插在了地面手繪的棋盤上,隨後又草草埋了點土在表面。
「這枚銀幣是稅收,棋盤上的格子是天下的無數個鄉鎮,而稅收紮根於此,皇權無可奈何,『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執行不下去,是也不是?」
「自是如此。」夏原吉點了點頭。
姜星火揉了揉蹲了半天有些發麻的膝蓋,繼續說道。
「那你既然覺得執行不下去,我們不妨來說道說道,什麼叫做政策執行?」
這個問題,問的朱高煦和夏原吉愣了下神。
什麼叫政策執行?
政策執行就叫政策執行啊!
「我先來說一下我理解的『政策執行』的定義和內容,以及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你們聽聽對不對,有沒有道理,如果覺得有道理,我們再繼續討論如何讓『士紳一體納糧』這件事執行下去,怎麼樣?」
姜星火說的很客氣,但兩人自然只能先聽聽再做結論。
說來也新鮮,夏原吉這個在戶部打轉了這麼多年的能臣,如今仔細想想,什麼叫做政策執行,他心裏跟明鏡似地,但要是清清楚楚地想說出口,卻又說不出來。
夏原吉訥於言嗎?
當然不是。
就是說不出來,總結不出來成體系的東西,就跟中國的工匠技藝一樣,會做不會說,沒有體系歸納。
姜星火緩緩說道。
「所謂政策執行,指的就是如朝廷和下面布政使司、縣衙等等,這種政策的執行者,運用各種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資源,通過組建對應的組織機構,採取包括了解釋、實施、服務、宣傳等方式,將『政策觀念』本身的內容,轉變為『現實效果』,使得既定的政策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
當這個完整的定義甩出來的時候,夏原吉方才瞭然地點點頭。
夏原吉也想說的,就是這套意思。
東西誰都懂,誰都會做,但像姜星火這樣給定下標準,做出定義,卻很難。
千萬不要小瞧【下定義】這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覺得:嗨,下個定義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誰不會謅幾句呢?
事實上,近代科學體系的重要一塊地磚,就是【下定義】。
只有通過嚴謹的方式,將各科學體系內的分類學科的所有事物,都用【下定義】的方式進行解釋,才能成體系成系統地培養各個學科的相應人才。
否則,就會又回到了經驗主義式的師徒傳承時代。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說只有靠個人領悟才能學習,靠那種「見心明性」式的學習,永遠培養不出來近代科學體系所需的人才,以及推動近代民族國家崛起所需廣大的產業工人。
姜星火繼續道:「而政策執行的內容,想來跟定義相比,對實踐就會比較有幫助了。」
「政策執行的內容,就是包括了組織準備-人事準備-政策分解-政策實驗-政策宣傳-政策推廣,以及這條流程所需的指揮、溝通、協調等系列活動。」
說罷,姜星火把這幾個詞逐一寫在了地面上。
①組織準備
「什麼是組織準備?」姜星火扭頭問大鬍子。
朱高煦嘗試着答道:「幹什麼事,都得有對應的組織去做?」
「伱說的很不錯。」
姜星火肯定道:「那你們說,收稅這件事,需不需要準備一個專門的組織去做?還是說,讓現在的去做就好了?」
夏原吉答道:「現在中央有戶部統籌收稅,十三布政使司,由承宣布政使主管賦稅。直接管理賦稅的,布政使司下有稅課司,府一級有也有稅課司、稅庫司、河泊所只是到了鄉一級,就需要里甲來督征糧賦了。」
姜星火循循善誘:「也就是說,其實大明是有一套完整的、現有的課稅系統的,只是這套課稅系統觸及不到鄉和鄉以下,所以你才會覺得『士紳一體納糧』執行不下去,對不對?」
夏原吉隱約感覺,姜師似乎已經有了一套極為完整的思路。
而這種感覺,就好像是獵物循着一路誘餌,最終要掉到陷坑裏一樣。
但是夏原吉此時當局者迷,哪怕略有警覺,也只能點頭稱是。
「便是如此,鄉和鄉以下,朝廷只能靠士紳擔任的里甲組織來收稅。」
姜星火復又問道:「那要不要建立一套鄉以下的收稅機構呢?」
「不可能!」
夏原吉幾乎是脫口而出。
任何一個對大明基層治理有過一點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大明的基層,士紳與宗族混雜在一起,盤根錯節,無從理清。
他們的力量是如此地微小,以至於大明的軍隊輕易便能把任意一處摧毀。
就好似.拔毛。
可他們的數量,也太過於龐大了。
那麼,大明能把自己所有的毛都拔掉嗎?
拔掉之後,又該如何抵禦寒冷調節體溫?
拔毛都如此困難,更別說挨個擠開毛孔去植入另一根新的毛髮了。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個縣!
每個縣,都按照地圖上的地域,順時針劃分為數十到上百個「都」,「都」並不是行政單位,僅僅是便於標識的地域劃分,相當於大明縣級地圖裏的一個個小格子。
而大明所謂的「鄉」也不是行政區劃,只是民間自發認同形成的地域概念。
一個縣,大約會有幾個到十幾個鄉,平均值在六到八,很少有超過二十個鄉的特例。
那麼按照每個縣有七個自然鄉來計算。
大明就有九千九百八十九個自然鄉,取整數,約等於一萬個自然鄉。
一萬個自然鄉是什麼概念?
一旦設立對應到某個鄉的具體收稅機構。
那麼這個鄉級收稅機構哪怕只設置四到五個辦事人員。
這個新增機構。
總數就已經超過了大明帝國的官員人數!
是的,沒看錯。
大明帝國正式在編的官員隊伍,到了建文末年永樂初年,也「不過是」四萬多人!
換句話說,如果大明下定決心皇權下鄉。
大明必須要養活跟現在官僚體系人數幾乎一樣的一套新班子。
這套新班子就算薪資低廉,當乘以四到五萬後,依舊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那麼大明帝國的高層決策者就必須衡量一下。
為了更好地收稅,反而造成了新的冗官和超額的支出,多收上來的稅,能不能彌補這部分支出呢?如果是賠本買賣怎麼辦?
算算賬,值得嗎?
當夏原吉說出他的計算和擔憂後,出乎他的意料,姜星火竟然頷首同意。
「從算賬的角度來看,確實不能單獨建立一套鄉級的收稅機構。」
「那怎麼辦?」朱高煦問道。
姜星火安撫道:「別急啊,是否建立單獨的鄉級稅收機構,這個問題可以暫時擱置,我們按照政策執行的流程,繼續看下去。」
姜星火又在泥土上用手指劃拉出了幾個字。
②人事準備
看着這幾個字和阿拉伯數字的序號,夏原吉若有所思,在心中想到。
「如果我把戶部所有的事情,都像這樣按流程規定好.什麼事情是哪個司負責,具體到哪個人,後續需要怎麼做.是不是會明顯地提高效率呢?」
就在夏原吉思量的同時。
姜星火復又問道:「那麼我們先拋開是否建立獨立的鄉級稅收機構不談,只談談人事的問題。」
「請問你們覺得,負責收稅的人,應該以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和能力為佳呢?」
——————
密室里,朱棣問道。
「兩位尚書怎麼看?」
朱棣問的是兩位尚書,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實際上,兩人都知道,這種人事方面的問題,問的其實是吏部尚書蹇義。
或者說,這是對蹇義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問題不算難,蹇義毫不猶疑地答道。
「收稅的人,首先需要識字,懂術數。」
「否則的話,連姓名都不會寫,算賬都算不明白,怎麼可能收得好稅?被人蒙鬼一樣哄騙罷了。」
茹瑺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在理論上收稅的人最好是外鄉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則,很容易受到各種關係的掣肘。」
「最後,收稅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潔一些.若是做不到,那麼有某種能限制他被收買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說完這三點,蹇義自己都搖了搖頭。
若是找到幾個、幾十個、幾百個這樣的人都不難。
可問題是,大明需要的是幾萬個!
太難了。
聽到這裏,朱棣也曉得,似乎、好像,建立一個獨立的鄉級收稅機構,從成本和人員上考量,都不可行?
這不由地讓朱棣有那麼一絲絲地鬱悶。
皇權不下鄉,看來確實有其原因。
倒不是朱棣捨不得砸錢,問題是,砸了錢,賠本建了一套鄉級稅收機構,就大功告成了嗎?
不可能的。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達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來稅,又很快就會腐化墮落。
事實上,要求人靠品行來做事也太難了。
人的道德底線這種東西是萬萬不能試探的。
茹瑺補充道:「而且陛下,如果是要稅收人員常駐鄉里,無論是什麼人,住的久了,經年累月間,都會被當地人影響、同化,繼而變得跟現在的里甲制度無二的。」
朱棣不由地點了點頭。
但他還是在繼續嘴硬。
「沒事,姜先生總會有辦法的。」
看着不肯低頭的皇帝,蹇義和茹瑺也只能在腦海中幻想翻個白眼了。
皇帝倔的跟頭驢一樣,他們做大臣的能有什麼辦法。
至於姜星火會有什麼辦法?
蹇義和茹瑺不覺得姜星火會有什麼辦法。
在這種建立新的鄉級稅收機構註定賠本,而且賠本了選了人,若干年後一樣腐化墮落成無效機構的選擇面前。
誰能想出來辦法?
這就是個無解的難題!
皇權不下鄉,也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
如果這個難題有解,上千年來的歷代王朝,為什麼找不出答案?
——————
新歪脖子樹下。
夏原吉幾乎說出了跟蹇義同樣的答案。
「識字、懂術數、廉潔、異鄉人。」
姜星火指着地面道:「好,那我們後面的③政策分解④政策實驗⑤政策宣傳⑥政策推廣,就都暫時不說了,我們先來討論前面的①機構準備和②人事準備。」
「畢竟,如果解決不了機構和對應人事的問題,那麼後續的政策執行,也就無從談起。」
朱高煦和夏原吉對此感到非常認同。
「自古以來,辦事的都是人嘛,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具有相應素質和能力的人去執行,才能保證政策不走樣。」
「否則,哪怕提出政策的初心很好,最後在下面的人手裏,都會走了樣。」
「事實上,基層治理的困境,不僅是在我們當下的時代,甚至可以預見地是,在幾百年後的未來,都是一件非常困難且難以破解的事情。」
密室中幾人神情愈發好奇了起來,看來,這些實際問題,姜星火都知道。
兩位尚書不由地心頭一跳,姜星火明知山有虎,為什麼還要偏向虎山行?
難道,姜星火真的有辦法解決「人」的問題?
這個念頭一經升起,便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麼說了這麼多,到底有沒有辦法破解呢?」
姜星火的膝蓋終於酸了,他揉了揉,站起了身子。
姜星火冷清的話語從兩人的頭頂飄來。
「我的答案是,有!」
當這個「有」說出口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了。
不是姜星火前世庸俗的歷史無腦小白爽文里描寫情緒的「震驚!無比震驚!」,而是愣了。
是的,這個答案對於大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對於天方夜譚的事情,人們不會覺得震驚。
只會覺得有點發愣。
這啥啊?真的假的?
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姜星火繼續道。
「正如秋先生所說,負責收稅的人,需要有四項能力或條件。」
「我們不妨倒着推,第一點,異鄉人。」
「請問,大明的什麼群體裏,充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異鄉人?」
當這個問題問出來的時候。
朱高煦一激靈,他的大鬍子都仿佛要翹了起來。
「軍隊!」
「你很聰明。」姜星火笑了笑。
姜星火還沒繼續說下去,夏原吉就急促打斷了。
「如果讓軍隊去收稅,豈不是重演晚唐五代的悲劇?」
「刀把子加錢袋子,天下,可就要大亂了!」
姜星火說道:「不,秋先生有沒有想過,還有一種可能?」
「什麼可能?」夏原吉凝神問道。
「除了衛所制的定額軍戶,我聽他說。」姜星火指了指大鬍子,「其實靖難之役之中還招募了許多新兵進入野戰部隊?如今戰爭打完了,不需要那麼多的常備兵力了,野戰部隊裏的老卒,其實是可以退伍的。」
夏原吉有些明悟,但還是覺得其中有問題:「即便不是衛所兵,沒有遺澤園可以待,那些在靖難的時候臨時招募的老卒,等到老了退伍,不該解甲歸田嗎?」
衛所制里的「遺澤園」就是養老院,而大明的軍制,本來都是衛所兵,不存在退伍一說。
但奈何靖難之役,南北軍雙方為了消滅對方,都是卯足了勁兒,往最大限度上徵召兵員。
這也就導致了,北軍(燕軍)如今有規模龐大到數十萬的野戰和地方守備部隊等待安置。
而朱棣,一時半會兒還沒想好怎麼辦。
畢竟,他爹朱元璋的制度里,衛所賺錢衛所花,一文別想帶回家。
衛所就是軍戶的家,老子死了兒子上,也就不存在什麼退伍一說了。
而靖難之役,改變了這一切。
「沒到解甲歸田的時候,國家需要用,難道還能拒絕接着做事不成?」姜星火說道:「再說,老卒不代表他真的七老八十,十幾歲上戰場,打滾了七八年便不算老卒了?不想接着打仗了,或者受了一身傷,該不該退伍?退伍怎麼安置?難道年紀輕輕血氣旺盛,又在軍中學了一身殺人技,要放回原籍惹是生非嗎?」
夏原吉一時語塞。
朱高煦補充道:「姜先生說的保守了,甭說上戰場七八年沒死的,就算是一年裏,幾次大戰打下來沒死的,都算是頂精明強悍的老卒了。」
「所以嘛,除了異鄉人,這不就又額外滿足了一個條件——精明強悍。」
姜星火笑道:「而且,除此之外,老卒還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比普通人,更有紀律性和服從性。」
在這個時代的軍隊,軍官對士兵的懲罰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在戰場上不服從紀律和指揮,解決辦法大概率就是「借你人頭一用」。
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或許老卒會有驕橫自大的習氣,但無論如何,他們肯定是比普通人更有紀律性和服從性的。
夏原吉深深蹙眉,他總覺得,軍隊的老卒距離合格的稅收官之間,缺乏的條件還太多太多。
「那廉潔呢?怎麼保障?這群老卒,定然是驕橫慣了吧,到了地方鄉里,幾頓酒灌下去,好吃好喝再送上那些腌臢的享受,說不得就被人擺平了。」
朱高煦一聯想到手下那些驕兵悍將的德行,不由地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夏原吉說的可太對了!
「廉潔不能靠人品,需要靠相應的制度。」
「制度保障廉潔,在三方面。」
「第一個方面,薪俸。」
姜星火扶着膝蓋侃侃而談:「能保障廉潔的薪俸,其實不需要多高,但勝在持續。」
「持續的意思就是,一旦你犯了事,以後大半輩子的薪俸就沒有了,這個薪俸,可以是退伍的賞賜按年分批發放,再加上新的職位的薪俸,綁定在一起。」
「而你大半輩子的薪俸,一定是遠高於你的『犯罪成本』的。」
「道理也很簡單,一個鄉的稅收,退伍的老卒想要從中做手腳,不可能全部侵吞,對不對?那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想要侵吞或者接受賄賂,那這個數額,就註定跟他退伍後半輩子的薪俸比不了。」
這裏便是要說,具體有沒有退伍的薪俸,還是一次性的退伍賞賜,其實還是有待研究的。
但不管怎麼說,姜星火提出退伍賞賜分批發放,加稅收鄉官薪俸,二者綁定到一起,要斷絕就一起斷絕,無疑是個好的思路。
這樣就會如姜星火所說,極大地增加了退伍老卒在擔任鄉級稅收官時,犯罪的成本。
「當然了,這裏還涉及到後面。」姜星火繼續說道。
「也就是制度保證廉潔的第二個方面,巡查體系。」
姜星火在地面上,寫了明察和暗訪兩個詞。
「鄉級稅收機構,要建立獨立的巡查體系進行明察與暗訪相結合。」
「這樣就會造成威懾效應。」
姜星火笑道:「我告訴你我來查了,你要認真準備。」
「我沒告訴你我來查,你難道就不認真準備了嗎?」
朱高煦道:「當然不能,因為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是明察還是暗訪!」
「便是如此了。」姜星火繼續說道,「至於誰來監察稅收巡查機構的問題,這個先放下,如果要這麼套,那就沒完了,先說下面的。」
「制度保證廉潔的第三個方面,榮譽勳章體系。」
朱高煦插嘴道:「姜先生,什麼是勳章?」
姜星火從地面上拔出那枚銀幣,指着它解釋道。
「就比如可以是鐵、銅、銀甚至金打造的小玩意,用綬帶(古代一般用來掛官印)繫上,作為一種榮譽的象徵,根據材質的不同,很容易區分出立功的等級。而具體的貢獻,也可以根據他所屬的部隊和參加的戰役,來製作不同樣式的勳章。」
「軍人,要視榮譽高於生命,就要有配套的勳章來表彰他們浴血拼殺所獲得的榮譽。同時憑藉這些勳章,也可以在大明的社會上,享受到一些或許作用不算大,但一定要具備相當優越感的優先權力。如此一來,才能形成榮譽-實利的良性循環。」
當朱高煦聽到這句話時,眼眸中頓時流露出了狂熱的神情。
太對了!說的太對了!
如此一來,因為靖難之役被徵召,需要解甲歸田的大量老卒,就有了安置的去處,而且在財物和榮譽上,都有了新的保障。
遠比直接發一筆賞賜,遣散回原籍造成新的地方治安問題,強得多。
「這麼說來,異鄉人、廉潔,是不是都解決了?」
姜星火指着地面上的字跡,繼續說道。
「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識字、算數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再結合榮譽勳章體系和之前講過的民族國家概念,其實還會帶來一系列有益的連鎖反應。」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48s 4.1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