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低飛英雄傳最新章節!
我被奧斯卡轉手給的這位小師傅名叫金喆。
這男生比我大三歲,一頭弱弱的細發微微泛黃,眼睛不大,似乎蒙着一層薄霧。
我們見面的時候,他已經知道我的來意,奧斯卡當然會託付他。我說希望小師傅多多指導。
他卻恐慌地說,沒有什麼師傅,奧斯卡算是我們共同的師傅,他只不過是多工作兩年,更熟悉情況而已。說這些話的時候金喆眼光閃躲,似乎心裏完全沒有底氣。
他雖然工作的資歷也不算長,但因為其勤奮的性格、靈動的思路、安穩的性格,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奧斯卡的認可,有時會被奧斯卡委以重任,參與到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報道任務之中。
……
奧斯卡對我直言不諱,「金喆這個人就是你的階段性榜樣!」
我問,「階段性榜樣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近期你要跟他學,努力達到他的水平,但之後一定要超越他,不能停留在他的那個狀態不前進,到時候你就應該拋棄他,找到另一個更高的榜樣去追趕。從某種程度上說,我也是你的階段性榜樣而已。」奧斯卡如此說。
「腐儒,超級實用主義的腐儒,最煩這樣啦。一方面說君子不器,又不及者不友,拿別人當工具,為啥要這樣!」
奧斯卡在電話里不想和我辯論,「這就是社會、職場。」如此一語帶過,然後繼續說,「」不是讓你亦步亦趨地學他,但作為新人記者,金喆的打開方式無疑是正確和經典的,你也要如此做起,用勤奮和苦練去打開成功之門,用謹慎和警覺去處理問題,這總是最簡單的方式……而且關鍵是這種方式總是對的……就算以後不當記者了,去當汽車維修工、保險推銷經理、社區調解員,這些也是對的,都能用上。」
「好吧,我明白!」
奧斯卡說,「所以我看好你,向未來着眼吧,老弟。哎呦,我還憋着尿呢,不聊了,去找金喆吧。」
……
如此,我在奧斯卡的安排下認識了金喆。
我和金喆小哥接觸下來,發現他這人真是認真仔細。奧斯卡只安排他給我引路,教我記者工作的實務,新聞素材的討論帶上我。但金喆似乎是接到了當我全職秘書的通知,開始在所有事情上都幫我安排得妥妥噹噹,包括我的交通費報銷手續,食堂卡存錢,電話費補助,筆記本電腦、攝像機和錄音器材日常充電、整理辦公桌,事無巨細全部為我承擔起來。
而且,他居然把自己所有的新聞線索和我分享,先問我想不想做,如果我想就算我的線索;甚至是已經寫好的新聞稿,只是讓我看了一遍,提提意見,就說,「要不署我們兩個人的名吧,你也幫了忙的。」完全不在乎,如此一般的稿費都會被我得到,還給我提振了名聲。
總之,這個人算是非常無私的。
……
這讓我非常不好意思,我還跟金喆說,應該是我作為他的「小跟班」,這些事情本應該我做才對,現在反倒讓小哥哥操心,哪能這麼佔便宜,哪有這等的道理。
金喆非常大度,他說自己輕車熟路,做這些事情也是讓我可以專心學習,沒什麼大不了。等我能獨當一面,以後大家互相關照的地方還多着呢。
話是這麼說,但是能做到他的程度也是非常難得。
……
而在記者的具體工作方面,金喆首先教會我的事情就是如何看報紙。
是的,當記者首先要學會看報紙。
作為記者所謂的「看報紙」當然和讀者的方式與目的不同,對於記者這是學習業務的重要環節,看的主要不在內容,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通過看報紙,需要學習那些資深記者是如何挖掘新聞眼,如何佈局謀篇,如何以客觀公正的筆觸,不漏聲色地帶入態度和評判,還必須適當注意趣味性,在不重要的細節處略微誇張,埋伏一些梗等着讀者去挖掘,然後在某個點拋出觀點,以無可辯駁的態度讓讀者完全接受,為此,之前甚至需要製造一些模糊的觀點和混亂出來,引誘讀者吐槽,「你看,我就說是這樣的嘛,這些記者還沒有我明白呢」,如此,達到讓讀者認為自己才是最睿智,最深刻的氛圍,自然而然把報紙的觀點,變成他們自己的觀點。
……
當然,作為記者,除了和讀者的關係外,還有就是和編輯的關係。這個也能從「看報紙」中學到。
記者和編輯的關係很微妙,又對立,又互利。
編輯一方面審查新聞稿,一方面又必須有新聞稿讓他審。
所以,這就像馴獸師,需要動物配合表演,又要能掌控動物的行為。
所以記者和編輯要配合默契,記者了解編輯的意圖,基調和缺乏什麼素材;編輯要活躍版面,突出重點,或者製造盲點,讓記者拿出好新聞,抓住熱點,引導讀者的注意力。
最好的狀態自然是記者和編輯密切配合,互利互惠;但往往編輯也有自己的小圈子,他需要維護圈子內記者的利益,必須打壓一些記者的風頭。
……
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審的樣報」,因為只要記者的文章過了一審,記者的稿費就敲定了,此後記者就失去了對稿件的控制權。
此後編輯大人如何刪改,甚至在最終刊發前被全篇撤下,都和記者無關,那些都是報社,編輯集團,或者說決策層的意志。
這種情況下,記者最好別和自己的稿件有感情聯繫,免得有自己的孩子被人販子拐走買去當童工的痛苦。要不斷在心裏對自己說,「稿子只是賺錢的工具,至於社會責任,自己的觀點意見,都是狗屁,別去管它!」
如此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習慣了。
……
記者的觀點總體必須符合報社的意志。這是最高原則。好在我們在大學都被嚴格灌輸了媒體「看門人」的理論,對此都能接受。
這也牽扯到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是記者別自以為可以拿着輿論武器去伸張正義,對被採訪對象或者當事人不要輕易許諾報道會達到什麼社會反響和效果,因為這些都不受記者的控制。稿件的最終歸屬權在於報社的意志。
這也是為何記者們都看第一版樣報就了事,很少有人去看正式出版的報紙——還是那句話,看見自己的稿子被改得面目全非心裏總會不是滋味的,何必去找那個罪受呢?
退一萬步,就算稿件內容被讀者投訴,堵着門討說法,自有處理這些的部門出面擺平。作為一線記者,只要拿出在編輯系統上報的第一稿,證明很多問題不是記者的本意就完事了。這樣處理一圈,記者、編輯誰都沒什麼損失。
而且幹得時間長了,老記者都知道,產生這樣的是非往往都是好事,會讓報社領導對你印象深刻,還會認為你能力強,能挖到深層次的問題。
畢竟,對於報社的高層,他們是永遠不怕事的,反而很多事情還可以給他們帶來額外的收益……這其中的玄機其實也不複雜,有事才需要擺事,能擺事自然需要權力,權力有了用處自然就能變現成收益……事情就是如此。
……
說到這裏我還想到,在大學裏新聞系學生另一個經常討論的問題。
一切以「節目效果為核心」的理念到底對不對。
當時我們無論是社會實踐,還是模擬編輯新聞專題,經常被講師指責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多數同學,在前期準備的時候,都能儘量收集到豐富的新聞素材,但是後期編輯時卻不加取捨,什麼都不想丟掉,這是對新聞素材篩選和使用的誤區……」
講師說,之所以我們看到的新聞紀錄片觀點都非常鮮明,那是因為一切材料都是為「做節目」服務,並不是在為「新聞事實」服務,觀點正確鮮明,甚至主題先行是必然的操作。
有時候同學們總是搞不清這情況與「新聞客觀性真實性」的關係問題。
學生們經常想的方法是:儘量把客觀事實羅列出來,讓讀者自己去比較、判斷並得出結論。
講師則說,「你們這就是偷懶……不能把讀者假設為完美的理性人格,假如是那樣,新聞學也就無需存在了——信息口口相傳不走樣,觀點高度一致形成共識,還用什麼新聞傳播。」此話也不無道理。
……
所以金喆跟我上的第一課就是打消一切顧慮,把這行噹噹成吃飯的。
「我們都只看一審的評分,只要一審評級了,比如是A版核心A+,就算最後發行時給你丟在三版的尾巴,也不影響業績,稿酬還是A+。」金喆如此總結。
「如果我和編輯意見不一致,記者可以拒絕修改,拒絕登載相關稿件嗎?」我問了個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極限情況。
「那你就是和錢有仇,或者和編輯、部長們有仇,結果是今後你就別想順利上稿,順利評分了……這是報社的生態,除非成了大神,誰也逃不掉。」
我感謝金喆的點撥,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
……
想想自己,根本沒想過要突破這樣的生態圈,我當記者不是為了溫飽,也不是真的如此熱愛這事業,我和飛鳥的事業只是詩人。而現在短期的目的是調查《祝融會》的情況和飛鳥的下落而已。
飛鳥說過:
注意「掌控」的意義:掌控往往只是個概念,情況複雜,有舍有得,位置都是相對性的。
鯤鵬也飛不出垂天之雲的籠罩。
總不能成天和局限性叫板,那真是成講師說的偷懶了。
另外飛鳥還說過:注意「獨特」的意義:記住每個人都獨特,善待身邊的每個人。
我也沒有潔癖,非得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此前多少次,我和老大、老三請編輯們吃飯,拉關係,喝得一塌糊塗,大家罵罵咧咧,前前後後說的也大概都是這些玄機,我其實早已身在其中,不能自拔了。
比起這位金喆小哥的有理有據,輕描淡寫,老三田文的那些描寫要露骨得多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1s 3.966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