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駱清衡又調製出了一缸新的釉漿,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自言自語:「得了,累死了。我先回去睡一覺,下午再來。」
他轉身離開了郎窯。
過了一會兒,有個人影慢慢地朝着這兒走了過來,這人身材纖弱、但卻高挑,手裏頭捏着一包東西。
慢慢走得近了,一瞧,是顏四。
顏四朝着左右看了看,沒人,她趕忙把手上捏着的一包粉末撒進了釉缸之內,攪拌了一番,收回了手,裝作若無其事,正要原路返回,蘇無問和顧風年轉了出來,攔在她的跟前,去午睡了的駱清衡也轉了回來,就站在她的側後方。
蘇無問的臉色很難看,顧風年喚了一聲:「四姑娘。」
顏四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你們——」她沒再多說任何一個字,一扭頭,轉身衝出了郎窯之外,消失不見了。
「算了,」蘇問道,「我們繼續吧,她應該不會再這麼做了。」
自打那天起,顏四不僅不再這麼做了,甚至直接就不來郎窯了。
據說她向郎大人告了病假,要休養一陣子,郎廷極不明所以,自然答應了,並且還勸她要好好休息。顏四姑娘從此閉門在家,不肯出來見人。
——————
駱清衡再一次置備好了釉漿,蘇無問垂手站在一側,她的大拇指搭在食指上,忽然感受到了自己的脈搏,也不知這脈搏是在大拇指上還是在食指上。
這回沒有了顏四從中作梗,是不是就要燒成了?
將油漿塗在坯體上進行燒制之後,是否能夠呈現出理想中的色澤?
窯內的火退了,正等着冷卻,耳邊雖然沒聽到爆炸的聲音,蘇無問的心裏卻自發將這聲音演練了上百回。
好在時間一點一點流逝,爆炸聲一直沒傳來。
窯門打開了,窯車拉了出來,蘇無問瞧着眼前的成品——
這口瓷碗的釉色正是她想要的!
它帶着寶石紅釉的玻璃光澤,顏色上卻又比寶石紅釉要深沉一些,既不是鮮紅卻也稱不上暗紅。
紅中帶有着一點帝王砂和紫砂的味道,但若是不說,便瞧不出來。
蘇無問全身上下都放鬆了下來:「清衡叔,這正是我想要的顏色!」
——————
釉色既然已經燒成,接下來便要決定瓷器的形狀了,該送給聖上一尊什麼樣的瓷器?
總不能給他送上一口碗……
蘇無問心裏頭已經有了一些打算,不過此事還要跟郎廷極郎大人商榷一番。
桌上放着兩盞茶。
「這是龍井43,去歲收購的茶葉,今年的茶季還沒到,這茶葉色澤碧綠中帶點金黃,清香入鼻。」郎廷極喝了一口,放下了茶盞,「蘇小姐有什麼想法嗎?」
蘇無問道:「郎大人,依我之見,不如給聖上送上一盞觀音尊。」
「觀音尊?為何是觀音尊?我原來還在想着玉壺春瓶、抱月瓶之類。」
「郎大人,我近來翻閱了不少的資料,宋代盛行梅瓶、弦紋瓶、玉壺春瓶、琮式瓶、葫蘆瓶、貫耳瓶、瓜棱瓶、花口瓶;元代則盛行僧帽壺,花觚、軍持;明代有天球瓶、筒瓶、抱月瓶、六方瓶、蒜頭瓶。自古以來瓷器器型推陳出新,既然如今調製出了一種新的釉色,不如我們便嘗試設計出一種新的瓷器器型。」
「蘇小姐可是已有想法?」
蘇無問取出了一捲紙遞給了郎廷極:「郎大人,這是我所畫的一幅器型,請郎大人過目。」
郎廷極將這張紙攤開了一瞧,這畫上的瓷器瓶口較細,腹身寬敞,到了腳下又慢慢收小,似有收腰之勢,足底卻又變為寬敞。
蘇無問向他介紹:「郎大人,我把這器形稱之為觀音尊,可用八個字概括:束頸、豐肩、修腹、斂足。這器型短頸而豐肩,肩下呈弧線,逐漸內收,接近底部,又轉為外撇,淺圈足,瓶身修長,遠觀好似觀音玉立,近瞧又似觀音大士手中的淨瓶。傳言說觀音大士曾用淨瓶助禹州解除乾旱,因而觀音瓶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而且『觀音』又與『官印』同音。依我之見,不如給聖上送上一盞觀音尊。」
郎廷極點了點頭:「好好,蘇小姐,就依你的。」
蘇無問站起了身來,向郎廷極行了一禮:「大人,我先回去了。除了釉色與器型之外,我還需對瓶身做出一些設計。」
郎廷極連連點頭:「好好,來人,送蘇小姐回府。」
送蘇小姐回府的意思,就是只把蘇小姐送到郎府門口,接着便讓蘇小姐自行回去。
蘇無問沒有回府,蘇無問徑直來到了郎窯。
早在打到四川的路上,她就已經在不斷設想瓷器的器型與瓶身的設計。
如今郎大人已然應允,同意依照觀音尊的樣式來燒制祝壽的瓷器,接下來她便可根據自己的設想,讓駱清衡進行燒制。
「清衡叔,清衡叔,你人呢?」
「在這兒!」
駱清衡轉了出來.
「清衡叔,郎大人已經同意以觀音尊的樣式來燒制祝壽的瓷器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好了,我們即可就做上一隻觀音尊。」
「等等。清衡叔,我話還沒說完呢,光是一盞觀音尊,並無什麼獨特之處。雖然用上了新型的釉色,但也難解單調。我已經想了好一陣了,我們應該在瓶身上做一些獨特的設計。」
「蘇小姐,怎麼說?」
「清衡叔,自古以來,瓷器上的釉色以均勻為美,我們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我在郎窯裏頭呆了不少時日,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釉層較薄的地方,經過高溫一燒,顏色便很淡,有時甚至淡如粉白,釉層稍厚一點,顏色就會紅一些,而釉層越厚,顏色便越深沉。清衡叔,不知你能否燒制出一盞瓷器,瓶口處顏色較淺,越往下顏色越深?」
駱清衡道:「蘇小姐,這個好辦,我在瓶身上部刷的釉薄一些,在下部刷的釉厚一些便是。」
蘇無問搖了搖頭:「不行,清衡叔,這樣太明顯了,一眼看下來層次分明,並不美觀。我希望能呈現出一種自然狀態,瓶身由淺到深,但卻又渾然天成,看不出人工的痕跡。」
駱清衡遲疑了片刻:「這——這倒是也可以,只不過這樣一來就需要釉漿自然流淌。上層的釉漿往下流,上層的釉層薄了,顏色自然變淡,流到了底下,下面的釉漿多了,顏色變濃。只不過這樣做起來有些困難——」
蘇無問也知道這很困難,只是不知道難在何處,便追問:「清衡叔,哪些方面比較困難?」
顧風年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她的身側,開口答道:「一是釉漿要平衡均勻地往下流淌,才能保證底部的顏色不會淺一道深一道。二是流釉若是過多,便會出現粘釉的現象,一旦粘釉這瓷器便不完美了。因此要有足夠高超的底足旋削手藝。」
駱清衡補充了一句:「這『流釉不過足』,我應該能做到,只是若想讓釉漿均勻滑落,營造出一種色澤由淺到深卻又渾如天成的效果,卻有些難。不過不試上一試哪能知道行不行,蘇小姐既然開口了,那我便試試看。」
喜歡大清陶瓷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1.2451s 4.171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