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熙寧大帝 第六十六章 :新龍衛軍

    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重生之熙寧大帝最新章節!

    趙興為什麼要建立大規模的騎兵建制呢?難道騎兵一定就比步兵有戰鬥力嗎?當然不是。

    從戰術角度來說,騎兵對步兵並不具有絕對優勢,步兵戰法得當,也可以令騎兵有力沒處使。

    不過是重騎兵還是輕騎兵,面對敵人盾牌和長矛排成的方陣和陣前的鹿砦加上步兵方陣背後的強弓,是沒有一點辦法的,也只能靠下馬去推倒鹿砦並跟步兵去拼命,騎在馬上等於是等死。但下了馬,他的長兵器就沒用了,抓起短刀跟帶盾的步兵方陣去拼命,則是找死。

    不要小看了步兵方陣的長矛。秦朝時的長矛長達九米,而到宋朝時,世界各地的步兵方陣的長矛,標準的是兩點五米,專門對付騎兵的一般在五到七米。帝國西征時的長槍就有六米。象這種專用的長矛,得兩個人使。這種矛在用時,尾端支在地上,前方的士兵負責瞄準,不用出去刺敵人,只瞄準衝過來的騎兵就行了。

    那麼有人問了,即然這樣,還要騎兵幹什麼?

    但正在行軍中的步兵或沒有排好方陣的步兵遇到騎兵,那可就是災難了。騎兵的威力就在於速度,四條腿的騎兵比兩條腿的步兵走得快。騎兵可以千里迂迴,步兵則做不到。決定戰場勝利的往往就是時間,而贏得了速度,就是贏得了時間。戰場上,騎兵對步兵,往往不會正面對決,而是打你一個冷不妨。讓步兵進退不得,等你熬不住了,那就開始屠殺了。

    所以步兵行軍時最常用一字長蛇陣。就是隊伍呈「之」字形行軍,就是說,隊伍不是朝前走的,而是向斜前方走,先向左前走,走一段再向右前走,跟蛇一樣往前扭。這樣做的好處是儘量縮短隊伍長度並能首尾相顧,遇到敵人可以迅速結陣。雖然這樣會多走不少路,但卻可以防止被騎兵屠殺。

    特別是在草原,廣闊的大草原,步兵只有挨打的份。一來步兵補給困難,二來草原廣闊,走路就得累死步兵。還的提防騎兵的突然襲擊。騎兵與步兵打仗,主動權都是在騎兵的手上,步兵永遠是被動防守。

    為此,趙興大規模地建立騎兵建制,就是要取得戰爭的主動權。當然騎兵也不是那麼好練的,不懂得如何運用騎兵以及發揮騎兵的優勢,迴避弱勢,就不算騎兵,而是騎馬的步兵。趙興在李家馬場訓練的一支黃金火騎兵,從裝備到戰馬,再到騎士,不可謂不精銳,但是在渤海灣一戰,就被打殘了,只剩下了三千人。不僅僅是將領指揮不到家,而是騎兵沒有用對地方,士兵還沒有從心理上成為一個騎士。

    長達五年的遊牧,就是從心理上將一個士兵變成天生的騎士。這個條件成熟以後,就是開始建立並訓練騎兵的時候了。

    怎麼訓練呢?只有一個辦法,圍獵。和野豬以及袋狼鬥智鬥勇,一來可以練兵,二來可以維持澳洲省生態的平衡。

    黃元三八零零年,公元一零八三年,熙寧十六年。一月十六日。

    趙興開始在澳中大草原大規模徵兵。組建了一支二十萬人的騎兵,一人四馬,兩匹戰馬,兩匹挽馬。不再牧馬,而是專門圍獵。雖然以前也一直在圍獵,但是那都是各自為戰,都是小規模的,防守性的,目的是為了不讓袋狼或是野豬破壞遊牧營的放牧地點。

    趙興五年以來一直在觀察袋狼,野豬以及其它動物的習性,現在已經算得上一個老獵手了。趙興下達了全面滅殺澳中大草原所有野豬和袋狼的命令,要讓澳洲省其它地方的野豬和袋狼都害怕進入澳中大草原。

    而且,要通過圍獵所得,來重新任命包括伍長在內的所有將領,並且要從二十萬人中挑選出一萬人重新組建黃金火騎兵。趙興多次把圍獵當中收貨最大,最英勇的士兵挑出來,授予自己佩戴的刻字青龍刀。

    由於打大圍就是一場大兵團作戰,所以打大圍就是打仗。明確部署下去,先探查野豬群或是袋狼群的點,然後告訴包抄地點、時間和各個負責地段。士兵們得到命令後,根據打大圍的時間的長短準備好乾糧,騎上快馬,帶着獵狗,佩帶箭壺和狼牙棒,奔赴指定的打獵地點。

    一次夜晚二更時分,將一座方圓二十里的大山丘包圍。士兵們銜枚,馬裹鐙,把獵狗緊緊牽在身邊,輕輕地前進,目的是不驚動正在休息的野獸。到了指定地點,將馬鞍卸下,坐騎絆開,鋪韂枕鞍小睡一覺。

    拂曉前一小時,士兵們開始行動。首先由一人進入包圍圈中,放炮吶喊,使得睡夢中野豬們以為大批的士兵已到近前,所以慌不擇路,沒命地逃跑。

    此時,士兵們故意放行,讓野豬們在大包圍圈內反覆逃竄,最後累得精疲力盡的時候,才一擁而上,捉的捉,殺的殺,野豬往往死傷大半。另外最兇猛的野豬則放出包圍圈,避免遭到野豬的反撲。不過,還是要隨後尾隨,一路驚嚇,等到野豬完全又餓又累時再將其射殺。

    集體圍獵的場面十分壯觀。澳中大草原上的牧奴經常可以看到騎兵隊伍跨獵具,騎駿馬、牽勇犬、浩浩蕩蕩地場面。騎兵隊一般都是逆風而行,發現獵物之後緊追不放,獵狗帶路,窮追不捨,在正確地判斷好距離之後,拉弓引箭將其射殺。其速度敏捷,動作準確,姿態颯爽。好似一場騎術的比賽,也是一場智慧、勇氣、膽量的較量。只要在這樣的情況下,騎士們才能成長為神射手。

    趙興發動一次大圍獵,通常就是三四個月,其氣勢甚是宏大。趙興一年當中就要發動三次這樣的大圍獵。

    到了晚上,士兵們用篝火把包圍圈的輪廓顯示出來,設四、五層崗哨把守。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將被包圍的野獸,包括野豬、鴕鳥、袋鼠等擠壓在中心,包圍圈越來越小,密度越來越大,各種野獸都恐慌,甚至瘋狂起來,互相撲食,自相殘殺。

    趙興總是身先士卒,親赴最困難的地方,像打仗一樣詳細部署。為此,這種圍獵實際上就是一種練兵。這樣練出的兵,才具備吃苦耐勞、英勇頑強、機智靈活的品格。這種狩獵方式就是最好的練兵!


    圍獵袋狼是最有挑戰性的,因為袋狼比野豬要聰慧得多。用圍獵野豬的方法來圍獵袋狼是肯定會失敗的,因為袋狼群就是一支軍隊。袋狼有放哨的,也會像人一樣趴在地上,測聽是否有敵人接近。甚至厲害的袋狼可以從風中聞到敵人的氣息。

    袋狼的躲藏技巧非常多,可以藏在樹上,也可以自己挖洞隱藏起來。等待圍獵出現空隙,它就迅速逃跑,逃跑路線也很難琢磨,它們會清理腳印。這既為考驗着士兵的配合以及耐性,要追蹤圍獵袋狼群是一件技術活。

    除了通過大規模的圍獵練造騎兵之外,趙興還把帝國其它兵種調了一半過來。訓練各兵種的配合作戰。

    單一兵種總是有缺陷的,只要多兵種配合作戰,才能打造一支精銳。

    這一次,趙興對帝國的軍隊進行了全面的調整,決心訓練一支百戰精銳。一來減少兵費支出,二來也解決單兵素質過低的問題。

    古代中國並不重視士兵的單兵素質和士兵手中武器的精良。這和中國的長期大規模戰爭和戰爭動員體制有關,不象日本和歐洲軍人形成了一個特定的階級,如武士和騎士這種職業軍,人他們是那些地區戰爭中的主力。

    而中國戰爭中的主力卻是農民。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最欣賞平時為民,戰是為兵的兵民耕戰體制。這樣一來就造成中國古代軍隊整體素質不高,至少他們的單兵戰鬥力和戰鬥*不如職業軍人。

    帝國需要一支精銳的軍隊,而不是一支龐大的軍隊。帝國已經建國十六年了,趙興最初把四大學府的科目設計與職業掛鈎,就是要培養一批職業軍人。十六年了,新的一代已經成長起來,在四大學府畢業的學子已經超過了十萬人,四大學府的下屬大學畢業學子也超過了六十萬人。帝國長期的征戰造成很多學子選擇了研習兵學。

    趙興從這些專門研習兵學的學子中,選出了十萬二十歲到二十五歲的學子進入軍隊,和二十萬騎兵進行了整編,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圍獵訓練,以及多兵種配合訓練。

    兩年匆匆而過,趙興從三十人中選出了十萬人,帝國最終打造了一支十萬人的精銳部隊,這就是帝國新的龍衛軍。

    黃金火騎兵,一萬人,一個團。是趙興出征的親領騎兵,這是一支重騎兵。配備的都是二代的交雜汗血寶馬,這是汗血馬與大漠馬的雜交品種,具備兩種馬的優點,被稱為踏雪馬。將軍是高飛。

    汗血馬體格健壯,姿態優美,走山路如履平地,過大河猶如蛟龍。漢朝時,朝廷當局為改良中原地區的馬種,曾派使者用一尊純金造的馬去換西域的優良馬種大宛馬,結果未成,後來還是用武力搶來了該馬馬種,放牧於青海一帶。這種馬血管外張,奔跑流汗時看似流血,故稱汗血馬。這些馬為漢朝征討匈奴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漠馬,也就是後世說的蒙古馬。蒙古馬個頭不算高大,但耐力卻是全世界最好的。當年成吉思汗的大軍騎跨蒙古馬,所向披靡,橫掃歐亞大陸。在成吉思汗的鐵流中,每位騎兵擁有數匹蒙古馬輪換騎乘,不要一切輜重,席地而臥,刺血而飲,翻越高加索山,神速攻入伏爾加河流域,大敗俄羅斯大公的聯軍,直抵匈牙利邊境。

    為此,踏雪馬體格高大,適應性強,能負重,速度快。原本為了美觀,黃金火騎兵要配備火赤炭,但最後因為踏雪馬的優秀,趙興還是選擇了踏雪馬。

    騎兵都是一人四馬,兩匹戰馬,兩匹挽馬。但是黃金火騎兵配備的都是戰馬,而且都是踏雪馬。

    鐵鎧驍騎兵,三萬人,一個軍。火箭炮車兵,一萬人。弓弩步兵,三萬人。山地步兵,三萬人。帝*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三十人為伙,設伙長;兩百人為隊,設隊正、教習;一千五百人為營,設校尉、大教習;萬人為團,設將軍、總教習;三萬人為軍,設指揮使、軍師;三軍為軍團,設安撫使、總督。

    除了戰馬,在兵器上,也進行了新的裝備。青龍刀已經被淘汰,現在裝備的是龍吟刀。龍吟刀刀身頎長,刀背輕薄,鋒利異常。比起青龍刀來說更輕,更鋒利。使用起來,劈砍的次數更多。

    馬刀是騎兵的主要兵器,很多馬上得天下的王朝都是用馬刀劃出了江山。漢高祖劉邦白登被圍後,為了增強騎兵戰鬥力,漢朝發明了利於砍剁、單面開刃的馬刀。

    對匈奴以騎射為主的騎兵來說,一旦近身格鬥,也只有挨宰的份。漢朝休養生息後,漢匈大戰終於爆發。

    當時衛青任大將軍,統數十萬眾,長驅數千里,直撲大漠。匈奴兵不願放棄傳統的優勢騎射與漢軍拔刀對砍,採取「退中打機會」的戰術,不與漢軍近戰。衛青則出精騎直撲敵主營,攻其所必救,爾後以大軍掩殺。

    精騎是從住在邊境的漢人中選出精騎術、善格殺的壯丁組成,每戰必先出動咬住敵軍主將。匈奴兵只好與漢軍硬扛,漢軍則發揮近戰優勢痛殲敵軍。正是有了配備馬刀的優秀騎兵的支持,後來才有陳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

    始有強漢,後有盛唐。當時強大的唐騎兵高舉着馬刀,身體同馬背成45度夾角,一路砍殺,打到中亞。對唐帝國的勢力範圍而言,馬刀就是開路先鋒。

    到後來,帝國裝備了青龍刀,四處征戰,收取八個屬國,建立起龐大的帝國。

    除了馬刀,弓箭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改進。安裝了滑輪和彈簧的摘星弓、落月弓射程更遠,而且拉動時所需的臂力也比較少,發箭的速度和時間也就大大加長。最恐怖的是射日弓(其實是弩),被完全設計成了後世的步槍一般,上面有箭盒,裝有十隻羽箭,因為滑輪和彈簧的安裝,可以連續發射。不是一次射出十隻箭,而是可以依靠彈簧自動上弦,扣一下,一支箭羽就射出去了。也就是說,只要上一次弦就可以射十箭。只是這個射日弓太重,不能馬上使用,只有弓弩步兵裝備了。

    兩年時間,大軍練成。趙興迫不及待要打破帝國發展的僵局,消除帝國分崩離析的危機。



第六十六章 :新龍衛軍  
相關:    百鍊飛升錄  花豹突擊隊  神話版三國  天道天驕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好書友重生之熙寧大帝第六十六章 :新龍衛軍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搜"重生之熙寧大帝"
360搜"重生之熙寧大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872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