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血天空最新章節!
九月二十一日,魏立本聽到了一個好消息,蕭逸飛帶領的千餘人已經沒有馬力,現在被守備軍血騎追上,雙方正在激烈鏖戰,蕭逸飛帶人且戰且走,只要再派個數千名血騎來,就一定能將他一舉成擒!
魏立本大喜,當即派出了三千名血騎狂追,自己也帶着步兵們緊趕慢趕,期望親手獲得這一份大功。
看到傳騎回來,魏立本既希望蕭逸飛已經被抓住,又希望蕭逸飛還在堅持,但是出現的是一個不好不壞的消息,一支武國騎兵突然出現加入了戰局,原本稍佔優勢的鼎國守備軍已經處於劣勢,正苦苦支撐拖住蕭逸飛,希望再派出增援,另外大軍趕緊趕上。
沒辦法,魏立本咬咬牙再次派出了三千血騎,又讓所有步兵不再勻速保持體力前進,而是最快速度趕上。
能否抓住蕭逸飛,立下震驚全國的巨大功績,就在今天!
當鼎國守備軍士兵氣喘吁吁不成建制地趕到戰場之後,還是看到兩支騎兵正糾纏在一起,只是怎麼感覺武國血騎不止三千,倒好像有個四五千的感覺?
幸好傳騎又很好的解釋了這個疑問:「在我們的騎兵剛剛抵達戰場的時候,又有兩隻武國左武衛狼騎加入了戰團。現在時間緊迫,就請大人立刻發佈出擊的命令,一舉將武國左武衛擊破。」
有這麼巧嗎?我們增兵,對方恰恰也增兵?而且為什麼一路行來,路邊陣亡的基本都是守備軍,武國左武衛的屍體非常非常少,幾乎難得才見到一具。
再仔細分辨戰場,魏立本也駭然發現雖然因為糾纏而使戰場顯得無比混亂,好像兩方都是勢均力敵,正在纏鬥之中,但是如果細分地上屍體的話,鼎國守備軍足足佔了九成。
再轉頭看看身邊一臉熱切卻是亂糟糟的軍隊,魏立本只覺一陣悶氣直衝腦海,心中那個恐怖的可能,讓他幾乎喘不上氣。
「大都督,快發佈出擊命令吧。」
「大都督,你還在等什麼?」
「你再不說話我就當你默認出擊了,眼前可是百年不遇的機會啊!弟兄們,跟我立大功去!」
「誰也不許去。吹號,集防禦陣!」魏立本聲嘶力竭地喊道。
什麼,在現在這樣的時候,你竟然還叫我們集防禦陣?你腦袋不會是被驢踢了吧?
就在守備軍迷惑不解,不知道是應該前進還是後退的時候,一陣嘹亮的號角聲突然響徹天空,眾人仔細一聽,卻發現這正是武國人的衝鋒號。
而與此同時,在東、南、北面都響起了嘹亮的回應號角聲,緊接着漫山遍野的騎兵翻過丘陵,以無可阻擋之勢疾沖而下。就連戰場中的武國人的精神面貌也是陡然一變,由之前的懶洋洋和漫不經心,爆發出驚人的氣勢。
雖然守備軍有近八萬人,但一來跑的精疲力竭,二來完全不成隊列,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找不到士兵,而武國騎兵再以剛將所有阻礙粉碎的態勢衝下,失敗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
魏立本全身冰冷,幾乎無法發出命令,現在他也不需要發出什麼命令,因為他無論做什麼,都已經不能挽救這八萬鼎國守備軍的命運。
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圈套,現在是對方收緊口袋、取得收穫的時候。
其實從一開始,自己就何嘗有擊敗武國左武衛的信心,一路被蕭逸飛牽着鼻子走,只因為自己心虛和不自信,以及最後的貪慾才……哎,這次失敗,完全是自己的責任。
既然是我犯下的錯,就讓我用鮮血來償還吧。身陷絕境,魏立本反倒是渾身輕鬆,帶上頭盔,覆下面甲,長槍前指:「前進,殺蕭逸飛!」
可惜他雖然英勇,那些之前一心想要殺蕭逸飛立功的將領們不是四散奔逃,就是乾脆跪下請求投降,哪裏還有一絲一毫的勇氣和信心。
魏立本戰死!八萬大軍,一朝崩潰。
清掃了這支守備力量之後,在整個鼎國南方都沒有了能夠再與蕭逸飛抗衡的兵力,如果這時候他去叫城,只有有一半的城池回開門投降。
但是在如此大好的形式下,蕭逸飛不得不選擇了撤軍,主要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從被俘虜的將領口中得知,左羽林軍和右驍衛就在日夜兼程趕來的途中,按照時間,只怕先行出發的左羽林軍在三日內就會趕到。
蕭逸飛雖然對士兵們的實力很有信心,但還不認為具有足夠能力和運氣,同時戰勝左羽林軍與右驍衛,這兩支鼎國精銳中的精銳軍隊。
第二,是攻擊中天城的軍隊遭到了失敗。在九月二十七日夜,鼎王親自帶領十萬禁衛偷襲武國南征軍大營,兩軍城下鏖戰一夜,等天亮時武國南征軍終于堅持不住,拔營緩緩後退,結果在退到一處名叫峪口的關隘時,遭到了一支預備役軍隊的伏擊,雖然最後將這支軍隊成功擊退,但隨後鼎王追上發動了突擊,南征軍依然招受了重大損失。
後來得知,統領這支預備役軍隊的就是麾下軍隊全軍覆沒的原鼎國左武衛大將軍趙耀東。而從這次戰鬥中,他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和拼命三郎的勇氣,戰鬥中雖然身負重傷,也是死戰不退,最後還是親衛將他硬架下去。
南征軍一路倉惶往北退,在被左右衛接應出時,整支軍隊的體力和精神幾乎已經到了極限。
正當武國左右驍衛、左神武軍、左右衛匯合完畢,準備重整旗鼓,與趕來的鼎王死磕的時候,武國國內發生的驚變,而那也是蕭逸飛不得不撤退的第三點原因。
第三,翔國的左右驍衛突破了由右左右龍武軍負責防禦的西部防線,將左右龍武軍徹底打散之後,一路高歌猛進,直逼嘉蘭要塞。而嘉蘭要塞一旦被攻破,那翔國人的兵鋒就能直指七星城。
一般來說,即便左右龍武軍的士兵是多是貴族的子弟,沒上過戰場沒殺過人,但是實力不俗,而且軍官全部都是從各個部隊調入的精銳。依照道理說,翔國左右驍衛絕不可能如此輕易地突破防線。
後來消息才被證實,擊敗左右龍武軍的翔**隊,不但包括左右驍衛,還有由左右羽林軍中的軍官組成的特別部隊,而統領這支軍隊的統帥,赫然是翔王。
在武國大肆入侵鼎國時,翔國這個世仇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先是讓左右羽林軍的軍官便裝出發,之後翔王也是悄無聲息的來到邊境線,親自指揮了這場戰鬥。獲勝後,他讓已經準備完畢的翔國左右武衛和左右羽林軍的士兵同時趕來。
這樣在翔王趕到嘉蘭要塞時,他的軍隊已經包括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羽林軍,總計三十萬人,兵鋒極盛!
而嘉蘭要塞雖有有左右領軍衛以及左右侯衛共計二十萬人駐守,但是面對翔王的親征,武國沒有人能夠不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自從得知翔王是翔國的實際統帥之後,大陸的主要戰場就已經從鼎國轉移到了武國境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擊敗了守備軍之後,蕭逸飛當即要求軍隊一路往西,撤往南荒原。
畢竟鼎王對他實在太過重視,蕭逸飛怕自己一路往北的話,說不定半路上就能夠見識鼎王的風采。
而左武衛撤軍行動之倉促,讓所有將領吃驚,多數俘虜,都是扒了鎧甲、武器、儲物口袋之後就讓他們離開了,回到今昔城,面對那堆積如山的糧草和輜重,蕭逸飛當即將其中輕便的財物分給了士兵,而拿不走的,乾脆都分給了偽軍當獎金,就連一些前來看熱鬧的今昔城民眾也分到了一些。
得知左武衛要撤走,一些偽軍軍官心中不是欣喜,反而多是忐忑與不安。雖然為了保護有生力量,國家有法律在不可抗拒的時候,允許投降,事後國家也不會追究,但是偽軍心裏明白,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自己從開始的陽奉陰違,到最後完全是真心實意地為武國左武衛做事,與被迫着完全不同,聽說以前那些與左武衛交換物品的農民都被守備軍殺了,那自己到時又會落得什麼下場?
所有到了最後,竟然有將近五千人鼎國守備軍害怕被國家秋後算賬,而願意跟隨着蕭逸飛離開,去那個被稱為寧靜、和平、永恆的城市「香格里拉」過平穩的生活。
聽到這個消息,一些民眾也想離開,但是被蕭逸飛明確拒絕了,主要原因是因為繳獲的血馬不夠多。而且那五千人中,他也只留下了孤身一人的或者意志特別堅定的兩千人,其餘的人他只給了他們一張地圖和一份印有左武衛印章的手令,准許持手令者自由出入南北荒原。
雖然可能有奸細混進來,但是蕭逸飛不可能僅僅因為害怕奸細,而將那麼多的人口放棄。
經過了一天的匆匆準備之後,在新紀元一零二零年十月十五日,武國左武衛全軍撤離今昔城,並「挾持」走了兩千原守備軍,正式結束了這次意義重大的南征。
「左武衛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了,我們會很想念他。」一些沒有在這次戰鬥中遭受損失,反而從紀律鮮明的武國士兵手中獲得了不少好處的今昔城居民想。
十月二十日,趙斯帶着右驍衛趕到了今昔城,出乎他的意料,除了戰戰兢兢的官員,來歡迎他的平民很少,就是在一些守備軍眼中,他還看到了一定的戒備和警惕。
心中的擔憂變成了現實,反倒是讓他的心靜了下來,左武衛都是該死的騎兵,根據情報說還是雙馬,自己只帶騎兵去是肯定打不過,帶着步兵去肯定追不上。與其如此,還不如把這裏的事情料理清楚。
不過他從來都不是文官,也沒有耐心和技巧去甄別哪些士兵已經不可靠,哪些平民心中已經完全接納的了武國人,所以他採取了一個操作非常簡單,效果一般也不錯的辦法。
這個辦法蕭逸飛以前也用過,目的是增加軍隊的士氣,激發士兵的血性,讓整個部隊更加團結。
而趙斯的目的是想讓所有鼎國人都明白,國家雖然有頒佈「曲線救國」的命令,但不是讓你們在失敗之後,就真心實意的為武國人做事。現在你們既然犯了錯,就要為這個錯誤付出代價。
這也是為了警示其他人。這樣的事如果不在萌芽時期就立刻掐斷,一旦開了先河,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所以趙斯也在還剩六千名偽軍之中公佈了「抽殺令」,不過當時蕭逸飛是「三十抽一」,而他的則是「十抽一」,也就是說,有六百名守備軍士兵在被施以鞭刑之後砍頭。
期間也發生了不少小插曲,但是與當時左武衛處發生的慷慨激昂的聲音不同,這裏被抽到士兵口中發出的不是祝福,眼裏流下的也不是悔恨的淚水,而是惡毒的詛咒,而這也讓趙斯憤怒之餘不由暗暗心驚。
六百顆頭顱落地,但是趙斯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
在剩餘的五千四百人中,他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赤.裸裸的仇恨和蔑視,而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懊悔與恐懼。
所有事都有一個極限,既然這麼多的人頭不能讓你們迷途知返,那就我殺更多的人,一直殺到你們害怕為止。
趙斯派人守住了城門,只准進不許出,並按照戶籍,準備在平民中採取「十一抽殺令」。
無疑,這是一個異常瘋狂的命令。但在趙斯看來,這是消滅心靈瘟疫的最佳辦法。
不過這個命令並沒有被真正執行,因為趙卿帶着左羽林軍到了。
與自己的表兄相比,趙卿簡直善良的像一隻純潔的綿羊一般,他當即入城為民請命,阻止了準備在今昔城大開殺戒的右驍衛士兵。
據說為了勸說趙斯,趙卿好話說盡,卻還是無法說服,最後兩軍翻臉,更是不惜出現左羽林軍與右驍衛火併的最極端情況,這才讓趙斯放下了屠刀,並氣呼呼地離開了今昔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16s 3.80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