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重生南北滅隋唐最新章節!
高句麗覆滅了!
這個曾經與吐谷渾、柔然、突厥並列稱雄的軍事強國就這樣在夏國的攻勢下,迅速倒下並滅亡了,它留下的血肉讓夏國這個新生的強國迅速的增強自己的國力,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雖然這時還有一支高句麗軍隊佔據着鴨錄水上游的國內城,並在那裏擁立一名號稱是高陽成嫡系子孫的孩子成為新的高句麗國王,但是不管是現在的夏國人眼裏,還是後世史書中,都將平壤城的失陷視為高句麗正式滅亡的標誌。
哪怕平壤城陷落時,高文燦還在率領着遼東的高句麗軍隊在北方戰場與夏軍瘋狂作戰,但是高句麗已經滅亡的本質沒有變,更何況高文燦所部的敗亡也僅僅比平壤城陷落晚了三天而已。
在攻滅高句麗,並且將平壤城周圍所有心有不甘的勢力一股腦掃平後,王澤命令由張航、褚宏航、曹安、孟顯等率領擴張後的蒼狼軍六萬人,以及狼牙、毒蛇兩支特種部隊前去清掃國內城周圍的高句麗軍隊。
雖然這支高句麗軍隊實力不強,但依託着周圍綿延的群山打不過還可以逃走,因此也只有從建立初始就以山地叢林作戰為目標的蒼狼軍最適合進攻這裏,在有了狼牙部隊、毒蛇部隊後,他們的攻勢高句麗人更加難以抵擋。
派出蒼狼軍去進攻國內城這個高句麗最後的抵抗勢力所在的城池後,王澤終於開始忙碌起高句麗滅亡的善後事宜來。
作為當初的東海霸主,高句麗覆滅後給夏國留下來的遺產是巨大的,因為其覆滅速度太快甚至還留下了很多物資,光是繳獲的糧食、黃金、白銀就多不勝數,這也是因為高句麗被封鎖了好多年,對外貿易數額很少,導致金銀等貴金屬的存儲比較多。
除此之外別的不說,光是高句麗國內那極為豐富的人力資源便給了夏國極大的好處,讓夏國的勞動力缺口一下子就被滿足起來,可以說夏國從建立開始人力資源就從來沒有這麼充裕過。
高句麗在吞滅百濟後又大力開拓粟末水、難水流域的土地,其人口最多時已經有了七百多萬人口,高句麗在最鼎盛時期的總人口數量,比當時的北周總人口就差了一兩百萬而已。
那時候夏國也才只有三百來萬人,高句麗的總人口數量是當時夏國的將近兩倍,就連王澤在當時雖然不畏懼高句麗,可也不敢輕易招惹這個強大的國家,只是隨着時間的變更雙方的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地變化。
在夏國發動的第一次對高句麗的戰爭中,通過對高句麗南部百濟故地、漢水以南故地,難水、粟末水流域的佔領,高句麗先後損失了近百萬人口,加上一系列大戰下來、還有病疫的死亡,等到高陽成無奈求和時,高句麗人口最終只剩下五百多萬人。
其中尤其以當初百濟故地和蒼狼軍曹安所部圍攻平壤城時,將其周邊的高句麗民眾大量掠奪,導致其人口損失的最多,這一場大戰讓高句麗的人口損失一直沒有恢復過來。
等到如今高句麗滅亡時,夏國本身的人口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五百多萬,將近六百萬人的樣子,而高句麗滅亡後夏國從其中獲得了四百多萬人口,其中有二百多萬人是生活在高句麗境內的漢民。
其他依然有上百萬人死於戰亂,或者是戰亂引起的一系列變動之中,畢竟人的生命太脆弱的了,只要那麼一點的瘟疫也可能造成赤地千里的慘象。
不過高句麗總人口少一些對於夏國來說卻是一個好事,這樣更有利於夏國融合高句麗民眾。
在吞併高句麗後,夏國的總人口數量一下就從不到六百萬猛增到一千萬人,堪比北周攻滅北齊之前的北周人口數量。
而隨着中原大戰的持續進行,王澤又讓老爹王勇從中原大肆收刮出來上百萬的民眾遷移到東海,加上這一部分民眾後,夏國境內至少有了八百萬漢民,整體人口則是一千一百多萬人。
在擁有了這麼大的人口數量後,配合着夏國遼闊的版圖,毫無疑問這已經是一個超級大國的雛形,只要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穩定下來,強大的夏國將會不怕任何人的威脅,不管是將要統一北方的北周,還是如今的天下霸主突厥。
只是王澤這時要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
那就是他執意要將原來生活在高句麗境內的所有民眾全部遷移出去,然後再將夏國民眾和中原遷移來的民眾跟他們混居在一起,形成三者混居的局面,經過粗略計算就至少有六百多萬人要進行大遷徙。
六百萬人的人口遷徙哪怕對後世的超級大國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這對夏國如今的財政無疑更是一個極大的壓力。
哪怕這時民眾們對生活的要求還沒有後世人們那麼高,但各種物資錢糧的消耗依然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天文數據。
不過在王澤看來,不管付出多麼大的代價,這樣的人口大遷移都是必須進行的,因為這此夏國一口氣接納了相當於過去夏國總人口的新國民,這對夏國原來的社會形態將會構成強大的衝擊。
如果如今不能夠趁着高句麗新滅,中原移民新到來的有利時機,將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民眾糅合在一起,以後夏國境內將會產生很大的地域文化差異,最終導致國民之間形成很大的意識形態差異。
生活在中原的民眾、原高句麗境內的漢民與夏國漢民雖然都是漢民,但是因為相互之間到來的地域不同,相互之間的習俗、飲食甚至連語言都有很大的差異,這顯然不利於夏國國民社會的進一步成長。
趁着現在這數百萬民眾剛入伙,心思還比較小心的狀態將其糅合,不然等以後這些人都已經重新形成一個個小團體,再想將其糅合到一起那麼花費的代價就就不止今天這麼大了。
人都有一個認生的問題,一個人在新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總會小心翼翼遵守當地的規矩,這時如果是一個好的環境去引導他們,他們很快就會虛心學習這裏的規矩和一些好的習慣,向當地民眾看齊。
比如後世國人在國內時,因為環境原因,一個個丟起垃圾來理直氣壯地,但是到了李家坡等一些其他華人國家後,絕對是小心翼翼的不敢丟垃圾,正是因為入鄉隨俗這時的所有漢民才是最好改造,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更快的通入夏國的社會秩序中來。
中原那些漢民也就罷了,本來就是離家數千里比較聽從安排,而高句麗這些漢民如果還要留在高句麗境內的話,他們必然會覺得自己就是這裏的主人,天生就覺得自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地域優越感,因此王澤必須將這些漢民全部遷移離開。
面對着王澤的努力說服,劉忻、羊枯、呂文與蕭敬也不好再說什麼,畢竟一個新生國家要想保持日後的穩定和統一,就必須儘可能消除這些地域差異,如今雖然付出的代價大一些,但是日後卻可以消除這些矛盾。
更何況如今夏國把持着東西方之間的海上貿易,光是收取各國海商的過境稅收,就是一筆極大的收入,因此夏國並不缺少那些錢,哪怕因為遷移會導致一年多國民生產停滯,但是這些年來夏國儲備的糧食足可以讓全體國民食用兩年以上,因此這個決意就被執行起來。
隨着數百萬國民的再次遷徙,對高句麗境內礦產的開採也開始進行起來。
高句麗覆滅後,夏國終於可以放心的大規模開採後世朝鮮茂山的露天大鐵礦,之前這裏因為太過靠近高句麗本土,因此哪怕夏國已經佔據了統們江十餘年,卻一直不敢大規模的開發,都是小規模的開採鐵礦石而已。
另外佔據遼東之後,夏國也獲得了後世遼東的幾個大鐵礦,這些都讓夏國的國力進一步提升,而獲得的高句麗青壯們更是讓夏國對鐵礦、煤礦的開採提升了近乎兩倍的規模,鋼鐵可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基礎,只有有了更多的鋼鐵才能夠擁有更好的武器。
對於高句麗覆滅後其原國土的規劃,王澤將鴨錄水以南一直到漢江北岸的西海岸劃分為樂浪郡,依然是以平壤城為郡城,半島東部包括後世的蓋馬高原一直到統們江口則是劃歸為沃沮郡,以元山城作為郡城。
而遼東部分因為人口還比較少,目前又是夏國直面契丹、突厥的前線,因此王澤決定將新城以南依然劃分為遼東郡,郡城為遼東城,而遼東郡向北一直到粟末水沿岸則是重置玄蒬郡,郡城為扶餘城。
甚至王澤還把難水中游的遼闊土地設置為江州郡,以江州城為郡城,這一次夏國一口氣就增加了五個郡的編制。
在全面佔領高句麗故土後,夏國的領土加上南洋的領地已經達到了驚人的三百多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已經比北周的領土還要多出許多倍,哪怕如今夏國總人口已經暴增到一千一百多萬人,這樣每平方公里依然還不到三個人,可謂是地廣人稀之極。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做完後,都已經是夏曆二十年的春天。
正當王澤信心滿滿的準備將新佔領的遼東領土建設起來時,正在巡守扶餘城周邊的胡秉常卻忽然發出急報,竟然有數萬名騎兵滾滾而來,竟然是契丹人和突厥人插手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9s 3.97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