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洛陽。
郭嘉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閉目沉思。
袁閥的分裂,把龐大的袁閥勢力一分為二,同時也把大漢的士人階層一分為二。
從表面上看,袁紹的做法近乎瘋狂,但從袁閥決裂後的天下形勢來看,袁紹卻是最後的贏家,他充分利用這次機會,輕輕鬆鬆把失去的優勢全部奪了回去。
自家主公和董卓雖然竭盡了全力,但最後他們成果甚微,僅僅是削弱了討董聯盟的一部分力量而已,制衡沒有成功。無論是自家主公的外部制衡之策,還是皇甫嵩的內部制衡之策,都因為袁紹袁術的決裂而失敗了。
面對烽火連天的黃巾暴亂,困守長安的董卓,危機四伏的北疆,搖搖欲墜的洛陽,袁閥的大部分勢力和各地州郡的士人們非常明智地選擇了袁紹,選擇了自救。
很明顯,袁術已經實力大損,他的言行違背了他自己的諾言,他的作為更無法平定叛亂拯救社稷。袁術在討董聯盟最危急的時候選擇了退卻,這直接導致了大部分袁閥力量棄他而去。
自家主公和董卓雖然用武力擊敗了袁術,逼迫袁術同意了制衡之策,但同時也幫助袁紹獲得了袁閥的大部分力量。
袁紹用自己的殺戮向天下人宣佈,他寧願和關中的士人決裂,和龐大的家族決裂,也要堅持自己的大義,捍衛士人的尊嚴。士人絕不接受武力的****而向血腥的武人低頭。袁紹用自己對大義的忠誠和氣節的忠貞贏得了天下士人之心。他贏了。
董卓被困長安,北疆危機四伏,士人即使同意了制衡,也不過是給兩隻傷痕累累的惡虎留下一段舔洗傷口的時間,等士人平定了黃巾暴亂之後,這兩隻惡虎就要下山吃人了。
袁術被兩隻惡虎嚇住了,他以為自己有天縱之才,將來可以以虎制虎,所以他和老虎稱兄道弟了。
但袁紹不這麼想。袁紹認為老虎就是老虎,它餓了就要吃人。要想不被吃,只有兩個辦法,要麼殺了老虎。要麼強壯自己不被老虎吃,舍此以外再無他途。
現在蟻賊紛起,群狼亂舞,西疆和北疆的兩隻老虎自身難保,他們躲都來不及。哪裏還會下山驅狼?
要想活下去,要想不被狼和老虎吃了,大家只有聯起手來,生死與共,誓死殺敵。先驅狼,後拒虎。等自己強大了,有實力了,再舉起戰刀,屠盡虎狼,保家衛國。
郭嘉把袁紹聲討董卓和袁術的檄文又看了一遍。
袁紹就是袁紹。說出來的話,有理有據、清晰透徹、擲地有聲。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讓郭嘉不得不欽佩有加。
在當前形勢下,討董大軍要想自救,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退其實是一條死路,只有奮勇殺進,才能找到活路。任自家主公和董卓、袁術說的如何天花亂墜,出兵平叛其實是一句騙人的話。
這三方實力如今都不會去平叛,董卓和袁術是沒有能力去平叛,即使組建了一支平叛軍隊,面對數十萬黃巾軍。那也是杯水車薪,有去無回。
而自家主公呢,雖然有力量去做,但是郭嘉很清楚。他的真實目的也並不是真的要去平叛,他的目的在其它上面。
無論袁紹和他的追隨者們是否受撫,他們都要在黃河兩岸和強大的黃巾軍浴血奮戰。將來他們兩敗俱傷了,這三方勢力就可以出動了,不但可以消滅袁紹,也可以消滅黃巾軍。聲名、威望、戰績、社稷,什麼都有了。
士人們被董卓和自家主公的武力震駭了,被海嘯一般的蟻賊暴亂嚇住了,他們下意識的要後退,要逃跑,但袁紹果斷地一刀斬下,舉起了那柄血淋淋的戰刀,縱聲狂吼。士人們驀然驚醒,心中豪氣頓生,再無懼意,呼嘯而上。袁紹的一刀清晰地告訴他們,只有殺戮,才能自保,才能生存。
「袁本初是條漢子。」郭嘉輕聲說道,「此人不除,將來必為禍患,可惜……」
郭嘉可惜什麼?他可惜今天這麼好的機會,卻不能殺袁紹。
現在喬瑁被殺,張邈被袁紹大罵一頓後整軍平叛去了,虎牢關和滎陽方向的威脅全部解除。自家主公、董卓和袁術已經成為制衡的三方,彼此是盟友,洛陽南方的威脅也已經全部解除。此時他完全可以勸說董卓,從洛陽集結將近四萬大軍攻擊河內,是擊殺袁紹最好的機會,但郭嘉迫於形勢,卻不得不放棄這個機會。甚至,他還不得不給如今仍然滯留於潁川的主公寫信,勸說他放棄攻擊袁紹的機會。
兩天後,八百里快騎把郭嘉的這封書信送到了襄城的李翊大營。
郭嘉認為,現在京畿的危機隨着袁術的受撫已經緩解,當前最急迫的事是平叛,而不是攻打袁紹。此時打河內,不但會喪失民心,招致士人的仇恨,更會動搖討董大軍平叛的士氣。平叛之事一旦受到影響,蟻賊暴亂必定一發不可收拾,到時社稷危矣。
目前董卓肯定無力也不願意出兵平叛,袁術實力有限,而北疆不僅僅是無力平叛的問題,還有能不能出兵平叛的問題。
北疆目前在長城以南的幾大軍幾乎都是過去的黃巾軍降卒,許多屯長、軍候、軍司馬都是當年黃巾軍里的各級首領。這些人打官軍、打胡人義無反顧,打黃巾軍是不是也義無反顧?
即使下個月我們要和袁術組建一支平叛大軍,但這支軍隊的人數不會超過一萬,也就是去幫幫忙,算是對天下有個交待。
也就是說,平定冀兗豫青徐五州的蟻賊暴亂,完全要靠各地州郡自己的兵馬,而這些兵馬幾乎都是討董聯盟里的軍隊,他們都受袁紹的調遣。此時主公要是把袁紹殺了,後果是什麼?
主公想要遷移中原的人口北上,冀州是必經之地。冀州如果一亂,北遷人口的計劃必然受到極大的影響,前面幾個月的努力白費了。
儘管如今北疆的海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輸能力,但這相對於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的遷徙需要相比,完全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冀州的持續穩定對北疆來說是重中之重。擊敗或者殺死袁紹,冀州必定要亂,冀州一亂,受害最大的就是北疆。
郭嘉還擔心一點,就是袁術的實力能不能維持現在的制衡。
北疆現在在主公的治理下,局勢還算是穩定。但畢竟新近佔據的地方太廣了,異族的人口也太多了,民心尚未完全安定。想要讓北疆的異族完全歸心,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行,而制衡也至少需要維持三年時間。袁術有沒有這個能力?
現在制衡因為缺少了袁紹,各方權勢之間無法實現真正的平衡和制約,隨時都有可能崩裂,所以郭嘉建議北疆還是儘量想辦法和袁紹妥協,用兩方建盟的形式,變相地把袁紹拉進這個制衡。
北疆可以一邊參加和董卓、袁術的三方制衡,一邊和袁紹歃血為盟,兩邊都得利,何樂而不為?
另外,蟻賊叛亂平定後,大家都恢復實力了,是不是還要接着打?如果不打了,大家把天子迎回洛陽,那袁紹的存在就是朝廷權勢制衡的最重要一角。袁術實力有限,再加上他和董卓關係非同一般,將來朝堂上勢必要形成大將軍和董卓兩虎相爭之勢。那後果就十分堪慮了。
郭嘉說:「主公如果圖一時痛快,擊殺了袁紹,不但有近憂更有遠慮,北疆失去恢復元氣的三年寶貴時間不說,還有可能失去拯救社稷的最好機會。請主公三思。」
對於如何處理袁紹的問題,驃騎大將軍府內部爭論其實也是異常激烈。
有些人認為,殺了袁紹這個叛逆,可以趁着袁閥分裂、討董聯盟人心惶惶的時候,迅速瓦解討董聯盟,如此一來則朝廷上的紛爭算是結束了。天子可以回洛陽,大家可以集中力量對付蟻賊。以主公的武力,北疆各地豐富的糧食儲備,再加上各地州郡的配合,平定蟻賊還不是舉手之勞?
甚至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郭嘉根本就是鼠目寸光之輩,殺了袁紹,上下齊心,可以迅速平定蟻賊暴亂。
徐茂公等人從北疆自身角度出發,認為殺了袁紹好。徐茂公提出,攻擊河內的同時搶佔冀州全境,如此則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荀彧反駁道:「這樣不行。一則我們沒有能力兩面作戰,二則我們肆意攻佔冀州,驅趕韓馥,這和袁紹誅殺大臣有什麼區別?一旦激怒了冀州軍,他們誓死反撲,雙方死戰,麻煩就來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蟻賊一擁而上,我們不但守不住冀州,連北疆都要丟了。」
李翊想攻擊河內,誅殺袁紹,但他遲遲下不了決心。
郭嘉的話他不能不慎重考慮,這一步錯了,可就步步錯了。
他在等一個消息,一個能讓自己痛下決心的消息。(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沈浪gg的月票,感謝書友秋風拂雪的打賞。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95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