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玲和抗抗這一屆畢業生,就只有邵玲考上了大學。
他們這一屆,從初中開始,就基本沒有正兒八經上過課,上課也是憶苦思甜,學習最高指示。
所以,他們當中,能把中國字認全的,就算高材生了。
而第一次高考,題目也真的十分簡單,現在看來,甚至連初中考試的難度都達不到。
可就是這樣一個難度,對絕大部分的考生來說,也感覺太難太難了。
邵玲是從和姚遠在一起工作起,就在姚遠的勸說下,開始系統地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的,這前前後後就是六年的時間。又有姚遠的指導,她的水平就比同齡人高出了不少,能夠脫穎而出也是必然。
張建國就不行了。上學的時候,跟着一幫調皮搗蛋的孩子混日子,本身底子就太薄。大學恢復高考,他想明白了,知道學習重要了,就已經晚了。
姚遠和他爹是死仇,教他只是因為怕他去找美美教他,兩人在一起呆久了出事情。
因為他爹張順才,姚遠也不會真心教他。姚遠當過培養幹部,肚子裏壞水比好水多的多。張建國就是有能力考上大學,姚遠也會教的他考不上嘍。
後來學校組織輔導班,張建國也就再不好意思來找姚遠了。
過年之後,大學錄取通知書發下來的時候,不知有多少人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可是,這是歷史的必然,不是一句後悔可以說的清楚的。
邵玲選擇了南方的一所重點大學,學習工藝美術設計。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專門的服裝設計專業。
邵玲已經下定決心,畢業回來跟着姚遠干。但所有大學,跟服裝有關的專業,只有紡織專業。
姚遠最後給她出主意,還是學習美術吧。這東西不管怎麼樣,也跟美學沾點邊,將來有機會了,還可以出國深造,到時候再去學習服裝設計也晚不了。
也許,她將來有一天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工藝美術上有所成就,成為藝術大師,就算將來不回來和姚遠干,也可以出自己的成績,比成為公務人員,坐辦公室要強的多。
一九七八年的新年,是姜姨家裏有史以來,過得最幸福的一年了。
家裏多了搖搖,小傢伙已經開始嗚嗚哇哇地說話,也自己能到處跑了,把姜姨逗得整天合不攏嘴,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所有的愛,都給了搖搖。
最重要的,是姚遠不用裝傻了,大家的心都是安定的,知道未來會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幸福。
美美已經成為了小件車間車工工段的工段長了,說話都帶了一股頤指氣使的架勢。
當然,姚遠給她灌輸了不少的現代管理理念,特別是掌握別人心理的技巧,讓她成為了整個小件車間,人緣最好的工段長。
抗抗已經有五個多月的身孕了,肚子明顯挺起來。她不去上大學,如了她媽的心愿。
姜姨心裏也知道,委屈着抗抗了,對她就格外好一些,不管姚遠給她買什麼滋補品,不管怎麼慣着她,姜姨都假裝看不見了。
最重要的,還是他們有錢了,而且,自由市場開始活躍,只要有錢,總能想辦法買到需要的東西。
於是,魚、肉、蛋、油就應有盡有,可以真正做一頓除夕夜的宴席,用精麵包一個肉丸的餃子,從初一吃到初五。
可是,吃食雖然不缺了,如何把這些魚肉一類的好吃的,真正變成美味佳肴,還是個難題。
姚遠雖然見過許多美食,可是他只會吃不會做啊。
吃的時候,他比誰都明白,培養幹部嘛,山珍海味並沒有少吃。可這些山珍海味都是怎麼做出來的,他一竅不通。
動亂十年,礦機剩下來的人,基本都是根正苗紅的無產階級,真正的美味佳肴,他們見都沒見過幾樣,還不如姚遠見得多呢,就別說做了。
就像姜姨,她只知道做菜怎麼少放油來節省。你給她一塊肉,除了剁碎了包餃子,她就知道切成片,放到鍋里,肥的煉油,瘦的弄個半熟,加上鹽,能存放的時間久一些。炒菜的時候,放幾片瘦的,讓菜好吃一些。
你讓她弄一斤肉一下子就吃了,她捨不得不說,也不知道怎麼吃,只知道放到鍋里煮熟算完。
那對她來說,就是做夢都夢不到的美食了。
姚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在這個艱苦的燃情歲月里,混到有好東西不會吃的地步,不由就急的抓耳撓腮。
上哪兒找個明白人,把這些好東西做出來呢?
從進了臘月開始,他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怎麼準備年夜飯上了。
進了臘月,他就不讓小慧接活了,把手頭的活都做出來,就帶着翠霞和翠鳳回去。出來這麼長時間,也該回去和父母團聚了。
另外,除了各人從裏到外穿的新衣裳,他還給三個女人一人準備了一份年貨。城裏賣的桃酥,還有一斤花生油,五斤豬肉。
小慧在張順才家過了三個春節,加起來也沒有姚遠對她這麼好過,臨走的時候都不想走了,一個勁嘩嘩地流眼淚。
翠霞和翠鳳只知道主家待她們好,卻沒有小慧過去的感受,只惦記着過了年趕緊開工,她們好再回來掙錢。
臨走之前,抗抗又偷偷塞給小慧五十塊錢,這是她們姊妹之間的情誼。
抗抗心地善良,一點都不摳,要不是怕姚遠知道了說她,估計給小慧的還要多。
結束了服裝生意,只在家裏賣些存貨內衣,這個抗抗自己在家看着就行了。
姚遠就騎着自行車進城了。
就算能找到動亂之前的廚師,他也不打算找了。
礦山機器廠就這麼大點地方,弄個廚師來,他們家裏吃什麼,很快全廠就都知道了。
這還沒有到致富光榮的年代,社會也沒有預想的那麼安定,這時候露富和找死也沒有多大區別。
姚遠想到的辦法是,最近城裏管的比較鬆了,街上出現了不少的舊書攤。
這些舊書攤,一般都在街頭巷尾比較寬敞的地方,立起兩塊大的木板,在上面釘上木條,把一些小人書放在上面,然後再在周邊放幾條長凳子。
一般看一本小人書收二分錢,有許多的孩子都被吸引過來,坐在那裏看書。
小人書都是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被保存下來。像《三國演義》,一共四十八本,還有《西遊記》、《水滸》、《封神演義》一類,大多數是舊書。
也有反應現代鬥爭的新小人書,但看的很少。孩子們大多喜歡的,還是舊書里的英雄人物。
這種書攤,除了租賃小人書以外,也賣些過去保存下來的舊古小說,比如《鏡花緣》、《儒林外史》,還有外國小說《靜靜的頓河》一類。
外國小說價格奇高,姚遠曾經看到過一本《茶花女》,在書攤下面的襯布里藏着,攤主要價就是十塊。還有一本《安娜·卡列尼娜》,竟要價五十元!
除了這一類尚在違禁之類的小說以外,還有些皇曆、花卉養殖、裁剪、攝影一類的書籍,在明面上擺着。
姚遠就想,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可以出這些書籍,那菜譜一類的書籍,肯定也會有出的。
於是,他就騎着自行車進城,專門找這些小書攤,看能不能因為自己運氣好,碰上本菜譜一類的書籍?
那樣,憑着他的聰明勁兒,照貓畫虎,總能把一頓像樣的年夜飯給整出來吧?
果然如他所料,那些書攤上,還真有他要的這種菜譜。他花一塊兩毛錢買了三本回來,跟得了啥寶貝似的。
那時候,老百姓普遍不富裕,介紹家常菜的菜譜,比如炒土豆絲、白菜、西紅柿一類,這種書店裏就有。可是,如何製作大菜,比如雞、魚、肘子、海鮮,就很少能夠找到了。因為大家都吃不起這些東西,誰還會買了來看?
姚遠淘換到的這種菜譜,都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版的,甚至有一本還是民國時期上海書局出版的,裏面連西餐的製作方法都有。書頁都是深黃色的,似乎翻動的時候,稍不小心,就會碰碎掉。
姚遠如獲至寶,回到家裏,立刻就開始研究。這一研究不要緊,這才發現,菜的做法是有了,可還是做不成。
菜的主材雖然有了,可輔助材料呢?味精、雞精,生抽、老抽、香油、孜然、耗油、白胡椒、黑胡椒,番茄醬、花椒、辣椒、辣椒油、桂皮、香葉、草果……
我地個老天!這個年代,除了油鹽醬醋蔥姜蒜,什麼也沒有啊?就是黃醬不是逢年過節你都很難在市面上見着。
還不光需要這個啊,各種輔助出味兒的蔬菜你也沒處淘換去。韭菜、香菜、蒜黃、茼蒿……那時候,蔬菜公司里冬天就有蘿蔔和白菜,剩下的啥玩藝兒都沒有!
姚遠就又犯愁了。但他還就是有一點好,餿主意比較多,一般很難有難住他的事兒。
他出去買了幾個大花盆回來,弄上土,都放到自己屋裏去。
抗抗挺着肚子站在一邊,看着他一趟趟來回鼓搗,就奇怪問他:「你不是要研究做菜嗎,咋又弄回這些花盆來,研究上種花了?」
姚遠就嘿嘿地笑,告訴她說:「我這就是為做菜做準備呀。」
抗抗搞不明白,還沒聽說誰家用花盆做菜的呢,難道他要臨時先種菜嗎?真是怪了。
抗抗還真猜對了。手裏有錢了,抗抗又懷着孩子,冬天的時候,姚遠自然就會在自己屋裏買煤生爐子。
他從院子裏的韭菜地里,挖幾墩韭菜根,都種在花盆裏,放在爐子和裏屋暖氣包周圍暖和朝陽的地方,到過年的時候,估計韭菜就能長出來。他又去找劉二趕,要了些香菜種子來,也如法炮製。
然後,他又找幾個大盤子,把蒜用細鐵絲穿起來,放到盤子裏,澆上水。這樣,蒜黃到過年也有了。
這一年進了臘月,城裏的市場上,竟然有了賣香料的。
那時候,賣香料不像現在擺個地攤就賣,而是邊唱邊賣,順口編詞兒,把賣的香料品種都編進唱的詞裏,煞是好聽。
如果碰到兩個攤主相隔不遠,倆人還會用唱詞互相對罵。雖然詞彙粗俗不文明,可都是唱着罵的,花樣繁多,引的市場上的人都圍攏了來,聽他們對罵,大有人山人海的架勢。
其實,這就是一種吸引顧客的方式,大家聽着兩人互損,也買了不少他們的東西。對罵的兩個攤主做完了生意,就由「仇人」變了親人,一起收拾了回家了。
這種熱鬧的唱歌叫賣和眾人圍觀的宏大場面,現在已經再也沒有了。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89s 3.99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