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母+org點co)!
北宋,京瓦伎藝的種類有小唱、嘌唱、雜劇、杖頭傀儡、懸絲傀儡、上索雜手伎、球杖踢弄、講史、小說、散樂、舞旋、小兒相撲、影戲、弄蟲蟻、諸宮調、商謎、合生、說渾話、雜劇、雜班、叫果子、裝神鬼等等文化產業,不可勝數。
多吧,大宋朝的文化空前繁榮。我們總在讚嘆盛唐的輝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卻很少有人說到趙禎這個皇帝。
卻不知,僅僅是趙禎在位在四十二年。增加的人口數目是379萬戶,379萬,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379萬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盛世年間,整個大唐全部戶口數的總和。而趙禎執政時期的財政收入更是恐怖,比如說唐朝開元盛世把大唐推向了頂峰。而且那時候的大唐疆域遼闊,財政收入居高。
其實呢,趙禎時期的財政收入,是大唐開元年間的四倍,而且這還是偏安一隅的北宋。整個北方地區被契丹佔據的情況下,大宋財政收入就有了這麼多。
經濟的繁榮同樣就能早就文化的昌盛,京瓦伎藝都是迎合都市市民的藝術欣賞趣味的,但這種世俗的娛樂是違背儒家的傳統觀念的。宋人認為瓦市在最初形成之際,就是一些市民的『放蕩不羈之所』,也是年輕人的『流連破壞之地。』
『放蕩不羈之所、流連破壞之地。』那不正是敗家子石小凡最喜歡的麼,這些京瓦伎藝石小凡向來都是爛熟於心,是以到了膠州,不安分的他就想帶着趙禎去放蕩不羈一把。
說書在北宋瓦市里主要分為「講史」與「小說」兩家。《三國志》、《前漢書》、《七國春秋》、《秦並六國》、《武王伐紂》、《五代史》等長篇話本。歷史事實經由說書人誇張並使之生涯化、世俗化,讓市民聽眾很是感興趣。
「小說」與「講史」比力,小說與市民現實生涯越發貼近,它的內容有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朴刀、杆棒、妖術、仙人。其中煙粉、傳奇、公案是講世俗故事,表達市民種種願望和情緒,。靈怪、杆棒、妖術、仙人等故事則是以離奇驚險情節知足市民們的好奇心理的。
諸宮調是說唱文藝形式,為北宋中期孔三傳所創,「編撰傳奇、靈怪入曲說唱」。諸宮說唱調都是長篇故事。現在存的《西廂記諸宮調》可以就是宋人傳統的唱本。這種說唱方式,唱時還伴以笛子、琵琶和箏,更具瀏覽意味。
至於雜劇的泛起,則標誌着真正的戲劇的降生。其時的劇目有《還魂酸》、《眼藥酸》等。
石小凡和趙禎到了茶館的時候,張山人並沒有來。膠州,隨着大量的人口流入,這裏變得愈發繁華起來。
茶館裏人滿為患,前排已經被人佔滿了。依照石小凡的脾氣,故技重施的想用錢砸。
「來福,給前面那張桌子的人些銀票,讓他們滾蛋。」
來福「哦」了一聲,就要過去,趙禎伸手攔住,他看了眼石小凡:「不許惹事,那邊第二排不還有個位置麼,咱們就坐那兒。」
既然趙禎這麼說,來福也不敢嘚瑟了。他給了掌柜一串大錢排過去,二人被安排了靠前的一個桌子。
這個位置不太好,雖然是第二排的位置,然並不在中間,而是南邊靠牆。
趙禎沒說什麼,石小凡也就不敢違拗。他和趙禎一起坐了下來,來福和二虎只好站在一旁。
暗衛得到趙禎的命令,連茶館的門都沒能進來,那倆暗衛只好站在門口等着。
茶館表演節目不止張山人一個,現在登台表演的是說書,他講的是唐三藏出使西域的故事。這時候三藏取經的故事已經深入人心,與後世明朝的西遊記有着不可分割分關係。。
趙禎停了一會兒,低聲對石小凡道:「不如你說的好聽,改日無事,去宮裏再跟我說說你的西遊釋厄傳。」
石小凡微笑不語,台上這人說的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這經話對後世西遊記影響巨大。
就在這時,他們前排一桌客人有個少年拍掌叫好。此人一看就是個紈絝子弟,他嘴裏磕着甜瓜子,吐的滿地都是瓜子皮。坐着這一張椅子咯吱咯吱的一直往後仰,差點擠到石小凡身上。
這石小凡哪裏能忍,他抬起腳就要踢。趙禎在一旁拉住他:「跟你說了,別惹事,安心聽戲。」
這讓石小凡很是鬱悶,以他的脾氣,不欺負人那怎麼憋的住。
這次看在趙禎的面子上,他忍住了沒有發作。接下來這人又在講『說三分』。
所謂的『說三分』就是講說魏、蜀、吳三國故事,此時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尊劉貶曹思想已經形成,聽說三國的觀眾,「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而這些故事的流傳,對《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的形成,無疑有着重要影響。
說完了三國故事,終於輪到張山人上場了。然後茶樓沸騰起來,看來觀眾們都是奔着張山人多麼名頭來的。
而這時前面那個紈絝子弟加倍興奮了,他舉手拍着巴掌,後來乾脆站了起來,將身後的椅子往後踢了一腳,正好撞到了石小凡身上。
石小凡大怒,登時拍案而起。剛要發作,發現趙禎正在看着他:「你都是當爹的人了,脾氣還這麼大,想必平日也沒在背後少說了我的壞話吧。」
「沒有,一次都沒有。」這事若是承認了,那就是蠢到家了,雖然石小凡在家沒少罵趙禎。
「坐下,你這一鬧,還怎麼聽戲。」趙禎囑咐他。
石小凡無奈,只好再次坐了下來。這次石小凡把那把椅子往趙禎那邊踢了踢,前面那紈絝子弟渾然不覺,張山人上台的時候,他終於拉過椅子坐了下來。
張山人,宋代說諢話藝人。本名張壽。山東兗州人。約生於北宋仁宗天聖五年至十年(1027~1032)間,約卒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
至和三年(1056)到了東京城,在瓦舍中說諢話,頗受歡迎,蜚聲於宋神宗熙寧至宋徽宗崇寧間。晚年倦於賣藝生涯,在由汴梁返回家鄉的途中病卒。張山人說諢話時,多以俳諧體17字詩(即五言三句,結尾二字)穿插其中,語言俚俗,穎脫而含譏諷,為時人所津津樂道。
喜歡宋朝敗家子請大家收藏:()宋朝敗家子更新速度最快。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12s 3.945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