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需要大量官員的進駐,也需要一部分移民。
河西四郡原本是有很重大的戰略價值的。
但是伴隨着西域成為魏帝國的真實領土,河西四郡就不是那麼需要當做重點發展地區來發展了。
所以郭某人決定把河西四郡的發展優先級,提高山南道和山北道沿線的西域地區來一個重點發展,建設成絲綢商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
耕田種地,種植糧食,給往來客商、軍隊提供必要的糧食支持。
尤其是軍隊,西域駐軍也是需要大量糧食的,從內地運送未免太緩慢昂貴,所以西域本地生產就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山南道和山北道的建設也要重新推進,爭取把把山南道和山北道聯通到大宛國,使得山南道和山北道能連成一線,把整個西域交通盤活。
難度雖然很大,但是在魏帝國的動員力之下,未必就是有生之年。
與此同時,郭鵬還決定開始派人進入青藏高原上進行初步探索,了解一下高原上的情況。
青藏高原上雖然有史以來只誕生了吐蕃這樣一個強大的能威脅中原帝國的政權,但也是誕生了的。
伴隨着隋唐溫暖期興盛,又伴隨着後續的冰期而衰落,吐蕃最終消失,且青藏高原上再也沒有誕生什麼強有力的政權,可儘管如此,吐蕃也是很有威脅的存在。
郭某人攻取西域之後,接下來所有的精力都要用在發展西域上,實際上對青藏高原上的象雄古國已經是有心無力了。
但是探索還是可以探索一下,搞一些情報之類的,描繪一下地圖找尋一下山路之類的,多少,給後人一個參考。
或者也搞一個羈縻政策之類的,來一個象徵意義上的統治。
現在這個時候,佔據青藏高原純屬吃力不討好,眼看着小冰期就要到來了,青藏高原可以說是氣候極其嚴酷,發起軍事行動,實在沒什麼利益可以獲取。
佔據西域還能說是打通絲綢商路有利益可以追逐,佔據青藏高原……
再者說了,現在跟旁人說【別看現在這個象雄古國是個辣雞,再過幾百年有個兇悍至極的吐蕃要讓中原帝國吃不香睡不好】。
這也實在不是什麼能服眾的理由。
郭某人微微嘆息。
當前這個狀態下,他已經打通了絲綢之路,各種意義上都已經功德圓滿,能把西域沿線治理好,控制住,再拿下大宛這個橋頭堡,建立起漢文化的前線陣地,那就足夠了。
至於象雄古國……
還是留它當個藩屬國裝點一下門面吧。
於是郭某人一聲令下,官員團隊在延德八年十月的時候開始西進,逐步向西域地區散佈開來,然後又派遣使者前往青藏高原,尋找象雄國政府,與之確立藩屬國和宗主國的關係。
與此同時,郭鵬在朝中宣佈了未來西域治理的規劃。
山北地區設北庭都護府,山南地區設安南都護府,兩個都護府均為兩千石職位。
都護為文職,位同太守。
另設兩個都護府指揮使,統領北庭駐軍和安南駐軍,專管非戰時的軍事任務,職階和都護相當,互不統屬。
都護府指揮使統兵,需要聽從中央參謀部的命令而不是都護的命令,否則都護就是節度使了。
這種事情郭某人可不會接受。
又因為大宛的特殊處境和特殊意義,遂專在大宛設鎮西都護府,設鎮西都護和鎮西都護府指揮使,同樣為兩千石,一應設置和安南、北庭兩大都護府一樣。
於是,西域地區的三個都護府就此設立。
之後,便是三個都護和三個都護府指揮使的人選。
西域之地對於魏國來說有着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若是不能很好的掌控住,他那麼多年的計劃就泡了湯。
作為重要的開源之所,西域之地和絲綢之路是中原政權走出內卷的象徵之一,這條路不能斷,對外貿易不能斷,西域南北大道必須要一直掌控在手。
如此,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錢財來到中國,被皇帝掌握。
皇帝手上有錢才能推動大工程大項目大討伐大計劃,皇帝手裏要是沒錢,那就要出問題了。
皇商大隊,還有絲綢之路,是郭某人留給郭瑾的重要治國權柄之一。
掌握了這條商路,說話才硬氣,才能不斷的把魏國精英們的視線往外轉移,讓他們不要總是盯着自己手上的一畝三分地。
而是走出去。
最好借着這個機會和羅馬帝國搭上關係,羅馬帝國的購買力那是相當強悍,而且對絲綢這類中國產品有着超乎尋常的執着,上上下下對絲綢追捧不已。
和羅馬帝國搭上關係,基本上在這個時代就是開眼看世界了。
知道遠隔萬里的地方還有一個疆域廣大實力強勁的帝國,有着廣闊的市場,可以作為為帝國傾銷產品的最佳去處。
貴霜和安息都難以替代羅馬帝國的超強購買力。
到時候指不定還會發生魏軍和羅馬軍團聯手打通商路的事情發生呢……
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看得到。
郭鵬忽然間產生了如此興趣。
這就對魏帝國在西域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指望西域折騰出多少經濟產值,搞出什麼驚人的gdp,這一點郭某人根本也沒有期待過,這塊土地的確不太適合大搞經濟生產行動。
他所期待的,不過是希望西域能做好絲綢之路的載體,為過往客商和來來往往的人員提供歇腳、吃飯和睡覺的地方。
然後稍微給當地駐軍提供一些糧草支援,別總讓糧食軍需從河西四郡出發,那樣的話損耗未免太大。
只要西域能達到這幾點,那麼一切就都好說了,絲綢之路就穩了,魏帝國的重大財政收入項目就是穩如泰山。
在人選方面,郭鵬做了一番考量。
之前,他特意讓郭瑾去考察了一下,然後郭瑾在跟着曹仁出戰之前給郭鵬送來了一封信,信上說了他對這一點問題的看法。
他認為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很優秀的官員,都有治理民政的能力,但是他以為諸葛亮在治理民政的能力上更勝一籌。
因為諸葛亮善於衝破常規,因地制宜,設身處地的為當地考慮,發揮當地的優勢,而不是一味地跟隨朝廷的指示。
郭瑾在信上說了諸葛亮考慮到敦煌郡無論怎麼發展農業都不可能比中原關中之地發展的好,為了讓當地人也能過上好日子,就打算依託魏帝國雄厚的國力,發揮敦煌郡的區位優勢,搞商業發展。
說諸葛亮把敦煌縣城的坊市制度取消了,沿着街道也可以擺放小攤,放寬市集交易時限,從日出到日落都可以交易。
還專門把大市集放在了距離太守府不遠的地方,在太守府們搭了一座高台,方便他時時觀看,震懾不法之徒。
接着又把敦煌縣和其他幾個縣的道路連在了一起,用這些道路把敦煌郡的幾個縣聯繫在了一起,由此盤活了整個敦煌郡,讓敦煌郡成為了給來往客商提供休息和交易之所的服務大郡。
就這樣,他讓敦煌郡的人們富裕了起來,人人口袋裏都了點小錢,還有些賺錢比較多的已經聯合起來和西域商人做生意了。
只是這一波攻打西域之後,敦煌郡賴以發展的土壤就沒了。
所以郭瑾建議讓諸葛亮擔任一個西域官職,以他的號召力和在民眾間的信譽度,發動移民前往西域,繼續他們還沒有完成的事業。
郭鵬看完了郭瑾的信,陷入了沉思。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98s 3.96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