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本意當然不是告狀,他只是奉朱瑩之命去張園給張壽送點心,可正好遇到張壽下車,結果卻沒發現之前朱瑩從宮裏回來時,對他說起被皇帝攆去張壽那兒的四皇子,一問之下方才得知,人竟然被張壽留在公學號舍了。茶壺小說網 m.chahu123.com
他心中本來就極其不安,正好張壽囑咐他將這件事對朱廷芳說一聲,他這才顧不得回去給朱瑩復命,匆匆去兵馬司打聽後才找來了這兒。
而對於這個意料之外的消息,朱廷芳和張川面面相覷之後,朱廷芳就若無其事地說:「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回去就是,我心裏有數。」
至於有什麼數,他卻沒有和朱宏明說,等到人最終憂心忡忡地回去了,他正想開口,張川就笑眯眯說:「皇上都如此不當一回事,張學士也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更何況我們?嗯,忙活了一天一夜,我們也回去好好睡一覺,養精蓄銳,勞逸結合!」
見張川一邊說還一邊打起了呵欠,朱廷芳不禁笑了起來,當即滿口答應。兩人就在這興隆茶社前一同上馬,只不過張川還帶着皇帝撥給的二十名銳騎營將士充當護衛,朱廷芳卻全都用的自家人,連五城兵馬司一眾兵馬指揮孝敬的親兵都沒收,就這麼分道揚鑣呼嘯而去。
最終,兩撥人在很多有心人的目擊下分別進了秦國公府和趙國公府。於是乎,昨天那樁案子已經到此為止,這個消息頓時不脛而走,包括孔大學士。吳閣老和張大學士這樣的內閣重臣,也不知道多少人鬆了一口氣。
畢竟,就洪山長那種冥頑不靈的性格,人在得知二皇子之死後會幹出點什麼,這簡直是根本不用人去揣測的。若非如此,張壽幹嘛用那種形同綁架似的手段,把人帶出去說是吃喝談心?不就是想讓人閉嘴……或者說管住那隻禁不住要寫點什麼的手嗎?
至於四皇子昨夜被皇帝罰跪,今天又被攆去在張壽那兒聽訓,這消息也同樣沒能瞞住有心人。只是,張壽竟把人丟在公學號舍中與人雜居,這個消息卻只有極少部分人知情。當然,常盯着張園的人在發現張壽回來卻單獨下車時,會不會產生聯想以及去追查,那就天知道了。
總而言之,相較於前一夜,這一夜的開始顯得非常寂靜。人們確實沒有更多值得憂慮的,天子尚在盛年,太子身體康健,百官依舊強力,天下盛世太平。
清寧宮中,當太后就寢時分,夜色中再次傳來了悽厲的嚎叫時,親自侍奉太后起居的玉泉終於忍不住了。
匆匆出來的她氣急敗壞地問道:「這咸安宮到底是怎麼回事?之前不是都很太平嗎,怎麼就突然和瘋了似的每夜嚎叫?」
如果真的是因為太后那番話便要尋死,那就尋死好了,每夜這麼發瘋似的嚎叫,那些伺候的宮人難不成就連一點辦法都想不出來?
在玉泉的瞪視下,一個低階女官慌忙快步跑了出去。然而,約摸一炷香功夫她又趕回來時,傳達的卻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消息——那並不是咸安宮中廢后也就是敬妃的叫嚷,包括前幾天那悽厲的慘嚎也同樣不是。廢后這幾日都是不到入夜就早早被人餵了寧神湯睡着了。
玉泉怎麼也沒想到是這樣一個結果,登時又驚又怒:「不是廢后叫嚷,那這宮中還有誰會發瘋似的嚎個不停?」
先前不就是因為認定夜晚嚎叫的人是敬妃,所以太后也好,皇帝也好,其他諸妃也好,這才姑且沒有過分深究嗎?而且,聽那聲音方向,確實是東北面咸安宮那邊傳來的!
幾個宮人頓時面面相覷。雖說這宮中死人太多,難免會留下很多陰森恐怖的傳說,但是,自從睿宗皇帝登基之後,這宮裏就太平多了,哪怕廢后當道時,因為有太后壓着,很多事情也不敢做得過分,所以她們都快淡忘那些以訛傳訛的傳說了。
足足好一會兒,方才有一個相當年長的女官不大確定地說:「這會不會是貓兒的叫聲?我從前還沒進宮的時候,曾經聽過夜裏貓兒悽厲的叫聲,聽着就好像是人在哭似的。」
此話一出,玉泉頓時恍然大悟:「沒錯,這興許確實不是人的聲音,而是貓,宮中本來就能養貓……不對,就算是貓嚎,那不應該大多是入春之後才會叫個不停的嗎?」
這入春兩個字一出,她們這幾個年長的女官想起一個詞,頓時面上微紅,但隨即就各自若無其事了起來。而玉泉壓下尷尬,一字一句地說:「明日一早就把司禮監掌印錢仁召來,讓他吩咐人下去好好排查。如果真的是哪個宮裏連貓都管不好,深夜擾人,那就趁早別養了!」
話雖如此,玉泉卻總覺得這說法有些牽強。要知道,連着好幾夜,每次都是一聲即止,這如果是人,必定就是有意控制,可如果是貓,硬生生地想讓它住嘴,容易麼?
但太后和皇帝都是不喜歡折騰的人,她也不可能大半夜地真去繼續追查這件事,因而吩咐下去也就姑且作罷了。然而,等到第二天一大清早,她照例早兩刻鐘起床洗漱更衣,匆匆打算去侍奉太后起身時,可剛出門就看到一個年長宮人從清寧門飛奔而來。
好在人雖然步子急,卻沒有大呼小叫,到了她跟前時慌慌張張地停下之後,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說:「玉泉姑姑,咸安宮……咸安宮來報,說是……說是廢后暴斃!」
太后去見廢后也就是敬妃的當夜,玉泉曾經擔心過人會真的就此自戕,可那時候人固然鬧騰過,最終卻平安無事,而後兩夜亦是如此。如今驟然消息傳來,她第一感覺不是驚訝,卻是有一種詭異的如釋重負之感,隨即方才是惋惜。
那也曾經是母儀天下的國母,六宮之主,也曾經和天子和諧美滿,育有二子。可如今,廢后身死,兩個兒子一個在皇莊,另一個生死未卜……
如果還能重來,人是不是會選擇絕不入宮,而不是成天橫眉冷對,硬生生把自己造就成了怨婦?而若是進了宮,在生育了兩個兒子之後,是不是不會再如同母雞護雛似的,把人放在羽翼底下,不論當父親的皇帝,還是其他名士大儒,都無法真正接觸和教導他們?
她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開口問道:「死因呢?既然說是暴斃,總不能是不明不白,就這麼突然薨逝了吧?」
如果是小宮人,聽到玉泉用了薨逝兩個字,也許還會懵懂無知,但這年長宮人就不這麼想了。她立刻收起那原本打算指責廢后幾句的心思,低下頭恭恭敬敬地說:「咸安宮是一大清早方才發現敬妃故去的,具體死因還說不好,但很可能是……吞金。」
確定是人確實死了,而且是吞金自盡,玉泉不由得再次深深嘆了一口氣。
等到她去服侍太后起身梳洗時,就告知了這樣一個消息。和她預料得差不多,太后的反應頗為平淡,只是一句知道了,但當用早飯的時候,太后卻顯得很沒有胃口,只喝了半碗粥就吩咐撤了下去,繼而就坐在那裏恍惚出神。
而皇帝也同樣是在早起之後就得到了這個驚訊。在最初的意外之後,他本能地狂怒了起來,竟是一把推倒了床頭的衣架。可等到那咣當一聲傳來,意識到自己再次犯了急躁易怒的老毛病,他就立刻努力壓下惱火,最初急促的呼吸也漸漸穩定了下來。
昨夜在得知張壽把四皇子留在公學號舍與人雜居時,他並不像外人以為的那般詫異,反而非常讚許,為此還心情不錯,晚上最初還睡得很好,可半夜三更卻被噩夢驚醒,喝過水之後雖說又迷迷糊糊睡着了,但卻一直都不那麼安穩,因而此時只覺得喉嚨乾澀沙啞。
足足好一陣子,他這才疲憊地開口吩咐道:「讓楚寬去治喪吧。論禮儀嫻熟,這宮中內侍再也沒人比得上他。」
陳永壽不像之前的乾清宮管事牌子柳楓,他深知楚寬和太后皇帝的情分,因此哪怕人此前被一擼到底,可人居然是被攆到慈慶宮伺候太子筆墨,這就有些意味深長了。因此,他不但沒有開口說什麼楚公公如今沒有品級,治喪恐怕會被人詬病,直接滿口答應了下來。
而當他匆匆出去時,卻在乾清宮正殿門前剛巧遇到了三皇子。見這位太子殿下眼圈微紅,面露疲倦,很可能一晚上也沒有睡好,他在行過禮後就少不得小聲提醒了一句。
「敬妃薨逝了,皇上這會兒心情不好,太子殿下還請謹言慎行。」
三皇子一晚上都在擔心獨自住在外頭的四皇子,尤其是聽到人不在張園,而是被張壽丟在了公學號舍時,他更是一顆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輾轉反側到半夜才睡着。因此,驟然聽到那樣一個大消息,他竟是不由得先愣了一愣,隨即才醒悟到這意味着什麼。
面色煞白的他幾次張了張嘴,卻沒能說出一個字來,最終只是輕輕嗯了一聲。
當來到皇帝面前時,他瞧見父皇已然站在書桌前書寫什麼東西,卻也沒有出生打攪,而是靜靜站在底下等候。
足足許久,他才聽到了皇帝的聲音:「朕已經讓楚寬去治喪了,四郎又不在,你在慈慶宮時若是身邊缺人,就再挑個人過去伺候吧。」
「不用不用。」三皇子連忙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而話一出口,他方才發現,自己習慣了大多數時候都保持沉默,只有他詢問時方才會說話,而每次都說到點子上的楚寬。不得不說,和那些不是太木訥,就是太機靈的內侍相比,他和楚寬相處簡直是再輕鬆不過了。
因而,他竟是猶豫了一下,這才說出了陳永壽之前沒敢說的話:「父皇,楚公公去治喪確實很合適,禮儀之類的他都很熟悉,可他之前才剛被罷了司禮監掌印……」
皇帝微微一怔,隨即就饒有興致地反問道:「那你覺得應該如何?」
三皇子沒想到皇帝竟然把這個問題又丟了回來,登時覺得大為棘手。畢竟,他壓根沒有想好到底應該怎麼安置楚寬,甚至不久之前,他還親口對楚寬說,慈慶宮不需要管事牌子。思來想去,他只能苦着臉說:「父皇不可朝令夕改,所以不能讓他重回司禮監。」
皇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然後呢?」
被皇帝逼到了這樣的份上,這位年少的太子殿下只能把心一橫道:「能不能讓楚寬代表兩位貴妃娘娘,以她們的名義去給敬妃治喪?」
皇貴妃的冊儀只是在秘密準備階段,皇帝很確定三皇子不可能知情,可此時此刻,他對三皇子絞盡腦汁給出的答案卻着實有些驚異。可即便如此,他仍是笑眯眯地問道:「他一個人,可沒有辦法代表兩位貴妃。」
三皇子被自家父皇這目光和問題一逼,不禁面色再變,可躲既然是躲不過去,他只能一咬牙道:「那能不能讓楚公公代表母妃?母妃身邊的管事牌子謝公公年紀太大,去治喪的話力不能及,就讓楚公公代他去好了。」
皇帝這才淡淡笑了起來。他輕輕舒了一口氣,隨即點點頭道:「也罷,讓楚寬代表你母妃,以萬安宮管事牌子的名頭,出面去給敬妃治喪。然後讓他以奉和妃之命的名義,在慈慶宮聽用,這樣就行了。」
三皇子頓時目瞪口呆。還能這樣?雖說如此有助於提高他的生母和妃在宮中的地位,但想想按照規矩的話,這未免有些不合適,因此他不由低聲勸諫道:「父皇,楚公公代母妃出面給敬妃治喪,這無可厚非,可他以萬安宮管事牌子的名義呆在慈慶宮,這不太好吧?」
皇帝哂然一笑道:「怎麼,你怕人指責你母妃干政?」
見三皇子低頭不語,顯然是默認了,他就輕描淡寫地說:「本朝只冊封過兩次皇貴妃,分別是在高宗和世宗的時候,如今這些儀制,朕已經讓人重新從故紙堆里翻了出來。朕是不打算再冊封皇后,既如此,那就再冊封一次皇貴妃吧。」
「皇貴妃派人在慈慶宮陪你讀書,那就順理成章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408s 3.9203MB